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海日

每年3月17日是國際航海節日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為中國“航海日”,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

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這一天對中國航海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故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法定“航海日”。這是對中國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中國是世界航海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鄭和是世界航海先驅。鄭和航海所蘊涵的民族精神已超越國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一位參加慶祝活動的業內人士表示,所有舉辦航海節的國家在紀念日的選擇背景方面,都沒有中國鄭和七下西洋這么偉大、這么有重大歷史影響、這么對人類航海有重大貢獻。

台灣地區把7月11日也定為“航海節”。交通部認為,海峽兩岸在同一天慶祝節日,必將成為聯結兩岸華人的感情紐帶,同時,還將促進海峽兩岸文化和經貿交流,有利於實現“三通”,推進祖國的統一。

我國是海洋大國、航海大國,我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有1400多個港口和21萬艘運輸船舶。我國外貿進出口物資90%由海運承擔,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國。航運、港口、漁業、造船、海洋石油開發等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5年中國的“航海日”主題是“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交通部負責人特彆強調,“航海日”也是屬於全國全民性文化範疇的活動日,“航海日”活動就是把紀念鄭和下西洋活動制度化、社會化和大眾化。

由中國提出 :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走向遠洋的壯舉,今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鄭和下西洋紀念日作為中國“航海日”,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中國作為一個航海和海洋大國,有必要設立航海節,以此增強廣大民眾的海洋意識和海洋國土觀念,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由國務院正式批覆交通部,同意自今年起每年 7月11日設為“航海日”,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

因為: 1.“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導、全民參加的全民性文化範疇的全國性法定活動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漁業等有關行業及其從業人員和海軍官兵的共同節日,也是宣傳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識,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團結的全民族文化活動。今年7月11日適逢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選定鄭和下西洋紀念日作為中國“航海日”,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2 .我國設立“航海日”並確定“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具體實施日期,有利於更好地履行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義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航海事業的高度重視,有利於弘揚我國睦鄰友好的悠久歷史傳統,樹立和平外交的國際形象,有利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情感凝聚力。

3.

首屆“航海日”活動的主題是“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以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航海事業和海洋事業建設成就、中國基本國情和海洋戰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祖國統一方針和睦鄰友好政策、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宣傳教育為內容,結合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激勵我們為中國從海洋大國、航運大國轉變為海洋強國、航運強國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