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心得體會

孩子就象一張白紙,在上面塗畫什麼,家長就是指導者。所以,孩子的成長方向就是家長期望的具體表現。無論我們把孩子引導向哪個方向,良好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顯得如此重要。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多閱讀、多觀察,接受藝術的薰陶,鍛鍊身體等。

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千萬要注意警惕現代媒體的影響和侵蝕。電視、網路,可以看,可以用,但家長的篩選和引導作用十分必要。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看好書、好的電視電影、文明上網,成為電視和網路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實際上,電視在妨礙著家人之間的溝通。近年來,媒體的激烈競爭,導演們都要加上一些前衛的思想以達到刺激收視,許多節目主題都與墮胎、離婚、婚外情、暴力等有關,這些反映社會真相的節目,是留給成年人的,不是孩子的。

電視透露了太多成人世界的秘密,使童年生活和成人生活已經混淆不清,在不知不覺中教導孩子錯誤的信息。而孩子如果不在家長陪同和引導下觀看,就會很簡單的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接受了很多不良信息,然後再回到學校與同伴交流。

有的父母利用電視來看住孩子,但過了一段時間後,電視變成了父母,而父母卻成了陌生人。一旦成為習慣後,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和溝通,自然也不會得到有益的引導。

打個比方,不加以管制的電視或者媒體,就好像讓孩子日夜不分地在街上玩耍,隨便他與任何人碰面和接觸。因此,要選擇有益的電視節目,還要加以時間限制,否則,即使再好的電視節目。如果看得太多,還是會帶來反效果。如果你的孩子把應該做功課、做家務、跟你交談或者玩耍的時間花在電視上,那就有問題了。孩子的教育不能用任何一種媒體代替,只能由父母有目的、有意識、有計畫地展開。

9、賞識教育與抗挫折教育結合

現代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十分引人關注,都是被關懷備至的幸福一代。但,一旦走出家門,走上社會,必然要面對現實,置身於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因此,親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是在犯錯誤中成長。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不必驚慌失措,而應該視為促進其成長的良機。事實上,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以因勢利導,促使孩子內心的矛盾轉化,向真善美轉化。

我們如何讓管教成為一種遊戲(如按下乖的按鈕),成為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批評懲罰教育核心是教育孩子承認自己的過失並對過失承擔責任。其目標是培養人面對挫折不被壓垮的能力,不是用歧視、侮辱、打罵、嚇唬、譏笑來代替。

其次,要事先設定界限,強化規則意識,約法三章並在不斷反覆強調,批評和懲罰孩子要依規矩行事,不可以隨心所欲。要讓孩子明白到,規則即軌道,出軌即生禍,闖禍就要承擔責任。

第三,讓孩子陳述,哪怕是狡辯,從陳述中把握思想脈搏,再尋找教育的機會。如之前所提及到的當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煩甚至危險的時候,能否如實告知父母,這與父母平時如何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法有著密切聯繫。

最後,處罰孩子後,張開雙臂擁他入懷,告訴他你愛他,為什麼要處罰他,以及他下次應該如何避免挨湊。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讓他產生怨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