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察報告範文4篇

為學習和了解浙江發展的經驗,更新觀念,轉換腦筋,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兩站建設的機遇,實現昭通跨越式發展。1011日至1019,由市委王書記、市政府曹副市長帶隊,有市直相關部門及十一縣區主要領導參加的一行20餘人赴浙江學習考察。通過這次考察學習,對浙江幾個市的發展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實際領會了他們在發展中政策的開放與靈活,人的聰慧與自強,幹部敢創新、善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深化了對我們黨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重要性的認識,堅定了依託溪洛渡電站建設,加快永善社會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這次學習考察了浙江杭州、紹興、諸暨、義烏、溫州。我從接到參加考察的通知後,自己就把重點定位在溫州。在一些資料上曾看到改革開放20多年來形成了影響中國發展的三個模式,即溫州模式深圳模式蘇南模式。因此,有幸參加由市委主要領導帶隊的考察組,到了三大模式之一的溫州模式的發源地,理應花更多的精力作一些深層次的學習與了解。從杭州到溫州沿途聽取了所到地方黨委或政府的情況介紹,同時參觀了杭州的娃哈哈集團,紹興的袍江工業區,環城河整治,喜臨門集團,諸暨的服裝業、五金業、大唐襪業,中國珍珠之鄉,義烏的大市場,溫州的正泰集團及柳市電器、永中閥門、市區服裝、打火機、鞋革等生產基地和市場。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一路思考,啟迪最深的還是溫州。據介紹,20多年前溫州三少一差突出:一是國家投資少;二是人均耕地少(0.4畝);三是資源少,交通條件差,在沿海地區發展也是較為滯後的。20多年後的今天,溫州發展了,崛起了,創造了溫州模式,成為全國發展的領路典型之一。那么,是什麼原因使溫州的發展如此之快呢?靠的就是溫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我發展,自強不息;靠的就是溫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放手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這次學習考察把聚焦點集中在溫州,主要帶著三個問題去尋求解答:一是溫州經濟的特點;二是通過學習考察主要有什麼啟示;三是應該學習溫州模式的什麼基本精神。

(一)溫州區域經濟的主要特點

通過學習與了解,我自己對溫州經濟是這樣認識的:在經濟發展的主體上,如投資主體、經營主體、生產主體和承擔風險的主體是千家萬戶,而不是依靠少數人;在產品的銷售方式上,市場建在國外、國內,在全國設立了成千上萬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店和溫州專櫃進行銷售;在發展經濟的活動方式上,不是單守在家門口辦企業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闖北,四海為家,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產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產力分散在一個個山溝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鎮,把經濟建設與城鎮的發展結合起來等等。其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溫州的區域經濟是以民營企業作為主要增長點的經濟。為了養家餬口,具有傳統流動和經商意識的溫州人開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後期已有十萬供銷大軍大踏步走向全國;82年當地民營企業八大王入獄,民營企業發展受到挫折;84八大王平反,溫州迎來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春天,幹部民眾放開手腳,投入了商品經濟的滾滾洪流,開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場,小規模、大協作,小機器、大動力,小能人,大氣魄為主要特徵的治窮致富、發展商品經濟的新路子。溫州的民營企業就是以起初的人無我有(即放手發展個體私營、家庭工業),經過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人有我轉(即發展股份合作制),發展到現在的人轉我好階段,標誌著溫州民營經濟邁上現代企業制度。目前,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以自然人投資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些被稱為民營經濟的企業的數量和產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的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民營經濟在溫州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溫州國民經濟的骨幹力量,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場的開路先鋒,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

二是溫州區域經濟是以市場機製作為運行基礎的經濟。多年來,溫州堅持市場取向改革,在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形成了市場體系完整性,市場競爭特色性,市場發展動態性,市場規模效益群體性,市場機製作用滲透性等自身特點和優勢。特別是商品市場在發展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新發展。由過去企業依賴專業市場推銷產品為主轉向專業市場和企業直接推銷並舉;由過去有形市場為主轉向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並舉;由過去內銷為主轉向內銷外銷並舉。走遍全國的200萬溫州人,一邊掙錢,一邊傳播著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意識和本領。他們在依靠勤勞苦幹逐漸富裕起來的同時,影響和帶動更多的當地人走向勤勞致富之路,除了帶動平原城鎮人員務工發展二、三產業,也間接地帶動了溫州本地農村勞動力的梯次轉移。實現了平原種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種田。

三是溫州區域經濟是典型的區域性規模經濟。溫州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規模為主的企業連線起來,形成了塊狀經濟。服裝、打火機、鞋革等都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生產、銷售基地。區域性規模企業群體、區域性規模生產基地、區域性規模品牌效應、區域性規模市場體系,產生了區域性規模效應,使溫州民營企業不僅有的活力,同時形成的實力,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和較強的競爭力。

四是溫州區域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溫州的成功,第一是靠黨的改革開放的路線和政策;第二是溫州人窮則思變;第三是溫州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底蘊。這種文化底蘊,興起於北宋,形成於南宋的永嘉學派,它的代表人楊葉適,他們提出了一個事功學說,主張惠工通商,這種文化底蘊就影響了一代一代的溫州人。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物化在溫州人的身上,表現為人人都想當老闆,形成了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精神,來自千家萬戶的溫州人,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用了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掙了千金萬銀。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溫州人不找市長找市場,全力發展商品經濟。就連下崗職工也是個個奮勇,人人爭先,不找市長找市場、不言下崗言轉崗,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溫州的企業是我要乾,而不是人家要我乾,所以是主動的。它有一種內在的衝動,也就是溫州企業建立了內在的動力機制。

(三)學習考察的主要啟示

啟示之一:溫州模式的可貴之點在於:溫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欲望和創業精神,人們不安於現狀,不墨守成規,不滿足於貧苦的生活。為了追求財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們十分勤勞,善於學習,甘於吃苦,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無論到哪裡都能紮根,生存發展。而我們這些地方,在歷史上就沒受到過或很少受到過市場經濟的洗禮,農業文化根深蒂固,計畫經濟的秩序又成為不可逾越的陳規,人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與溫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溫州人不遠千里到那裡開發廊、辦服裝店,甚至擺修鞋攤,在那裡發現賺錢的機會,而當地人卻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了,卻不屑於乾、不願意乾,或者不會幹而又不去學。學習溫州,首先要學習和培育市場經濟的文化,學習溫州人的創業精神。

啟示之二:從溫州經驗看,要發展民營經濟,最重要的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寬鬆環境,讓人們自己去闖、去創業、去克服困難、去承擔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市場經濟的文化。要知道,在溫州發展民營經濟之初來自各方壓力很大,也做過一些不利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如,把最早創業的八大王投入了監獄,也多批次派幹部到溫州滅火等等。那時,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政府不可能給民營經濟以優惠政策,但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卻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環境,民營經濟的火越燒越旺。而在我們這些地方,決策層儘管千呼萬喚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但在相當一個層面的部門或幹部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設卡,處處干預;或者是把民營經濟當作唐僧肉,各個部門都要去一口,這是其一;其二是面對招商引資,高喊開放開發,歡迎你來投資,但是不主動出擊,而是坐等上門。後來又覺得人家是來賺錢的,心理不平衡。所以,可以對你熱情,也可以不熱情,吃、拿、卡要隨之產生。學習溫州,就是一定不要怕肥水流進外人田,特別是不要怕別人賺錢。

啟示之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溫州在乾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沒有檔案,也不看別人做過沒有,只看實踐中需不需要,實踐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實踐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做通的,他們都會千方百計地去做,有檔案的照執行,沒有檔案的創造檔案,實踐與檔案有牴觸的,繞道走,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實踐三個代表和認真落實發展是硬道理。如農民手裡有錢卻沒有城鎮戶口,進不了城,他們就集資建農民城,從異地回溫州沒航班就包機,自己開闢航線,異地商場不上溫州貨,自己就租櫃檯賣自己的貨;分散的家庭經濟規模被列為私有制的樣板,他們就創造了股份制,既解決規模小的問題,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這個思維的特點是:不是從教條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不管什麼事情,不管你旁人怎么講,我都要試試看。試不成拉倒,試成了就要千方百計地堅持下去。而我們這些地方由於受落後的官本位的影響,不少人的思維的特點是唯實的少,唯書、唯上的多,做官講保險,責任找落腳點,講話發言講安全感,導致敢闖的難闖、想試的難試……

(四)應該學習的基本精神

1、溫州人淡漠於意識形態之爭和熱衷於物質利益的追求,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生生不息的推動力量。這種力量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繁榮,也是整個現代文明的進步。溫州人勇於承認自己的追求物質的動機,這比他們已經取得的那些物質成果更加重要。只要尊重、鼓勵、保護廣大民眾的強烈的致富欲望和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民眾自己會找到致富之路。

2、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為了致富、為了創業,要不斷追求、不斷開拓、不斷前進,永不滿足。由於傳統的影響,我們這些地方的人們往往安於現狀,很容易滿足,日子過得好一點,就小富即安,不想再幹了,沉溺於搓麻將,上飯館。

3、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為了致富,人們異常勤勞,敢於冒風險,工作不挑撿,努力學習本領,善於適應環境,即使極端偏遠、極端艱苦的地方,都有溫州人在奮鬥,在創業。但我們這些地方卻不一樣,人們也想生活過得好,但又圖舒服,甚至寧願失業也不願乾那些苦累之活,甘願在當地受窮也不願到外面去闖蕩,尋找發展的機會。

4、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講雙贏重誠信,溫州人做生意,既彼此競爭,又較為團結互助,不是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榮。所以溫州的所有制結構是多元的,經營主體是多元的,它的市場也是多元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溫州的靈魂是創新,商業文明的核心是誠信,經濟格局的特點是靈活,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是多元。

三、圍繞大電站,推進產業布局大調整,實現縣域經濟大發展

溪洛渡電站建設的機遇已來臨,如何實現服務與發展共贏,在支援溪洛渡電站建設的前提下,如何使移民民眾的利益得到合情合理的解決。為此,重點思考了三個問題:一是要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二是要加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農民增收,把產業做強做大;三是強化城市建設與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環境。當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認識,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

征地移民工作是當前的焦點、難點。自今年四月孟連協定簽定後,在施工區發生了大規模的、多批次的移民民眾上訪,遊行、張貼小報、辱罵幹部、圍攻深入移民區做工作的工作組。針對這些問題,縣委政府先後召開幹部大會、移民親屬機關幹部座談會、老幹部會等各類會議,多次從鄉鎮及機關抽調200多名幹部堅持長達四個多月的工作;還組織了老幹部代表、移民代表到孟連考察。經過多方面的思想發動,貼近民眾,交心談心,移民民眾由牴觸到理解、到配合進行實物指標複查。918日開始歷時兩個半月,全面完成了施工區移民的實物指標現場調查工作,現正進行歸類,分析、利用。當前,重點是爭取政策、組織內外遷。在移民政策的爭取過程中,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深思:一是移民搬遷的宗旨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二是土地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移民沒有能養家餬口的基本土地,將產生長期的不穩定;三是移民工作的艱巨性、複雜性、歷史性、長期性、社會性、民眾性、國際性,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把握;四是面對電站建設,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應該是在業主與移民利益分配上找到最佳結合點。既要積極而為,大力支持,又要維護移民的應得利益。五是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應學習溫州敢創新、善創新的精神,現有標準是十幾年前制定的,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移民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政策的合情、合理、科學,老百姓最講實惠,施工區移民已為電站建設作出了犧牲,應得利益兌不了現,既搬不出,也穩不住。縣委、政府有決心和信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懇請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 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隨著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進展加快,給永善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永善的支持與服務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要根據溪洛渡電站建設需要和目前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健康需求和消費趨勢,結合資源優勢,從資源、市場、時空綜合考慮,重點抓好有市場、有特色、效益好的產業群體,提升產業品位,使產業結構調出規模,調出亮點,調出賣點,迅速把產業做強做大,做出特色。在機制上要堅持政策帶動、龍頭企業和行銷大戶帶動、項目帶動、科技示範帶動及專業村、專業戶帶動戰略,培植一批種植、養殖示範大戶和龍頭企業,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種養銷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江邊、高二半山、高寒山區分類指導,分層發展的原則。

在高寒冷涼地區,突出以經營管理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為動力,發展養殖業為主,努力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大力發展羊、肉牛,依託雲南半細毛羊品種資源優勢,在馬楠、茂林、伍寨、碼口等鄉(鎮)建設半細毛羊擴繁基地;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借母還兒、產子分成的成功經驗;減少高寒冷涼片區生豬飼養比例,減輕人畜爭糧、爭地壓力;種植業中,以優質脫毒洋芋為主,其它作物為輔。在二半山區,以發展糧食作物、生豬為主,解決民眾致富的問題。在江邊河谷地區,以發展規模化經濟作物、經濟林果為主,解決民眾率先奔小康的問題。

圍繞建設沿江百里綠色產業經濟帶,抓好三群兩基建設。

——發展壯大以生豬、家禽、牛、羊為主的畜牧產業群。二半山以生豬、家禽為主,適當發展廄養山羊、肉牛,充分利用二半山糧產豐富,桔桿數量大的優勢,大力普及生化、氨化飼料,科學飼養,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與高寒山區羊、肉牛合力形成畜牧產業群。同時,扶持發展肉製品加工企業,帶動產業群的發展。

——發展壯大以魔芋、砂仁為主的經濟作物產業群。把魔芋、砂仁發展成為經濟作物中的龍頭產業,用以帶動油菜籽等作物的發展。充分發揮金江魔芋金江砂仁的優質品牌效應,擴大魔芋種植面積、鞏固砂仁面積,提高產量和品質,強化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財源,達到富民、壯鄉、強縣的目標。

——發展壯大以花椒、臍橙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群。以江邊乾熱河谷地區為主,充分利用沿江自然資源,以金江花椒、紅桔、臍橙的品牌效應,做大做強優質金江花椒和以臍橙為主的水果產業,在規模和加工上大做文章,採取優惠政策,扶持發展12戶龍頭企業,提高附加值。帶動核桃、板粟、白蠟蟲等產業以及二半山區的速生豐產林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路子,從而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

——培植蔬菜基地。隨著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的進一步拓展,施工隊伍和外地商人陸續進入縣城,蔬菜、肉食等食物供應問題已成為迫切而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分兩期規劃建設4萬畝蔬菜基地,年提供商品蔬菜8萬噸。

——優質糧基地建設。以二半山區為主,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最佳化糧食品種結構,以優質大米和優質玉米為主,其它雜糧為輔,狠抓農技措施推廣,努力提高單產,增加複種指數,使有限的耕地發揮出更大的效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轉變觀念,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樹立競爭農業新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縣情、鄉情鎮情的認識,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退耕還林結合起來,與農業基本建設結合起來,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與推廣農業科技結合起來,抓好優勢農產品的布局,培植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二是遵循市場導向原則、因地制宜原則、農民自願原則、生態平衡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優勢產業向自然優勢區域集中布局的原則、重點突破原則、擇優發展原則、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原則、科技先導原則、龍頭企業和能人帶動原則。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壯大特色農產品基地,解決好培植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問題。四是扶龍頭、建協會、親能人,解決好生產與市場的聯接。解決好龍頭連市場、龍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問題。建立農業專業協會、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自我服務。大力扶持行銷大戶,培育和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五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六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搞好服務,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使每一個支柱產業,從規劃布局、基地建設、品種引試、技術培訓、生產加工到市場行銷等各個環節,都有人才、有措施,環環抓緊抓實,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七是抓好小城鎮建設和勞務輸出。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和非公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與開發利用地方優勢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為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增收開闢更廣闊的空間。八是講文明,樹新風,為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軟環境。解決好文明言行、環境衛生、服務質量,特別是農村、集鎮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講排場、鋪張浪費等方面的問題,破除陋習,移風易俗,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農村文明程度。

(三)強化城市建設與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景觀

為適應支持服務溪洛渡電站建設的需要,圍繞構建山城、水電、園林、湖濱旅遊城市的形象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力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加大縣城擴容改造力度,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在規劃管理上,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嚴格按規劃確定的城市目標定位進行建設。已聘請重慶規劃設計院完成了縣城15平方公里總規和8平方公里建設性詳規。根據規劃,我縣將在縣城老城區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北片城區,積極配合三峽公司建設好電站施工生活區,著手開發南片新區,通過溪洛渡大道、振興大街、民通路相連線,力爭在五至十年內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布局和體系。

二是在開發模式上,堅持按照組團、連線、成片的思路,實行組團式開發與連片式發展相結合。

三是在資金來源上,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前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辟融資渠道,實行政府、企業和個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多渠道吸引外來投資商和本地民間資金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在土地的開發利用上,堅持把土地作為經營城市的一個重要方面,走以地生財、以財建城、以城招商的路子。對公益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鼓勵性產業投資項目,實行協定出讓,規劃勘察成本、一級土地市場費、公共設施建設費完全由開發商承擔;對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拍賣;享受和兌現優惠政策,實行收支兩條線,採取先征後扶持的辦法進行。

浙江教育考察報告
浙江考察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浙江教育考察報告 

4月1日至4日,陳伯禹副局長率中教、計財、社管辦等科室負責人和泉州一中校長董介鼎到浙江省學習考察高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經驗。我們先後考察了嘉興、杭州、蕭山等市的中學,與學校的領導座談,並向原溫州市蒼南縣教育局長了解溫州市的高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基本情況。

一、總體情況

1、嘉興一中

嘉興一中新校區現占地158畝,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總投入1.1億元,於建成搬入使用。投資方式是全部由教育局擔保向銀行貸款,目前,名義上是一中向銀行貸款,實際上還款由教育局負責。原校區占地60畝,建築2萬平方米,因滿足不了嘉興市區高中階段入學的需求,嘉興市對市區的高中校進行布局調整,把嘉興一中原校區轉讓給嘉興三中,準備把地處市中心的嘉興三中校區通過土地置換,經評估有近1億元,可以還嘉興一中的銀行貸款。

嘉興一中兩年前與一家絲綢公司合作創辦嘉興一中實驗學校(民辦),實行兩校合辦,兩校設一套班子統一管理,實驗學校的學生寄在一中校內,兩校現共有72班規模,今年開始在一中新校區旁邊征地90畝,正在基建,投資5800萬元。實驗學校註冊資金1200萬元,其餘向銀行貸款,其中絲綢公司入股資金800萬元,一中出資400萬元,但在計算股份時,一中的無形資產占300萬元,因此合作協定中一中占總股份47%,絲綢公司占53%,合作期限為20年,合作期滿,民辦學校的財產按所占股份的比例分配。但實際操作方法是絲綢公司從註冊的800萬元中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公司不參與學校管理,這種做法類似於學校是向絲綢公司借款800萬元。

收費情況。一中招收一定比例的“三線生”(計畫外的收費生),去年教育局批准招收84名,今年可能會增加,收費標準為:高中三年一次性繳費2—3萬元,學雜費每年元;實驗學校高中三年一次性繳費1萬元,學雜費每年5000元,國中每年8400元。

招生辦法。教育局規定國小升國中的學生不允許考試,學校普遍採用面試(綜合測試)。

師資:教育局核定一些公辦教師編制,工資由民辦學校支付。

2、杭州源清中學(國有民辦)

杭州源清中學是浙江省第一所國有民辦學校,仿效上海市的做法,由杭州市的知名校長召集一些知名教師承辦,現占地150畝,去年新校區建成,規劃36個班,現有26個班。投資方式是教育局擔保,學校向銀行貸款6000萬元,今年由教育局一次性劃撥給學校萬元,貸款由學校規劃10年內還清本息,學校師資隊伍包括原學校的公辦教師和面向全國招聘的新教師,前兩年教師工資由教育局劃撥,第三年開始,教育局只給學校教師編制,所有教師的工資由民辦學校上繳財政,通過財政發放給教師。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由杭州市物價局統一規定,一學期5000元。學校招生納入優質高中第一批次錄取。

3、登峰蕭山六中

登峰蕭山六中是由蕭山六中與蕭山登峰集團合作創辦,占地257. 7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投資1.1億元。其運作辦法是準備成立一家教育投資公司,註冊資金500萬元,登峰集團現金註冊300萬元,蕭山六中無形資產200萬元,由登峰集團向銀行貸款興建新校區,學校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教育局局長任名譽主任,登峰集團法人代表任主任,六中校長任副主任,登峰集團派人管理學校後勤。

登峰蕭山六中實行一校兩制,公辦校要保證服務片區13萬人口的國中升高中任務(每年6個班),合作後學校辦學規模由原來的每年段6個班擴大到16個班;師資有兩部份,老六中的教師保留公辦教師身份,工資由財政發放,新招聘的教師有公辦教師身份,工資由學校發放,市財政在前三年對招收的民辦生按每班每年7.2萬元標準補助;收費有兩種標準,16個班中6個班按公辦標準收費,10個班按民辦收費,相當於三年1.8萬元。

登峰集團與蕭山六中合作辦學伊始,市政府承諾,對於登峰集團從稅後利潤部分投入辦學的資金,要從財政予以返還,但由於目前政策變動無法兌現,現由政府貼息償還銀行貸款,學校向教育局爭取由財政支付教師工資。

4、溫州教育情況介紹

浙江省教育學院後勤公司副經理、原溫州市蒼南縣教育局長陳先生特地向我們介紹溫州市的教育改革情況。

(1)溫州中學(溫州51中)

溫州中學現占地300畝,投資3億元,去年建成,老校區盤活給實驗國小,靠原溫州中學積累的多萬元起步,再建母子校,對外稱溫州51中(高中),按民辦機制運作,兩校合一,現已開辦五年,30個班的規模,面向全市招生,收費標準為每學期3800元。

(2)蒼南縣的教育改革

蒼南縣於五年前就實行高、國中分離,全縣現有18所中學,其中3所民辦學校,公辦中學完全實行校長負責制,由校長組建班子,教育局加強巨觀管理。3所民辦學校體制不同:龍崗二高(公辦)與振青外國語學校(民辦)合辦,政府占40%,私人占60%,財政撥款100萬元,五年內教育局分配給民辦學校的公辦教師占80%。今年開始,公辦教師工資要與財政斷奶;靈溪三高與求知中學聯辦,只招收2班公費生,其餘按民辦標準收費;樹人中學,純民辦學校,在師資、生源質量都缺乏優勢,辦學效益不佳。

二、幾點體會

1、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座談中我們了解到,浙江省全省目前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已達80%以上,省城、市區普及率高達90%以上。浙江省教育事業如此發達,一方面是浙江省地靈人傑,文化底蘊深,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另一方面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經濟發展迅速,為教育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再一方面是得益於民辦教育發展迅猛,這幾年民辦教育發展對浙江省各類教育事業的高度普及功不可沒。非常明顯,浙江嘉興、杭州、蕭山等市的教育發展程度比我市要高得多,是我們學習、追趕的目標。

2、思想開拓,觀念更新,富於創新。浙江人“敢闖”意識非常強,對國家的法律法規理解非常透徹,而且用好用足用活國家的法律法規,按照他們所說的:“只要國家法律法規沒有說不行的都是行的”。從座談及實地考察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門的做法和得力措施在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又顯得具有先進性、前瞻性、靈活性。

首先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浙江省能立足現實,在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無法滿足教育事業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發達、投資辦學熱情高的優勢,早在幾年前就率先發展民辦教育,而且在民辦學校起步階段,從師資、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幫助民辦學校茁壯成長,形成了一大批優質民辦學校。現在的民辦教育占各類公辦教育的比例非常高,極大地彌補了財政投入教育的不足;

其次是真正做到“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通過各種招生政策甚至最早違規舉辦“校中校”,積累了不少的資金,為擴大辦學規模、增加優質教育資源和高度普及各類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第三,科學布局,最佳化資源,配置整合。嘉興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名人輩出,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黃菊、沈雁冰(茅盾)、郁達夫、查良庸(金庸)、“兩彈一星”功勳屠守鍔院士、原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原國家安全部部長凌雲等,連同十幾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都是該校的校友。由於一中辦學規模不能滿足高中階段入學的需求,學校通過資產置換,異地重建並與企業合作辦學,這種做法沒有遇到任何校友和社會的反對和議論,現在的一中不但辦學規模擴大了兩倍多,而且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得到增加,而類似一中這種做法的學校在嘉興就有四所。杭州源清中學、蕭山六中都是採取重新布局,進行資產轉換,從而擴大了辦學規模,增加了優質教育資源。

第四,通過政府貼息,學校向銀行貸款,適度超前發展。我們考察的幾所學校相當部分學校是由教育局擔保,政府貼息,學校還貸。

從經濟發達程度與對教育的投入比例來講,泉州可能無法與浙江省的嘉興、杭州、蕭山等市相比擬,但從其具體做法和主要措施來說,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舉一反三,泉州市的高中階段普及率才達到50%左右,像泉州一中、五中等重點中學都面臨著辦學規模小,無法滿足市區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矛盾,隨著泉州市區東擴和南移,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因此,我們完全可以仿照浙江省的做法來操作,並且充分發揮我市民營資金充足的優勢,發展民辦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 

關於浙江民營企業授信考察報告
浙江考察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關於浙江民營企業授信考察報告 

近年來,浙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浙江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出現令世人矚目的“溫州模式”、“浙江現象”。民營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浙江創造了良好的授信環境,使浙江金融機構的授信業務和其它金融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而又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民營企業與金融業務相互促進,推動了浙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

以“溫台(台州)模式”為代表的浙江民營企業起源於家庭作坊經濟, 其發展的進程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浙江沉眠已久的工商文化和敢於闖天下的民風迅速綻放,溫州等地的千家萬戶各起爐灶,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家庭作坊經濟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同時,溫州等地的市場推銷人員走向全國各地,溫州當年的十萬供銷大軍“來自千家萬戶,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賺來千金萬銀”,在推銷當地家庭作坊生產的小商品的過程中,既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也實現了最初的資本積累。第二階段為90年代中後期,部分家庭作坊經濟開始走向股份合作制,加強了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聯合,家庭作坊經濟走上公司制的道路,民營公司初具規模,同時,一些專業市場和塊狀經濟初步形成。第三階段為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民營企業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實力大大增強,出現大批極具規模和品牌效應的集團式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規模和經濟份額上都占據浙江經濟的絕對優勢,浙江經濟已成為民營經濟的天下。

杭州灣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歷程有所不同,但終究殊途同歸。80年代這些地區的經濟基本為“蘇南模式”, 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集體經濟蓬勃發展, 到80年代末期已形成一定規模。進入90年代,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權改革,通過職工參股、企業拍賣等方式,鄉鎮企業、國有企業大量轉制為民營企業,經濟結構由“蘇南模式” 轉型為“溫台(台州)模式”,民營經濟占據了絕對優勢。由於這一地區民營企業的特殊發展歷程,使其民營企業的規模比溫台地區要大,而其企業機制比蘇南更為靈活。

經過改革開放後二十多年的發展, 民營經濟在浙江各地遍地開花,除少數基礎性行業外,競爭性行業已完全民營化。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浙江民營企業總數占浙江全部企業總數的98%,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口的82%,民營企業產值占浙江國民經濟總產值的83%,浙江經濟已成為民營經濟的代名詞。

二、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特徵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浙江民營經濟呈現出與其它地區民營經濟所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造就了浙江經濟的強勢和特有活力,也為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草根經濟。現在,人們喜歡將浙江民營經濟俗稱為“草根經濟”。 它指的是浙江民營企業都是土生土長, 在家鄉本土成長壯大。浙江民營企業是浙江農民在離鄉不離土的家庭作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與開放地區的外來經濟所不同的是,它生於本土, 長於本土,紮根於本土。即使今天,浙江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後,業務擴展到各地,其公司總部、生產基地、資金中心仍然紮根於本土。

2、塊狀經濟。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塊狀特徵尤其突出,各地形成了自已的特色經濟和主導產業,地區分工明顯,各地區的主導產業在浙江、全國仍至世界都較為突出。如義烏小商品城、紹興輕紡城、寧波服裝、永康五金、嵊洲領帶、海寧皮革、永嘉鈕扣、蒼南商標。塊狀經濟彌補了浙江小企業、小商品經濟的不足,通過地區專業化、規模化使小企業、小商品得以做大做強。

3、專業市場發達。在塊狀經濟的基礎上,浙江各地組建了一系列的專業市場,為地區主導產業服務,如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嘉鈕扣市場、永康五金城、寧波服裝市場、蒼南商標城等已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市場。專業市場的發達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供銷渠道和市場信息,使浙江民營企業站在了同一產業的市場前端。

4、地區發展較為均衡。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共同特徵是地區不平衡。而浙江民營經濟在各地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不管是杭州灣地區的寧波、紹興,還是南部山區的溫州,乃至內陸腹地的義烏、永康、東陽,民營經濟都較為發達。民營經濟的遍地開花使浙江地區經濟整體上得到較為均衡的發展,經濟的有效腹地比其它省份大。

5、中小企業為主體。發源於家庭作坊的浙江民營企業日前絕大多數仍為中小企業,其中從業人員100人以下的占企業總數的92%。經營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僅占1%。浙江民營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經營靈活,市場反映靈敏,產銷對路,相當多的企業還具有小而優、小而專的特點,企業效益良好。但這些企業也存在著家族式企業、管理水平不高、財務不規範、抗風險能力差的缺點。

6、製造業為主。浙江民營企業從家庭手工作坊發展而來,民營企業普遍從事的是製造業,其它行業的占比較少。浙江民營企業都是依靠自己的勤勞實幹做起來,目前經濟中投機的成份已較少,從而使浙江經濟的現有基礎較為夯實。

7、小商品生產占較大份額。浙江民營企業有相當部分從事小商品生產,他們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利用自身低廉的成本優勢將小商品做成了大市場,通過大市場的規模效應進一步強化了自身的低成本優勢。這些小商品技術水平不高,市場競爭主要在於成本競爭,浙江民營企業的低成本優勢得到強化以後,其它企業已很難與之競爭。這些小商品雖為傳統產品, 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市場的波動性較小,浙江民營企業占領這一市場後,便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市場空間,企業經營相對穩定。

三、浙江民營企業發展造就的金融環境

金融業務的發展以當地經濟的發展為基礎,浙江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為當地金融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頗具特色的民營經濟和社會文化氛圍為銀行授信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幾年,浙江各家銀行的授信業務發展較快,且授信資產質量優良,這些得益於當地以民營經濟發展為基礎而形成的良好授信環境。

江浙一帶是中國最具歷史文化沉澱的地區,由於歷史的淵源沉澱,浙江地區民眾具備較高的素養,民風崇尚榮譽,注重名聲。進入工商社會以後,這種歷史文化和民風淵源逐漸演化為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而浙江以民營企業為基礎產生的草根經濟將誠信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得到強化。浙江各地目前沒有建立社會徵信系統,但草根經濟使浙江形成了天然的社會徵信系統。由於浙江民營企業土生土長於浙江本土,企業、經營者、法定代表人的經營歷程、資產情況、行業品行、歷史信譽以及社會關係等授信信息能夠得到比較順暢的溝通,授信信息不對稱的矛盾被草根經濟所化解。 同時草根經濟的特徵使浙江金融機構很容易得到企業的動態信息,民營企業經營中的發展變化情況能夠比較及時地傳遞到授信業務人員,從而使授信業務人員能夠動態監控風險,隨時根據民營企業的經營變化調整授信策略,採取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因此,草根經濟使授信業務建立在信息較為充分、及時的基礎上,從貸前到貸後的整個業務流程中,授信風險的可控程度比較高,銀行的主動性較強。

從微觀經濟環境來看,民營經濟的特徵使浙江的微觀經濟主體產權天然明晰,企業運作的深層次矛盾得到解決,經營者的責權利三者天然合一。 浙江的民營企業大多數仍為中小企業, 具有抗風險能力弱的缺點,但當地的專業市場、塊狀經濟為浙江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其小商品生產具有獨特的市場空間;大量的民營製造企業股東的投入較大,負債率普遍較低。浙江民營企業的特點為浙江金融機構授信創造了良好的企業微觀環境,為浙江當地各銀行優良的授信資產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浙江的民營企業在東南西北中遍地開花,促進了浙江經濟整體上的均衡發展,從而為浙江金融機構創造了較為廣闊的經濟腹地。應當說目前浙江各銀行授信業務的迴旋餘地比較大,業務發展的內涵與外延空間都比較廣。

四、浙江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授信政策

浙江各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授信政策有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在浙江民營企業發展的初、中期,民營企業基本為幾大國有銀行限制準入的客戶,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對象主要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當時民營企業的信貸資金主要來自於地下錢莊和當地信用社, 溫州等地民間融資非常發達。到90年代中後期,浙江民營企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各股份制銀行率先選擇以民營企業為主要的授信支持對象並獲得較快的發展;而國有和集體企業開始從經濟競爭領域退出,由此使得一貫以國有和集體企業為支持對象的幾大國有銀行的發展落後於股份制銀行, 且資產質量也遠遠落後於股份制銀行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到90年代後期, 浙江各國有銀行轉變了對民營企業的認識,加大了對民營企業授信的支持力度。進入本世紀,不僅大、中型民營企業得到各家銀行授信的積極支持, 眾多產品有市場的中小民營企業也成為各家銀行信貸資金支持的對象。

由於浙江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及其獨具特色的經濟特徵,當地各銀行普遍看好民營企業。各家銀行創新民營企業授信理念,調整傳統的授信政策,再造授信流程,加強產品創新,加大對民營企業授信的投放力度。在對民營企業授信業務上,股份制商業銀行方法更為靈活,措施更為有力,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投放力度比國有銀行大。

在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客戶戰略上,浙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提倡客戶培植戰略,廣東發展銀行浙江分行將之稱為“種芝麻,抱西瓜”。對產權明晰的中小民營企業採取積極的培育政策,通過培育培植中小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培養客戶的忠誠度,分享中小民營企業成長壯大的成果,與民營企業共成長。部分銀行將此政策具體化到績效考核中,將中小民營企業培養成優質大戶的相關業務人員、責任人將得到績效獎勵。在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選擇上,堅持兩個發展性和成長性原則,一是企業的經營具有發展性和成長性,二是銀企業合作的的前景具有發展性和成長性;注重二種效益,一是客戶提供的綜合效益,二是客戶提供的中長期效益。

針對中小民營企業擔保難的問題, 浙江的股份制銀行充分挖掘企業兩方面的擔保資源,加強業務創新。一是充分挖掘企業的資產資源,各種動產質押、倉單質押、應收款質押、品牌質押、智慧財產權的質押等等應有盡有; 二是挖掘企業的客戶資源,通過客戶的上下游企業和一些關係客戶開闢擔保渠道。

財務報表是授信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中小民營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規範問題在浙江同樣存在,但多數情況是企業的資產利潤沒有全部在報表中反映,浙江銀行界稱為信息良性不對稱。針對民營企業財務信息的失真,商業銀行沒有固守財務信息,轉而尋求民營企業的活信息。銀行界在對中小民營企業進行授信調查和信用評級時,會認真調查企業用電量、銀行結算量、企業現金流量、納稅額等活性信息,並將這些活性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這些活性指標體系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真實情況,從這些活性指標入手進行授信調查和信用評級既能更好地控制授信風險,也有利於中小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拓展。

在中小民營企業的行業政策和地區政策上,浙江銀行界的民營企業授信政策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各行普遍把競爭過於激烈、產品替代性強的行業列為限制性行業,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產業予以支持。一些專業市場發達、塊狀經濟特徵突出的地區則成為各家銀行授信支持的重點地區,部分銀行將這些地區拉直管理,一些銀行則對這些地區分支機構給予了比較大的授信授權。

五、民營企業授信風險控制

針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浙江各商業銀行沒有簡單地迴避這些風險,而是採取了一系列靈活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這些風險控制使授信的安全性得到較好的保障,也使民營企業的授信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近幾年浙江各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授信超常規倍增式發展,但授信資產質量普遍良好,資產不良率普遍在5%以下,許多地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更是控制在1%以下,成為國內銀行界的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與浙江良好的授信環境有關,但更得益於銀行積極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各銀行在從事民營企業授信中非常重視風險控制,近幾年各銀行在自己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強化了資產質量的權重,加大了獎懲的力度。有些地區的銀行將授信質量與一把手的年終考核薪酬直接掛鈎。廣東發展銀行杭州分行的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該行教育員工“授信業務收來的是利息,損失的是血本”,“騙你的是最好的朋友”,“對待授信風險要象航空公司對待飛行一樣”,“要象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信貸資產”。在授信風險理念上,該行堅持風險可控原則,反對風險最小原則,這樣將最大限度地獲得業務機會和利潤,反之則會喪失業務機會,獲得較低的利潤回報。在對企業監控的著眼點上,該行強調從資金流、物資流等動態和活性信息著手,而不是盯財務報表。該行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實行企業經營者的首席(行長)談話制,使問責審批人對中小民營企業經營者形成直觀認識。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調查實行雙人調查制,調查內容要重視活性信息而不是財務報表,對部分企業實行業務人員與審批人員的聯合調查;對部分企業直接參與企業的契約談判,獲得企業的第一手業務資料。在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貸後監控上,該行主動深入,授信達到一定規模後,該行要求企業增加註冊資金規範相關管理, 關健崗位的員工必須符合其要求的素質,達不到其貸後監控的要求,該則堅決收貸。這些靈活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使其得到較好的回報,其140億的授信資產,不良率僅為0.4%。

為控制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準入風險,有些銀行從一些活性指標入手設定了自己的準入指標體系;有的銀行要求一把手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包發放、包管理、包本息收回,並將此“三包”與一把手的年終考核掛鈎;在授權體系上根據地區風險和機構風險控制水平實行了差別授權和動態授權,設定了授權警戒線;對各種形式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實行風險組合管理。為解決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風險溢價,銀行利率上浮的方法運用的較為普遍。一些銀行還要求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授信即貸即收,不得展期和以貸還貸。

六、浙江民營企業授信對我們的啟示

浙江各商業銀行面臨的民營企業授信環境與深圳不同,其民營企業授信的做法,我們不能簡單的移植照搬; 但其民營企業授信的一些理念、管理方法、運作機制、業務創新等對我們當前的授信業務及管理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借鑑。

1、在企業授信上,表面看來我們不會以所有制來歧視民營企業。但我們仍有認識上的不足。一是對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認識和準備不足。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昭示了企業產權改革的方向,企業產權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民營企業以其產權的天然明晰迎合了企業改革的未來,同時民營企業的內在機製造就了其市場經濟中強勁的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民營企業必將占據未來市場的絕對份額。因此,在內涵於未來的授信業務上,僅僅以一視同仁來對待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將可能使我們錯失未來。未雨綢繆,重新審視和規劃民營企業授信的未來是十分必要的。在當前以民營為核心的企業產權改革中,由於缺乏前期研究和準備,面對EMBO、MBO、企業併購等民營化授信業務,我們有時顯得手忙腳亂。二是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理念需要重塑。隨著授信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和大中型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中小企業授信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如果說我們現在沒有歧視民營企業,但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確實是我們所忽視的領域。有些中小民營企業規模不大,但卻小而專、小而特, 具有自身的生存空間,應該成為我們授信支持的對象;對於經營者素質較高,企業運作規範,經營機制靈活,有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的中小民營企業,我們應以客戶培植的理念給予授信支持,培養客戶的忠誠度,“種芝麻,抱西瓜”,為我們的授信儲備未來。

2、隨著授信買方市場的形成,我們的授信理念應作重新調整,我們應調整風險最小理念,堅持風險可控原則。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堅持風險可控為前提,風險是否可控無從把握的冒險業務不應納入我們的授信範圍,這是授信區別於風險投資的本質所在。二是堅持風險可控而不是最小,在授信賣方市場條件下,我們可以優中選優;授信買方市場條件下,風險最小原則將束縛業務空間,失缺高利潤業務。授信業務與風險相伴生, 關鍵在於授信風險是否能為我們所控制。在授信買方市場條件下,堅持風險可控原則,將為我們爭得最大的業務空間和利潤空間。

3、正確認識傳統產業。當前,商業銀行的授信行業政策存在著重高新技術產業輕傳統產業的偏向。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價值取向並不在於技術水平而在於安全性和效益性。高新技術產業(成熟前)在伴隨著高利潤的同時,也伴生著高風險,與風險投資的價值取向相吻合。企業能在傳統產業中占有較高份額,或有獨特的市場空間,這說明了企業具有較穩定的生存空間,從而兼具安全性和效益性, 其價值內涵正是授信業務的取向,絲毫不能為我們的授信業務所輕視。

4、授信調查和貸後跟蹤重視企業活性信息。信息不對稱是授信業務的固有矛盾,民營企業更甚。如果停留於文上的固化信息,信息不對稱是難以化解的。抓住企業的用電用水量、現金流量、銀行結算量和納稅額等企業活信息,往往更能使我們了解到企業經營的真實信息,做活授信調查和貸後跟蹤,事半功倍,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5、開拓異地授信業務。從對浙江商業銀行授信情況的調查看,內地授信業務的客戶選擇餘地要比深圳大得多,甚至其不予授信支持的客戶在深圳卻已成為各商業銀行爭搶的對象。 作為經濟組織的商業銀行本身不能以行政區劃畫地為牢,深圳目前逐漸成為資金過剩地區,而深圳銀行相對內地行具有理念、服務、產品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局於深圳一隅只能喪失發展空間。當然,授信業務具有貸後跟蹤的特殊要求,對異地授信應選擇貸後跟蹤要求少,難度低的項目。

6、從與浙江商業銀行授信的比較情況看,我們對利率槓桿利用不夠, 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很少上浮利率。 相對於大中型企業,中小民營企業授信業務具有平均風險水平較高、人力資源投入大、業務成本相對較高的不足,但銀企合作中企業不占強勢。因此,我們需要也有可能利用利率槓桿來彌補中小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風險溢價和成本提補。同時,提升利率也可能促使企業從成本考慮而優先償還, 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授信風險的控制。

7、加快社會徵信系統的建設。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與浙江草根經濟的特徵相反,人們缺少歸宿感,社會誠信的自然基礎較差,這更需要通過人為強化,建設社會徵信系統,逐步為深圳各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 

(作者單位:深圳市國內銀行同業公會)

浙江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浙江考察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浙江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浙江台州、紹興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市教育局民辦教育考察組 (10月8日) 為了大力推進“一化兩率先”工程,促進我市民辦教育健康快速發展,9月21日至9月25日,市教育局民辦教育管理處牽頭,組織縣區教育局民辦教育負責人和全市規模較大的民辦學校校長、舉辦者,由市教育局局長助理歐陽超英帶隊,對浙江省台州、紹興兩市的民辦教育進行了考察學習。通過座談交流和實地參觀,我們深切感受到台州、紹興兩地民辦教育的蓬勃生機,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和有益啟示,有助於進一步推進我市民辦教育的發展。 一、台州、紹興基本情況 台州市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550.46萬人。市區由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組成,轄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台州地區,設立地級台州市。台州是中國最主要的服裝機械生產和出口基地,服裝機械產值占全國行業總產值的35%、世界產值的7%左右,曲折縫機和裁剪機已占有世界市場約70%的份額。台州家電工業發達,是國內最大的製冷配件生產基地之一,所產製冷配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逾40%,為國內外眾多著名空調、冰櫃生產企業配套;冷櫃產銷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前列,市場占有率達25%以上;空調器出口義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廚房系列和衛浴系列,在國內市場占有相當比重,壓力鍋、不粘鍋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70%和50%左右。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寧波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紹興是我國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88.4億元,人均超過3000美元。紹興經濟發展以民營為主,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95%左右,第二產業尤為發達,第二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在60%左右。紹興專業市場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357家,成交額798億元,其中年銷售超億元的有42家,超10億元的有13家。中國輕紡城年成交額達246億元,是我國最大的輕紡產品專業市場、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文化底蘊深厚。紹興以其秀麗山川哺育了眾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戰國“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東漢哲學家王充,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謝安,唐代詩人賀知章,南宋詩人陸游,元朝畫家王冕、詩人楊維楨,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清朝畫家陳洪綬、任伯年、史學家章學誠等,以及近現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士”徐錫麟、秋瑾、陶成章,學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魯迅,開國總理周恩來和范文瀾、馬寅初、竺可楨等。 二、台州、紹興民辦教育發展情況 深厚的文化底蘊、發達的經濟水平和強烈的民營意識,孕育了台州、紹興快速發展的民辦教育。 台州、紹興民辦教育起步早、發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前列。台州市到底,共有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1923個,其中幼稚園1729所,國小17所、國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職業中學34所、專修學院3所、成人培訓學校83所;民辦學校在校生20.5萬人,教職工總數1.5萬人,校園占地面積5840畝,學校資產總值達36.3億元,民間辦學總投資達14.2億元。初步形成了學歷教育、文化助學、技能培訓、藝術體育訓練兼容並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齊頭並進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民辦教育體系,湧現了一批辦學指導思想端正、辦學質量較高、管理規範、環境優美的民辦學校。 紹興市民辦教育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辦學形式多樣,有民主黨派或工商聯等社會團體參與,有企業和個人投資或集資辦學,有政府部門與企業或個人聯合辦學。民辦教育成為紹興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全市有學歷教育民辦學校31所(不含幼稚園和培訓班),占地面積4000餘畝,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職工2500名,累計投入資金20多億,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學校有11所,優秀民辦學校占浙江全省總數的16%。紹興諸暨市民辦教育發展最快,經教育部門批准的民辦學校共有11所,其中幼稚園3所、普通中國小5所、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總數的9.1%。1995年,海亮外國語學校順利建成,1996年,天馬實驗學校和榮懷中學相繼落成。這3所高起點、高規格的民辦學校的興起,成了諸暨民辦教育發展里程碑上的亮點。 三、台州、紹興民辦教育發展的特點 台州、紹興民辦學校起步早、起點高、投入大、質量好,呈現出如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投入主體多元化。台州、紹興的民辦學校投資者呈現多元化特點,有的是企業投資、有的是社會團體投資、有的是自然人投資,有的兼而有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資。台州市椒江區的書生中學就是由椒江32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之間,籌集股份資金1200萬元創辦的中國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辦學校。中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長,區教育局副局長陶仙法兼任常務副校長。如今書生中學已發展成為資產規模逾億元的書生教育集團,辦有書生中學、書生國小和書生幼稚園、通巨幼稚園、成人教育中心、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教育機構。 台州市(東港)雙語學校,是全國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學校的民辦學校,在2.5億元的總投資中,當地民營企業的投資占80%,椒江區政府作為投資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區政府每年根據招生數額的實際情況,向這所學校下撥150萬元以內的學生公用經費,連續補助6年。 紹興諸暨市天馬實驗學校由該市天馬房地產開發公司獨家出資1.6億創辦,是一所從幼稚園到高中既相對獨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學校。學校占地25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有90個教學班。紹興越秀外國語職業學院則由紹興新昌合成化工廠、民盟紹興市委和紹興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 我們參觀的學校中,只有台州市路橋區蓬街鎮私立中學是個人投資辦學。 (二)政策扶持具體化。從1991年頒布的《台州地區社會力量辦學若干暫行辦法》,到後來制定頒發的《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若干意見》,台州市對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因此促成了台州民辦教育在辦學主體、辦學體制、經費投入機制上都出現鮮明的多元多樣的特徵來。 民辦教育在土地徵用和建設配套等各項稅費減免上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優惠政策;在收費上,根據生均培養成本自行確定學費和住宿費標準。在本市繳納所得稅的企業用稅後利潤在本地投資辦學的,與其投資額對應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用於辦學的,由同級財政全額予以補助。教師在公民辦學校間可相互流動。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計畫外招生,要在保證其同類民辦學校完成當年招生計畫的前提下進行。同時對辦學成績顯著,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優秀(示範、重點)學校的教育機構,每年度分別按應使用教師數的2/3、1/2和1/3給予相當於公辦教師平均基本工資數額的獎勵。 對自建校舍舉辦學歷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教育機構,在學校規範招生、規範辦學的前提下,可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鼓勵支持,在校生超過1000人的,每年獎勵5萬元;在校生超過1500人的,每年獎勵10萬元;在校生超過人的,每年獎勵15萬元。 對自建校舍舉辦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機構,按每一個畢業生獎勵5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對自建校舍舉辦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600人,且管理規範、教育教學質量較好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當地政府按公辦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不少於20%給予補助。 紹興市諸暨市還出台優惠政策,對民辦學校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收費標準與公辦學校相同且單獨編班,市財政撥付與公辦學校相同標準的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高中階段按市教育局統一規劃招收國中畢業生,在收費標準與公辦學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財政撥付與公辦學校相同標準的人員經費。 (三)教師流動規範化。台州、紹興兩市在民辦學校教師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師招聘和流動都統一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管理之下,人事關係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辦學校教師應聘到民辦學校任教,保留公辦教師身份不變;離開民辦學校願意回到公辦學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優秀教師,經學校所在地主管部門批准,並且服務期在3年以上,男40周歲以下、女35周歲以下,可由學校主管部門重新建檔,在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享受公辦教師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門還可以派出公辦學校領導和教師到民辦學校工作,以此來加強民辦學校的師資隊伍。民辦學校教師基本沒有後顧之憂,當地政府規定,不管是民辦學校教師,還是在公辦學校教師,前參加工作的,養老保險都視為已交,以後繼續交納養老保險可由現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辦理退休手續。兩市都規定,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必須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管理下進行,招聘新就業的師範院校畢業生也要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劃,聘期不得低於3年。由於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辦學校教師隊伍非常穩定,教師流動非常有序,從而保證了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 (四)內部管理科學化。台州、紹興民辦學校的管理無論是巨觀還是微觀,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州結合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創造出的新的辦學模式——教育股份制,這個概念的具體內涵指:以入股集資取得社會資本的使用權,以持股份額分配股息(不可分紅,積累用於辦學再投入)和承擔有限風險,以招聘校長實行科學管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創新制度。這一模式採用股份制方式融資,分離了資產所有權和學校管理權。影響最大的是台州市椒江區“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該教育實體是由台州市第三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等14個法人共同發起創辦,除了14個法人股外,另外以3萬元一股向社會公開籌集資金,到1998年10月共籌集資金4500萬元,創辦了書生中學。以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台州教育股份制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雙法人的運作結構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統由股東大會、監事會和董事會構成,作業系統則由公司和學校雙法人構成。股份公司為資本運行機構,負責籌集、使用和經營資金,致力於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按比例向股東支付股息;學校為教育運行機構,負責資本管理,致力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股份制中,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公司和學校各司其職,投資方、股份公司、學校職權分明,從而確保教育效益與資本效益雙豐收。在學校內部管理上,各學校也都按照現代教育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實行科學化、規範化管理,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考核獎懲制,重視人本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規範。 四、台州、紹興民辦教育對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啟示 建市以來,特別是以來,我市民辦教育發展很快,學校數量、辦學規模和辦學檔次都有很大提升,民辦教育成為我市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市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是對照浙江台州、紹興兩地的民辦教育發展,我們明顯存在著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注入不足、辦學規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夠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快我市民辦教育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關於民辦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獎勵政策。《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七章對民辦教育規定了9條扶持與獎勵政策;市政府出台的《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事業的意見》中也規定了一系列的鼓勵扶持政策;建市以來,各縣區也相繼出台了一些鼓勵扶持政策措施。對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進一步落實到位;有些條款籠統、不具體,或者僅僅是原則性的規定,要進一步具體化,給民辦學校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二要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對民辦學校在建校用地、貸款、基建規費、教師流動、專項獎勵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要真正打通公辦教師向民辦學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實解決好教師的養老保險問題。教師在公辦學校期間的養老保險要由原來渠道補交到位,或參照浙江的做法視為已交;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敦促和支持民辦學校按規定辦理教職工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險,勞動保障部門要按事業單位性質給民辦學校教師辦理養老保險,從而徹底解決教職工的後顧之憂。(二)提倡和鼓勵大型企業、名牌學校創辦民辦學校。大型企業資金充足,影響力大,具有投資辦學的優勢,其稅後利潤在本地投資辦學的,與投資額對應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級財政予以返還。名校帶民校、名校創民校是進一步放大優質教育資源,發揮民辦機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點中學、示範國中、省實驗國小、省示範性幼稚園,結對帶一所民辦學校,定期派人到民辦學校協助管理,派教師去授課,開展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於促進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名校利用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創辦民校更是一條發展壯大宿遷教育事業的捷徑。 (三)規範民辦學校的教師流動。市政府出台的《宿遷市非公辦教育機構教師隊伍管理辦法》,規定各類非公辦教育機構聘用的教師,必須在上崗前攜帶教師資格證書、與原工作單位解除聘用關係的證明、身份證和新簽聘用契約等材料到當地教育人才服務中心辦理關手續;各級教育人才服務中心要舉辦教育人才市場,通過定期開展各類教育人才招聘活動,為非公辦教育機構與教師之間的雙向選擇創造條件。這為民辦學校教師的有序流動作出了政策規定。但目前從市到縣區教育人才中心還沒有成立到位,與人事部門的人才中心的關係還沒有理順,民辦學校教師穩定性差,教師隨意流動現象嚴重,影響了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希望市縣政府出面協調,儘早完善教育人才中心,使教師的流動正常而有序。 (四)進一步完善民辦學校內部的管理機制。我市部分學校出現投資者與校長之間、股東與教師之間、股東與股東之間產生矛盾,形成決策困難,影響學校正常發展和運轉,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協助民辦學校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股權與職權分離,由均股制向控股制轉變,可參考台州、紹興的做法,實行雙法人制。各學校要嚴格執行《民辦教育促進法》中關於董事會和校長職權的規定,董事會和校長在各自法定的範圍內行使職權。 

相關文章:
浙江寧波、溫州、台州考察報告
浙江旅遊考察報告
赴浙江信息工程學校考察感悟
赴浙江學習考察體會
赴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公安機關參觀考察學習報告
浙江省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南昌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新校區建設考察報告
關於浙江省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情況的考察報告
浙江省民營企業考察報告
浙江鄉鎮企業 發展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