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新加坡考察報告

構建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基礎在社區,社區和諧關鍵在家庭和諧、鄰里和諧,最終是人的和諧。新加坡政府特別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通過高素質的服務來達到改變生命的目標。

多年來,他們一直倡導“政府服務外包”,飛躍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典型的“新加坡政府服務外包”理念下的產物。凌先生告訴我們,象他們這樣經政府註冊的社區服務機構在新加坡有XX多家。所謂服務外包就是政府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移民國家,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不少社會問題,但他們通過社區服務中心這種管理模式實現了民族團結、宗教自由、社會和諧。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凸顯,如何迅速有效地化解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加坡的經驗和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新加坡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國,雖然通過圍海造田使其國土幾乎增加了一倍,但依然是彈丸之地,東西43公里,南北23公里,在新加坡開車稍微加一下油門就會開到海里去。當然這是誇張的笑話。而與土地資源相關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及各種生產資料基本依賴進口,甚至喝的水和建房子的黃沙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新加坡人以他們的智慧和勤奮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

是什麼力量助推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實地考察了新加坡工業園區與南洋理工大學,並與劉濟鵬先生進行了探討。

高水平的市場開放經濟

早在建國之初新加坡就確立了市場開放的基本國策。60年代,為了發展多元經濟,改變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新加坡以自身環境條件為基礎,揚長避短,發展了港口經濟和化學工業等。新加坡地下無油,卻是世界三大石化工基地;70-80年代,接受聯合國專家建議,大興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改善硬軟環境,積極引進國外資金,規劃提供成片工業用地,並組建了裕廊集團。裕廊集團建設了7000公頃的工業園區和超過400萬平方米的工業用房,目前掌管著39個工業園區和專業園區的建設,其中包括兩個晶片園區、兩個商業園、一個坐落於裕廊島的化學工業中心和一個位於大士的生物工業園,實現了新加坡經濟的迅速起飛;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後,新加坡政府清楚地看到,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市場風險,特別是金融市場及其關聯市場,如房地產依然隱藏著潛在危機。為此,他們開始全面的產業轉型,大力發展it產業,使新加坡經濟很快走上了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道路。進入21世紀,新加坡又開始發展賭博業,以此引進大量資金湧入新加坡,第二個賭城也將於本月28日正式開業。據介紹,新加坡的賭博業非常紅火,正常爆滿為患。

縱觀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史,他們通過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實現了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經濟成長方式的快速轉型,走過了從勞動密集型到資金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科研開發與服務密集型的道路。小平同志1979年訪問新加坡時看到了新加坡引進外資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回國後就致力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

高素質的人力資本積累

人力資本,特別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力資本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和不竭源泉。新加坡在獨立之初是一個人力資源十分有限而且平均教育水平比較低下的國家。但它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在國內實行義務教育為主導和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的普通勞動者的培養體制。新加坡的大學基本都辦在西南部工業園區內,而且職業教育非常發達,培養的學生非常搶手,實習一年後就能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另一方面,大量引進最優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價幫助年輕人進入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也採取了十分開放的人口政策,以世界上最優厚的待遇吸引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同時,保證自由的出入,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這就解決了高層管理人員匱乏的困境,也保證了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穩定和均衡的成長。

劉先生告訴我們,多年來中國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畢業時都會收到新加坡移民局的一封信,希望中國學生能夠留在新加坡工作。當然,這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因素。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華人在新加坡經濟社會生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近年來由於馬來人人口數量的增長,新加坡政府不得不考慮華人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