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措並舉,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基地+農戶,集產供銷、貿工農於一身的利益共同體)。從而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農業的一村一品、一鄉一品區域特色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逐步建立現代農業新體系。

工業抓支柱。工業發展要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為核心,以結構最佳化、科技創新、市場開拓為重點,以資金和政策扶持為動力,狠抓一批標誌型大企業、大集團,扶植規模企業,培育特色企業,主攻民營經濟,主打配套經濟,構築起支撐縣域經濟的“四梁八柱”。

三產抓培育。第三產業要以面向京津、市場升級、增強拉動能力為目標,重點在培育農副產品現代行銷、休閒旅遊、勞務經濟、中介組織、專業市嘗特色市場等服務業上下功夫,建成京津市場的農副產品供應線、休閒娛樂延伸線和勞務輸出線,從而拉動一、二產業快速發展。

開放抓項目。強縣富民,項目是關鍵。大項目、高科技項目、標誌性項目、生產性項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雙向開放要做到觀念要新,環境要好,政策要優,方式要活。觀念要新,就是以全面清除“小農經濟、囿權謀利、因循守舊”思想觀念為突破,大力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快發展”大討論,強化全社會“親商、安商、重商、招商”理念,切實增強“人人是招商主體、處處是招商環境、時時是招商時段、事事是招商大局”的開放意識。環境要好,就是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盡力解決投資者在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問題。政策要優,就是用活用好中央、盛市關於擴大開放的各項政策,抓緊做好地方政策措施的立、改、廢工作。制定優惠政策,堅持突出重點,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方式要活,就是采勸引進來”、“走出去”、獨資、合資、組團出海等多種招商引資方式,加快雙向開放步伐,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項目建設要堅持“四個圍繞”。圍繞調整引項目。把對外開放與經濟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利用農業科技園區、綠色農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吸引外商投資項目。圍繞基礎上項目。把項目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圍繞城市開發,提高承載功能上項目。圍繞升級擴項目。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立足特色產業上檔升級,積極引進先進適用技術、高新技術,加快擴建、改造、提升步伐。圍繞園區建項目。抓好民營工業園區建設,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形成產業群,努力培植新的經濟成長板塊。

環境抓最佳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環境就是生產力。要重點抓好六方面環

境:人文環境。事業成敗,根本在人,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的文明程度。一是宣傳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各項創建活動為載體,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二是加強對各級幹部的宗旨教育、“兩個務必”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改進服務質量。以良好的機關作風促政風、帶民風,進而形成淳淨文明的社會風氣。誠信環境。誠信是立世、興業之本。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興,社會無信不穩。一是抓全民誠信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做誠信之人、辦誠信之企、興誠信之舉”的良好社會風尚。二是抓制度約束。重點是探索實行企業信用評級制度。三是抓綜合整治。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不誠信行為,不斷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法制環境。一是全民普法;二是公正司法;三是從嚴治警。金融環境。建立和完善政府、銀行、企業定期溝通、對接制度,加強對企業的政策諮詢服務,定期發布政策動態和項目信息。基礎設施環境。重點抓好縣、鄉的水網、路網、電網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生態環境。以“綠”為主,以“美”取勝,喬、灌、花、草結合,全方位綠化城市,建設生態園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