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考察報告3篇

x馬鹿溝鎮中學 韓立夏

跟隨長白縣教育局教改考察團歷時11天前去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學習“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通過深入課堂聽課,與校長、教務主任、任課教師面對面交流、請教,和實地考察,使我受益匪淺。西峽是一個河南偏遠的小縣,但西峽的教育同仁敢於衝破傳統教育模式束縛,在學習借鑑洋思、杜郎口經驗基礎上,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從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實際培養了怎樣的人,應該怎樣去培養人?進行深入思考。以楊文普為代表的教育改革者,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並且勇於實踐,取得驚人的教學成就。他們的教育改革的勇氣令我佩服,他們的精細、嚴謹的學校管理更令我信服,同時他們領導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品質更令我感動與折服。另外西峽學子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勤奮上進求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說西峽此行學習,不僅學到先進的教育改革理念,更學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高貴品質。

一、“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學習感悟

通過深入西峽城區第一國中、五里橋鎮國中、縣第一高中課堂,對語、數、英、物、化、政、生物七個學科進行實地聽課,同時與學校校長、教務主任、上課教師進行座談、交流、請教,深入學習探究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共有四大環節,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四個環節一聽就懂,一學就會,關鍵是如何套用。因為“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抓住教學過程中一個“疑”和一個“探”。“疑”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提問題,敢於質疑,為學生在課堂中的下一步學習預設情景。“探”是學生有了疑問,然後帶著問題自主探究學習,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再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深入學習感受到“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更重要是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訓練。

從設疑自探環節來看。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題或閱讀教材或依據給出的學習目標,提出針對本節課的疑問,教師引導整理自探提綱,給學生充足時間自主開展學習。在語文課堂中每人都準備學習筆記記錄好提出的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想法思路,學習時帶著筆邊閱讀邊標記應解決的問題。這種模式真正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既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又鍛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動腦的好習慣。

從解疑合探環節來看。西峽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各學科根據學生的學情把學生按好、中、差分組,一般六人一組,選出學習組長,組織本組學習。每個小組學習,從國中到高中一個明顯特點都是學生站立學習討論交流(但這種方法不利於觀察學生學習交流表現情況)。這一環節重點是對自探中知識點和難點進行整理,達成共識,為展示和點評做準備。展示中一般堅持讓學困生或中等生展示,讓中等生或優等生評價。展示評價採取小組競賽積分形式,這樣給學困生充分展示鍛鍊機會,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評價要求比較嚴格,不僅要給出評價分值,更要給出評價理由,並糾正錯誤還要向其它組徵求意見。評價時,評價人要求面向全體,聲音洪亮,行動迅速,體工整,條例清晰,要點簡練。這種做法實質是對中等生,優等生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要求,更加全面培養了這些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在小組交流、展示、評價過程中都是在組長帶領下,分工負責,互相幫助、指導,尤其是展示的成果和點評操作都體現全組的智慧結晶。解疑合探不僅解決了學困生學不好的問題,又培養全組合作探究能力,更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在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始終給學生的是鼓勵、表揚與啟發,創設了活躍、充滿激情與挑戰的課堂氛圍。這時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服務者。

從質疑再探環節來看。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勇於向書本、權威挑戰。基本上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能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即要求學生能提出具有挑戰性、有價值、有創新性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共同解決。本環節中,重在激勵學生提出更有價值,更具創新性的問題,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並在此環節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質疑再探時,教師僅僅是幫助學生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針對一些提出課堂以外的問題,教師解決不了時,也充分鼓勵學生,並且通過課外其他途徑解決,如運用網路、向專家求助,即保證學生求疑問難的欲望。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操作流程上還有一個環節,即運用拓展。本環節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一種拓展延伸。即指導學生結合本節重、難點,易錯的知識點,進行自主改編或自編一些鞏固訓練習題,此時教師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編題。這時教師要選擇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共同訓練。當學生編練問題不足時,教師要及時補充學生訓練題,這也是引進洋思中學的當堂清的做法。編題訓練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當訓練結束後,由該學科班長(即課代表)總結評價本節學習內容及各組學習情況。總結學習情況時要評出本節課“質疑之星”、“展示之星”、“評價之星”,優秀學習小組和優秀學習個人。此環節更能體現出尖子生的培養,因為學科班長,不僅自己學習優秀,而且對本班70多人的學情了如指掌。課堂中要觀察好每一個學生學習表現、掌握每一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客觀公正評價好這節課,這使學科班長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鍛鍊,但是每節課都是學科班長評價,不利於其他同學的鍛鍊培養,應該給更多學生機會。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本質特徵就是“探疑”,課堂教學整個過程始終貫穿探疑這條主線:即從設疑開始——思疑——解疑——再質疑——編疑——答疑——釋疑結束。這一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課堂學生被動學習方式,克服學生學習信息不足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擺脫了學生依賴教師學習現象。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了學生厭學心理產生根源“填鴨式”教學,解決了學生課上主動性差,課堂效率低下問題。同時促使教師擺脫依賴教材,局限於教材的問題,真正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開發整合課程資源。因為學生課上大膽質疑,教師備課就不能局限於教材,就要考慮學生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就必須學會整合課程資源,課堂上才能更好為學生服務。另外,解決以往教師是評價學生的權威問題。“三疑三探”引進學生課堂評價機制,使學生學習評價更客觀、公平、課堂評價更加民主。但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運用,必須深刻理解其內涵實質,與本地實際有效結合,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三疑三探“並不是在每一節課都能完成這四個環節,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分幾課時完成。

二、西峽縣學校管理的感悟

西峽縣在河南省雖然是一個小縣,但是全縣人口42.6萬,每個學校學生數非常大,平均班額都75人以上。一所鄉鎮國中2325名學生,136名教職工,這給管理帶來了一個巨大考驗,那又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呢?通過實地學習考察,一方面採取科學的“三疑三探”教學法,另一方面是西峽的嚴謹管理體制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但更重要是西峽具有一批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教育改革團隊。正像楊文普校長提出的“教育三問”。為什麼教師工資待遇提高了,卻出現了“職業倦怠”?為什麼上學免費了,學生卻不願上學了?為什麼年級升高,上課卻不會提問了?楊文普“三個為什麼”的答案,就是新課程實施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就是在教師隊伍中存在著不願改,不敢改,不會改的問題。實質我們長白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高喊新課程改革的口號,走的是傳統教學的老路。我們推行新課程教學改革只是口號、形式,沒有持之以恆落實到行動上。反思我們新課改,關鍵是我們推行教學改革決心不徹底,改革力度不到位。“三疑三探”在五里橋中學推行,就是依靠行政手段強力推開,而且他們採取分部教學管理,初三分層次分班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利於對比競爭。就像校長李青峰所說,我校“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不能保證100%都能做到,我能保證80%以上能做到,這80%能做到,就意味著80%學生成績能得到提升,這難道不足夠嗎?在城區第一國中與他們教師交流了解到,為了更好推行“三疑三探”教學法,他們任課教師每月有10次業務學習,每周2節聽課任務,並且按“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評價標準評出成績,在教學研討會進行講評,同時學校設立業務學習考核與考試。

西峽教學管理之嚴,超出我們的想像。早晨5:30分上課到晚上8:10分放學,每天早、中、晚三餐各半小時吃飯,學生90%住宿,所有學生都在校就餐(時間不允許)。學校值班領導及上課教師全部提前到崗,清校離開,領導、教師與學生同吃。五里橋中學為杜絕學生吸菸,每節課下課都由專人在衛生間值班檢查。每堂課都有領導專項檢查教師上課是否落實“三疑三探”,以及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深入城區一中班級看到每名學生課上都有一個小警示簽,上面書寫著自己目前在年級部名次和班級名次,以及今後自己要努力達到的名次,還有今後學習需要加強努力的學科,最後寫有自己人生座右銘。學校注重文化建設,更注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環境滲透,學校每個班級後面都設有“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在班級、多媒體教室到處都有宣傳“質疑”“創新”的語言,如:“無疑如滯水,探究蘊智慧”“質疑是啟迪智慧的鑰匙,探究是孕育創新的法寶”等,充分打造“質疑”“探究”的良好環境氛圍。

深入西峽學校考察,不僅感受到濃厚的教研氛圍,更令我感動的是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師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教師領導從早晨5:30到7:00,中午從12:30到2點,晚上從6:30到8:10都是無償勞動付出。雖然入冬教師辦公室仍然沒有取暖(有空調),班級也是如此。我們身入教室聽課,手凍的無法寫,腳凍麻了,可是班級師生的學習熱情仍然熱火朝天。走進辦公室大家都是緊張忙碌著工作,沒有人浮於事的場景,如此敬業的教師團隊,精益求精的管理,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沒有高質量的教學成績嗎?

西峽學習不虛此行,使我真正懂得“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革實質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改變了學生的學法——自主學習,它改變了教師的教法——不是教知識而教學法,更重要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變革。我深刻感悟到西峽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改革是學校生存之根,三疑三探是教師發展之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革實質是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具備一定能力水平就無法把握、駕馭“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正如徐青峰校長說:“三疑三探入門容易,學到位難,轉變觀念更難。”推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是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改革轉變觀念是第一位。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
教學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

遼寧省葫蘆島市一高中 張素娟

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後赴長春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並觀摩了二節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說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後在練習用設喻說理,這樣讓學生在反覆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說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像作文》等分別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像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後,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說出其中的優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造法》課堂上,每講一個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想想像,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型並訴諸語言。由於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後地發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說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資訊時代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製作的教學軟體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範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教學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國小書記培訓班教學計畫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組織部李文魁部長帶隊,局直屬單位和鐵西區參加培訓的部分書記共27人,赴雲南、貴州兩省進行了教育實地考察。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雲、貴兩省知名學校的參觀與考察,近距離地感受祖國西南邊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實踐以及學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把當地學校在加強黨的建設、培育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帶回來,為進一步拓寬思路,提高學校黨務工作者的領導水平提供幫助。

二、考察概況

這次教育考察歷時10天,重點考察了貴陽一中、貴陽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關一中四所學校。期間聽取了各校書記、校長的介紹,與班子成員進行了友好、親切的座談,就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作了認真的交流和研討,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雖然旅途勞累,但是大家增長了閱歷,開闊了視野,可謂受益非淺,不虛此行。

1、貴陽市第一中學。該校建於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歷史的名校,現有教師283人,4000多名學生,74個教學班,是貴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級一類示範高中。學校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學校以健全人格、自主發展、求真向上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群、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學家夏平疇等等。

2、貴陽市第二十七中學。該校是始建於1960年的一所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現擁有教師80名,其中黨員31名。該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致力於造就一隻學者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該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實驗學校,自己編輯出版的《燭光》一書,收集了該校教職工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70餘篇。

3、下關一中。該校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創立於1947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成為有31個教學班、1686名在校學生、148名在職教職工的省一級完全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學、教育科研和教學效果所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考核制度,促進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4、昆明三中。該校始建於1907年,占地48畝,有42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是全國文明行業示範點、雲南省文明學校,校黨總支被中共雲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該校全體教職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博採眾長的蜜蜂精神和無私奉獻的蠟燭精神,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正向高起點、高層次、高目標大步邁進。

上述四所學校雖然建校時間不同、辦學條件各異,但他們卻都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濃厚的育人氛圍、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驕人的辦學成績,特別是他們圍繞教育教學而進行的一系列紮實有效的黨建工作深深吸引著我們,給我們以啟發。

三、收穫和啟示

1、從廉潔自率入手,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

要辦好一所學校,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不行的。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構建富有個性的辦學模式的同時,校黨總支(支部)始終把建設一個團結、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放在第一位。領導班子帶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真正成為學習的模範、工作的模範、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模範和團結互助的模範。他們在黨風廉正建設上狠下功夫,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嚴格黨內生活,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在先”的原則,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髮揚正氣、抵制歪風。

雲南、貴州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及內地,但教育行業卻同樣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同樣要經受招生、教師調動、提拔幹部等敏感問題的考驗。這裡的校領導衣著樸素、作風踏實,言談舉止中帶有濃厚的學者氣息。昆明三中,作為雲南省四所一等一級中學之一,其“熱度”不言而喻。校領導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謀私利,不享受絲毫特權。他們沒有自己的專車,上下班、開會都騎腳踏車;節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錢(教職工有加班費);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設立專門的招生小組,校長、書記無權自做主張,他們的電話赫然顯示在校門口的大幅宣傳板上,公開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

2、從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入手,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成敗的關鍵所在,建設一隻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業務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強烈的科研意識,更要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昆明三中黨總支以開展“雲嶺先鋒工程”活動為契機,在教師中實行黨員掛牌上崗,使黨員身份亮出來、平時工作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引導黨員帶頭學習講政治、帶頭幹事謀發展、帶頭創新建佳績、帶頭服務比奉獻、帶頭自律樹形象,激勵黨員爭當黨性強、師德好、業務精的先鋒。在黨員的帶動下,全體教師自覺用《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並與“奉獻在崗”、“敬業愛生”、“樹教師形象”、“忌事忌語”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四個一”,即愛護每一名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轉化一名差生,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3、從規範程式入手,進一步加強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

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是新時期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不僅能夠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而且通過學生黨員的示範作用,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追求遠大理想、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貴陽一中針對發展學生黨員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三“重”三“輕”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在確定標準上,克服重“硬體”、輕“軟體”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黨性修養;在發展環節上,克服重“發展”、輕“培養”的問題,不是坐等學生進步和成熟,然後拿條條框框去“套”,合格則發展,不合格則晾在一邊,而是通過黨課教育、形勢教育、黨校培訓等形式加以積極的引導、培養,並適當的幫助,讓學生“快速成長”;在黨員管理上,克服重“黨外”、輕“黨內”的問題,不是將支部視為一部發展黨員的“機器”,只顧生產,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售後服務”,督促黨員再學習、再提高。校黨總支還注意充分發揮校團委在聯繫、團結、教育、引導學生方面的優勢作用,開展一系列以“在黨旗下成才,為黨旗增輝”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舉辦適合學生心理特點、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增強黨在學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據統計,從1994年至十年時間裡,該校共培養發展了65名學生黨員,為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建設人才作出了貢獻。

4、從增強實效性入手,全面加強德育工程建設

德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首要環節,同時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何構建新的、科學的、具有實效性的德育體系迫在眉睫。雲、貴兩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下關一中創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樹、四改善、五加強”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二建,是建設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三樹”,是樹立學習的榜樣;“四改善”,是改善師生間、學生間、學校和家長間以及學校和社會間的教育關係;“五加強”,是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加強教師的言傳身教。

貴陽二十七中總結出了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的“一一四”實踐模式,即“對問題行為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對每一種具有心理問題行為的學生都有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要採取教師教育、家長輔助、學友幫助及自己內化四方力量聯動的方式”。

這些德育模式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隊伍中的光榮一員”的意識,注重發揮“每一員”在德育網路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網路式的德育教育,保證學生在時間上(從早到晚)、空間上(校內校外)、內容上(課內課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從發揮地域優勢入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特殊時空,校園文化是師生在這一時空中創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態的總合。校園文化有如一個巨大的德育場,在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優勢,創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下關一中地處風景如畫的大理名城,倚蒼山、傍洱海,他們利用這一特點,將“蒼山鑄練的脊樑”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寫進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陽》之中,開啟下關一中人心中“立足蒼洱故土,放眼中國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勵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將“團結、進取、勤奮、求實”的校風和“開拓、奉獻”的校訓化作“積蓄知識”的具體行動,為繼承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貢獻力量;校園內綠化面積為11000平方米,鬱鬱蔥蔥的高原植被將校園裝扮得清新、高雅。

貴陽二十七中學雖然面積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瓏,人文氣息濃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要讓學校的牆壁也會說話”。校園內的每一面牆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樹都發揮著育人功能,就連樓頂的女兒牆也設計成長城的垛口,既莊重、典雅,又體現文化特色。

貴陽一中位於美麗的南明河畔,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朝氣蓬勃的學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以優良的傳統滋養校園精神,以先進的觀念引導校園精神,以一流的目標強化校園精神,以正確的導向激勵校園精神”的思路,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成才環境、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學校共有校級學生社團26個,會員多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1/2強,形成了志願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觀摩、攝影展覽、民族工藝、主題辯論、論壇沙龍、環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雲貴之行,我們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我們不僅被兩地教育工作者紮根邊疆、敬業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更被他們立足現實、大膽創新的勇氣所感染。雖然我們採擷到的只是兩地教育百花園中的幾朵花束,但是卻能體現祖國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願我們在借鑑外來經驗的基礎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共同開創我市學校黨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編輯推薦: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考察報告
對xx中學考察報告暨課堂教學模式比較之探究
語文閱讀教學學習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