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措並舉,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科教抓升級。要把科技和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大力發展科技人才,為科教興縣提供廣泛的人才基矗堅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與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並舉、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並舉、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研究開發並舉的原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增強科技發展活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引進京津教育資源,實現教育進檔升級。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布局結構,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城鄉抓統籌。堅持走城鄉互動、同步推進的城鄉協調發展道路。把城市化與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鄉村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確立四個理念:城鄉同步規劃的理念、城鄉工業化同步推進的理念、城鄉基礎設施同步改造的理念、城鄉諸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理念。

社會抓穩定。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做保障,所以要切實重視社會穩定。一是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矛盾,化解矛盾;二是密切注視和嚴防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三是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四是注意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利益衝突以及誘發的不穩定因素,趨利避害,妥當處置。

三、一些思考

縣域經濟的位置: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在縣,潛力在縣,希望也在縣。必須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樹立堅定不移的發展觀,協調發展的互動觀,面向市場的競爭觀,永無止境的進取觀。

縣域經濟的構成:縣域經濟應是民營經濟、開放經濟、特色經濟和產業協調發展型經濟。即:以民營成分為主導,開放為載體,特色為重點,把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大。

縣域經濟發展規劃:一要兼顧兩大資源,兩個市常要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外資,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在進一步鞏固國內傳統市場的基礎上,放眼國外,開拓國際市場,逐步形成出口產品多渠道、市場多元化的新格局。

二要兼顧發展特色,不斷創新。結合本地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潛在能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

三要兼顧政策,搶抓機遇。抓住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擴大內需、投資拉動政策,破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逐步建立起符合現代經濟要求和國際慣例的政策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建立公平競爭的新機制。

四要兼顧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必須堅持把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到突出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逐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高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