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孩子在同樣的年齡段里,同時走進同樣的學校,在同樣的班級里就讀,授課的時間是一致的,教化環境是一致的,教育內容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則有很大區別。這種大優大劣分化的原因,很多時候並不僅僅在於學校教育質量,還在於親職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強調學校教育質量,而不檢查自己親職教育配合的家長,一定是教育知識空白的家長。不妨這樣比喻: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學生好比住院的病人,醫生的主要任務是下藥,父母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要全面而準確的估計孩子的智力。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對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並做出切合實際的準確估計,這種評估不能過高,也不可過低。過高和過低都會導致家庭施教的不準確。錯誤和不準確的估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緒。有的家長在還沒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況下,就單憑某一學科或某一單元的學習成績就盲目斷定孩子“笨”。有的家長盲目過高估計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錯誤的作縱向比較,拿自己兒時的水平與當代孩子作比較。殊不知,這種比法誤差也很大。那時你的童年只會玩彈弓、掏鳥窩,現在他們是會踢足球、上網咖。農村中有句古話叫“莊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己的好”,這一習慣意識在當代人中還是十分明顯。所以在自己孩子嬰幼階段怎么看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慧,有的還誤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過一兩件讓自己吃驚的事就會念念不忘。但是到了上學後比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學階段就灰心意冷,這就是對孩子智力估計失誤所造成的。作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我覺得我們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0.在教育孩子時,家長要做到“愛與理智並存”。

有些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教育孩子以自己的意願作為準則,以望子成龍為孩子設計“明天”的規劃,而一旦孩子達不到“設計”的要求,就會愛之愈深,痛之愈烈,或體罰,或放任自流……。這種缺乏理智的教育,不但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會使孩子成為父母主觀願望的犧牲品,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還有些家長對孩子百般寵愛,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想方設法予以滿足,這樣的教育只會將孩子引入歧途。對孩子的愛,應是“愛與理智的並存”——孩子的合理要求,我們應給予滿足;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應該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是非;有些不可為的事,不管孩子如何哭鬧,都不能答應。對於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家長可以順應自然,給予點撥和指導。舉個例子:我侄子今年五歲,他在三歲時候就知道自己去買肉去買菜去商店買零食。上一次回家時我聽說,他有一次還教一個6歲的小孩要東西的絕招——你儘管找你他們(你家裡人)要,他們要是不給你,你就哭,你就在地面上打滾。他們見你一哭就會把東西給你了。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見識,我們的親職教育是不是出問題了?其實,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師,我哥哥也當過五年教師,他們都是當地有名的教師。你能說他們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不負責任嗎?不能!他們缺少的可能就是對自己孩子的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