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藝術考察報告

二、巨觀的謀址,和諧中富於變化

走進村莊,高聳的馬頭牆更讓人體會到這些百年老屋過去的榮耀。古徽州人附於平凡的白牆以馬頭牆的形狀。您可以發現牆頭上的馬頭造型與家族的建築群連成一體,翹首晗頭,躍向廣闊天空,一瞬間,眾馬揚啼,氣勢恢弘。

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牆,粉牆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牆著重採用了馬頭牆、山牆的建築造型,尤其是馬頭牆屋檐角飛翹,在蔚藍的天際勾畫出民居牆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韻律美。

走進民居裡面,眼前豁然開朗。只見馬頭牆與屋檐的交接處,露出一個長方形的空白天際。這就是徽派建築中的一種重要的建築格式---天井。四方天井,大有用場。其一,擴大了視野。四堵高牆圍護,三面樓屋夾峙,空間非常逼窄,若下雨,簡直漆黑一團,然而繡樓之上,倚憑美人靠,透過天井的門樓凹牆,山野春色可一覽無餘;其二,天井不僅空氣流通而且採光特別柔和。因為天井光線是二次折射光,所以給人以靜謐舒適之感;其三,徹底地解決了排水問題。由於宅居四周有高牆圍護,所以雨水不能從前後的屋檐排出,勢必從四面匯入到天井堂前。為此,天井四周的屋檐上都裝置天溝,使雨水歸於一處,然後順著門後貼牆而置的水梘(即陶水管),乖乖地匯入天井下面的“明塘”,鏇轉一圈後,再排出戶外,這也叫“四水歸堂”。其四,天井也是人們共享空間。人們可以坐在廳堂能夠晨沐朝霞,夜觀星斗。它是敞開的、明朗的,是整個建築中最具親和力的地方。中國明清時代,徽派建築達到了自己的鼎盛狀態,把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的理論和造型都推向了高潮。總之,這種整體和諧統一中又富於變化的特點,正是婺源建築精華的集中體現

三、成熟的風水理念

除了巨觀的謀址布局,關於風水理念還繼續在徽派建築民居細節中得以體現。婺源的民居廳堂多半設計成回字形。四周是迴廊,中間是天井,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水代表著財富,這也是中國風水中關於“四水歸堂”的解釋,也形象反映了徽商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該天井也是嚴格按照風水的要求修建得相對狹小。因為天井不能太闊,太闊散氣。婺源的很多人家將水聚集起來,轉向流經村中的水流,以突出以水招財的風水的意念。

建築風格是民族和時代的特徵。各時代、各民族的建築風格都凝聚著當時當地幾乎全部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靈魂。因此,滲透進各種學說底層的“天人合一”宇宙觀,鑲嵌入每個老百姓心裡的“傳統風水”思想,也必然影響著建築風格的形成與變化。

四 、裝飾藝術豐富多彩

由於受封建時代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影響,儘管商人富可敵國,卻不能擁有尊貴的社會地位。按當時建築營造的規定,商人宅第不能在臨街道開大門,只好另闢蹊徑,開偏門設小院,更著力在房屋中用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來裝飾屋子,將自己的追求、祖輩和自己的夢融入其中,將希望寄託於後人。因此進入古宅之中,就進入了高雅清新的藝術殿堂和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里。

婺源民居的特點是四合院、淺天井、二層屋、有門樓、白壁外牆、馬頭牆,多為天井式格局。所謂“天井”,其實也是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積較小。這裡炎熱多雨而潮濕,多山地丘陵,人稠地窄,布局緊湊,密集而多樓房,所以民居布局多重視防曬通風,也很注意防火。民居的基本單元都是以橫長方形天井為核心,四面或左右後三面圍以樓房,陽光射入較少;狹高的天井就起了拔風的作用;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開敞,可以看見天日;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在風水學說中稱之為“四水歸堂”,有財不外流的寓意。外圍常聳起封火山牆,因其形狀好像馬頭又稱馬頭牆,馬頭牆利於防止火勢蔓延。馬頭牆也是南方民居中的一大造型特色。牆頭都高出於屋頂,輪廓作階梯狀,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多檐變化的馬頭牆在江南民居中廣泛地被採用,有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之分。通常三價、四價更常見。封火山牆的磚牆牆面以白灰粉刷,牆頭覆以青瓦兩坡牆檐,白牆黛瓦,明朗而雅素。古村落里,有的人家,屋前建有鎮宅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