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工作會議典型材料

三、因循漸進,小魚池帶活大產業

科技成果的套用,有力地推動了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的進程。新型的優質魚種,使原水面畝平收入由800元提高到1000多元, 個別優質魚種畝平可達幾千元。但這卻也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由民眾不信任到爭購種苗的過程。1984年研究所剛成立的時候,繁育的美國青蛙沒人相信它的經濟價值,研究所就採取無償送種、上門培訓、幫助銷售的辦法,使其逐漸普及。每一個新品種的問世,都要經歷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研究所自身富了,還帶動周邊民眾一同致富。僅所在的盤塘村,就帶出魚類專業戶20餘戶,其中90%的養魚戶都是研究所無償提供的種苗。盤塘村田在喜有20畝魚池,引用所里的彭澤鯽和鱖魚,大獲豐收;陶生貴和10餘戶農戶使用所里研究的新型飼料發酵劑,產量提高了30%。而所里系列的熱帶白鯧魚在郭沖珍禽養殖場獲得大面積養殖成功。目前,田鎮8個村1500多畝水面、 位於郭沖水庫的珍禽養殖場、位於蓮花芯水庫的立體綜合養殖基地、位於韓垸村五里湖的特種水產養殖和位於田鎮村的精養魚池,都引用該所研製的魚類優良品種,使田鎮的水產養殖呈現出大產業的態勢。僅此一項,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可增加60元。

四、因勢利導,小產品打入大市場

科技成果只有通過市場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新的產品也只有通過市場才能實現其價值和效益。田鎮庭

院經濟研究所也走出了一條由小打小鬧到進入大市場的全過程。我們一靠先進過硬的技術,成功的繁育優良苗種來吸引農戶;二靠優質的跟蹤服務,個別和辦培訓班輔導養殖技術等服務措施;三靠無償送人試用、“半賣半送”和低價銷售戰略,一步一個腳印,使新成果、新產品不僅在本地批量套用,還推廣到鄰縣鄰省。江西婺源一位姓張的養魚戶在研究所購進種苗後,由於經驗不足,導致魚苗成活率下降。研究所長陶敏聞訊後立即趕去手把手地教,直到他完全掌握技術為止。1998年,這個小小研究所繁育各類魚種苗達3000萬尾,其中鱖魚30萬尾、鯿魚1800萬尾、澎澤鯽 200萬尾、美蛙蝌蚪4萬尾。

目前,所里的產品不僅覆蓋本處及本市市場,還源源不斷地供應江西瑞昌、婺源、安徽宿松、河南平頂山等地。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訓在這裡得到了驗證。

回顧我們的工作,我們雖然在推進水產養殖產業化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上級的要求比,與先進單位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決心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優惠的政策、更優質的服務,吸引和激勵水產能人,鼓勵和轉化科技成果,使我處的水產養殖走向新的台階,創出新的輝煌。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