家長會教師發言稿: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6.習慣決定命運。

這個主題是由兩個論斷綜合起來的,一是習以成性;二是性格決定命運。

本來我們開家長會無須提及命運問題,這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但是,我們回頭想想培養孩子十幾年,真正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能過上好的日子,事業、生活都獲得成功、幸福。如果不是為了這一目的,大家無須這么關注教育,關注孩子,更無須尊重老師。老師的可貴之處就是在於他們能講清楚別人迷惑的東西,幫助別人認識未知的事物,化難學的為簡易的。

前一陣,我有幸看到了國際管理學專家、曾國藩後代、台灣著名教授曾仕強老師的一篇報告。他的報告主題是《中國式管理》,中間也提及命運。他的高度概括讓我化繁為簡的認識了命運——命運沒有什麼奇怪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這四個字聽起來,好象是詛咒自己。其實上至王侯將相、中央大員下至普通百姓,人人如此。命運如此,學習不也是如此嗎?

全國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遼寧省盤錦教委主任魏書生老師,他每年都有一大半時間在外奔波講學,很多學校都想請他前來做報告。不瞞大家說,我們廣德恐怕想請他都請不到呢。許多班主任老師都是得益於他的班級管理思想,許多老師都是憑藉著從他那裡領悟的一點東西,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優秀班主任的。這種人應該可以稱為當代教育家了。據魏老師自己說,他教兩個初三班語文,常常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講課,而且他從來不批學生的作業,但他學生成績總是第一。他用一句話將人們心中複雜的教育思想變為一句人人能懂的格言。我那建議大家一定要記往:“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了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我當初讀到這段話時是十分驚嘆的,名師就是名師,大家就是大家!“教育歸根到底就是培養習慣”,沒有什麼奧秘,沒有什麼複雜的事。聯繫曾教授講的“自作自受”,我們就可以貫通起來了,行為就是自作,習慣成性,形成品質,形成性格,最終影響命運,就是自受。

一個是企業家、企業管理家,一個是教育家,話雖不同,神則相似。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目前學生的所作所為:學生的種種習慣,決定影響未來的命運。

講到這裡,我們有的家長可能就要問 “張老師,你說了這么多,可是該怎么培養學生得優秀習慣呢”。其實,培養習慣得方法很多。這裡,我不妨舉出一例:習慣是在經常做某些事的過程中形成的。經常練習、經常薰習的語言、行為、思維就會成為一種慣性,就叫做習慣。薰習就是孩子在父母老師朋友同學的耳濡目染中漸漸的也染有了我們的習慣。我們的好習慣壞習慣都在不知不覺傳染給他們了。

有一位家長喜歡上網打遊戲,而且經常帶兒子一起去,孩子能不迷網咖嗎?孩子還能安心做作業?我家鄉就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一些家長沉迷於麻將、賭博,他們的孩子耳濡目染,竟然有很多孩子四五歲時就能把麻將打的比一般的大人都好,就能和一些大人坐在一起賭博。真是神奇!有些家長常對老師說“孩子成績隨他去,將來自然成才呀!”老師呢?干著急!家長朋友,你是孩子克隆的對象啊!所以我要說:教育不是萬能的!老師不是萬能的!最終一切是自作自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