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小結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廟底溝文化

晚期馬家窯文化(馬廠、半山、馬家窯)

二、 彩陶文化的特徵:

1、型制 2、紋飾:典型紋飾與作品 3、手法:線描 平塗 綜合

陶器----人類利用泥土的燒製造的實用器皿或陶藝品,是史前人類社會的重大發明。按用途分3:飲食器,炊煮器,儲藏器;按陶質分4:紅、灰、白、黑;按器表裝飾分4:擬形陶,彩陶,印紋陶,素陶

裝飾紋樣分3:動物紋、植物紋、人形紋。山大本課題

擬形陶----指將器外形做成某種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鷹形陶等。就功能說,它具有同類器皿的實用功能;從外表看,它又是一種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錶帶有彩繪紋樣裝飾的史前陶器。多以紅黑白黃赭等顏色繪成紋樣,色彩沉穩渾樸,紋樣造型概括簡練,並具有較強的主觀抽象性。有幾何、植物、動物、人物紋樣,是史前美術品中裝飾最精美,內容最豐富,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形式。山大本科題

陶塑的創作手法分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山大本科題

三、 黑陶藝術

黑陶----史前陶器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類,器物表面光潔,整體器形線條流暢優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藝術效果,富有高於實用價值的純審美價值。

四、 雕塑與繪畫

新石器時代繪畫形式:彩陶上的繪畫 岩畫 地畫 壁畫

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點 山大本科題

1、採用間接打擊石片法。

2、石器類型豐富,形狀對稱,加工精緻。

中國岩畫的藝術風格 山大本科題

在製作手法上大體上可分為刻、繪兩種。北方岩畫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種: ①磨刻,線條無明顯的凹陷,畫面平整光潔;②敲鑿,用堅硬器物在岩石上敲擊出許多點窩;③線刻,似用金屬鑿頭勾勒出形象輪廓,然後掏深線條。作品風格具有粗獷、簡潔、明快的特點。南方岩畫的製作大都以紅色塗繪,顏料為礦物質顏料。色彩穩定,經久不變。有用手指蘸著顏料繪製的,某些較大的圖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塗刷的。表現手法古拙獨特,畫人物大都不表現五官,只通過四肢位置以表現動作、體態和感情;畫動物亦僅重點刻畫出角、尾、耳等特徵部位,即可辨認出是何種動物.

中國岩畫在構思上天真純樸,反映出人類童年時代某種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願望。在造型上採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許多岩畫往往是一些相互不關聯的個別圖像,即使是組成一幅畫面的,也經常是一個個圖形的重疊,而沒有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畫面採用垂直投影畫法,視線與對象最富特徵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體的正面顯示。岩畫在塑造平面圖形時,很善於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體的結構簡化到不能再簡的程度。沒有細節刻畫,大都不畫五官,這些粗製的圖形中,卻能描繪出生活的真實,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其中以動物形象尤為生動。這種原始形態的藝術的特徵是,對於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藝術上粗獷手法渾然一體地結合在一起,這或許是許多岩畫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先秦美術

(一) 青銅器概述

青銅器 類別“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器、車馬器”功用及其文化內涵

青銅器的範圍非常廣泛,從功能上大體可分為四類:

(1)禮器:商周時期,一些日用青銅器由於用作祭祀和典禮時的陳設而被賦於特殊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鼎、鬲、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