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工作會議總結演講3篇

工會工作會議總結演講 篇【2】

景東縣地處普洱市北大門,有各級各類學校170所,在職教職工3120人,退離休教職工1043人。90%以上是山區,是全國極少數沒有通二級(含二級)以上公路的貧困縣,部分鄉鎮公路還是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山區學校生活、工作環境艱苦,大部分教師長期在山區工作,連縣城都很少來,更不要說去省城。

大家知道過去學校辦公經費少,教師福利待遇差,公費體檢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繁重的教學任務,再加上學生安全、校安工程、營養餐等等問題,老師們的精神壓力很大,普遍都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心理疾病,若不及時調理,久而久之,精神就會出問題,過去各地教職工患精神病的案例屢見不鮮。

人們工作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人們通過工作、勞動創造財富,獲取報酬,從而達到養家餬口的目的。要想得到更多的回報,就必須努力工作,乾出成績,見到效果。打鐵全靠本身硬,要努力工作拚命工作就必須有一個好身體。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人民幸福。“人民”這個群體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只有絕大部分個體幸福了,人民才算幸福。個體幸福的先決條件就是健康。一個人如果要想身體好,首先心態一定要好,只有心態好,身體才會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學習、生活、工作,做你想做的事。

人累其實是心累,心累是最傷人的。心累累在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得到時欣喜若狂,失去時過度悲傷。人與人的關係是“厲、害”關係,利與害普遍存在,對自己有利的人和事就是好人好事,對自己有害的就是壞人壞事,甚至是敵人。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樣如此。要想心態好,就必須有一顆平常心,平平常常才是真,用平常的心去看待“利”與“害”,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要大度,不要太看重個人得失,有再多的金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去享用也白搭;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我養我的父母,感謝老師,感謝有恩於自己的人,還要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是他們使自己更加堅強。千萬不要恨別人,不管你怎么恨,對方是不知道的,只是你自己心裡難過,最終受傷的是你自己。

學生要減負,老師同樣也要減負。減負,主要是減輕精神負擔,其途徑主要靠個人自身心理上的調節。電腦要隨時清理垃圾才能夠正常運行;生活垃圾要不斷清除處理,人們才能夠正常生活;人精神上的負擔、思想上的包袱也同樣如此,如果不及時清除,天長日久就會越積越多,最後將你壓垮。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應該放下包袱,創造財富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其次是多參加有益健康的活動,接觸大自然,例如體力勞動、文體活動、社交、旅遊、療休養、心理諮詢等等。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教師法》關於“要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師休養”的精神,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校園的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積極創造條件,提高教職工福利待遇,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開創教職工生活保障體系新局面。根據省、市教育工會的安排,學習外地的經驗和做法,景東縣近幾年來每年組織一部分一線老教師參加雲南省教育工會組織的療休養,今年預報了60人,最後實報了67人,超過了7人,我們還是如數上報,儘量爭取讓他們參加。

組織療休養活動,景東縣教育工會的具體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

由於學校的發展與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以腦力勞動為主的教職工工作任務日益繁重,工作與心理壓力日益加大。特別是工作在山區一線的教師,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得不到一定的心身調節,當地又沒有心理諮詢師,心理出現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健康狀況有所下降。為了促進教職工身心健康,緩解壓力,我們每年都組織一部分老教師參加療休養活動。療休養活動是通過工會組織實施的一項集體福利;是作為“職工之家”的工會組織為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

工會組織較大的活動都要向教育局黨委匯報,並主動與行政溝通,積極爭取黨委的領導和行政的支持,贏得時間、人員、物質和經費等方面的保障,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特別是基層學校,工會主席平時就要跟校長、書記搞好關係,組織活動前要認真溝通、匯報,否則什麼事都幹不成。

為了讓療休養活動能充分發揮作用,各級工會做到精心策劃,認真組織,加大宣傳力度,儘量使活動取得實效。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真正把教職工療休養打造成工會的品牌活動。通過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黨政分憂,為職工解難,促進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健康愉快地生活、工作,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二、廣泛宣傳

因為我縣學校分散,地處偏僻,信息不靈通。前些年絕大部分教職工連療休養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為此,縣教育工會幹部經常利用下鄉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向基層學校領導作一些相關宣傳動員,首先做好學校黨政領導的思想工作。再者就是將療休養的相關檔案放在教育工會內部的公開信箱里,並發簡訊通知各基層工會主席和校長下載檔案進行學習宣傳,讓廣大教職工都了解:省教育工會組織的療休養活動每年一次;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教育部門一般安排在暑假7—8月份;每期療休養時間為5天(連來回一共7天);地點在雲南省總工會白魚口療養院;療休養的活動內容有體檢、健康講座、氣排球比賽、棋牌比賽、卡拉ok、文藝晚會、溫泉游泳、健身活動、桌球、羽毛球等等;還可以學習瑜伽,健身操和參加登山活動;在欣賞白魚口美麗風光的同時還可以深切體會教師大家庭的溫暖和組織上的人文關懷。通過體檢,健康講座,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進行及時調理;通過參加活動,使療休養教職工愉悅心情,釋放和緩解壓力,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也促進教職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達到了修身養性的目的。

近幾年去參加過療休養教師就是最好的宣傳。凡是去參加的教師回來後都說:好!值得!如果能再去一次都還想去。用他們的親身體驗和現身說法打消了大家都顧慮,讓大家對此項活動有了更多的了解。

經過宣傳,大家都了解了療休養活動的事宜,報名參加的意願很強,有一些山區老教師說:都快退休了,連昆明都還沒有去過,只要能參加,學校沒有錢報銷,自己出錢都行。

三、組織落實

教育系統教職員工的療休養工作按上級有關精神,經教育局黨政工研究決定,由縣教育工會統一領導、管理和組織實施。各基層工會協助學校做好教職工的宣傳動員和組織落實工作。各單位建立教職工療休養工作的台帳資料,將每次療休養活動的名單、地點、時間、費用等情況做詳細登記。參加療休養的教職工填寫《教職工療休養登記表》,經工會審核後,由學校黨政工研究確定當年參加當年療休養的教職工名單,3至5月份用電子文檔預報給縣教育工會。縣教育工會在統計全縣療休養人數後,向省市教育工會申請當年參加療休養的名額,以便省市教育工會統籌安排。

療休養活動面向全縣教育系統全體管理人員及學校教職工,堅持以教學第一線教職工為主、接近退休的老教師優先和自願參加的原則。

療休養費用按規定由所在單位解決,超支部分個人自負。學校實在無法報銷療休養費用,而又有教職工強烈要求參加的,費用可以與參加人員協商解決,或自費,或行政、工會、個人拼盤解決。

從景東到昆明將近500公里的路程,乘車需要8、9個小時,而且來回的交通工具和辦法不同,景東到南澗一段的路況又差,安全是整個活動中最擔心的問題,因此,縣教育工會、基礎工會都認真組織安排,力求做到“平平安安療養去,快快樂樂回家來”。

總之,只要是對廣大教職工有利的事,承擔再大的風險我們也要去做,今後還要繼續做,要真正做到:服務職工為職工民眾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