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工業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

一、行業背景資料

造紙工業是一個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建設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在經濟已開發國家紙及紙板消費量增長速度與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同步。在現代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世人矚目,被國際上公認為"永不衰竭"的工業。在一些經濟已開發國家,造紙工業已成為其國民經濟十大支柱製造業之一。現代造紙工業的特點不同於一般日用消費品工業,而是技術、資金、資源、能源密集型,規模效益顯著,連續、高效生產的基礎原料工業。在產品總量中,80% 以上作為生產資料用於新聞、出版、印刷、商品包裝和其他工業領域,不足20%用於人們直接消費。造紙產業關聯度大,涉及林業、農業、機械製造、化工、熱電、交通運輸、環保等產業,對上下游產業的經濟有一定拉動作用。當今世界各國已將紙及紙板的生產和消費水平,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從計畫到市場,從封閉到開放,近年中國紙業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變。中國加入了 wto 後,一方面國內紙和紙板的消費需求逐年遞增,造紙工業仍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需求不斷擴張的行業之一,另一方面國外龐大的跨國紙業集團紛紛進入中國,憑藉質量和成本的優勢對國內造紙企業形成了衝擊,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生存面臨更大的壓力。造紙企業間的競爭使得一些規模小、裝備差、環保不達標的小紙廠被淘汰出局,一些管理機制落後、歷史負擔重的老企業也陷入困境。競爭的結果,加快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促進了中國紙業的結構最佳化與健康發展。

XX 年,全國工業企業的經營狀況較去年同期有很大的提高,而造紙行業利潤的增長則遠遠超過了全國工業的平均水平。專家預測,中國的造紙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趨勢,在現代化及國際化道路上穩步前進,行業前景十分光明。但對於具體企業來說,競爭壓力不容忽視。特別是國際化引發中國造紙行業形成新的競爭格局。"九五"期間,造紙行業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

造紙企業要想在買方市場和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生存發展,必須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其主要表現在企業對市場反應的速度、質量、成本、服務和柔性,這些要素的改善和提高,都需要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支持,都離不開管理信息化這一重要基礎和後盾,因此,"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造紙企業適應現代化競爭的必由之路。

二、造紙行業信息化現狀

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革命,已經改變了中國工業化的面貌。我國造紙行業的企業信息化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備一定規模的造紙企業基本上已實現了企業財務電算化,但基於企業級的管理信息系統尚未在行業內普及套用。因此,從總體上來說,仍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從信息化發展水平和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還是從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角度來看,造紙行業的企業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遠。

當前,造紙行業的企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企業信息化總體套用水平低;

企業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結構不合理,非國有企業信息化程度高於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企業信息化人才特別是複合型人才缺乏;

信息系統建設與企業體制改革、管理創新協調推進不夠,大多數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在舊的體制和管理模式下進行的,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沒有同步進行,或進行得很不徹底,導致信息系統建成後不能正常運行或根本無法運行,形同虛設,不能真正發揮信息化對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規範、統一標準;

信息化支撐的配套環境還沒有形成。

國家多次強調"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套用"。這是黨中央面對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所做出的重大決策。造紙企業如何應對這一新的形勢,"斯達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典型。黑龍江斯達造紙在通過信息化建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起步早,成效大,已成為國家重點宣傳的行業典範。

通過企業信息化改造,使斯達造紙在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上產生了奇蹟般的效應:堵塞了原材料供應的黑洞;增強了銷售市場的透明度;實現了生產成本的跟蹤控制;提升了經營決策的科學性。逐步實現從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靜態管理到動態管理、事後分析到超前控制的轉變,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

三、"斯達模式"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原則

"斯達模式",就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採用 cims、erp 哲理,對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從而實現對企業的有效管理和嚴密監控,使企業資源配置最優。其特點是信息化。

創立"斯達模式"的出發點是要解決監控、決策和競爭力三個根本性的管理問題。其建設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以數據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手段。把握"兩個市場,一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