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報告:核桃之鄉—漾濞

考察報告:核桃之鄉———漾濞   驅車駛入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南邊陲的漾濞彝族自治縣境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滿山遍野綠油油的核桃林,它像一塊塊綠玉點綴著山鄉,那萬綠叢中的點點白瓦房則風吹樹搖中時隱時現,讓人仿佛置身於山巒疊翠的綠色寶地。 漾濞彝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民風淳厚,土地廣袤,山川秀美,資源富集,她以“中國核桃之鄉”、“核桃城”、“核桃生態園”、“核桃村”、“全國核桃質量第一”、“全國縣級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稱於世。濤濤不息的漾濞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10.53萬彝族為主體的各族兒女在這裡世代繁衍生息,11個鄉鎮(4鎮7鄉6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星星點點散落在這崇山峻岭、河流如織、阡陌縱橫的1957平方公里的紅土地上。 “核桃的故鄉,在漾濞江畔,我愛你漾濞,核桃的故鄉----”這是一首在漾濞境內普遍傳唱的民歌。核桃,古稱胡桃,西晉張華在其《博物志》中稱:“張騫出使西域還,乃得胡桃種。”近代的《中國果樹分類學》亦從其說:“我國普遍栽培的核桃,原產於南部和亞洲西部。大約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把核桃引入我國。因此,有胡桃之名。”1980年科技工作者在雲南省漾濞彝族自治縣發現一段核桃陰沉木,經中科院化驗表明,這段核桃木距今已3325+75年,即生長於公元前1375+75年之間。距此可確定,漾濞核桃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在1979年全國核桃技術協作會上漾濞榮獲“全國核桃質量第一”、“全國縣級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的榮譽;1995年又被xx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XX年被xx外國專家局授予為“國家美國山核桃種植示範推廣基地”。目前,漾濞大泡核桃已通過原產地標記註冊認證。 核桃成了漾濞的一大傳統支柱產業,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到了42.09萬畝,農民人均達39株,年產核桃8124萬公斤,農民人均核桃純收入達936元,核桃成了當地彝民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如今,漾濞已建成萬畝核桃生態園一塊、千畝以上核桃連片5塊、百畝以上核桃連片102塊,這些連片核桃自然形成了核桃村、核桃箐、核桃溝、核桃坡,成了當地一個個令人嚮往的模範核桃生態自然景觀。 金秋時節,是核桃成熟的季節,也是當地彝民們最忙碌的季節,亦是彝縣人民充滿希望和輝煌的季節。一樹樹長得又圓又大的累累核桃,一團團、一串串地綴滿枝,裂嘴笑歡彝民們收打,每當此時,彝族男女老少在歡歌笑語中,起早摸黑,男人們吼著山歌,拎著長竹桿,爬上綴滿核桃果的核桃樹,“刷”下雨點般的“金果果”;女人們應著山歌,背起竹籃,拾起一年的希望。在彝族山寨,稼植核桃、收打核桃、烘曬核桃果、交易核桃、核桃初級加工是彝族同胞們一年裡的主要活計。 近年,漾濞縣核桃種植業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私營企業的大發展。目前,全縣私營核桃初級加工企業大大小小共有126戶,其中年加工核桃量在500噸以上的有12戶,就核桃初級加工一項,每年均可解決1.5萬人左右約5個月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年實現540多萬元的城鄉勞動經濟收入。與此同時,漾濞還與省內外60多戶客商結為核桃貿易夥伴,並形成了國內有一定規模的核桃收購加工貿易集散地,全縣年實現非公制經濟收入達16270萬元,占gdp的61.6%。藉助核桃產業的發展勢頭,漾濞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積極引進外商參與核桃種植業發展,實現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的同時,先後創辦了漾濞團山核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伊斯蘭僑茂核桃食品精深加工企業、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責任公司等,這些企業所生產的“傻哥牌”系列核桃食品、琥珀核桃、密香核桃、袋裝薄殼核桃、漾濞核桃乳等核桃特色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如今,漾濞核桃產業迅速發展,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大發展。 核桃為四大幹果之首,其全身都有是寶,核桃仁甘美可口,營養豐富,據測,1公斤核桃仁所含營養,相當於9公斤牛奶、5公斤雞蛋,稱為“營玉庫”;核桃又稱為“木本油料之王”,出油率高達70%,核桃油既是高級食用油,又是高級工業用油;核桃仁、外果及枝葉均可入藥;核桃樹其木材堅硬,韌性好,耐衝擊,花紋美觀,不翹不裂,是上等的木製材料;核桃植株枝葉繁茂,樹冠如巨傘張天,果實翠綠可愛,因而又是優良綠色化樹種。核桃樹成了彝縣人民的“搖錢樹”。 點蒼山之西的漾濞彝族自治縣,彝族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尤為突出、內容豐富,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傳統的“火把節”、獨特的“二月八”趕廟會、商賈如雲的“二月十九街”、“漾濞核桃產品交易會”等,有熱情奔放的彝族“打歌”、美麗的民族服飾、獨特的婚喪習俗等,構成了濃郁的民族風情。 站在縣城遙看魏魏蒼山,似見突兀之處綻開一道縫隙,形同巨大的石門,這就是當地著名的旅遊勝地“石門關”,其集雄、險、奇、秀、幽於一身,那裡有山的險峻美、有石的奇特美、有水的雋秀美、有花的芬芳美、有雲的朦朧美、更有風土人情美,在“關內”你看到是夢幻般的迭水瀑布、神奇般的自然雕塑、天堂般的生態峽谷,走出來,你已是蒼山神秘的客人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