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業考察報告4篇

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高級工程師譚立平老師,於xx年1月9日帶領首批7名xx屆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畢業生赴惠州真維斯公司進行企業掛職實踐。之後考察、訪問了惠州、深圳、東莞虎門、佛山、中山等地的服裝公司。1月21日返回學校。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 惠州真維斯公司情況

旭日企業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服裝製造和出口企業之一。擁有著名休閒服品牌“真維斯”。“旭日企業”是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目前擁有1100多家專賣店,其中國內專賣店900多家,在休閒服品牌中,無論是銷售總額,還是店鋪數量,均居國內首位。澳洲專賣店200多家,居澳洲第二位。真維斯(惠州)總部共600多職員,500多台電腦,擁有專門的區域網路。

真維斯在國內的知名紡織服裝院校均有投資。董事長楊釗、總裁楊勛先生擔任東華、北服、西紡、天紡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真維斯與西紡惠州服裝學院共同培養ao生(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的合作,已經進行了九年,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每年大約20~30人,時間6個月,從大三的本科生、或大二的專科生中選拔。大約10個學分的課程(主要是企業管理、紡織品貿易等課程)由旭日企業研究會承擔。該研究會設在西紡惠州服裝學院內,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西紡惠州服裝學院教師、旭日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組成,課程也由他們承擔。學生畢業後即成為旭日企業的中、高級職員。這次從廣西工學院選拔的7名畢業生應該說是準ao生,她們與西紡惠州服裝學院的21名畢業生一起納入了旭日企業的人事計畫中。

二、 深圳昌興公司情況

深圳昌興胸圍杯公司人事部負責人李國林先生,1月10日,在我們乘車前往惠州的途中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告訴我公司將停產放假,原定本學期赴該公司進行畢業實習的時間改為下個學期。1月11日,我對該公司進行了考察。該公司是一家女式內衣專業生產廠,500多人,廠址位於深圳龍崗鎮愛聯村。該公司在東莞新建了一家內衣企業,目前還沒有啟用,預計5月份啟用。錄用後的服裝專業畢業生主要安排在東莞的新建企業內。與該公司簽定了實習協定。仍然承諾下學期接收畢業生實習、就業。該公司條件一般,規模較小,管理並不規範,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並不合適,但作為學生就業選擇仍然不失為一條門路。

三、 惠陽真美公司情況

1月12日,我對惠州市惠陽真美公司進行了考察、訪問。惠陽真美公司是一家大型港資企業,主要生產甲克、羽絨、襯衫、壓膠服,目前擁有員工2500人。該公司新購置了5萬平米的土地,新建了6萬平米的廠房,80%的基建工程已經完工,從xx年2月起將陸續遷入新工業園生產。與該廠的洽談取得了實際性的進展:從無意接收學生實習、就業到春節後考慮接收部分學生試一試,但對英語套用能力要求較高。該公司發展空間較大,遷入新工業園區後,估計生產能力將翻一番。新工業園區是一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服裝園區。通過努力可以發展成為校外實習基地,今後工作重點是加強與該企業的聯繫與溝通。該公司可以作為我院重點實習基地建設的企業。

四、 惠州富紳公司情況

1月13日,我訪問了富紳公司。此次訪問富紳的目的主要是修補因畢業生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富紳公司是我校去年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已於xx年5月遷入了新的工業園區。約3000台(套)國內、外先進縫紉設備,擁有美國進口的全自動裁床、服裝cad系統,西服生產線正在安裝。富紳品牌最近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成為廣東省第一個獲得如此殊榮的企業。xx年富紳公司錄用了廣西工學院6個畢業生,目前僅一個畢業生韓冬冬留在富紳工作,其餘5個畢業生均於試用5個月以後離開了富紳。究其原因,企業和學生的說法不完全相同。企業認為,廣西工學院畢業生缺乏積極、進取精神,能力平平。畢業考察報告:服裝企業的相關考察報告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2024年企業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省政府諮詢委員會赴山東考察組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山東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學習山東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經驗做法,3月上、中旬,省政府諮詢委員會組織考察組赴山東考罕,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供我省領導參考。 

一、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情況

山東省國有經濟比重大,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截止1999年6月底,全省各類企業(包括鄉鎮村辦企業)68411戶,其中國有企業8107戶,集體企業51763戶。全省限額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3272戶,其中大中型企業1402戶,小型企業1870戶。國有工業企業在全部限額以上工業企業中所占比重:戶數占28.7%,資產占63.9%,銷售收入占48%,利稅占52.3%,利潤占22.7%。全部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3.4%。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全部國有工業企業中所占比重:戶數占42.8%,資產占90%,銷售收入占89.6%,利稅占95%,利潤占99%。平均資產負債率62.5%。全省重點抓的111戶重點國有企業在全部國有工業企業中所占比重:戶數占3.4%,資產占77%,銷售收入占75%,利稅占93%,利潤占94.3%。平均資產負債率59.96%。這111戶重點國有企業是山東省國有工業的骨幹,是關鍵的少數。

黨的十五大特別是去年以來,山東省圍繞實現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標,在總結前幾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山東省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三年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劃。去年初制定了《關於111戶重點國有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魯辦發[1999]5號),進一步明確了到末山東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點對象、任務目標和要求,對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了貫徹落實好5號檔案,今年以來,省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分片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做了全面動員和部署;分管副省長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專題研究制定與5號檔案相配套的辦法。目前已下發了3個: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暫行辦法、重點國有企業年度財務審計評價辦法、重點國有企業增資減債意見。另外,國有企業管理者任職資格標準和認證辦法、科技貢獻獎勵辦法、年薪制辦法、離任審計辦法、向部分企業派駐稽察特派員辦法等,有的省政府已研究同意,有的正在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省經貿委組織專門班子,到地市抓落實,進行指導,並針對改革中的問題舉辦多場專題講座講解有關法律法規、基本知識和操作要領。同時,各地市各部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把貫徹5號檔案、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做了大量工作。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之後,省委立即召開了七屆二次會議,專題研究山東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問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關於貫徹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魯發[1999]24號)。這個意見共37條,對山東國有企業乞討革的目標、任務、措施作了進一步的分解、細化和明確,以確保實現江總書記提出的“三年率先”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山東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出現了過去沒有過的新局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明顯加快。

山東中小企業改革是從縣域企業改革起步的。80年代中期,周村就開始了鄉村企業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真正取得較大突破的是諸城等市縣的改革。1994年8月在濰坊召開的第一次全省縣域企業改革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全省縣域企業改革的序幕;1995年7月和1996年8月,省政府分別在諸城、濟寧召開了兩次全省縣域企業改革會議;1998年10月,省政府又在濟南召開了“全省中小企業改革工作會議”,這也是前三次縣域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的延續和擴展,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同志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的講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東的中小企業改革,始終堅持將鄧小平理論、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山東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山東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鼓勵探索,尊重實踐,尊重民眾的創造精神,因企制宜,紮實推進,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規範和發展,成為山東省整個企業改革工作中成績比較突出的部分,改革的成果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

到去年上增年,山東已有58205戶企業實選擇了各種形式的改革,占全省企業總數的85%。其中國有企業已改制6370戶,改制面為78.6%;集體企業已改制44364戶,改制面為85.7%。股份有限公司565家,占已改革企業總數的1%;有限責任公司6233家,占總數的11.1%;股份合作制企業9818家,占總數的17.4%;企業兼併2271家,占總數的4%;出售拍賣7290家,占總數的12.9%;承包經營5232家,占總數的9.3%;租憑經營16706家,占總數的28.5%;託管經營347家,占總數的0.6%;企業破產1611家,占總數的3.9%;合夥389家,占總數的0.7%;其化形式6194家,占總數的11%。

二、山東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做法

1、加快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步伐,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山東省堅持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分層次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按照十五大關於“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山東把公司制改革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必要步驟和重點任務來抓。全省111戶重點國有企業、核心企業完成整體規範改制的90戶,占81.1%。其中,改為股份有限公司的12戶,占改制企業的13.4%;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78戶,占86.6%。111戶核心企業共有子企業1035戶,已改制674戶,占65.1%。改制的子公司中,有限責任公司567戶,占84.1%;股份有限公司82戶,占12.2%;股份合作制企業25戶,占3.7%。目前,111戶重點企業中,有32個母公司或子公司為上市公司。公司制改革後,新型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開始形成,企業的領導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那種國有國營、工廠制的企業領導模式基本打破,建立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在明晰企業產權關係、建立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政企職責分開,企業邁向“四自”、“兩體”有了明顯進步;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進程中,堅持“三改一加強”同步推進,引導企業在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上下功夫,企業積極轉換機制,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著力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提高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抓好大企業,著力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大企業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是山東省近幾年堅持不懈的工作重點。“九五”以來,山東省從有利於資產最佳化配置、有利於國有經濟的戰略轉移、有利於企業集團形成合理經濟規模出發,通過兼併、合併、劃歸、投資控股等方式,內聯外擴,拉長優勢,壯大企業集團。目前,全省共組建大企業集團136個。在此基礎上,對大企業集團集中投入、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資本運營、推行低成本擴張,注重技術創新,始終堅持名牌戰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集團的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如青島市認真貫徹落實“抓大放小”方針,在“抓大”方面重點抓五項工作:一是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初步形成了“十大”企業集團,其中9家進入全國500家大企業行列,海爾集團去年銷售收入達268億;加快培植新的“十強”企業,作為大企業集團的第二梯隊;抓緊扶植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十高”企業,使其儘快占領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十高”企業,使其儘快占領高新技術制高點。二是對大企業集團集中投入。“九五”前4年投入250億元技改資金集中用於大企業集團。從1995年開始每年重點扶持3-4個企業,集中目標,重點保護。三是實施低成本擴張戰略。如海信集團利用當地的優惠政策,在貴州、撫順、淄博等地對5家企業實施了以盤活資產為主的資本運作。四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全市249戶大中型企業中建立技術開發機構的占38%,共建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3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14家,行業級1家。五是實施名牌戰略,創造出了市場前景廣闊、享譽國內外的70多種名牌產品,海爾冰櫃、青島啤酒、雙星運動鞋、海信電視機、澳柯瑪冰櫃成為全國馳名商標。

3、加快上市工作進度,通過資本市場籌資發展。山東省把企業上市融資作為企業乞討革的重點,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上市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的機制,積極培植上市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薦條件成熟企業上市。一是充分發揮已上市公司的潛能。截止今年3月,全省已有上市公司54家,58支股票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對已上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回報率高、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積極爭取增發新股;對具備配股資格的上市公司,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注入優良資產,提高效益,創造條件,實現配股融資;鼓勵非上市的優勢企業收購、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買“殼”上市、借“殼”上市進入市場融資。二是爭取更多的企業上市。選擇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向上市公司掛靠,通過上市公司兼併、吸收合併等方式爭取掛靠上市市、尋求自身發展。同時,積極控索其他上市方式和融資渠道。三是建立企業上市培育機制和上市資源儲備庫。公布上市公條和工作程式,增加工作透明度,實行企業申報制。選擇一批規模大、效益好、資產質量優和高科技企業,建立上市資源儲備庫。對這些企業認真扶持,培植其發展,採取多種方式,力爭早日上市面上。此外,加強對原權證掛牌企業的監管和扶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採取多渠道、多形式逐步消化吸收權證掛牌企業和社會流通股,確保社會穩定。

4、採取多種形式,全面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山東省中小企業改革總的要求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堅持“三改一加強”並舉,多種形式放開搞活。改革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是轉機建制。當前,山東省中小企業乞討革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各地把改革重點從一般經營方式改革轉向產權關係改革,加大力度,整體推進。在面上推進的同時,一些平均持股的改制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等辦法,適當增加了經營者和企業骨幹持股比例,探索出了職工入股、經營層控股、經營者持大股等新的股權結構形式。如淄博市1998年開始著手解決“均股制”問題,在規範運作的前提下,鼓勵經營層和經營者持大股,重點是把資產向經營者集中,有效解決平均持股造成的“二公有”、“二鍋飯”的弊端。這方面臨淄、恆台等區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企業出現兩個50%,即經營層持股占50%,主要經營者持股占經營層的50%。臨淄區持股超過百萬元的經營者有10人,200萬元以上有3人。他們指出,一股連利,十股連心,百股連命,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建立經營者約束機制的根本。二是把改制與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實行配套推進。蓬萊市在企業改革過程中,撤銷了企業主管部門,成立行業管理辦公室,並依託各行業中的骨幹企業,組建社團性質的行業協會,為企業提供服務,效果很好。三是注重規範運作,企業經營機製得到轉換。一些地方把1999年作為企業改革規範完善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檔案,對企業乞討革進行全方位規範。煙臺市出台了《關於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的試行意見》,濟南、濰坊等市出台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工作暫行規定和議事細則,德州市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832家企業中,建立起較為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占80%以上。四是改革與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相結合。各地企業改革中,抓住產權關係改革這個關鍵環節,在放開所有權上做文章,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活的原則,大力進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與完善。榮成市國有集體資產在社會資產中的比重由改革前的83%調整到目前的49%,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德州市三級國有、集體企業由原來的2567家減少到837家,資產總量由209.85億元減少到123.9億元。有832家企業通過改革變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548家企業通過公開出售、拍賣轉為個體私營,吸股資本金5.3億元,盤活存量資產43.8億元,新注入資金13.8億元,收回資本金3.02億元。通過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國有資產的運行質量明顯提高。1999年1-5月,全市國有和國有控股140家工業企業,資產增值率達到108.9%,其中67家骨幹企業資產增值率達到116.4%。五是改革與發展相結合,企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各地在改革中,注重把企業改革與資產重組、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及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正確處理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和發展潛力,企業效益快速增長。濟南市通過多種形式改制,到去年上半年企業淨資產比改革之初的1994年增加了1.2倍,年銷售收入提高1.3倍,實現利潤提高1.6倍,上繳稅金提高1.3。5、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建立與市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是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是企業改革工作得以規範運作,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山東省非常重視改革配套政策的制訂,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修改、完善。如青島市制定印發了《我市資產運營機構非資產運營職能分解移交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對資產經營公司非資產運營職能進行剝離;威海市制訂了《關於改制企業職工持股會的試行辦法》、《關於加強改制企業土地資產管理的試行辦法》等,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工作范有序進行。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山東省其他領域的改革同步推進。青島市組建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對全市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農村社會保險工作進行管理,進一步深化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城建、旅遊、外貿以及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明顯進展。二是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分配製度改革力度,積極探索和鼓勵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個人收入與其貢獻和承擔的風險緊密持鉤。青島、淄博、威海等地對一些企業實行經營者年薪制與期股制,既有利於較長時期內穩定經營者隊伍,又有利於調動和增強經營者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青島市制定了《關於實行企業經營者薪制的試行意見》,在20戶企業先行試點,已有11戶簽訂了《考核目標責任書》。同時還擬訂了《企業經營者實行期股期權激勵的試行意見》。

6、轉變政府職能,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以後,政府對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如何加強對企業的巨觀調控,確保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山東省各級政府在抓好機構改革的同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為企業服務的意見,努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堅決制止亂收費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淄博市監淄區在學習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提出巨觀調控,放權經營,強化監督,搞好服務的思路。一是巨觀調控,放權經營。“產改”以後政府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是突出行業管理職能,通過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方式對企業進行巨觀管理。二是強化監督,依法行政。改制後,政府一方面對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另一方面著重抓工商、稅務、審計、統計監督,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維持公平競爭。三是強化服務,轉變作風。轉變政府職能,規範政企關係是重要的,但代替不了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兩轉”結合,搞好服務。重點是搞好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人才服務,做好再就業工作,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行政體系建設。

三、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20年的艱難推進,目前正處於攻堅階段。湖北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國有企業數量多,資產存量大,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務重。如何實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需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既以中央的方針政策為準繩,又要結合湖北實際。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鑑,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

1、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關係到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大課題。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儘快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進展。

2、搞大搞強重點企業集團。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要求,儘快完成對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促進國有資本向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集聚。按搞大搞強、搞精搞專、綜合整治、退出淘汰四種類型,進行分類指導。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分批的原則,集中力量抓好重點企業集團的發展,不斷提高大企業集團的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跨國經營能力。

3、放開搞活經濟活國有小企業。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要在認真貫徹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擴展範圍,以產權改革為突破口,以轉機建制為著力點和落腳點,堅持“三改一加強”並舉,因企制宜,分類指導,一企一策,進一步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

4、建立有效有經營者選拔任用、分配機制、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已成為制約我省國有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必須按照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大改革步伐。重點推進分配製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試行國有企業經營者目標管理年薪制和經營者持股、期股制度,控索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多種有效形式,改進國有企業經營者選擇任用辦法,建立健全約束機制。

5、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努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凡具備條件的都應實行核准、備案制。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提高辦事效率,堅決制止亂收費,杜絕“管、卡、壓”。同時強化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把轉變工作作風與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信息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人力資源開發服務體系和籌融資服務體系。

關於瑞典、芬蘭企業債務重組情況的考察報告
2024年企業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了借鑑國外企業債務重組的經驗,我們赴瑞典、芬蘭考察了企業債務重組情況。瑞典、芬蘭兩國都很重視企業的債務重組工作,並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企業債務危機防範機制和債務重組機制,對我國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工作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一、瑞典、芬蘭兩國企業債務重組基本情況

(一)兩國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都曾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

在瑞典企業中,由國會委託政府管理的國有資產現有8700多億瑞典克朗,主要分布在57家企業,其中47戶企業為國有獨資企業,有職工20多萬人(在斯德哥爾摩股票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仍是國有企業的股票)。芬蘭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原由政府管理的近3萬戶國有企業通過出售和上市,已陸續實現私有化。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東歐巨變及前蘇聯解體的影響,瑞典和芬蘭企業的主要國際市場急劇萎縮,國內通貨膨脹嚴重,貨幣貶值,導致瑞典和芬蘭兩國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銀行和企業債務危機。

受危機的影響,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大量銀行貸款無法償還,銀行的不良資產大量增加,使兩國的銀行和企業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不少企業和銀行宣告破產。例如,1991年,瑞典銀行業的虧損就達360億克郎,1992年虧損上升到600億克郎。其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占總貸款的比率平均為8.8%,最高的達到16.5%。芬蘭在1992年至1995年也出現了商業銀行、企業和自然人破產浪潮,全國15萬戶企業中有20%的企業破產,其中也包括國有控股和參股的公司。

(二)兩國企業通過政府指導下的債務處置相繼走出困境

為了克服銀行和企業的債務危機,兩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了各種措施,處置不良資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通過對銀行的重組和對不良資產的處理,以及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各項措施的成功實踐和外部條件的改善,瑞典銀行業終於在1993年下半年擺脫了進一步滑坡的局面,並逐漸走出低谷。瑞典政府在銀行經營明顯好轉後,開始對其實行民營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銀行股權,回收政府注入的資金;承接剝離和負責處置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按比預期快的速度賣掉了所擁有的工業和房地產業的資產,收到了比預期好的價格。共花費直接成本達650億克郎,占瑞典gdp的4%,其中130億克郎來自私人資本。值得關注的是資產管理公司支付的所有成本幾乎都已收回。1996年底,瑞典已成功地解決了不良資產問題,典型標誌是1996年7月政府取消了對銀行業的擔保。

芬蘭也仿照瑞典的做法,政府對銀行和企業採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通過銀行的不良資產剝離和出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其企業在1995年後開始走出困境,芬蘭經濟也走出低谷。

(三)目前,兩國仍保留和加強了政府對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的做法

目前,兩國除了不斷健全相關資產重組法律,加強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法庭內的資產重組以外,仍保留了通過政府的行政與市場相結合的手段對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的做法,並不斷完善。如瑞典於1998年在工商部下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所監管企業的債務重組;芬蘭在XX年後建立了企業債務危機監測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理企業的債務危機。

二、瑞典、芬蘭兩國企業債務危機治理工作的主要特點

(一)強調政府採取行政政策措施在企業債務危機治理中的作用

面對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面積的企業債務危機,兩國政府均以支持企業為主要出發點,從幫助債權銀行進行債務重組入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銀行業進行重組,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和處置不良資產,化解金融風險。其中,尤以瑞典的做法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政府成立援助銀行的專門機構——瑞典銀行援助局sbsa。它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拯救銀行業,包括對銀行注資、為銀行債務提供擔保、剝離銀行的不良資產、銀行的國有化和合併等。sbsa根據銀行內部狀況和外部環境,將銀行分為a、b、c三類三個等級,分別有針對性地採用提供臨時性的擔保、提供貸款、資金注入、剝離不良資產或銀行合併等具體措施。同時,政府還成立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來監督整個過程。

2.合併銀行。對於資產規模小、受衝擊最大的儲蓄銀行,在政府的撮合下,所有的儲蓄銀行被併入全國儲蓄銀行總部swedbank,成為其緊密控制下的分支機構。對於商業銀行,政府通過購買銀行的優先股的方式注資,將其國有化,並將其不良資產剝離給政府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amc)。1993年,政府還將問題嚴重的goiabank與nordbank合併。

3.實施“好銀行壞銀行”戰略。瑞典政府靈活地採取了成立多個資產管理公司分散處理不良資產的方式,其中既有政府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又有銀行下屬的民營資產管理公司。在運作中,兼顧處理速度和規模效益,對於問題嚴重的銀行,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如對兩家問題嚴重的銀行nordbank和goiabank先各自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理完各自不良資產後,將之合二為一。對於其他經營較好的銀行,則由銀行自身設立下屬的資產管理公司。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並不是全部收購不良資產,為了維持公平競爭,政府將一定比例的不良貸款按平均水平交由問題銀行自己承擔,所有不良資產按可實現的長期價值進行轉讓。

(二)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債務危機處理和防範機制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處理債務危機,瑞典和芬蘭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相繼建立了企業債務危機防範和處理機制,直至目前,仍在發揮著非常好的作用。

1.瑞典的做法:

一是在公司設立之初,儘量使公司治理扁平化,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成本,不斷提高公司的專業化程度,加快公司資金回籠,減少公司出現債務危機的幾率。

二是政府內閣設立國家債務辦公室,在該辦公室下設立國有資產債務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立一個改善國有企業經濟狀況基金會。國家將國有企業上交利潤的10%給該基金會,由基金會用於挽救虧損的國有企業,在總體上平衡國有企業的盈虧。

三是瑞典於1998年將所有國有企業集中到一個部門管理,在工商部下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的到位問題,而且參與對所監管企業的債務重組全過程。該類重組不進法庭,完全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指導下進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指導企業進行債務重組,一類按市場運作,一類按政策指導。按市場運作的企業,主要是將其所欠國有銀行的債務轉化為民營銀行的債務或借貸,依靠資本市場,依法進行重組;按政策指導的企業,主要在政策框架下,通過購併、壓低成本、最佳化資本結構等方式,實施重組。

XX年,瑞典約有5000家企業申請破產,其中約有100家企業進行了重組,50家企業重組成功,成功率達50%。

2.芬蘭的做法:

芬蘭政府認真吸取銀行和企業債務危機的經驗教訓,調整企業重組體系,於1999年在工貿部下設立了國家貸款保證委員會,為大型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為各類企業提供貸款或直接持股,面向全國企業提供風險監測和評估服務,並專門成立地區重組小組參與所服務企業的重組工作。

該委員會重組小組對企業進行重組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對企業進行重建。即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整合企業業務,出售或終止虧損業務,構建新的領導系統,改組公司,使之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二是將危機企業以合理的價格出售轉讓給別的公司;三是交給(arsenal)資產管理公司重組出售。

該委員會還對所服務的3萬戶企業建立了風險評估系統,制定了危機診斷圖,每年做兩次風險評估。它把企業分成四大類,一是業績好的公司,二是新設立的公司,三是瀕臨破產的公司,四是破產公司。該系統能及早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債務危機是否到了警戒線,及時進行治理,儘量減少破產的發生。

(三)健全企業債務危機治理的法律制度並依法治理

瑞典和芬蘭在20世紀90年代銀行和企業債務危機之後,均在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關於企業重整內容的影響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企業債務重組方面的法律,頒布實施了《資產重組法》,開展了法庭內企業債務重組工作,依法規範了企業債務危機治理問題,並不斷完善資本市場。重在同時保護債務人和債權人利益,鼓勵重組,減少企業破產及企業破產對社會的衝擊。出現債務危機的企業可以向法庭申請資產重組。有以下特點:

一是規定重組條件和期限。到法庭申請資產重組的企業,必須能夠證明以後能夠償還50%的債務,從長期看有盈利能力。重組保護期(從申請保護到宣告正常化)一般為3至6個月,最長不超過12個月。在這個期限內,債權人不能向債務人追索債務。其目的在於保證債務的完整性,防止一部分人先受償,同時讓負債累累的企業有喘息的機會,不受債權人的干擾,靜下心來研究重組和企業發展問題。在這個期限內有擔保的債權人也受此限制。在經過調查、法庭宣判重組、債權人認可三個階段後,可宣告正常化。

二是需要確定重組代理人。法庭裁定企業可以進行資產重組後,需由法庭指定或由債權人、企業確定資產重組代理人(不同於美國破產託管人)。原企業董事會仍然發揮作用,並有權決定是重組還是破產,與代理人相互制衡。

三是需要制定重組方案。重組方案由資產重組代理人和企業董事會共同制定,並必須取得60%至75%債權額的債權人同意,才能呈交法庭批准。重組方案只負責債權、債務處理,並體現在財務上。方案批准後,即使有些債權人不同意,也要受此約束。重組方案批准後才可以減輕債務負擔。一旦債務人按照重組方案,償還了一部分債務,債權人沒有權利再追索這部分債權。國家稅收等同於一般債權。在企業實施資產重組過程中,不得拖欠職工工資。

四是法庭內的企業重組過程是一個訴訟過程。重組方案付諸實踐後,在3個月內,企業經營和償債無進展,法庭有權終止重組方案的繼續實施。債權人對獲得的清償不滿意,也可提出訴訟。通常情況下,債權人可以通過100%追償、放棄利息和債權打折等方式獲得清償,但一般只能得到10%—20%。

(四)對無法挽救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並妥善安置職工

香港機場企業文化考察報告精選
2024年企業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為了充分借鑑中國香港特區機場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形象塑造的成功經驗,推進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筆者於xx年11月27日至30日隨同考察團赴香港機場進行了企業文化培訓l與考察。大家一致感到此次培訓考察收穫很大,通過培訓考察認清了差距,轉變了觀念,拓展了思路,學到了經驗。現將培訓與考察的成果匯報如下:

香港機場企業文化基本情況

(一)香港機場基本情況

香港國際機場位於香港島西北面的赤鱲角島,於1 998年7月建成啟用,擁有兩條長3800米的平行跑道及一座總面積為57萬平方米的航站樓。xx年香港機場的客運和貨運吞吐量分別達到4074萬人次和340萬噸,航班起降架次26.3萬架次;xx年旅客吞吐量預計達到4450萬人次,貨運374萬噸,航班起降架次29.2萬架次,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香港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運營管理。機管局於1995年依據《香港機場管理局條例》成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目前擁有員工1026人。xx年以來,在機場管理局的運作下,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在全球和地區的樞紐地位不斷提升,連續多次榮獲“全球最傑出機場”的稱號。香港機場傑出的企業管理水平及優質的服務已成為內地機場學習和趕超的標桿。

(二)香港機場的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觀

1998年香港機場管理局成立時,董事會制定了機管局的願景(vision)及使命(mission),彭定中任總裁後,又提煉了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s),具體內容如下:

1.願景:致力成為世界級的機場營運機構,在機場管理及航空相關業務方面奠定領導地位,為香港繁榮做出貢獻。

2.使命:

確保機場安全,保全嚴密

維持高效率運作,注重保護環境

實行審慎的商業原則

力求超越顧客期望

與各業務夥伴緊密合作

重視人力資源

發揚創新精神

3.核心價值觀及其詮釋:

安全第一:確保全全至上、保全嚴密。

以客為本:細察並滿足顧客的需要。

待人以誠:尊重和信任他人,明白人人處事方法不同,在互信的基礎上靈活變通,秉持一視同仁的原則。

創新進取:鼓勵思想創新,並推行具創意的計畫,實現理想。

精益求精:制定最高標準,實行最佳措施,務求成為業內翹楚。

團結合作:與內部同仁及業務夥伴建立彼此信任、互相合作的關係。

以上6條價值觀,機管局分別取其英文第一個母,簡稱為s.c.r.i.p.t,恰好是英文單詞script(英文意為“劇本、草稿”),簡單易記。

(三)香港機場企業文化發展階段

香港機場的企業文化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啟德機場年代(1936~1989年)。這一時期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機場由民航處下設的機場管理部負責管理,受香港公務員條例管治。因此其企業文化深受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香港政府公務員公務員文化影響,呈現較強的政府公務員文化特點,營運以安全、可靠、快捷為指導思想,不太重視擴張及商業開發。

2.臨時機場管理局(1990~1 998年)。臨時機場管理局於1990年根據《臨時機場管理局條例》成立,負責規劃、設計及興建新機場。1995年,《機場管理局條例》正式生效,香港政府將預付臨時機場管理局的366億港元轉為注資,確立機管局永久法定地位。因此,這段時期,(臨時)機管局處於基建工程管理模式。

3.機場管理局(1998~xx年)。1998年7月6日,經過6年建設及籌備的香港機場正式啟用,機管局由基建工程管理模式轉變成機場管理的混合模式,開始奉行商業機構原則,員工由數千人開始下調,確立了高級管理層新架構,形成機管局願景及使命。由於行政總裁仍由政府官員出任,許多企業管理人員都是以契約形式從退休高級官員中選派往機管局,因此這一時期香港機場的企業文化仍深受政府文化影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商業發展策略及遠景規劃。

4.彭定中博士年代(xx~現在),香港機場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xx年,原杜邦化工中華區副總裁彭定中博士出任香港機場行政總裁,他提出了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核心理念,即機管局致力為機場相關各方面包括納稅人、政府

、航空公司、業務夥伴、員工及全港市民創造有效價值,他提出了創造價值的三要素,即:健全運作、穩定增長及幹練員工。在彭定中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香港機場正式轉型為管理型機場,建立了合理的管治架構,健全了一系列政策、程式和標準,形成了務實的企業文化。經過數年運營,香港機場在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方面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成為香港的城市名片及全香港人的驕傲。

香港機場企業文化特點

(一)高度重視制度文化建設。香港機場通過建立扁平化的管治架構,制定詳細的業務流程、工作標準和崗位職責,提升企業的管治水平,培養員工的職業操守和承擔責任的文化。彭定中任行政總裁後,將機管局的組織結構變革為業務單位和事務單位,減少管理層級,明確各部門的目標和責任,保證機構的高效運轉。加強流程和制度管理,在具體業務管理方面,機管局有非常具體明確的管理規章和規程,如《機場保全條例》、《機場禁區駕駛手冊>、《質量管理方法>、《緊急事故程式手冊》等等。機管局還要求所有在機場服務的業務夥伴、租戶、承包商、專業營運商都要制定詳細的業務操作手冊,並接受機管局的監督與管理。在部門職責方面,為避免交叉和扯皮現象,機管局提出,每個部門每年對工作流程都要提出三點以上的改進建議,使香港機場的工作流程和部門職責不斷完善、明晰,促進了員工的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守法意識的不斷提升。可以說,合理的管控架構和高效的企業管治水平,是香港機場的使命和價值觀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其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徵。

(二)重視強化以客為本的服務理念。置身香港機場客運大樓,指向醒目的引導標識,方便實用的多媒體可視電話,隨手可取的免費機場服務指南,三維製作的客運大樓示意燈箱,方便快捷的旅客網際網路終端,價格合理、品種繁多的品牌商品專櫃及餐飲,甚至隔離區內開設的兒童遊戲區和不同宗教信仰出入的祈禱室,無不體現香港機場以客為本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彭定中博士認為:“對於機場而言,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具備良好的顧客服務。由於旅遊模式的轉變,機場不再只是登機落機的地方,而是整個旅程體驗的重要環節。”他對機場服務的理解是,如果說機場是一個企業的話,那么這個企業賣的產品就是一種體驗,而體驗就是一種感受,顧客的心靈感受。香港機場遵循以客為本的理念,細察並滿足旅客的需要,提供不同的設施和服務,力求超出顧客期望。香港機場非常注重服務細節,追求精益求精,比如休閒小角落的設計,非常溫馨,給人一種安逸的感覺;比如專門開闢出兒童遊玩區等等。總之,香港機管局想盡一切辦法把機場變成一個充滿歡樂和探索新事物、新意念的地方,讓所有旅客都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體。

更多文章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考察報告
精選企業考察報告例文
建築企業改革發展學習考察報告
香港機場企業文化考察報告
服裝企業的相關考察報告
中小企業伺服器新技術套用調查報告
家鄉鄉鎮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服裝企業考察報告
2004年延邊州女幹部、女企業家考察團赴日本研修考察報告
廣東服裝企業考察報告(教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