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職業考察報告4篇

為了推動xx經濟發展,促進人才結構變化、調整最佳化教育結構,XX年7月6日至11日,我們一行6人,在xxx副市長的帶領下,赴山東省沿海三所職業技術學校考察。收穫頗豐,啟發很大。現將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簡要說明

我們考察的三所學校屬於風格各異的類型。山東外事翻譯中專是民辦學校,以先進的辦學理念、鮮明的辦學特色、優異的教學質量、科學的管理模式,贏得了學生、家長的好評和社會的廣泛讚譽。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也是民辦學校,以短期培訓為主,辦學早、規模大、專業多、設備全、質量高、管理嚴,享譽齊魯,又以唐國強等為本校形象代言人,馳名華夏。膠南職業教育中心,是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非常影響的公辦綜合性職業學校,處在藍色經濟開發地區,教育現代化程度很高,教育理念也相對較為先進。

二、考察實錄

(一)用管理提高聲望——山東外事翻譯中專

先進理念: 多年來,始終堅持“以教書育人為中心,以安置就業為龍頭”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為企業培養優秀學生、為學生提供優秀企業”的辦學宗旨,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低收費”的辦學定位,實行“軍事化、企業化、法制化、封閉式”的管理模式,推行“產教結合、訂單培養、契約保證、安排工作、跟蹤服務、畢業退費”和“雙學歷、雙專業、多證書“的辦學模式。先進的辦學理念,為學校的快速發展,為優秀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辦學風格:一是風氣正。領導班子齊心協力,大局意識強,扎紮實實地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積極進取,團隊意識強。十一年來,全體教師奮力拚搏,不講價錢,不講待遇,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把樹立學校的精神和形象放在第一位。領導理念是,用事業統一思想,用修養調節矛盾,用感情維繫和諧,用制度保證工作。二是意識強。強調三種意識:大局意識——團結協作,整體成長;爭先意識——樣樣爭先,事事爭先;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三是制度好。在集體成長上做文章,提倡個人提升,集體合作,整體建構,合力成長。四是思考勤。不斷地創新,不停地思考,認真糾正前期工作中不合理的做法。與德國賓士、美國通用、法國雪鐵龍等世界頂級汽車商交流、探討合作,成立榮都汽車技術教育中心。他們抬頭看路,埋頭拉車,務實高效,厚積薄發。五是管理細。認真提高服務水平,學校食堂一年365天保持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油漬,由此可見一斑。

辦學信念:笑看人生峰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這也許是對山東外事翻譯中專周榮校長及其夫人最好的描述了。他們的那種對事業的執著和不管面對什麼困難。都會有幽默的語言,睿智的頭腦,給人留下幽默風趣、歡樂輕鬆的印象,值得學習。

(二)用就業提升魅力——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

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創建於1984年。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關懷和支持下,遵循黨和國家的民辦教育方針,堅持“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再就業,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不斷總結辦學的新經驗、探索辦學的新路子,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目標的辦學理念和專業設定原則,面向市場,服務社會。

年培訓能力達3萬人,總資產超億元。26年來,已為社會培養了30多萬名各類專業技能人才,多次被國家和省、市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三)用理念指揮行動——膠南職業教育中心

膠南職業教育中心簡介:膠南職業教育中心位於膠南市大學科教區,總體規劃占地面積652畝,校舍建築面積22.21萬平方米,在校生15000人。一期工程占地410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0000人,一期投入4.5億元。

學校實訓基地按照與國內外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廣泛合作的思路,一次性建成,建築面積44155平方米,設備投入7000萬元,其中新增裝備投入5000萬元,年實訓、培訓15000人。突出中職學生技能培養,並充分考慮滿足轉崗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企業職工崗位提高培訓等實際需要,重點建設數控技術、汽車維修、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加工、焊接與鉗工五個實訓車間。建設成為青島西海岸區域綜合性公共實訓中心。

辦學理念:學校實施開放合作辦學,與區域代表性企業,創辦企業冠名班。與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工、科、教”一體,完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膠南模式”。擴大“引企入校、辦校進廠、產教一體、城鄉互動”的辦學規模。辦學特色是“產教----一體化、工學----一體化、實習就業----一體化”為企業增加了新鮮血液,一定程度地解決了企業用工難的問題。辦學方法是“訂單式培養、選單式教學、遞進式就業”,高起點、嚴要求,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歷不高,技術高超,滿足就業服務。

領導層:石兆勝校長是個教育專家,他說“有大胸懷,才有大手筆”。他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資源整合、集約布局、專業統籌、單位合署”的原則,將膠南市職業中專、體校、電大、技工學校、衛校、電子學校跨行業、跨部門整合組建成了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最佳化了資源配置,提升了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這幾天的考察,應該說對我們啟發很大。

三、考察啟示

(一)山東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出台《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召開全市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成立了各級職業技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省級職教集團,全面實施校企合作計畫,實訓基地建設規劃,職教教師素質提高計畫,“雙證互通”試點等更是體現出山東創新職教發展的工作思路。

目前,全省共有各類職業技術學校1059所,在校生139萬人;獨立設定的高職院校57所,在校生29萬人;高級技工學校34所,在校生15萬人;各類職業培訓機構1700多個,年培訓規模45萬人。山東提出,要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即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滿足人民民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山東探索以專業發展為紐帶,以校企合作為重點,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目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低投入、高產出的職業教育發展新道路。山東提出,根據建設現代製造業強省的需要,首先掛牌組建汽車工程、數控技術、電子信息、建築工程、紡織服裝、船舶製造、衛生服務、現代農業等八大類專業性職業教育集團,推動職業教育走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的辦學道路,打造山東專業性的職教航母。

(二)xx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xx市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國最大的主焦煤生產基地,也是呂梁山東麓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連線省城太原和晉西北的現代化工礦城市。總人口21萬,礦產豐富,754平方公里的煤田面積,96億噸的地質儲量,鐵礦、鋁釩土、石英、石膏、白雲石、石灰石等儲備。

在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後,xx市也面臨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制約,忍受著地質災害和環境破壞日趨嚴重的威脅。同時,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轉型發展”等社會呼聲逐漸高漲的背景下,xx市開始走上一條傳承資源秉賦、革新產業模式的綠色發展道路。政府部門聘請有關專家制定新型煤化工示範區規劃,提出打造“一區帶三川、三川建八園”的產業新格局戰略構想,即以建設省級新型工業區為龍頭,在屯蘭川打造科技、電力焦化、金屬鎂及鎂合金冶煉和鋼鐵精密鑄造等4個工業園,在原平川打造新型煤化工和生鐵冶煉鑄造工業園,在大川打造煤層氣開發和風能太陽能開發工業園,力求以此推動xx經濟實現生產規模上由小轉大、生產方式上由污轉淨、生產工藝上由粗轉精、產業結構上由黑轉綠“四種轉型”。xx市按照“循環、科技、環保”的總要求,篩選上馬14個重點工業項目,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隨著xx電廠、華潤煤焦、山西一一煤氣化集團為主體的新興企業等百萬噸焦爐的相繼建成投產,企業也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而且xx市政府辦公廳檔案,也清楚提到建立煤礦用工和安全培訓統一配套機制,變分散招工為統一招生。但實際上,用工制度一直是,首先是現行的礦主直接從社會上招聘職工的勞動用工制度不適合煤炭這一特殊高危行業,招工人數難控制,人員素質難保證,非法勞務轉包問題難以禁絕;二是許多數煤礦培訓力量薄弱,培訓質量難以保證;三是煤礦井下從業人員職業準入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培訓或培訓不合格人員下井的現象難以杜絕;四是多頭管理,部門銜接不暢,日常監管很難到位。

因此,創新勞動用工方式,加強和規範全市地方煤礦勞動用工管理,從源頭上解決煤礦勞動用工、管理中仍存在很大的問題。通過規範煤礦勞動用工,落實煤炭行業職業準入制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也是職業教育的重大責任。

當前xx市“40、50”人員崗前培訓、國家“陽光工程”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等各種培訓近萬人,培訓資源的整合有利於勞動資源的高效利用,更趨於培訓的專業化、規模化,適應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

xx市每年國中畢業生約4500人左右,高中錄取(包括去太原等地的學生)不足XX人,剩餘學生將流入社會,進入華潤、一一集團等民企從事簡單的就業勞動。由於這些人一沒經過專門的崗位從業培訓,二不具備相應的文化知識。致使這些人在崗位上只是乾一些體力勞動,導致目光短淺、來去自由、無心敬業,給企業帶來了損失,給社會帶來了負擔和壓力。

環顧外界,放眼未來,隨著xx資源的整合、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xx電廠二期等十大項目的全力推進,中廣核電1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落戶xx,國企和民企的轉型發展,xx服務等第三產業的逐步規範化、標準化的建設。目前,各類企業最大的困境仍然是缺少創新型、實用型、科研型、專業型的人才。初步調查,每年xx市各企業用工在萬人左右,除向外招聘外,急需將xx市潛在的人力資源給予提升,就地安置。改善xx勞動資源技能低下,減少xx當前培訓資源浪費,提高培訓質量。要靠職業教育科學化、系統化、規範化。

現在我市的職業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xx市職業中學,是1984年經市政府批准開辦的一所三年制公辦高級職業中學。學校座落在市區大川西路67號,占地面積約3725平方米,現有教職工50餘人,九個教學班,學生人數不足400人。設定專業有財會電算化、計算機套用和機電、美術、繪畫、武術套路、散打和美容美體等專業。

1、招生難。儘管全市就只有一所中等職業學校,一方面,高校擴招使得“普高熱”日益高溫,造成了普通學校招生的強勢和職業學校招生的弱勢,間接引發了中職學校的招生危機。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學校辦學沒有特色,也使招生出現了滑坡現象。另一方面,地域文化限制,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理的驅使下,總想讓自己的子女上普高,進大學,只有落榜以後,萬般無奈之下才會選擇職業學校,使職業學校辦學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2、經費不足,條件不足,師資不足。大多教育經費主要投入了義務教育部分,職業教育經費所占比重很少。職業高中的生均校舍建築面積、生均教學設備和輔助用房、生均圖書、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等指標與全國同類指標相比,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從縱向來看,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呈逐年下降趨勢。與此同時,職業學校教師合格率明顯低於普通中學,特別是專業教師短缺和不合格現象更為嚴重。

3、教育質量不高,服務能力不強。辦學指導思想有偏差,辦學思路欠清晰,發展方向不確切。學校開設專業9項,完全沒有正視自身的辦學能力、辦學條件、辦學特色,忽略了在“專”和“精”上下功夫。職業學校存在著脫離經濟和社會實際的傾向,從專業設定到教育教學都沿用普通教育模式,教學內容不能反映生產生活實踐,缺乏先進性和示範性,辦學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弱,加之辦學經費、師資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教育質量不高,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不大,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能力不強。於是,職業教育的不景氣與勞動力素質偏低之間的矛盾都非常突出。

由於現有的職業中學使用面積小,實驗器材匱乏,無實習、實訓場地。師資力量薄弱,所設專業單一,導致生源嚴重不足,與日益發展的xx經濟和各大企業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相差甚遠。這勢必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對此,市委市政府領導要高度重視。

四、xx職業教育的發展及未來

xx是一個經濟迅速掘起的城市;是一個能源重化工基地;同時,也是一個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當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 循環經濟”呼喚著xx產業結構急待轉型和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人才結構的變化,人才結構的變化促進教育結構的最佳化。xx的教育現狀是普高、職高教育一條腿粗,一條腿細,有必要發展職業教育。

指導思想:我市最佳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中普及率達到80%以上;改善民生和解決“三農”問題;提升產業工人的整體素質,發展職業教育勢在必行。我市發展職業教育以“xxxx”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省、市職教會議精神,圍繞我市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改善環境的基礎上,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產業結構實現升級,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奮鬥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專業結構合理、技能特色鮮明、運行機制靈活、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未來:

(一)企業辦職教

職業教育發展不足,是企業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發生了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從普通勞動者轉向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術專長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大變化。近年來我市就業市場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收技工難的現象,反映出我市人才培養結構調整的緊迫性,也反映出我市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不相適應的問題。企業辦職教是職業教育的輔助方式,不失為一種好思路,不僅為職教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也給了企業一個報答多年來政府的支持和厚愛的機會;也給了企業一個回報社會,為政府減輕負擔的機會;也對職教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相適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企業的高技能人才非常多,長期的相關工作使得一些技術工人具備了高超的實踐技能,再加上適當的理論知識,完全有能力作為學校的“雙師型”骨幹教師。而且這種特有人才是隨著企業的不斷延續而源源不斷的。

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需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使之上崗後不需要進行企業再培訓。而企業辦學在建立之初就為學生實習和工學結合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台,也可以帶動工業的發展。工學結合不僅能解決學生多實習場所不夠的窘境,同時也為企業特殊時段的高峰生產解決了人力資源等問題。

(二)政府辦職教

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是關係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隨著xx《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頒布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xx,這樣一個能源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應該如何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國家政策,每一個縣市至少要有一所公辦的像樣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它包括職業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的長、短期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企業在職職工技能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學徒工培訓和就業訓練等。結合本市實際,首先政府投資把現有的職業中學辦好,其次是抓緊制定本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最佳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採取有力度、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要把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措施,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切實加強對全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管理。建立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困難和矛盾,推動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教育、勞動保障、人事、經濟改革發展等有關職能部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進一步拓寬統籌的領域和空間,共同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政府企業攜手辦職教

樹立新的辦學理念,增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定專業並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職業教育各項改革,加大市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定單式培養的運行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多渠道籌措經費和公辦共同發展體制。

要將企業作為職業教育的合作夥伴。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必須負責辦好面向企業職工和後備職工的教育,政府要對企業辦學與教育部門辦學一視同仁,對自辦職業教育的企業從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市政府必須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要將職業教育招生等發展指標列為對市的考核目標,把任務完成情況與年度工作業績考核和獎勵結合起來。通過完善行政審批、落實投資優惠、改革招生、改進人事管理等鼓勵政策,吸引社會力量積極興辦職業教育。

現階段教育結構調整的重點,應是擴大職業教育規模,使得教育能與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協調一致。同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最佳化職業教育專業,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和解決“三農”問題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發揮職業教育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最佳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積極作用

堅持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做到總體規劃,統籌管理,量力而行,分步實施,與時俱進。既要立足當前,解決好職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面臨的困難,又要謀劃好長遠,做好發展規劃。努力實現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新余市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2024年職業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新余市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鹹寧市教育局 袁 震

5月28日,省教育廳職成教處根據路綱廳長的指示,組織市州職成教科長、校長兵分二路分別赴江西和四川學習考察職業教育。這兩個地方都是全國職業教育的先進典型,教育部分別在這兩個地方召開過現場會,周濟部長到場組織參觀並在現場發表過重要講話。全國各地不斷組織學習考察團到二個地方學習考察,我們鹹寧、黃岡、黃石、鄂州、孝感等市在省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召慧帶領下,來到江西新余市,對該市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學習考察。新余市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全市人口僅110萬,面積僅3178平方公里,但該市教育發展呈現二個顯著特點:一是職業教育特別紅火。全市共擁有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53個,在校生人數近7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83%。在整個高中階段教育中,中職與普通高中招生比例達65:35,在校生比例達59:41,在江西省率先實現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被教育部專家譽為“新余現象”。二是民辦教育特別發達。民辦教育在全國設區市級城市中辦學規模最大、招生人數最多。目前,全市有民辦教育機構198個,其中民辦高校6所(含兩所高職),中專21所,中國小20所,幼稚園138所,短訓機構13個,在校生6萬多人。今年,民辦教育機構共招生3.3萬餘人,創歷史新高。

一、“新余現象”的成因和質特

這次參觀考察,我們親身感受到新余市在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中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社會投資、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的職教發展新路。解讀“新余現象”我們感覺到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因與本質特徵: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觀念超前

新余市是一個1983年恢復建市的地級中等市。最近20年,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致力營造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氛圍,有力地促進了職業教育“新余現象”的加快形成,充分體現了決策者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超前意識和觀念。

一是堅持把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作為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富餘勞動力轉移的現實途徑來抓,變就業壓力為發展動力,變人力資源優勢為人力資本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20年來,新余職教累計為全國各地培養和輸送各級各類技能型人才20餘萬人;全市每年新增約3000個就業崗位也直接得益於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是把職業教育的發展作為培養新型農民、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舉措,通過職業教育來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自主創業的能力,促進大批農民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政府設立了農村成人職業教育培訓基金,規定每徵用一畝土地增收1000元用於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實行政府買單、招標培訓,既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職業培訓難題,又充分利用了市內現有職業教育資源,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僅,全市就有20個鄉鎮組織青年農民開展技能培訓,並實現90%以上定向上崗。

三是把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作為宣傳新余、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有效辦法。市政府始終把職業教育作為新余市的特色和品牌來發展,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職業教育城,並通過面向全國培訓、輸出合格人才,通過職業學校及其在校生的主動宣傳推介不斷提升新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新余的職業教育如今已經形成了“兩頭在外”(職業學校招生生源90%以上來自市外;學生畢業90%在市外就業)的良好局面,全市職業學校3800名教職員工中的70%也來自市外。

四是堅持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同發揮比較優勢、促進招商引資密切結合起來。職業教育的優先和快速發展,最佳化了當地勞動力的技能結構,奠定了其強大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新余,職業教育發展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推動作用日益凸現。

(二)突出政府主導、社會辦學的發展方針,著力營造職業教育良好的辦學環境

新余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20年中,全市上下形成了“抓經濟建設必須抓職業教育,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的共識,堅持把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列入新余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民辦職業教育作為支撐新余經濟發展和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著力營造職業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良好的發展環境。考察團一行親身感受到:新余的職業教育是以民辦職業教育為龍頭和主體的職業教育體系;學習新余的職業教育,就是要學習其民辦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經驗。

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扶持,為民辦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早在1988年,新余市政府就出台了《新余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細則(暫行)》; 1989年,新余市就在江西省率先成立了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機構,組建了由分管副市長掛帥的“社會力量辦學管理委員會”(1998年大量壓縮非常設機構,不僅沒有取消該機構,還在市教育局常設了“社會力量辦學管理中心”),不斷加大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和扶持力度,相繼出台了鼓勵民辦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95年4月,新余市教委制訂了《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職高工作方案(草),提出了改革辦學體制,打破職高單一辦學的舊格局,走與行業、企事業各方面力量聯合辦學的路子;允許校內設校,校外設點辦班,可以“一校兩制”——公辦和民辦(個人承包所設分校)。該份工作方案得到了時任副市長賴世平同志的肯定,並做了專門批示。此後,該市先後建立健全了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議教制度和黨政主要領導聯繫學校等制度,定期組織督查評估,研究解決職教學校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表彰民辦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市主要領導每學期都要深入民辦學校開展調研、現場辦公,分管副市長每季度都要親臨職業學校視察指導。

二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優惠政策,為職業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資金支持上,市政府把每年20%的教育附加費足額用於職業教育發展,出台了《新余市民辦教育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在市教育局設立了“新余市民辦教育發展信用擔保基金”、“新余市民辦教育發展專項經費”專戶,通過擔保、貼息等辦法,解決民辦職校融資難問題。在學校用地支持上,對民辦職校所需用地,實行與公辦學校同等待遇。到目前,全市累計在城區劃撥近4000畝土地用於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在學校收益管理上,允許民辦職業學校比照公辦學校適當提高收費標準,對職業學校所產生收益的地方所得部分,一律實行全額返還。在人才支持上,新余市積極鼓勵和支持機關幹部及具備資格的教師到民辦職校就職任教,積極鼓勵和支持退休的教育系統領導到民辦職校任職。在職校任教任職的機關幹部和教師,在原單位仍然保留其各項待遇,工資福利、職稱評定、提拔不受影響。該市甚至派出機關黨務工作者和公、檢、法、司機關人員進駐學校,義務從事黨務工作和維護穩定工作。先後有200多名離退休機關幹部及600多名在職或離退休教師到民辦職校就職任教。

三是市委、市政府對職業教育實行無干擾保護措施和呵護式服務,為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提供寬鬆的外部環境。新余重視職業教育,重在無干擾外部保護和呵護式服務,重在逐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在新余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初期,為促進民辦職校快速發展,該市堅持“先發展後規範”(亦稱 “先上車後買票”),放寬辦學主體,放寬辦學條件,放寬辦學方式,只要符合基本辦學要求,就允許其興辦職校,並率先在全國發放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各級、各部門對民辦職業教育,普遍做到了不提意見、不說困難、不設障礙,實行全過程呵護式服務。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興建教學樓,擬於春季開學前搬入使用,但“三通”問題沒有解決。時值年關,市有關部門組織人員放棄年假,加班加點,保證了教學大樓的如期交付使用。渝州高級職業學校在建設第三校園時,遇到許多問題,時任市長召集十多個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十分鐘之內解決了全部問題。每年招生期間,全市範圍內實行招生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在火車站劃出專門路段供各校接待新生,市教育局派出專人24小時在現場值班,維持秩序。

(三)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市場化、社會化、特色化的職教發展之路

在發展和壯大職業教育方面,新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根本,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重點”,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形成了“資金投入社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學校管理企業化、教育教學特色化、就業推介市場化”的辦學格局。

1、在投資主體社會化方面,新余突破了單一政府辦學的格局,走出一條以合作為主、多種形式並存的道路,通過不斷吸收多方資本進入新余教育領域,形成“窪地效應”,建成了新余職業教育投資的“蓄水塘”,充分體現出“抓經濟建設必須抓職業教育,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在新余職業教育發展之初,市政府就十分注重發揮社會投資的積極性,積極探索與行業、企業聯合辦學的路子,鼓勵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辦學,鼓勵市內各公辦、民辦學校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合作辦學,不僅解決了職業學校發展中普通存在的資金難問題,減輕了財政負擔,滿足了青少年受完義務教育後繼續深造的需求;而且為職業學校解決學生就業難題,實現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奠定了基礎。在新余的中等職業教育中,民辦教育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全市共有中職教育機構53個、學生6.3萬人,其中民辦中職教育機構47個、學生4.7萬人;以來,全市民辦職校就新增校園面積3000多畝。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新余全市民辦職業學校固定資產總額已達5.6億元;全市職業學校在校生以每生人均年消費額8000元計算,僅這一項新余市一年從市外聚集資金可達4.6億元,加上每年近2億元的(職校)固定資產投資,有6.6億元資金直接帶動新余市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對新余市GDP的貢獻率高達13%。

2、在辦學形式多樣化方面,新余市堅持不拘一格、靈活多樣的指導方針,全市職業學校基本上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多樣化的辦學格局。市政府十分注重放活辦學形式,創新辦學模式。目前該市既有公民個人辦學,又有社會團體、民主黨派和事業單位辦學;既有國有民辦,又有民辦公助;既有集團辦學,又有一校兩制等辦學形式,形成了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並舉、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並重、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並行的多樣化辦學格局。市職業高中在公辦職業高中內開設民辦中專,實行公辦學校、民辦機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扭轉了過去長時間招生不足、流生嚴重、聲譽不佳、舉步艱難的現象,一躍躋身於全省職高辦學先進行列。分宜三中試辦綜合高中,在普通高中開設職業班,實行“二一分段,高三分流”,通過增加技術類課程和職業預備教育等方式,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為升入高職或直接就業打下基礎。渝州、中山等職校實行“校外設校”,讓學生在外地學習文化,一年後到新余學習專業技術,逐步形成了集團化辦學的格局。

3、在學校管理企業化方面,新余市政府注重引導學校引入企業經營、企業管理的理念,全面提升了學校的經營管理水平。對於合作辦學,注重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鼓勵和引導民辦職校建立董事會,形成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管理模式。全市的民辦職業學校,在財務上實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在人事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在工資報酬上全部實行動態管理,做到高職低聘與低職高聘並行,建立健全“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靈活管理體制。部分職校還推行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4、在教育教學特色化改革方面,堅持 “貼市場、特色辦學、質量立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特色辦學理念,已經成為新余職業教育真確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在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突出職教職業性的過程中,他們真正做到了“對準市場設專業,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實踐抓教學,對準創新育人才”和“辦學形式多樣性,專業設定職業性,培養目標套用性,教學方法實踐性”。渝州高級職業學校自創辦之初,就堅持以電子工程專業為龍頭,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從1998年至連續六年奪得全省學生電子電腦大賽團體總分第一;贛西職校依託華麗服裝廠,以服裝設計與加工專業為龍頭,形成了“廠校結合,產學並舉”的辦學特色;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以計算機專業為龍頭,形成了以計算機套用及軟體開發技術為特色的學校。全市各職校都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專業。

5、在推介就業方面,新余的職業教育堅持“訂單培養”模式,根據企業需求培養人才,根據職業崗位訂單培養學生,學生畢業後學校負責全部推薦就業,實現了技能培訓與高位就業的零距離對接。建立畢業生就業基地,可以說是全國職業學校的普遍做法,然而,政府出面並親自參與這項工作,恐怕就是新余市特有的做法。1992年,新余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教育局、市科協等部門負責人隨同職校赴深圳考察畢業生就業情況;1997年該市教委主任同職校一道赴深圳特區跟蹤調查已就業畢業生情況。正是這種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視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的觀念和做法,造就出新余“所有職校都與沿海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與訂單就業的校企合作關係,與企業簽訂長期用人契約,開通校企直通車”的喜人局面;同時還密切了職業學校專業設定、課程安排、教學實踐與企業需求的關係。新余職校的實訓教材全部參照企業的實際操作流程設定,根據企業要求量身施教,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企業就業上崗;部分職校專業課程由用人單位派專業人員教授,真正做到了“招得進、教得好、送得出”。深圳富士康公司10萬員工中有6000多名來自新余職校;步步高集團5000名員工中有1000多名畢業於新余職校;中國百強企業之一的東莞金寶集團18名中層管理人員中有12名畢業於渝州職校。深圳的康佳、賽格、華強、錫威、中航等大型合資企業,都把新余職校列為人才培養儲備基地。目前,該市職校畢業生一次性推介就業率已達98%以上。

二、“新余現象”帶給我們的思考

根據全省職業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省教育廳今年分配給鹹寧中等職業學校15500人的招生任務。為實現上述目標,在參觀、學習了新余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後,考察團結合鹹寧職業教育現狀,提出以下觀點,供市委、市政府參考。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

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社會對中等職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根據周濟部長的話講,中等職業教育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而當前我市的職業教育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比較差,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與運行機制還不能滿足當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生產服務一線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嚴重短缺,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儘快改變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切實發揮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特殊作用,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緊迫任務。

從“新余現象”中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了職業教育對城市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在鹹寧我們也確實能夠看到 “辦好一所學校,繁榮一條街道”的現象。鹹寧市城區目前大中專學校在校生約4萬多人,按生均年消費8000元計算,源自大中專學生教育消費每年就可以聚集資金3.2億元;如果今年鹹寧職業學校實現15500人的總體招生規模,僅職校新生給鹹寧帶來的資金聚集就會超過1.24億元,如此巨額的資金進入鹹寧,對我市城域經濟的發展、對拉動鹹寧的消費和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將起到強力作用。由此可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建設,而且周期短、見效快。

各級黨委、政府對鹹寧職業教育的發展要站得高、看得遠,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出發,上下形成“抓經濟建設必須抓職業教育,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的共識,克服重普輕職的傾向,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與鹹寧“科教興市、興工強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與鹹寧普及和最佳化高中階段教育、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有序轉移農村勞動力、科技興農等有機結合起來。藉助各類媒體廣泛宣傳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宣傳“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決定財富”的觀念和成功典型,引導社會各界、廣大學生及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公眾認識、重視、認同、接受職業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科學、理智地規劃職業未來,形成職業教育發展良好的思想認識基礎。

(二)創新思維,長遠規劃,合理構建鹹寧職業教育體系,把鹹寧的職業教育做大做強

鹹寧比鄰九省通瞿的武漢市,交通便捷,地域環境優勢明顯;另據有關部門統計表明,~三年間,全市國中畢業生每年都將保持在55000~60000人之間。,我市普高、中職招生人數分別為17497人和12068人,普、職招生協調比為59∶41。要實現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按83%計算),每年普、職招生規模必須保持在45650~49800人以上,按“到,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中職年招生規模最少應達到22850人以上。而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已基本飽和,新建高中或擴大普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不太現實。因此,鹹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有著強大壓力,必須創新思維,長遠規劃,果斷決策,按照“四統籌、四側重”(統籌普教與職教,側重職教;統籌城、鄉職教,側重農村職教;統籌高職與中職,側重中職;統籌公辦與民辦職教,側重民辦職教)思路,大力發展是中等職業教育。

1、整合職教資源,創新管理體制。我市目前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7所,在管理體制上既有部門辦學,又有政府直屬,條塊眾多,各自為政,不便統一管理。缺乏統一規劃,出現重複建設,產生資源浪費,經常發生惡性競爭等問題。因此,我們建議象黃石市一樣,根據溫泉、鹹安城區一體化發展需要,進一步統籌全市職教資源,對中職學校採取合、並、改等形式進行重組,抓住全省“325工程”(省教育廳決定從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在市州中職學校中,重點建設20所在校生規模達到5000以上的中職學校,教育部和教育廳將給予大力扶持)的機遇,力爭建成1~2所符合“325工程”要求的中職學校。同時,結合這次資源重組,在市直全力打造3—4所辦學規模較大、辦學實力較強、辦學特色鮮明的中職學校,並將所有中職學校統一歸口管理。具體方案如下:鹹寧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以工商、財經類專業為主要特色。將交通學校併入鹹寧高級技工學校(鹹寧市工業學校)以辦好數控專業、模具設計、機械製造為主要特色的職業學校。將鹹安職教中心和鹹寧市商貿學校併入市生物機電工程學校,辦好農類專業和機電類專業特色的中職學校。鹹寧市衛生學校,辦好以衛生類專業為主的特色學校。將市藝術學校和體育學校合併成一所具有體育藝術特色的中職學校。其他各縣市全力辦好一所職教中心。同時,調整中職學校中綜合高中規模結構,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實現把我市職業教育做強做大的目標。

2、創新辦學模式和投資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採用聯合、連鎖、集團化辦學模式,積極探索國有民辦、民辦公助、公辦轉制、股份制和企業辦學、企校聯辦,甚至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形式、多樣化辦學模式;要出台切實可行的政策,鼓勵和保護民間資本投資職業教育,建立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職業教育投資機制。鹹寧應該借鑑新余經驗,大力引進和扶持民辦職業教育,通過興辦民辦職業教育,引進職教精英,培育職教龍頭,培植競爭環境,創新競爭機制,並以此為起點,刺激和帶動現有職業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今年,我市已有幾所中職學校通過改制、引進合作辦學等方式進行探索性改革。鹹寧電子科技學校主動與赤壁機電信息技術學校開展聯合辦學,引入“訂單”培養辦學模式;鹹寧生物機電工程學校與湖北輕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3+2”直通式教學合作;鹹寧市藝術學校與武漢市旅遊學校簽訂聯合辦學協定,開辦旅遊、空乘等熱門專業;鹹寧市商貿學校引進新加坡籍華人投資辦學,開展涉外輸出培訓;赤壁市教育局對職教中心實行國有民辦改制,引進浙江職教專家和資金辦學;通城、嘉魚、通山等縣職教中心也在與本縣勞動培訓學校、鄉鎮成校和農村中學進行廣泛合作,積極開展國中學生中途分流和勞動力轉移培訓與中職教育的對接工作。

3、建立扶持機制,創新職教環境。對《職教法》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要進行政策性研究,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與使用應該做到“扶優扶強”,提高職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例如可以設立職教融資信用保證基金、職業教育貸款貼息專戶、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經費專戶、政府投資建設職業學校公用實習、實訓基地等),實現多種舉措並舉,多渠道共存,逐年加大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夯實職教發展基礎。在職業學校融資、建校征地、招生政策、職校學生助學貸款、民辦職校師生戶籍管理、人事管理政策、教師職稱評聘和畢業生安置服務、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等方面,政府要不斷加大統籌和協調力度,出實招、出硬招、出新招,積極營造出鹹寧優良的職教發展環境。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召開的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已經對我市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以及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行了規劃和部署,市教育局也就鹹寧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六個五”的目標,即—的三年間,每年中職學校招生不少於15000人;爭取通過三年努力,市直建成1—2所在校生規模超過5000人的中職學校;連續三年每年招生人數超過1000人的中職學校不少於5所;經過三年努力,高中階段教育的普、職協調比接近或達到5∶5;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三年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人數達到50000人以上。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真抓實幹,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把鹹寧的職業教育事業做大做強、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浙江省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2024年職業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浙江省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隨著浙江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近五年來,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強勁發展勢頭。中職學校招生規模連續五年與普通高中持平,高中階段教育呈現健康協調發展態勢,有力地推進了全省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使浙江省率先在實現基本普及從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教育三年的十五年教育。上個世紀末,浙江省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全國一樣經歷了 低潮,中職學校招生困難,就業不暢,規模下降。,浙江省對中等職業教育深入進行調研分析,認為導致中職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在思想上產生動搖,導致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比例巨觀調控措施不到位,政府投入嚴重不足,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簡陋,教學質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職業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缺乏面向市場主動服務經濟的辦學活力。為此,省政府於召開了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統一思想認識,加強政府巨觀調控,規定各地在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的過程中,要確保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不低於50%,並將此指標作為申報教育強縣的必備條件,實行一票否決制;加強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力度,整合和最佳化職業教育資源;增加政府投入,要求各地確保用於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性專項經費逐年增加和中職教育占同級教育經費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同時,提高城市教育附加費用於中等職業教育的比例;省政府還以骨幹學校、示範專業和示範基地建設“三大工程”為重點項目,大力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另一方面,不斷擴大職業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增強辦學特色,引導職業學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動調整專業,自主招生,自我發展。由於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僅用五年時間,全省職業教育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項改革成效顯著。至,全省有國家級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校26所,省級先進制造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8個,省級示範專業122個,近300所職業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238所職業學校被當地政府指定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每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1萬人次。

浙江省在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所採取的政策措施,以及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思考和借鑑,本次泉州市職業教育考察團主要考察了浙江省湖州、溫州、寧波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城市,對三個城市職業教育考察的基本情況和感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各級政府按照《職業教育法》規定加強對行政區域職業教育的領導、統籌和協調,把職業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幾年來,政府及有關部門連續出台了十幾份政策性檔案,就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增加經費投入、提高教學質量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是建立由市政府領導為召集人,教育、勞動、財政、經委、計委、人事、規劃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職業教育工作。第二是主要領導親自抓職業教育。湖州市長興縣是全國率先實行“教育券”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縣,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到職業學校調研,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專題研究,提出了職業教育的“四個需求”和“四個理念”。“四個需求”即職業教育是經濟發展、致富農民、招商引資、城市化的需要,“四個理念”即發展職業教育要有先進觀念、先進管理模式、一流師資隊伍、一流設備實訓基地。該縣確定三大調研課題,其中一項為如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由縣委書記親自負責。三是政府在統籌職業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各級政府堅持現階段必須由政府主導職業教育,政府負責統籌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調整,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經費投入、中職與普高招生比例、專業設定、辦學規模、重點職校建設、示範專業和實訓基地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職業教育條塊分割,職業學校小而全、規範小、效益差、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的局面,最為突出的是,在普職招生比例問題上,各地都嚴格按1∶1下達招生計畫,規定普高招生不能突破計畫,職校招生可以超計畫,極大地保護職校生源。

二、布局結構調整基本到位

從開始,市、縣政府對各類公辦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布局結構調整,整合配置教育資源,根據“規模調大、結構調優、專業調強、特色調明”的要求,通過合併、遷建等形式盤活存量、最佳化結構,促進中等職業學校上規模、上水平。目標是到,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均規模達到1500人以上,每個縣重點辦好1—2所省級重點職校,對辦學規模和辦學條件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予以調整或取消獨立頒發中職畢業文憑資格。,調整後的浙江省有公辦職業學校295所,與相比減少140所,而當年招生數增加8萬人,在校生數增加17萬人,校均規模由728人增加到人。湖州市對職業學校調整力度大,成效顯著,轄區內三個縣通過合併各組建一所職教中心,校園占地拓展到200畝以上,征地實行行政劃撥,每畝地3—6萬元。每所職教中心由政府投資和貼息貸款投入1億多元,建成4000人以上規模的職業學校。現全市有6所國家級重點職校,其餘都是省級重點職校。,長興縣三所縣級職業學校進行合併組建職教中心,新征地240畝使校園面積達到431畝,投入1億多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添置教學設備,配備教職工260人,現已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校、全國職教先進單位、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在校生4000多人。有各種實驗室64個、實訓基地70多個、計算機房5個、多媒體教室7個、實習實訓設備總價值多萬元,並與浙江大學製造工程研究所合辦數控培訓基地,投入600多萬元,建設21個實驗室,擁有國內最先進數控設備27台,成為全省數控師資培訓基地。

三、經費投入大幅增長

1994年,寧波市開始徵收職教統籌經費,規定轄區內各企事業單位按職工工資總額2.5%的比例提取職業教育經費,其中1.5%由市政府統籌,到現在累計已籌資2.3億元,扶持了一批骨幹學校和重點專業建設。1999年起,寧波市啟動專業現代化建設工程,建設10大類30個左右與寧波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重大工程緊密結合的專業,由職教統籌費中列出專項,每個專業給予每年20萬元連續三年的經費補助,縣(市)實行資金配套。,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從市和縣兩級土地出讓金淨收益中提取1%,用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當年全市提取土地出讓金2個億,建立了穩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市政府還規定,城鎮教育附加費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其中,用於職業學校專業設備的比例不低於50%。,對就讀數控、機械、機電、模具等緊缺專業成績合格的學生,可獲得與學年學費等值的獎學金,此項經費支出354萬元。對涉農專業的學生,一般給予每生每學年元補助,這實質上是實行了涉農專業免費教育。對社會力量舉辦、全日制在校生600人以上、舉辦緊缺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按每個緊缺專業畢業生不低於公辦職業學校生均經費1/2的標準進行獎勵,規模1000人以上,專業設施投入500萬元以上的,按生均經費不低於公辦職業學校生均經費1/4的標準給予補助,經費列入當地政府財政預算。

溫州市政府於出台政策,規定各地用於中等教育經費的財政性專項經費逐年增加,並確保其占同級教育經費的比例逐步提高,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高於同級普通學校的定額。城市教育費附加20%以上、農村教育費附加10%以上用於發展職業教育。向企事業單位提取職工工資總額2%的職工教育經費,其中50%由市、縣統籌使用,用於職業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市財政每年撥出500萬元作為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培訓基地獎勵基金。另外,評為省級示範專業每個給予獎勵50萬元,市級示範專業獎勵20萬元,市直學校由市財政支付,縣級學校由縣財政支付。

湖州市長興縣在開始推行教育券,主要資助民辦和公辦職業學校。凡報考職業類學生,被錄取時可以得到縣財政發放的300—500元不等的教育券,學生憑教育券沖抵相應金額的學費,,教育局加大教育券投入,職業教育招生迅速增加到3306人,超過普通高中3288人。教育局又推出補助職校貧困生的措施,按職校學生數20%的比例評出貧困生,每生給予500元的補助款。教育券的發放對於長興縣職業教育走出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全面提高職校辦學水平

在完成布局結構調整、整合配置教育資源、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規模、保持職教與普高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的基礎上,浙江省把職業教育工作重點轉向職業學校內涵建設,著力提高辦學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圍繞師資、設備、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實訓基地、重點專業建設,大力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等方面,做強中等職業教育。

寧波市根據產業結構特點,搭建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支撐平台,一是重點建設十大專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十大實習實訓基地。十大實習實訓基地今年全面啟動,計畫每年建設和評估2—3個基地,每個基地專業設施投資規模在1000萬元左右,專業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會培訓人數在1500人以上,通過實訓基地完成中、高職業資格培訓4萬人次。實訓基地建設以市場機制進行運作,鼓勵企業、行業和科研單位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二是發展快狀經濟服務的簇群專業,為“紅幫服裝之鄉”、“中國模具之都”、“中國文具之鄉”等塊狀經濟培養技能型人才,在3—5年內,形成全面覆蓋塊狀經濟的簇群專業。三是推進校企合作辦學。主要有實行“訂單式”培訓,今年城區職業學校合作辦學率在90%以上,與70多家企業、行業簽訂“訂單”,學生畢業後直接選擇企業就業;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聘請企業技術骨幹為學校的專業技能教師;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把企業的先進理念、工藝用到課程教學中。

湖州市今年啟動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目標是依託國家級、省級重點職校,建設5個先進制造業、2個現代服務業技能型培訓基地,5個國家級、20個省級和40個市級示範專業,4個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18個專業性實訓基地,全面提高職業學校培養培訓能力,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要求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大學本科學歷達到95%以上,其中碩士研究生占20%,“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0%,其中高級工以上占40%。三年內,專業教師必須到企業輪崗培訓一次,通過考證,獲取“雙師型”資格,優先安排主幹專業教師到國內外相應院校和企業進行培訓。如長興縣職教中心汽車維修專業,目前有37名專業教師被派到德國進修培訓。職業學校要配置最先進的設備,畢業生上崗前不需二次培訓,直接可以上崗。全市職業學校設備五年要投入1個億,平均每年投入二千萬元。

溫州市今年要建成省級示範專業15個,市級示範專業20個,重點專業在招生上可提前批次,擴大名額,適當提高收費標準,優先安排師資培訓。鼓勵學校與企業組建教育集團,將職業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作為評定重點學校的基本條件,對積極支持中等職業學校辦學並取得顯著成效的企業,減免其職工教育統籌費。全市職業學校加掛培訓中心牌,面向社會開展技術培訓。對職業學校辦學質量實行綜合評價,包括校風、德育、文化知識、技能操作、學科競賽、教學改革、生源鞏固率、就業率等。對學生實行學分評價,包括德、智、體、技能、心理健康共1000分,學生拿到800分就可以畢業。在辦學方向上,從多元辦學轉向單元辦學,主要培養一線生產技術工人,要求職業學校畢業生持“雙證書”比例達到100%。

湖州市、寧波市和溫州市與泉州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溫州市人口和經濟總量與泉州市十分接近。幾年來,他們職業教育從走出低谷到迅速興起,得益於經濟發展、政府和社會的重視與支持,以及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採取的許多政策措施和積累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在考察交流中,我們還學習到許多先進的辦學理念、學校管理經驗和學校發展構想,對於我們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都十分有益。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考察報告
2024年職業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考察報告

本著開拓成教育思路、積極謀求發展的宗旨,帶著在新形勢下,如何將我院成人教育辦好、辦大的問題,2006年6月7日,我院成教處一行四人,在丁如芷處長的帶領下,至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考察、學習。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於9月13日,年 6 月與江陰市培爾職業技術學院全並,現教職工隊伍已達到430多人,其中專職教師260餘人,開設各類高職專業40多個。為了適應江陰地方企事業文化發展的需要、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成人教育職能機構——成人教育學院.目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與南京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東南大學合作辦學,開設了8個本科專業(業餘或函授);與上海交大、東南大學、南京大學聯合辦學、開設了10個遠程網路教育專業;另外,開設了12箇中央電大、省電大免試入學的開放教育本、專科專業;開設了30多個江陰職業技術學院自己本校的大專(業餘)專業。今年還將準備開設2個碩士研究生專業班。05年底,成人教育在校學歷生將達到6000餘人的規模。同時,其辦學的理念及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多次會議上得到了省教育廳領導認可與表揚.

在參觀了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本部後,我處一行四人來到了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原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校址留下部分作成人教育學院,本部於遷入培爾學院),受到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分管成人教育副院長蔣國良及成教院薛院長的熱情接待,交流中,薛院長介紹了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的發展過程、現狀,及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教育的管理模式、辦學經驗,對新形勢下成人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在江陰之行結束後,大家結合我院目前的辦學規模及管理模式,找差距、尋不足、謀發展,總體來說,我院與職業技術學院應當說是兩所較為近似的院校,在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上也有著很多相同之處,但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在起步晚的情況下,成人教育的規模發展如此之快,有著許多自身的特色,主要現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成人教育的辦學基地,保證成人辦學的正常實施,是成人教育不斷發展壯大的前提。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在與培爾學院合併後,留下了二幢樓作為成人教育的發展基地,使成教院有相應的空間實施全院所有的成人教學進的管理。相比之下,我院目前在這一方面明顯存在著不足之處,成人教學在教室使用上得不到足夠的保障,一旦遇上大型的考試,成教就無法保證使用,或者不得不臨時變更教室,這就給成教教學管理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量,再加上成人學員較為分散、不易集中的特點,給我院成人教育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學院充分重視院成人教育的發展,是成人教育發展壯大的保證。在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的年終考評中,系部成人教育工作占總評分的10%,這樣就推動系部在抓好普教學生及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思考、發展成人教育。而我院成人教育只占學院工作總評分中的8%200,份量相對較輕,雖然,我院在成人教育的資金分配上,較大地傾向於系部,但系部所表現出來的成教辦學的積極性相比較而言,仍有著明顯的差異。

三、有力的招生隊伍、市場化的招生運作,是成人教育發展的關鍵。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裡分設有教務、考務、學生工作、招生等各職能部門,但招生科是其內部人數最多的部門,同時通過一定的各類招生激勵措施,極大地推動成人教育的招生工作。如在在招生過程中,設立項目經費,對項目引進的現場給予培訓費2%的提成(連續3年),就大大提高了系部及教師對成人教育發展的思考,積極結合本地區的特點,收集各類成人教育信息,開展對外聯繫,引進較具潛力的成教項目,此外,還設定了200元/人的招生獎勵資金,調動工作人員及相關人員的招生積極性。在我院,成教處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率先實施市場化運作,對成教處獨立負責的項目實施了200元/人的獎勵,但在各系部內部,雖然都討論過關於成人教育招生獎勵的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位。

我們在比較與分析中尋找不足的同時,應當看到我院的許多政策與措施也較具前瞻性,如我院在成人教學過程中,針對成教的特點,進一步修繕教學計畫以及對二級管理中成人教學的監控,不斷提高成人教學的教學質量的許多措施也得到了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領導的高度認可。

查看更多:
對鄰近縣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關於長沙、深圳等5所職業技術學院的考察報告
職業教育參觀考察報告
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報告
韓國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農業職業教育和遠程教育考察報告
加拿大農業職業教育與遠程教育考察報告
赴西歐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我市組團赴山東職業教育考察
湖北、湖南、廣西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及職業教育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