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新角度理解教育的內涵

學無止境,但學確有境界。

昨天下午一口氣看完了愛人參加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時的一本教材,是東北師範大學編寫的《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一書,還真是收穫不小,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書中的有關論述,可以使我們明目、清神,多少改變一下目前的教育教學觀念,想會大受其益吧。

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和理論體系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學習蘇聯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和重教師講授的學習方式。近些年來我們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教育教學改革,但不少改革仍然是跳不出傳統教育的框架和束縛。21世紀將是向知識經濟邁進的時代,現存的傳統教育,顯然是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為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的需要。因此,教育需創新、教學需創新,只有我們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創新了,才能實現對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創新: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可見,創新就是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創新就是善於吸收新的東西,將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積極運用於教學之中,並且能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的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生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能力就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東西的能力,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核心。它不僅僅表現為智力方面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對新思想、新技術的發明,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和積極改造自己、改造環境的應變能力,因而它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創新能力也是教師各種能力中的最高層次能力,創新型教師的人生應該是“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創新型教師不僅使學生知道過去,尤其重視教學生關心明天,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不僅是指導學生智慧生活的“嚴師”,而且是拓展學生心靈和智慧的“人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重要研究報告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新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內在動力和最高境界,如果沒有創新,人的生命就會毫無意義,只有創新,學校才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教師發展成熟的家園。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無數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探究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有人主張“愛是真正的教育”,“保護是真正的教育”,“樹人是真正的教育”,也有人認為“啟智是真正的教育”,“傳道是真正的教育”,“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這個詞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個真正的人引出來、塑造出來。正如一位智者所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所以,沒有把人的靈魂牽引到至善、至美、至高的境界的教育,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愛因斯坦說:“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東西全都忘記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在全面推進課改的今天,我們應該“咀嚼”出其中的滋味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教育的任務不在於把知識灌輸到靈魂中去,而在於使靈魂轉向。”英國哲學家懷特還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因此,所謂“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絕不是那種僅僅占有了許多書本知識卻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夠將知識轉化為智慧的人。

可見,教育是師生共同鑄造靈魂的生命歷程。對學生而言,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當前及今後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對教師而言,教育是其職業生活的全部,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價值。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師都不應輕視作為靈魂性的教育,必須明確:教育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發現個性、分析個性、發展個性,不搞一個模式、不按一個標準,而是最終造就出人人有德、個個成才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僅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教育不僅僅是匯報時的經驗與數據,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生命歷程、共創人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