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地日

世界濕地日的英文是World Wetlands Day

濕地國際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召開了第6屆締約方大會。大會通過了1997-2002年戰略計畫。1996年10月常委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1998年10月常委會決定更換會標。1999年5月在哥斯大黎加召開了第7屆締約方大會。大會決定編纂一套工具書,正式確認國際鳥類組織、世界保護聯盟、濕地國際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為公約的夥伴組織。第8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將於2002年在西班牙召開。

濕地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不同的國家和專家對濕地有不同的定義。我國科學家對濕地定義是:陸地上常年或季節性積水(水深2米以內,積水達4個月以上)和過濕的土地,並與其生長、棲息的生物種群,構成的生態系統。常見的自然濕地有: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涂和鹽沼等。

濕地具有很強的調節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夠淨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濕地還是水生動物、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孕育和豐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樣性,被人們比喻為"地球之腎"。

然而,由於人們開墾濕地或改變其用途,使得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造成洪澇災害加劇、乾旱化趨勢明顯、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等。

為了保護濕地,十多個國家於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署了一個重要的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簡稱《濕地公約》)。這個公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球各國政府間的共同合作,以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禽和它賴以生存的環境。

1996年10月國際濕地公約常委會決定將每年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利用這一天,政府機構、組織和公民可以採取大大小小的行動來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

2005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倡導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有識之士利用一切機會,開展各種保護、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濕地在保護和豐富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價值及其重要意義的認識,進而促進濕地資源的更好保護與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