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職業教育教學中幾點問題的思考

想當初,剛開始要求老師必須取得職稱計算機合格證的時候,有些有著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教齡的老師何其辛苦地去學電腦,以至於讓人感覺到可憐。因為他們家中沒有電腦,或者是有電腦而捨不得去辦理當時還比較貴的上網,縣城的老師坐車到市里來學,算算在市里住個最便宜的旅店的錢和回家的路費差不多,就選擇回家,至少洗漱換衣要方便些,這樣的話,中午就無處休息了,教室的門是要上鎖的,因為裡面有電腦等設備,培訓點又沒有給老師提供另外的可供坐著休息的教室,這些桃李已滿天下的老師就只好坐在校園的樹下,被夏天的烈日烘烤著。遇到下雨天,他們就如同渾身被淋濕的小雞瑟縮在屋檐下,其狀可憐!為了充分利用在培訓點的學習時間和資源,他們上完晚自習再合夥租車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趕緊坐車來培訓點繼續他們的電腦培訓。

國家要求老師取得職稱計算機合格證是一項很好的推動教育教學科技化的措施,雖然其中伴隨著老師們的辛苦與無奈,但還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電腦技術在教學中的體現逐漸增多,多數老師終於下定決心拿出家裡的巨資,買了電腦,拉動了市場需求,推動了國家gdp的增長。科技給教學帶來了便利,促成了多媒體教學的推廣,拓展了教學資源。與此同步,我們教育者的思維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與科技齊飛,在兼容並蓄的同時去引領時代的步伐。

至於教案是要求什麼形式,其實現實已經給我們做好了選擇,因為大多數學校連老師的每學期兩張紙的教學計畫都不允許使用學校的印表機來列印,更別說是老師那耗紙巨多的教案了。到複印打字商店去列印的話,那費用就夠老師們心疼的了。電子版的教案是學校所不懈於去看的,我們還是埋頭把我們電腦上保存的教案抄下來吧,雖然費時但卻省錢,哪怕那是一種“筆尖上的浪費”。

五、先當學生的同學,再當學生的老師

幾乎每個剛畢業的老師在進入一所學校之後都是直接走上課堂,雖然之前會有短期的實習,但那些是不足以去應對現代教學中會遇到的各種狀況。我的觀點是:老師在完全接管某個班級的課之前,要有一年或半年的時間去聽相關課程不同老師的講課,做學生們的同學。在這期間,對於自己準備充分並有信心講好的課程可以每周進行一次課程教學,由另外的老師來觀摩後提出值得讚賞之處和需要改進之處。在這一年半載的時間裡,在課間要與學生有交流,以了解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及學生們生活、學習、成長的規律,為以後的正式走上講台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以後的學生負責,更是對教育事業負責。

六、教師的社會性

我所說的教師的社會性是指教師的人格及心理特徵能夠融入社會,在人際交往中能與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並在社會上有尋求良好生存環境的能力。教師是社會中的人,教師在教育學生如何去做人的時候,首先自己要有一個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智。教師的社會性也是需要有一個不斷使其完善並加強的環境,這包括教師的自我學習與進步、對教師的培訓及開展一些有益於教師身心的活動,更有前瞻性的一點就是國家最好建立一種靈活的機制,使教師能夠有一兩年的時間離開學校到社會上去進行有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此增強教師對社會的認知和社會生存能力。

特別是從事套用型學科教學的老師,到實踐中去真拼實幹才會使他的知識結構更趨於合理,使他的知識層次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這樣的老師才能給予學生真實有效的指導和正確的引導。一個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連自己都無法在社會上很好的去生存的老師怎么可能教出更具有生活能力的學生呢?

以上這些都是我的一些淺顯的認識,與付諸於實踐還相去甚遠,但我相信這些也是很多有著切身體會的老師們曾經有過的想法,今天,我把它說出來,希望對我們的教育事業有所啟發。也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與教育事業一同成長。伴隨教育事業一路起來,大家都能夠感到欣慰與滿足也許就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