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農業社會化發展新路交流材料

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 [2] 的服務費,每季收穫的糧食全部歸農戶所有;三是農戶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可選擇合作社為其提供部分環節的機械化服務,並交納相應的服務費,一些較輕鬆的農活由農戶自己承擔。

3.在政府管理方面。一是鼓勵引導,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在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區的各項農機具補貼政策的同時,區政府專門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

基金,通過項目扶持形式,引導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特別是工商資本投入組建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提供農機服務。二是加強管理,規範運作。開展示範合作社創建活動,全面推進農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通過制訂示範合作社運作規範標準,進一步健全合作社內部的決策機制、財務管理機制和業務管理制度,使合作社真正具有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成為農業發展的領頭羊。三是強化指導,提高合作社服務水平。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聯合攻關,在金清鎮建立萬畝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從推廣套用機械化育秧、機插配套和水稻機械化噴直播技術入手,重點攻克水稻栽插機械化程度低等薄弱環節。根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面積不斷擴大的需要,幫助做好優質米加工作業機械等新機具的引進工作,開展糧食加工、包裝、銷售等產後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組織運行一年多來,服務範圍不斷擴大,服務項目不斷增加,服務設施和水平不斷提高,有效解決了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受到廣大農戶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上級政府的充分肯定。

1.解決了糧食生產效益低的問題。***年7月27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省內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小組對試驗點水稻產量進行實割驗收,採用工廠化育秧配機械插秧方式栽培的早稻畝產為530公斤,採用機械噴直播方式栽培的早稻畝產為403公斤,傳統手工栽培的早稻畝產為320公斤。從成本核算看,傳統的人工露地育秧到收割脫粒,其成本、機械費、人工費等畝總成本早稻為593.05元、晚稻為637元;採用全程機械化作業畝總成本為325元、晚稻為345元,畝降低成本分別為268.05元、292元。實測表明,合作社提供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具有顯著的節本增效效果,扭轉了傳統糧食生產(特別是早稻種植)效益低下甚至虧損的局面。在扣除各項生產成本後,早稻每畝可獲利400元以上。

2.解決了季節性糧田拋荒的問題。合作社從去年3月份開始運作後,服務面積從開始的260畝增加到今年的近1萬畝,服務項目覆蓋田間管理到植保、收穫的全程機械化作業,務工農戶省心、省力又省錢,還能從土地中獲得比傳統種植還要高的收益,許多農戶紛紛主動要求合作社幫助耕種,農田拋荒現象得到有限遏制。

3.解決了耕地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低的問題。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作業效率大為提高,促進了“早稻-晚稻”雙熟制,或“麥-早稻-晚稻”三熟制生產,或“麥-單季稻-蔬菜(花椰菜)-早稻-晚稻”兩年五熟制輪作生產,提高了耕地複種指數和生產效益。

4.解決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不穩定的問題。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使從事二、三產業的村民徹底擺脫了土地和農事的束縛,消除了農民後顧之憂。由於合作社的服務,有近200戶農戶從原來半務工半務農中解放出來,全身心投入非農產業,既消除了農村企業的季節性民工荒,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5.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難到戶的問題。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克服了村級組織職能轉變後農業服務不落戶、不落地的問題,使農戶直接享受到田間地頭的農業服務。通過統一的機械化作業和糧食示範方建設,讓農民親身感受到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的作用,有效地促進了農機具和農業技術的推廣套用。

在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我區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產業方興未艾。其服務範圍涉及糧食、蔬菜生產及加工全程機械化、農產品冷藏保鮮、畜牧業及水產養殖機械化等各個方面,目前已總計投入工商資本近3000萬元,為加快我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四、關於引導工商投資的啟示

1、引導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必須因地制宜,找到資本和項目的有機結合點。當前,農機化的發展受到投入大、農業經營規模小兩大瓶頸的制約,其中突出的問題是資金投入以及單家獨戶經營農機服務效益不高等問題。路橋區種糧大戶的種植面積都在50-300畝之間,由種糧大戶自己配置成套農業機械成本大,利用率低,他們不敢、不願意也無經濟實力投資,迫切要求農機部門組織機械化服務。同時,在經濟發達地區,民間有豐厚的資金積累,只要加以正確引導,把工商資本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完全可以找到資本和項目的有機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