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三、構築“民調”大格局,探索綜治工作新路子

新形勢下的綜治工作,只有“創新”才有活力。近年來,我們在落實好綜治各項措施的基礎上,銳意進取,積極探索新路子,使全縣基層綜治工作充滿了活力。一是建立“四級網路”,構築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新格局。建立縣、鄉、村、村民小組四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構,完善了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和調處制度,縣每月排查一次,鄉鎮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每10天

排查一次,重大節日、敏感期隨時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實行領導包案制,分解責任,落實到人,限期解決。二是開展“一乾一警,雙崗雙責”活動,打牢基層平安工程。向全縣每個行政村派駐一個基層創安工作小組,每組由一名幹警和一名幹部組成,幹警主要是負責維護社會治安,幹部主要負責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兩人互相配合,各有側重,實行雙崗雙責。三是創建“治安民調中心戶長”機制,豐富農村群防群治網路。在每個村民小組選聘一名有威信的人為中心戶長,負責本區域內的“四聯”工作(聯安、聯宣、聯學、聯幫),達到四治,即治安促文明、治安保平安、治安求發展、治安促穩定。四是設立“民聲服務電話”和“穩定工作明示牆”,暢通乾群聯繫渠道。在每個鄉鎮和行政村把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職責、聯繫方式公布,並繪製出化解矛盾程式示意圖,民眾有什麼問題和意見可隨時和幹部聯繫,在乾群間搭建“連心橋”;五是召開“村情~懇談會”,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各鄉(鎮、區)主要領導定期到各行政村召開村民代表、黨員、幹部座談會,面對面地接受民眾急需解決的問題,逐項落實解決,並定期反饋意見。同時,各鄉(鎮、區)均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隨時收集和解決民眾的問題,做到了“電話叫,幹部到”,給民眾反映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這些做法的推行,在全縣形成了“領導包案、基層疏導、民眾參與、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夯實了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淇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事跡材料

一、全民參與,突出一個密字,構築立體防控體系

(一)領導重視,構築社會治安長效機制。該縣高度重視綜治工作,一是把綜治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政策上支持、資金上傾斜。縣委、政府把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了綜治工作長期規劃、年度計畫和階段性工作重點,把目標管理職責和綜治任務具體量化,層層分解,逐級簽訂綜治目標管理責任書,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評。二是強化督查,嚴格獎懲。XX年以來,對8個單位實行了一票否決,黃牌警告或批評,對2名領導幹部實行了戒勉談話,19名幹部因綜治工作成績突出得到提拔重用。三是健全制度,完善了綜治工作推進機制。制定了綜治辦規範化建設標準,通過召開現場會,適時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等形式,使全縣綜治工作形成了抓爭創促穩定的熱潮。四是完善了社會治安形勢分析評估、預警機制。強化調研,研究轄區社會治安信息變化,掌握各類案件的發案時間、規律變化,可防性案件得到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