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狀況心得體會

(三)監管難度很大。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生產經營者大部分是下崗工人或者農民、自謀職業者等,小企業小作坊生產是他們賴以謀生的主要手段,政府在監管過程中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味採取關停並轉等手段,容易引起經營從業者的激烈抵抗,甚至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政府也處於“兩難”局面。二是部分鄉鎮鑒於招商引資和當地經濟發展的壓力,對小企業小作坊(主要指有證照的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管理比較放鬆,甚至個別有保護的現象,基層政府對小企業小作坊這項工作的不支持、不理解也成為了監管的難點。三是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管理的多頭化,根據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食品的生產環節由質監部門負責,生產場所的衛生許可和人員衛生管理由衛生部門負責,無照生產經營的取締貴工商部門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難以形成合力、監管的效能也大大降低,一旦出現了問題往往出現沒人管的現象或者相互推諉。四是監管制度建設的滯後。目前,該縣質監部門推行了登記管理制、食品安全承諾制和食品安全責任制、開業歇業申報制、例行巡查制、整改複查制、區域整治制、動態監管制等七項制度,但這些制度由於都是部門制度,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約束力很弱,縣政府層尚未出台有效的監管制度。

三、幾點建議

(一)明確監管職責。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因其規模小、數量多、與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和就業門檻低等特殊性,在我國將長期存在。  國家雖然已確定了“分段監管為主”的食品監管分工原則,但由於大量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是前店後廠、即做即賣、時停時開的和出沒無常的流動攤販,很難從生產、流通、餐飲三個環節上劃分,從而確定監管主體的責任。因此,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監管必須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可由一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也可劃分不同情形由兩個部門分別管理,如屬於自銷方式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前店後廠、街頭攤點、流動銷售)可由工商部門或衛生部門單獨管理;其他類別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可由質監部門單獨管理。當然,這裡可能涉及到與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相悖的地方,這就國家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二)完善法律法規。國家和各級省市政府應出台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管理的有關法規,強化依法監管;法規應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認定、基本準入條件、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食品銷售區域、日常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對在短期內難以達到有關部門設定的準入標準的下作放小企業,考慮到經濟發展和廣大人民民眾的食品消費需求等因素,應根據當地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的產品分類和特點,研究和確定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關鍵控制點,制定出準許其有條件存在的基本規範。對於達不到基本規範要求的,且拒絕整改或經整改仍不符合基本規範要求的少數企業,應當堅決予以取締。

(三)健全監管制度。政府和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有關監督管理制度,落實監管責任制,實行產品質量公告制,開展誠信體系建設, 要嚴格實行生產備案制、原輔材料的索證索票制和監督性抽驗制、日常巡查制。

(四)形成監管合力。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監管主要部門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要建立聯繫會議制度,要定期通報有關監管工作,要建立聯合執法制度。同時,稅務、城管、環保、街道(鄉鎮)等部門也要積極配合工作的開展,如:稅務部門對產品質量、企業信譽和生產條件較好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可實行減免稅費,城管、環保等部門對違規小企業小作坊也要在職能範圍內實施嚴格管制等。

(五)加強政策引導。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和鼓勵食品小企業小作坊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公司+基地”等模式進行合作生產;在社會主義性農村建設過程中,可通過《村規民約》恰當的載體,使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在行為上進行自我約束,不斷推進“標準生產、規範經營、打造品牌”目標的實現;可將本地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業建設列入當地政府經濟發展規劃,建立集中加工場所,引導企業入園,進行集中管理;同時通過“以大帶小”、企業合併等方式進行規範

(六)強化培訓教育。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從業人員和業主文化水平一般不高,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法制觀念也不強,政府和監管部門應定期舉行免費培訓班,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逐步引導他們提高生產經營條件,嚴把產品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