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學習心得:解放思想對進一步統一全黨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在這一問題上,全黨還需要進一步統一認識,而解放思想則是深化這一認識的關節點。從根本上說,解放思想是兩個“統一”:一是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亦即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正如鄧小平指出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另一是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思想理論創新相統一,亦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破除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僵化教條理解相統一、捍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相統一。鄧小平對此做了詳盡的分析:“什麼叫解放思想?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決不能夠偏離四項基本原則的軌道,不能損害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全黨對這個問題要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因此,反對兩個割裂,即反對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割裂,反對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相割裂,就是我們所堅持的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則。

解放思想的兩個統一,決定了它必須體現三大特徵:一是客觀性原則或科學性原則,二是創新性原則或先進性原則,三是人民性原則或黨性原則。

就客觀性原則而言,我們所講的解放思想,不是浪漫主義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的道路選擇,是以尊重客觀實際,以是否可行、是否走得通為前提。毛澤東在1940年談中國的民主主義為什麼不是通向資產階級共和國時指出:“要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首先是國際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不容許。”

國際資本主義不想失去其在中國的既得利益,更不允許有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中國與之分利,這就是中國不可能通過資本主義方式成為強國的重要國際環境。今天,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資本主義現代化堅持“三不”,即基本價值不認同,基本制度不照搬,基本道路不重複,也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科學性原則而言,我們所講的解放思想,不是虛無主義的解構,而是以真理性認識為基礎的實踐創新,在今天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旗幟、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奮鬥目標的偉大事業。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能夠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把近代以來飽受西方列強侵略、形同“一盤散沙”的中國民眾喚醒,把蘊藏在他們中間的歷史主動性激發出來,同心同德、艱苦奮鬥,開創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歷史畫卷。這種歷史的真實,不是任何謊言所能夠顛覆的。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先進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不可能採取割斷歷史、片面否定的極端形式,而只能是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統一,其基本形式只能是“結合”。黨的十七大報告非常鮮明地提出,中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創新歷史,就是一個不斷“結合”的歷史,包括“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等十大結合,本質上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結合”是一個雙向性的“發現”過程,即不斷發現馬克思主義中的中國性因素和不斷發現中國現實歷史中的世界性因素。沒有真正的解放思想,就沒有這樣寬闊而精深的眼界;沒有真正的實踐創新,就不可能在看似無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正是通過“結合點”把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統一起來,才使一度嚴重落伍的中華民族得以重新進入世界文明發展的大道,大踏步邁向實現其偉大復興的雄偉歷程。

就人民性原則、黨性原則而言,我們所講的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精神自由,而是以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為價值取向的改革創新。因此,以解放思想推動的改革開放必然具備三個要件:一是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創新必然是自主創新,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改革創新的結果是國家分裂、民族解體,那當然不叫改革創新,而只能叫自我毀滅。二是首創性,真正的改革創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的特徵,儘管它必然要學習借鑑別人,但其成果卻必然不與任何已有成果相雷同,不是任何現成模式的翻版。僅此而言,停頓、倒退本質上是因循守舊,談不上任何創新性,就注定它是沒有出路的。三是先進性,真正的改革創新必然順乎文明之潮流、體現時代之脈動、展示歷史之未來,因而能夠獨領風騷、影響深遠。如果只是歷史回聲的呼應、甚至是歷史沉渣的泛起,那就不是改革創新,而是復辟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