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考察報告範文4篇

8月1日至8月3日,在縣長、縣城六大片區建設總指揮的帶領下,總指揮部辦公室、各片區正副指揮長、辦公室主任和開發公司經理一行28人實地參觀考察了廈門市火炬高科技產業園、五緣灣、杏林灣片區,聽取了廈門市火炬高科技產業園翔安指揮部、廈門市規劃局、五緣灣運營公司、杏林灣建設指揮部的相關介紹。現將

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廈門城市規劃的經驗

1.先謀後動。傳統的城市規劃內容只注重空間布局,往往不考慮城市運營、資金平衡和項目的收益,發展建設被動地服從規劃的要求,既影響項目的品質,也影響規劃的實施。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廈門市規劃局一改以往就規劃而規劃的模式,按照“先策劃後規劃”的理念,在規劃編制前聘請策劃公司對

片區的戰略定位、產業安排、功能布局、亮點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資金平衡估算等進行論證研究,並供領導決策參考,確定後再聘請規劃設計單位將策劃成果轉化為規劃成果,以規劃的語言落實行動的項目,從而大大增強了規劃的可操作性。如五緣灣片區即是先聘請國內知名的諮詢機構王志綱工作室和英國阿特金斯顧問公司聯合策劃後再行規劃。

2.滾動規劃。規劃的首要任務是促使規劃項目落地。針對規劃編制周期長、費用高、運營操作部分不明確等問題,廈門市規劃局按照“積極配合項目、重點結合控規、分階段制定規劃”的思路,首先將建設項目的重要公建項目、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在第一階段完成,以迅速應對開發主體,保障項目落地。同時不斷跟蹤服務,最佳化細化道路、市政管線、土地招拍掛等技術指標,相對穩定後形成第二階段成果,以指導各類土地的運營和片區配套的實施。緊接著編制城市設計、景觀設計等內容,匯集成最後的控規成果。

3.明確定位。準確的定位是片區發展的“靈魂”。廈門各個片區均根據各自的區位、交通、資源特點進行明確的定位,既功能互補,又各具特色。如五緣灣片區位於廈門島的東北部,高崎國際機場與會展中心之間,通過廈門大橋、東通道、五緣灣大橋與島內緊密相接,且擁有8km長臨灣濱水帶,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突出。五緣灣片區定位為“活力生態港、財智精英城”,功能以商務辦公、生態居住、休閒度假為主,是集商業服務、高端養生理療、旅遊休閒、文化娛樂、高新技術研發為一體的複合型新城區。圍繞定位,五緣灣相繼推出了高星級酒店、餐飲休閒街、商業娛樂中心、溫泉度假村、濕地公園、帆船港、飛地營運中心等一系列重點項目,為片區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功能混合。廈門市城市空間結構為“一心兩環,一主四輔八片”,每個片區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聯繫融合,生產、生活等設施一應俱全,配套完善。片區內各項目也按照功能適當混合的理念進行空間布局。如火炬高科技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4.83km2,,由0.7 km2,火炬同集園和4.13 km2的火炬(翔安)產業區組成,首期主要建設130萬m2的通用廠房和20萬m2的生活配套區,生活配套區內文教體衛商住等功能齊全,完全可自我滿足生活、學習、文化休閒等各種需求,避免了鐘擺式交通和通勤壓力。

5.平衡規劃。廈門首倡“就地平衡、積極平衡、緊張平衡和綜合平衡”四大平衡規劃理念,其核心是“謀資金”,即將獨立的項目與周邊的開發利用相結合,通過合理規劃項目,使每個項目得以實現自我平衡。比如在修建道路、學校、醫院等公用設施時,將周邊土地的利用一併加以考慮;在規劃工業園區時同時考慮生活區;在規劃brt時優先考慮土地升值潛力大的地區,從而為項目資金的籌集創造條件,使城市規劃從跟隨城市發展的被動輪,變為推動城市發展的主動輪。

6.公交優先。倡導以公交優先的多樣化交通方式,特別是大力發展有專用路權、快速便捷的brt(快速公交)系統。brt的線路、站場、乘客服務系統等均按未來提升為輕軌的要求設計,避免了重複建設,實現了城市的滾動發展。另外採取打通丁路、斷頭路,多建支路、加大路網密度的辦法不斷舒展交通,提升城市的通達能力。

7.以人為本。廈門城市規劃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把民生工程和民眾的需求始終作為規劃工作的重心和圓點,致力於提升市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指數。如廈門為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文化休閒需求,興建了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書法家廣場、環島木棧道、體育館、運動館、奧網中心等一大批高水準的文化休閒設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大規模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形成了分層次、多樣化的梯次住房供給保障體系,降低了入城門檻,為高速城市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8.環境優先。本著發展與保護並重、經濟與環境雙贏的理念,廈門按照“保護山水、緊湊發展”的模式,組團式推進各片區建設,實施了“藍天、碧水、綠色、寧靜、 潔淨”五大工程。在開發項目落地前,先行打造綠色生態項目,營造優美的投資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如杏林灣片區充分利用其擁有世界最大水上園博園和珍稀海水溫泉的優勢,大力實施環境改造和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清淤造湖、退塘還海,推進杏林灣區岸線景觀最佳化設計改造,使杏林灣成為獨具特色的“鷺島西湖”,吸引了華僑大學、廈門理工、武漢理工、華夏學院、廈門

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等大學進駐,成為廈門大學城、高尚休閒居住區和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二、廈門片區運營的經驗

1.扁平管理,高效運作。各片區實行指揮部領導下的企業代建制。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片區征地拆遷實行屬地負責制,給予4000-5000元/畝不等的工作獎勵經費;項目建設由片區運營公司負責,日常工作經費實行報帳制,投入產出由財政審核,另給予3%的代建費;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辦公室負責收集反饋,提交指揮部會議即決即行,限時辦結。如火炬高新區為迎接台灣光電企業進駐,130萬m2通用廠房建設限時180天完成,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管線、土地、發改、征地拆遷等部門脫鉤常駐工地,邊規劃、邊設計、邊征地拆遷安置、邊報建、邊建設、邊配套、邊招商推介,系統管理、同步推進。市委、市政府提出“金戈鐵馬、狂飈突進”的推進要求,工程各方參建人員深入一線、攻堅克難,“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超人用,星期六休息不安排、星期天安排不休息”,超常規、不違規,高效工作,在規定期限內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為片區發展贏得了寶貴的先機。

2.四大平衡,積極籌資。“四大平衡”即就地平衡、積極平衡、緊張平衡和綜合平衡。“就地平衡”就是打破傳統規劃內容,在重大項目謀劃初期,提出投入產出的安排供領導決策參考,做到項目投入產出的大體平衡,從而統籌區域內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緊張平衡”就是對構建項目的資金籌措、征地拆遷、土地拍賣、銀行貸款以及建設工期等主要環節一環扣一環,圍繞一個目標共同工作,緊張調度;“積極平衡”即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和精神,多方籌資建設,創造項目建設條件,實現收支平衡;“綜合平衡”即一個項目與其它項目統籌考慮,從全市的高度總體調配資金,綜合運作、整體平衡。“四大平衡”的核心是謀資金、求項目實施。圍繞如何在不增加城市發展成本的前提下,利用市場的自身規律精心策劃每一個項目、每一塊土地,促進城市的大力拓展,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3.適度傾斜,重點突破。一定時期內政府的融資能力和市場需求是有限的。廈門市根據各片區的發展條件,採取東西對進、逐步向北發展的策略,以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為先導,啟動一批帶動性強的項目,推進片區的快速發展。如五緣灣片區,以政府投資為先導,先行建設五緣灣特色商業街、運動館、營運中心、濕地公園、梅灣木棧道、五緣學村以及市政配套設施等帶動性的項目,掀起了五緣灣開發的熱潮。在重點片區有土地運營收益後,再由市委、市政府綜合平衡,統一調配資金,投入其他條件較好的片區發展,實現有序推進、滾動發展。

4.建管同步,協調發展。一是在建設期即成立運營管理公司,按照“三保”(保潔、保綠、保全)的要求,邊建設、邊管理,建管合一,建設考慮管理,管理服務建設。建設過程中按照景區標準加強管理,通過管理突出景區效應,打造一流環境,吸引企業、商家進駐;二是城市建設與環境的和諧。如五緣灣大力實施清淤造地、退塘還海、保留濕地,締造“城市裡的田園”,營造美麗港灣,成為廈門的“新客廳”;三是土地開發與產業培育並重。嚴格按照片區的功能定位將產業落實到具體的地塊,從而保障片區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如五緣灣通過營運中心(總部經濟)、高技術研發園區、帆船港與遊艇展銷中心、環灣旅遊開發等產業培育,以項目為支撐,增強片區的持久活力,使之真正成為“活力生態港、財智精英城”;四是保障失地失海農民的利益,使農民真正轉變為市民,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採取“金包金、金包銀”的辦法,集中在安置區或保留村莊提供商業發展用地,提供一些商業性、經營性項目,為失地農民提供未來生活的保障和充分的就業機會,使農民即當股東又當員工,從而真正融入城市、變為市民,實現和諧征地拆遷。

5.勾地儲備,淨地出讓。為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土地的使用價值,廈門推出了“勾地”模式。即“提前儲備、上網公布(提前一年)、徵集意向、定向修訂”。為使規劃項目更加貼近市場,每年定期召開規劃項目推介會,向開發商發放《項目開發意向徵求意見表》,在不突破控規大綱總體提標的前提下,合理吸納開發商的意見,確定擬出讓小地塊的規劃指標,最佳化整合後帶規劃、建築設計方案按樓面地價掛牌出讓,從而滿足市場需要。同時實行淨地出讓,即“產權明晰、圍牆圍合、場地平整、市政通達”。在熟地條件下出讓,從而有效提升土地價值,提高土地二級級差,實現效益最大化。

6.設施先行,廣泛推介。廈門各片區建設前,均由政府先行投資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拉開片區發展框架、完善文教體衛等城市基礎配套服務功能來提升片區環境品質,吸引各類社會投資,推動片區開發。另外,通過築巢引鳳和政府職能的轉移來帶動片區的發展。如為推動杏林灣片區的開發,規劃將市政府的行政辦公職能轉移至杏林灣片區,引導社會投資跟進。在五緣灣則集中建設飛地營運中心,由海滄、同安、翔安區政府集中在五緣灣片區建設11棟辦公樓,充分利用各區的招商引資資源,共同把蛋糕做大。在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的同時,各區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並籌辦各種活動等形式包裝、提升片區的形象和知名度,為片區發展造勢。如五緣灣通過舉辦水手節、放鬆節積極推介片區旅遊度假目的地的形象。

三、廈門經驗對我縣的啟示

1.統一認識,營造濃厚的創業謀事氛圍。當前,周邊縣市發展態勢逼人。雖然我縣在區位、交通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城市空間窘迫、供地緊張的矛盾依然突出,必須加速拓展城市空間,為項目落地提供載體和平台。為此,必須統一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認識,特別是要把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六大片區建設上來。六大片區建設90km2控制區不是異想天開,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城市空間拓展的需要,市場需求內在推動的結果,周邊發展態勢逼迫所然,也是規劃先行控制的需要,特別是當前政策是以項目定供地。同時90km2也不是一厥而就的,需要各級幹部民眾的努力,只要萬眾一心,加之市域城鎮化高速推進的外部驅動力,目標是實在而可行的。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工作的實績,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和激勵機制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強力推進六大片區建設。要大力倡導“5+2”、“白+黑”的創業拼搏精神,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倡導謀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要開展項目競賽,實行“領導掛點、現場調度、限時辦結”的工作機制和政治物質獎懲用人激勵機制,講正氣、盪邪氣,消滅假大空,反對積極表態、消極應付的不正之風,積極破解征地拆遷和融資難題,為迎接海西經濟春潮而高歌猛進。

2.加強運營,充分發揮片區公司的主體作用。五緣灣路橋投資運營公司只融資投入了60億元,出讓片區三分之一土地即獲收益130億元。可見片區運營公司不僅是融資的平台,更是效益產出的主體。要大力推行項目代建制,超常規不違規,只爭朝夕謀發展。鼓勵運營公司整合片區所有有形和無形資產加大融資力度,通過片區公司的投資拉動效應帶動整個片區的大開發。同時,片區運營公司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的市場競爭,主動拿地,在市場經濟的風浪博擊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為片區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3.未雨綢繆,以項目為片區發展的靈魂。廈門片區運作最核心的就是圍繞項目儲備和開發來推動城市空間的拓展。項目要求高質量、有特色、有活力、有帶動性,能夠體現片區的形象,為片區未來的發展注入活力。給我們的啟示是各片區要聘請專業的策劃諮詢公司對片區進行形象包裝和戰略定位,確定空間發展時序和重點開發的亮點項目。加大項目儲備力度,要推出和儲備的項目均應做資金平衡和可行性研究論證,確定項目具體的運作模式和融資渠道。策劃中要特別注重項目的形象定位,充分挖掘人文、社會、經濟、區位、交通、環境價值,全方位包裝。如五緣灣橋樑建設取意為天、地、日、月、人共生共融,以“海上生明月”的設計理念,灣內五座園拱橋一線排開,創造了新海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4.動態更新,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參照廈門經驗,概念規劃所覆蓋但尚未編制控規的區域,可分四階段來編制控規。即“控規大綱——徵求意見、定向修訂——城市設計、景觀設計——控規”。首先,以片區為單位,按不同土地使用性質劃大地塊編制控規綱要,確定大地塊的總指標,不細分至小地塊,從而確保規劃的彈性和貼近市場需求。其次,由總指揮部項目部、規劃、國土、片區運營公司共同提出下一年度地塊出讓計畫,經總指揮部審定後上網公布,並召開規劃項目推介會,根據開發商意見由規劃部門根據總體平衡的要求落實具體地塊的相關規劃指標,在此基礎上再編制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最終匯集成控規的最後成果。

5.基礎先行,提升片區環境品質。各片區要優先投資道路、管線、亮化、綠化、文教體衛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大手筆拉開片區發展大框架,以大氣魄、大胸懷納大投資、大項目。要注重片區景觀環境營造,特別是道路設施建設要管網同步實施,路燈、綠化配套,加大道路綠化率,營造生態景觀走廊。按照每500m有一處集中公共綠地的要求建設生態廣場和公共開放空間,改造好山地林相,保護和利用好原有地形植被建設城市綠肺,營造特色空間,形成山水城林共融的城市格局,從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彰顯片區魅力,實現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統籌發展。

6.突出重點,優先投資發展潛力大的片區。按照“先南後北、東西對進”的空間發展策略,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槓桿效應。短期內政府投資主要應以城南片區、紅金片區、洋塘片區結構性市政公用設施為主,在實現投入產出平衡的基礎上逐步滾動推進,切忌貪大求全,撒胡椒麵,以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總指揮部要用好資金綜合平衡調配權,集中資金投向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其他片區應加大項目包裝推介力度,積極向社會融資,引導社會資本優先投向功能性和基礎性項目,在力求平衡的前提下積極經營好片區。

7.系統管理,實現片區和諧發展。按照建管同步的要求,組建片區規劃建設、城管分局和物業管理公司,參與項目建設期間和後續的管理,實現建管合一、文明施工,避免重複建設和浪費。研究出台更加惠民的拆遷安置政策,切實保障失地農民的利益,考慮失地農民的社保、低保、就業和發展問題。倡導公寓式安置,按現行拆一補一供地標準在安排安置公寓後多出的土地和返遷土地用於出租公寓、商貿小區、農貿市場等設施建設,為失地農民提供多元化的收入,以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片區的和諧發展。

8.以人為本,把民生工程作為片區發展的推力。每個片區都要規劃文化、藝術、教育、醫療、環衛、體育、市場、廣場、公園綠地、停車場、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設施,功能混合,使之自成體系,並優先投資。將空間規劃與經濟規劃相融合,策劃與規劃相聯動,把社會經濟環境價值思考貫穿規劃的全過程,從而切實體現規劃為“公共政策”的本質屬性,進而改善片區投資品質,帶動其他房地產和經營性項目的開發。

9.產業聯動,打造休閒度假之都。21世紀是休閒度假時代,縣具有餘年歷史、“千里贛江第一縣”、“客家搖籃”,具備成為市域乃至港澳閩台旅遊目的地的獨特資源、區位、交通優勢。各片區,特別是城南、汶潭、儲潭片區要緊緊圍繞“吃、住、行、游、娛、購、學”著力建設旅遊吸引物,打造“活力無限、健康時尚、豐盛美食、歡暢購物、快樂觀光、輕鬆求學、文化娛樂、休閒度假”的大眾化、高品位的山水休閒度假之都。由旅遊局牽頭,每年定期舉辦各類節日(如櫻花節)和賽事,通過製造節日,倡導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營造休閒氛圍,提升知名度。

10.廣泛宣傳,加大片區項目的招商推介。項目要在完成控規大綱、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包裝,儘量做到淨地出讓,減少後續的矛盾和糾紛。通過上網發布、代理推介、招商推介、節日推介等形式廣泛宣傳。要充分挖掘片區的形象價值,量體裁衣,打特色牌,炒概念、推項目。

高新區學科帶頭人赴杭州學習考察報告
學習考察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高新區學科帶頭人赴杭州學習考察報告

四月的西湖,正是楊柳夾岸,艷桃灼灼的時節。微雨中,聽柳浪聞鶯,如煙似霧的柳絲隨風搖曳,輕拂面頰。那望不到盡頭的柳陰深處,時時傳來嚦嚦的鶯啼……

帶著一分欣喜、幾分憧憬,高新區赴杭州教育考察組一行25人,於4月7日來到了如詩如畫的夢幻杭州,進行了為期5天的學習、考察。4月8日—10日,在全國國小語文新課標下名師課堂風采教學觀摩會上,我們目睹了各地名師的風采,聆聽了於永正、靳家顏、竇桂梅等七位特級教師為我們獻上的七堂精彩、值得回味的課例。4月11—12日,我們又至有著百年老校之稱的杭州學軍國小和文三街國小進行了教學考察與交流。

一路上,點點滴滴的收穫都時時會令我驚喜。驚喜中,有茅塞頓開的頓悟,也有豁然開朗後的釋然;時時為名師精湛的技藝叫好,也時時為學生的精彩展示鼓掌……然而,印象最深的,數竇桂梅!

第一次聽說竇桂梅,第一次聽竇老師上課,我才知,課堂上也有一種力量,叫-—震撼!

留存心底的感動

——聽特級教師竇桂梅執教《秋天的懷念》

成都玉林中學附小 瞿風 

聽過許多名師的課,可不由自主地記住的是――竇桂梅!

有人這樣評價竇桂梅:“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湧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仿佛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觀賞和領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對此,我也有同感。聽竇老師的課和竇老師的報告,心靜如水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熱情高漲,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躍躍欲試,這就是竇老師的魅力所在。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樂,那么竇老師的教學無疑是氣勢恢弘的交響合唱;如果說課堂教學是水,那么竇老師的教學無疑是激越澎湃的黃河長江;如果說課堂教學是畫,那么竇老師的教學無疑是灑脫從容的潑墨寫意。是的,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會說話的一顰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每一位聽課者。

四月杭州明媚的下午,竇老師帶著她的“秋天的懷念”,在兩節課的時間裡,讓我們有了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話。

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震撼。

竇老師的課堂,疏密有致,粗細結合。不愧是大家手筆。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三個層次一層一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一組作品之中。新穎,簡潔,深刻,廣博。 

竇老師教學藝術的“大手筆”還表現在她的“超越”。對教學主題的超越,對當下教學的超越,對學生要求的超越,對課內教材的超越。從“母愛”到“好好兒活”,從“讀出感情”到“讀出韻味”,從“讀出韻味”到“讀出思考”,從《秋天的懷念》到史鐵生的系列作品,我們分明看到,竇老師就是一直在超越! 

一、 在主題性閱讀中整體超越

主題性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材建構思路,它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通過與多個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促使學生在圍繞主題的不斷的閱讀對話中獲得整體的閱讀經驗和情感體驗。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較之原先的“單篇閱讀”,它顯得更為厚實,更具飽滿的力度。

竇老師具有極強的課程意識,數年前即已自覺介入課程的創生之中。教學中,竇老師緊緊圍繞主題,以史鐵生《秋天的懷念》為主題教材,課中穿插史鐵生的《合歡樹》、《病隙碎筆》等書目的節選片斷。課後又為學生推薦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書目。從不同的側面解讀了“好好兒活”這一主題。

從中我們不難體悟教者的匠心。她首先是藉助多篇文本的閱讀,多側面地喚起學生對母子“好好兒活”的已有經驗,為下面的我們“好好兒活”的體驗設定一個廣闊的情感背景。在這種“向心結構”式的教學中,學生獲取的是立體、整體的感受,他們對“好好兒活”的體驗必定是豐滿且具再生力的。

竇老師主題性閱讀的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將自己置身其中,走進文中,和文中人物同悲同喜;走出課文,引發對生活、對周圍事物的思索。這正是感情日漸沙化的社會,我們應該而且必須給與學生的!

二、 於細微處超越

細到對一句話、一個詞含義的挖掘,對每一個學生髮言的評價,甚至對范讀時每一個音調的讀法,課件中每一個畫面的處理,都用心對待,不隨意放過。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無不閃現著教師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細節展現出來的美,體現的是竇老師“以生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

請看文本解讀。竇老師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的深處。在抓關鍵字句教學方面,那“撲”,那“抓”,尤其是那“忍”的挖掘,可謂絕妙。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著豐厚的情感、豐富的內涵,使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在接下來的層層深入理解課文中,竇老師更是憑藉自己深厚的語文功底,通過語言渲染、感情烘托、反覆誦讀等種種手段,讓學生細細去感悟,慢慢進入文章所創設的情境中,同學在這時流露出的情感是自然而真實的。在憂傷的音樂中,同學們靜靜欣賞主人公在《我與地壇》中的一段感人肺腑之語,情到深處,無人不眼含淚花,諾大的會場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進入了角色……竇老師就有這么大的魅力,她對課文的傾情投入和對課堂氛圍的激情營造能讓人情動於心。一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文章中母親所說的“咱娘倆要好好活”幾個卻餘音繞樑,永遠盤旋迴轉在學生們的心中……一生都揮之不去了。

三、在朗讀指導中超越

竇老師的朗讀指導,也是精妙絕倫。聲情並茂的朗讀,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聽眾,給學生做了一個極好的示範;指導方法也別出心裁,她改時下流行的“有感情讀”為“讀出韻味”,她抓住關鍵字句理解後感悟後,再讓學生“送進去”讀一讀。讓學生把自己的個性體驗與文本朗讀很好的結合起來,讀出了思考,讀出了文章的韻味,也讀出了自己的韻味(讀別人的書,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關於最後一段對菊花的描寫:“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竇老師這樣問道:“你體會到什麼?你看到什麼?”學生有的說感覺到了作者今後會潑潑灑灑的生活,竇老師讓他充滿激情地讀;有的說感覺到了一種平和與平凡,竇老師就讓他平和地讀;有的說好像看到作者的媽媽在欣慰地微笑,竇老師就讓他欣慰地讀……“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認識,想著你心中的史鐵生的形象,讀吧。”  

可以看出,竇老師的朗讀指導完全螢幕棄了技術化的痕跡,而是著眼於開掘人物的內在心理,引導著學生在跟人物形象作跨越時空的對話後,進行恰當的個性化的朗讀外化。學生似乎覺察自己幻化成了心中的人物,文本的語言成了自己內心的發抒。

竇老師的這兩節課就是師生“在人家的情感世界裡走一趟,從而發現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感悟的過程。 這不正是語文教學所企盼的嗎?

竇老師的教學藝術,有人說已是爐火純青。我想,那是有堅實的思想支撐。肖川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文中說過:“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以我的理解,“自覺”是對教師思想底蘊的要求,“自然”是對教學藝術的要求。思想賦予竇老師“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她大膽取捨,把教學主題由“母愛”升華為“好好兒活”,用“好好兒活”把一篇教材與多篇課外閱讀文本串起來。在她的引導下,學生走進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一步一步地領略著“好好兒活”的意蘊。 

因為竇老師的引領,學生的認識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維活躍,說得精彩,讀得精彩。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在老師“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下,學生“心靈豐滿”起來,“精神充實”起來。竇老師真正實現了她的語文教學目的:“為生命奠基”。 

――這就是語文的力量!

――這才是語文,這才是課程!

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竇桂梅老師那樣,不斷審視自己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既緊貼地面行走,又懷抱問題意識去大膽嘗試探索,有著向更高的教學境界邁進的強烈願望,那么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就一定不會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我願以此自勉!

“床”?“井欄”?

――關於《靜夜思》中“床”的釋疑

成都玉林中學附屬國小 瞿風

在一次古詩拓展活動中,同學們和我談到了《靜夜思》這首詩。由於活動前同學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他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其中一個同學對“床前明月光”通常的解釋――“詩人李白的床前灑滿了月光”提出了異議:“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床的意思,它在古代是‘井欄’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說皎潔的月光灑在了井欄上。”

是嗎?教學這么多年,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床”是這個意思!對不對呢?我當時不好給予答覆,課後,我趕緊查閱了資料。

果真,對李白《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有些資料上解釋為“井欄”(古漢語中確有其解)。說古人用井代表家鄉,人與井是不可分離的,有個成語就叫“背井離鄉”。原來如此!資料上還說:應把‘床’釋為‘井欄’。因為井都是在屋外的,詩人在夜晚,站在靜靜的院子裡,看到井欄旁明月的光輝,就懷疑這是地上下了一層霜(霜是不會下到屋內的),所以才會抬起頭來望明月,低下頭去思故鄉。”我猜想,那位同學也一定是看到了相關的資料,才會對此質疑吧?

但我仍然費解:為什麼會有那么多人都錯解了呢?我繼續查找資料。

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上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寫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靜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馬茂元)

犗勻唬這個觀點不同於“井欄”之說。這裡有一個關鍵:疑。如果把它理解為“懷疑”,那么整個詩句就不大好解釋了,詩人怎么會懷疑起床前的地上有霜呢?而馬茂元先生解釋為“好像”是有依據的。《漢語大詞典》在“疑”條中,有一個義項即解釋為“類似、好像”。例句是王勃《郊園即事》詩:“斷山疑畫障,縣流瀉鳴琴。”(縣:懸掛)李白詩中還有一個“疑”也作“好像”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這個“疑”解釋為“懷疑”就更加說不通了。

牎耙傘痹謨胄⊙в鏤牡諶冊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解釋為“好比、好似”,也即認為前後兩句詩連起來構成一個明喻。這樣解釋起全詩來就覺得合情合理了。

另外,把“床”解釋為“井欄”,也並非無懈可擊,那個“前”就不好落實。“井欄”四周的方位不是論前後左右的,“井欄旁”“井欄周圍”都好講,“井欄前”就不好講。月光是照在“井欄”四周圍的,這個“前”恐怕就否定了把“床”釋為“井欄”的說法。

所以,我更贊同對“床”的傳統解釋,“井欄”之說可視為一家之言,但不宜引進我們的課堂。於是,我趕緊去找那個提出異議的同學……

一年級語文第二冊教材分析

主講玉林中學附屬國小瞿風

一、教材體例:

本冊教材仍然以主題單元的形式推進。共有16個主題單元,其中含一個集中識單元(第14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和一個開放單元(第9單元《車的世界》)。每個主題單元包括兩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等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共28篇主體課文,閱讀短文、詩歌14篇,讀背古詩5首,讀背諺語兩則。

二、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和開展多種學習活動,在語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策略、情感態度價值觀各個方面得到發展。

2、認418個(下限),學習30個(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學習看上下文猜的認方法,綜合運用學過的方法認,獨立認讀“語文天地”中的現代詩文。

3、寫228個(下限)。

4、抄寫母和音節,大體能為生標音。

5、閱讀42篇詩文(下限),背誦15篇(下限)。能藉助手指但不出聲,或者小聲但不用手指閱讀課文。能讀懂課文,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6、積極、認真地參與各項語文活動,用國語積極地、有創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識。

7、學習教材傳授的科學知識,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8、繼續培養天天閱讀、收集圖片資料、經常“回頭看”等好習慣。

9、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具體說明

(一)認、寫

1、認

(1)數量418個,不再為滲透性識定數量,其原因是:一冊已經通過那20個的目標要求和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識的途徑不僅限於課文,也不僅限於學校。滲透性識差異很大,有些是本冊必學。而統計本身根本不可能完全符合學生認的實際情況(許多學生認量要大得多),所以為了統計方便,不再限量。這樣,兩冊合起來認底限為。二年級兩冊大約認,符合課標要求,實際上還可能超過課標要求。

(2)學習30個常用偏旁

在第一單元的“金鑰匙”中提示學生開始將學到的常用偏旁列表歸類,目的是想讓學生從漢表意的特點入手,積累表意的偏旁,知道它們的名稱和大概表示的意思,逐漸掌握漢的規律,最後形成獨立識的能力。構成漢合體的部件都叫“偏旁”。由於還沒有學習查典,第二冊把所學的部首統稱為偏旁。

A為什麼要提出學習30個常用偏旁的要求?

感悟漢的特點,領會漢的造規律,實現量變(已認幾百個)到質變的飛躍,為形成獨立識(包括讀寫合流)能力做準備。 

B學到什麼程度?

記住名稱;表示的意思;能舉例說明。要熟練掌握,前面有的實驗區重視不夠,學到後來,分析形、母體帶形近、音序查法時感到吃力。而寫涉及的偏旁要多,如月旁、廣頭,則只要求知道名稱、會書寫。

(3)學習看上下文猜等認方法

綜合運用學過的認方法,能獨立認讀“語文天地”中的現代詩文。由“學習”“練習”到“會”,需要有一個過程,這裡只要求練習“猜”。能不能猜對,取決於對文章的理解、語彙量、對常用偏旁部首的掌握等條件。

截止到第二冊,學生已經學過了看圖認、讀拼音認、聽讀認、看上下文猜四種認方法(識遊戲不是學法)。教師要重視學生獨立識,各種識方法,不能當成知識點讓學生記住而不在識中運用。“綜合運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大量實踐。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年級認的主要方法是聽讀整體認知(不是分析理)和看拼音認,二冊主要是積累常用偏旁,不是分析形、理。三冊還要學習查典、分析形等認方法。請老師們不要貿然突進,增加老師和學生的負擔。

2、寫228個。

“會寫”,這個目標很籠統,什麼叫“會寫”?是指會筆畫筆順,還是指能聽寫對,抑或是能使用時不出錯別,要不就是從書法藝術上講“會寫”?不同的理解,差距很大。

教材指的會寫228個,大體上是指能按照正確的筆畫筆順結構書寫。兼顧使用和寫好。不要把幾方面混為一談,鬍子眉毛一把抓,造成沉重的負擔。比較一冊(帶著寫),學生對筆畫筆順和漢結構的掌握應當更熟練,拿過一個知道從哪裡下筆,照例自己能寫下來。

筆畫筆順不能當成科學知識體系來教授,讓學生死記許多條條框框。怎樣兼顧使用和寫好?一是加強造句、組詞等書寫練習,二是通過描紅無意接受(兒童學習不是先學規則,而是模仿和實踐)。三冊重點指導怎樣把的間架結構寫好。

3、拼音部分

二冊對於拼音的學習目標,定位在抄寫母和音節,大體能為生標音。

教學建議

(1)教學時要以學定教,例如,課文中出現了沒有要求掌握的生,像《大熊貓》中的“滑”、“肢”。教學時聽老師讀,學生初步有個印象即可。

(2)教學時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期盼學生今天學了,明天就得會,要採取“滾雪球”的識方法。

(3)寫要分兩步走。先寫對,再通過揣摩練習寫好。不要寫對、寫好同時進行,一步到位,增加學生負擔。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提高,同時把練習的時間還給學生,避免教師多講。

(4)本冊安排了兩次集中識,分別是《車的世界》和《丁丁冬冬學識》。教學時要抓好兩個環節:一是“悟”,引導學生領悟認的一批的規律,這個過程教師絕不能包辦;

二是“用”,使用這個規律看上下文猜。

(二)閱讀

1、指讀(指認)的問題。

一年級學生指讀的必要性:注意力、認、手的功能。

但是這種指讀是隨文識的學習方法,還不是真正意義的閱讀。“閱讀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並影響讀者的非智力因素的過程。”指讀沒有釋義、理解、欣賞。

要把指認與閱讀分開來。認時用手指幫助,讀熟了,立起書來朗讀。

指讀雖然有好處,但必須逐漸放棄,因為眼睛掃描總比手指移動快,每分鐘默讀,大腦可留下90 %的信息;指讀每分鐘就算,只能留下10 %(因為干擾太多)。

2、關於閱讀中的識問題。

繼續使用聽讀、指讀的識方法。

有的老師問,在閱讀教學中是先識後閱讀,還是先閱讀後識?這要看文章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如果文章短小,學生非常感興趣,讀起來琅琅上口,則適於先閱讀後識;如果課文較長,則適於先識後閱讀,還可以學一段,識一部分。

每節閱讀課要拿出10分鐘左右時間指導學生寫,分散難度。不要把寫集中在一節課中。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識、閱讀、寫整體推進。單獨識不適合兒童。例如:先把課文中的抽出來,單獨認或讀完課文後,再單獨認的方法都不可取。

3、關於閱讀中的朗讀問題。

“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朗讀中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例如:《啄木鳥》一課中,讀貓頭鷹和喜鵲說的話時,學生心中是怎樣的感受就可以怎樣讀。老師可能這樣讀,學生可能那樣讀,只要不違背價值取向都可以。當孩子把自己的特點、體驗加進去,表達出來時,朗讀能力就形成了。

關於教師範讀:有人認為既然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就不敢范讀了。其實可適當范讀,或採取自讀再范讀的方式。

解決學困生:閱讀、閱讀再閱讀。

4、關於質疑的問題。先引導學生敢於提問,再教給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過程中應重視評價。

閱讀與識、寫、朗讀與問題討論相結合,學生的理解、體驗與想像相結合。

(三)寫話

《課標》:“對寫話有興趣……”研究認為,兒童表達的願望強於閱讀的願望。如果教學使學生感到寫很難,喪失了興趣,教學就是失敗的。

為了激發學生“寫”的興趣,教材從多方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1)從閱讀出發,引個頭,扶一把。比如續編謎語,用自己的想像替換課文部分句段,仿寫課文某一段,續寫故事,等等。(2)從活動中激發,如第6單元,假如你是小草,你會對破壞米的人們說些什麼?(3)從生活中激發(三冊,寫日記)

要鼓勵學生們自己學寫,把學寫與表達結合起來。以往寫就是寫,非常單純。學習與使用脫節,學生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高效果。一旦發現學生有主動學寫的行為,哪怕是個別的,就要大力表揚推廣,使大家都來這樣做。

寫話的素材主要可以從閱讀中生髮出來。例如:學習了《水鄉歌》這一課,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也來當小詩人”的活動,仿寫詩歌歌頌成都、歌頌家鄉。還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介紹成都等。而且這一活動可以在本期持續開展。如:仿寫《老樹的歌頌》、改寫《雨鈴鐺》、仿寫《問銀河》等。期末時,匯成班級或個人的詩文集。孩子成長的足跡可以鮮明地反映出來。

學生不會寫的可以畫畫兒、寫拼音或請家長幫忙,也可以先空著,以後會了再寫(這一點要跟家長說清楚,免得家長誤會)。通過寫話,孩子會在不經意中認識許多。把寫作當成學的途徑。不能因學的問題犧牲學生寫話的興趣。

(四)口語交際教學

本套教材沒有人為設計交際的情境,而把全部的語文活動都作為了口語交際的載體。留意語文課上的每個環節。

在口語交際中,要善於激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例如:《老樹的故事》的課後題——你還能對老樹提什麼問題?

要使口語交際成為雙向互動的過程,避免單向。因此,在口語交際中,要特別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針對別人的發言,形成自己的問題。做到:(1)注意讓學生學會傾聽,做出反映,從而表達意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2)輪流當小評審,誰的想法更好,把學生推到傾聽中去比較;(3)重點發言人,激化矛盾,吸引學生傾聽。如:我認為……你們有不同的看法嗎?重點發言人就要注意傾聽。(4)交流時,眼睛與眼睛對視,改變人稱,注意把學生引到交際中來。改“老師,他……”為“請看著他,對他說”“某某,你……”變為互相理解、溝通。(5)說話為生活中的話,不是回答問題。將課堂變為交際的課堂。以往的課堂為回答式的課堂。如《燕子媽媽笑了》:以往的教法是:這篇課文有幾段,小燕子去了幾次?每次媽媽都說了什麼?結果怎么樣?這是分析。變為文本中的角色。文本對話。再變為師生對話。會發現語文課就是應該讓生活中的語言有滋有味。

課堂變為交際、成長的課堂。認清交際的目的是培養人最終具有交際的能力。口語交際的前提是為學生營造交際的氛圍。(和學生自然聊天)

必須讓口語交際進入評價。

(五)綜合性學習教學

綜合性學習體現的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它既是學習方式,又是學習目標。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一定要體現語文的特色。例如:教學《車的世界》這一單元,組織學生到馬路上認車,搞車模展覽,主要的不是認車而是認識與車有關的,以及和售票員交往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不能追求形式,應該簡潔、有效。明確要改變的形式是什麼,不改變的又是什麼(語文本身的素養培養)

一學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至少要有兩次活動“做大”。例如:學習了《元宵節》這一單元,如果學生對對聯感興趣,就可以在課本要求的基礎上把活動延伸。

綜合性學習不能讓家長包辦代替,更要防止綜合性學習只要結果不重過程的傾向。孩子不知道資料怎么用,資料有什麼用。收集那么多,如何整合?既要減輕家長負擔(同學間合作)又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評價:一年級重參與。老師不能只盯結果。

關於語文學習中的綜合性學習:拋開形式,回歸語文本身。把從眾多手段中獲得的感悟落在語文素養上來,落到語感上來。以《雨鈴鐺》為例。

語文閱讀教學學習考察報告
學習考察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閱盡高山始為峰 讀書千卷功自成

本月28至30日,跟隨區學習考察團赴濰坊進行了為期3天的語文閱讀教學學習考察。不僅受到了衝擊與震撼,更見識了一種別樣的天空。

語文教學向來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什麼是“語文”?就在這本應不是問題的問題上,恰恰問題就很不少——專家、學者、名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於怎樣教語文,不僅有流派,甚至有幫派。面對紛紜複雜的狀況,對於普通語文教師來講,真的可以說:你不說我還明白,聽您一說,我倒是糊塗了。

就是帶著這樣的困惑,踏上了學習考察的征程。

傍晚時分,抵達濰坊。晚餐草畢,集於一堂,聽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李秀偉老師的報告。名之曰:潤澤語文的生命。

李老師無愧專家,上下三千年,縱橫八萬里,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不一而足……

洋洋萬言,我卻未得其旨,豈不悲乎?對於其“語文乃語言文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觀點,略明其意。“工具性、人文性、發展性”的統一,也表贊同。然其可謂語文之特點乎?數學、歷史可屬其類否?靜學語文、默識語文、升華語文、涵泳語文……語文之繁,比於周身之帛縷,倉廩之粟粒,若何?

帶著滿腦之思考,聽著如雷之鼾聲,近乎徹夜未眠。倒是接下來的學校之行,讓我撥雲見日,略略清醒。

濰坊市青年路國小,實施“追本務實的語文主題實驗研究”,循著“自主學習、日積月累、展示交流、豐富拓展和同步練筆”的路徑,豐富圖書資源,開發、配置實驗教材,並總結梳理出“課前、課堂、課後、家庭、實踐”等語文學習活動的程式操作內容,讓我對他們“做什麼”和“怎樣做”,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做的怎樣”則通過《安塞腰鼓》和《矛和盾的集合》兩節課由教師的執行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狀況體現出來。讓我初步認識到他們的語文課是“這樣”上的。

濰坊北海學校的《領略英雄的風采》一課,處理了有關岳飛、林則徐、鄧世昌、文天祥的4篇課文,並補充學習了艾青的詩作,沒有蜻蜓點水之感,殊非易事,值得學習與研究。這種大容量的學習,對於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益,必定很有促進。

湯校長“反三歸一”的學科理解,數量積累——規律把握——能力提升的課程學習路徑的認識,讓人頗受啟發。系列開發(或選用)的配套學習材料,說明他們的研究,已經非常成型。

其針對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學段而進行的學科課程整合,體現出令人敬重的膽識、責任和智慧。學習內容“加減法”的運用,卓有成效。“不規範”的辦學,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果,對於“規範”辦學的教育者,特別是教育管理者,應該不僅是啟示,還有衝擊。不出圈子,卻想著收穫圈子以外的東西,豈非奢望?

巨觀的思考與架構,中觀的設計與執行,微觀的細節與關注已經成為動態而有機的系統,給我留下的不僅是深刻的印象,更有改革的勇氣和成就發展的責任。

濰坊市坊子區實驗學校,用我們的話來說,是屬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學校規模不小,但學生多是農家子弟。但真正讓我欽佩的,恰恰是這裡的孩子。言其口若懸河、出口成章,似乎並不太過誇張——習慣於強調生源狀況的人,面對孩子們課堂、課下的表現,應該汗顏、無言。

是什麼,成就了這裡的孩子呢?我說不準確。但語文課程的改革和實踐,應該是問題的方向。

整體預習和整合授課的兩節課,給了我較為明確的啟示。初步梳理一下,可以比較明晰地看出這兩種課型的基本執行程式。

一、單元整體預習,求整體感悟

1.自主識,掃清障礙;

2.了解內容,明確主題;

3.關注習作,提前放題;

4.準備資料,豐富資源;

5.確定重點,以學定教。

二、實施整合授課,以提高效率

1.預習匯報,質疑問難;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拓展閱讀,鞏固運用;

4.領悟表達,讀寫聯繫;

5.回歸整理,提高能力。

還有第三步,因時間關係,未得見到:單元整理回歸,鞏固提高。

這樣,課程實施就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系統。既相對巨觀,又局部深入,還有整體的鞏固提升。對於保障學習效果,應該能夠有力支撐。事實上,兩節課的學習、指導方式,特別是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習水平,已經很好地放映了他們的生成。當然,這種相對成熟的呈現背後,或者說在生成過程中,循序漸進的訓練、指導,面對具體問題的研究、破解,是少不了得。關鍵是他們成功了。

至此,再回歸李秀偉老師的講座,方明白其良苦的用心。語文本來很複雜——百種流派,千般面孔;語文可以很簡單——多讀、多練,抓住規律。這不就是青年路的“追本務實”嗎?這不就是北海學校的“反三歸一”嗎?這不就是坊子實驗學校的“單元統合”嗎?這不就是北海雙語的“內挖外展,拓展積累與訓練”嗎?

秀偉老師“欲縱故擒”、“欲明先惑”,真高人也!

我一直以為,語文學習,當然也是語言學習。既是語言學習,多讀、多背、多寫、多練,恐怕一個也不能少。語文的工具性,不僅說明她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工具,同時也是學習語文本身的工具。語文學習應該遵循語言學習的普遍規律,同時注意體現自身的特點。至於人文性和發展性,我還沒有發展有哪個學科不具有這樣的屬性呢。

這就是我,一個外行貌似內行的收穫與思考。魚目混珠,濫竽充數,應該不是胡言亂語。

至於說如何乾,不能立等即得。我需要和萬清主任、其他同事,學習、消化,分析一下學校語文教學的實際。但,改革,是不能迴避得了。初步的思路是,選擇一兩位教師,先做起來,逐步擴大,然後再整體推進。

謝謝教科室、教研室,有時,給個視窗,也是一種指導和支持。謝謝!

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考察報告
學習考察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考察報告

一、感悟和思考

(一)乾淨、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

天鵝湖將學校天然分成新老校區、自然地將學校區與生活區、運動區分開,湖水碧波漣漣,草木青青,鮮花四季常開,這裡是都市裡的一塊淨土。花木的修剪、花壇的設定匠心獨具,在這裡看不到亂扔果皮、紙屑等垃圾的現象,甚至,在教學樓上你看不到垃圾桶,你感覺到的是乾淨、整潔、優美,你感覺到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你感覺是生活、工作在花園之中。

——感悟與思考:花園式學校,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折射,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果,是學校美育的成果,也是學校花木工的成果。課間時段都能看見學生們保潔的聲影,教師辦公室也由學生打掃,保潔工作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每天都能看見兩個花木工忙碌的身影,不同季節擺放不同的鮮花,老師學生都有很多感動。學校的綠化和美化是校長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先進立體的校園文化,富含哲理的文化警語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一是走廊文化,讓每一面牆壁說話,文化布置比較注重切合中職學生實際。二是教室布置,能充分體現不同專業特色的文化氛圍。三是寢室文化,布置得像一個家。四是在校園環境區、在教學實訓樓、在教室、在寢室、在食堂,隨處可見富含哲理的文化警語,如:品牌就是價值;人生三寶:點頭、微笑、讚美;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真正學會;崇尚團隊;細節決定成敗;學會推銷自己;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諸如此類標語,形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有的是對教師、學生的人生啟迪,有的是對教師、學生人生激勵,有的是一種鞭策,有的是一種教育,有的乾脆就是一種審美。如果說校園環境主要是一種物質文化的話,那么,校園警語就是一種精神文化,但這兩者有機結合,學校就有了豐富的內涵,學校的發展就有了強大的基礎,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該校的文化特點和辦學水平,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催人奮進,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鍛鍊學生的職場能力,打造學生成為職場能手。該校的校訓是:真正學會,雖然只有四個,但道出了職業教育的本質;該校的辦學理念是:一切為了發展學生的職場能力。校園文化的核心是打造職場能手。

——感悟與思考:

a、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園文化,但,很多學校的校園文化只是漂亮的標語而已,不是學校的精神內涵,不能轉換成為學校的精神動力,不能成為學校的精神內涵。很多學校的校園文化只是平面的、膚淺的,不是立體的。株洲市中等專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已成為學校的精神動力,它促使學校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b、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班級文化,包括班歌、班訓、報刊、規章制度等,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專業特色文化,每個寢室都有富有個性的寢室文化。這些文化都是集體創作,學生們積極參與創作和實施、體驗的全過程,這些文化引領班級、專業的發展,這些文化共同構建了立體的校園文化。

(三)特色德育模式

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方向,該校校長親自主持創建德育教學新模式的課題研究,創造出了一種系統的、生活的、體驗的、快樂的德育教育新模式,打造出一片快樂的德育新天地。該校德育體系實施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校園德育實踐活動、搏卡拉拓展訓練、搏卡拉成長訓練。德育教育分成很多模組,形成一個完整的德育體系。

1、校園德育實踐活動

(1)體驗式的德育課堂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要求,學校開設了德育、法制教育、公共關係、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等多門德育課程。德育課堂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以體驗為中心”,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做法。

(2)校內拓展訓練

這是一種專門針對特定的受訓對象而設立的一種拓展訓練,它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訓練項目的組織過程中,是與學生的心理感受和人生感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例如,對新生的培訓,組建專門的培訓班子(教官、班主任、核心專業教師)、設定專門的培訓課程,時間設定為十天,讓學生在短暫的十天時間中快樂的參加培訓,在快樂中體驗生活,在快樂中感悟,在快樂中提高素養,在學生感到快樂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感到學校的美好,未來的美好,從而堅定學習的信心。

(3)實行7s管理,學校管理精細化

該校借鑑大型企業對員工嚴格的7s管理,獨創了校園7s管理模式(整理、整頓、整潔、安全、素養、清掃、節約),成立了7s推行委員會和推行辦公室,頒布了7s管理實施辦法,制定了寢室、教室7s管理實施方案和評分標準,以點帶面,逐步實施。通過7s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改變了學生隨處、隨心、隨手、隨意的行為習慣,學校教育教學環境的大力改善。學校管理精細化,形成了人人抓德育、時時抓德育、處處抓德育的新局面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網路,實施全員德育方案。提出了“首見負責制原則”。每一塊工作都有計畫(方案),過程管理,督促檢查。學校的學期計畫都細化到每周、每天的工作安排,每天的工作都有檢查,每周的檢查情況都向全校通報,檢查結果與績效掛鈎。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主要工作是管理工作,教學任務比較輕:校級領導每周2節課,中層幹部每周不超過6節課,學生科長不兼課。

(4)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內容是由學校研發的主題班會課程體系中的內容。該課程體系包含了校園文化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學生活動能力的培養、時政主題的學習和討論。開展大規模的主題班會課競賽,要求班主任每周必須圍繞本月德育主題上好一節班會課。班會課必須精心設計組織,形式多樣,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很高。例如,《感恩》《尊重》《家園》等主題班會,教師的課件做得很精美,設計得很好,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教育效果很好。

(5)創業教育:針對職業學校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讓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在具體的創業情境中體驗創業的艱難、創業的必備素質,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並努力積累創業資本。

(6)德育教育分模組實施,每一模組都有相應的課程體系、實施方案、具體目標。學校非常重視安全教育,特別是應急處理辦法,先對班主任進行培訓,然後通過班主任把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

2、搏卡拉拓展訓練

博卡拉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的拓展培訓,它通過各種精心設計的活動,在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過程中,達到“激發潛能,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搏卡拉拓展訓練基地位於大京風景區,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在這裡設定了很多野外訓練項目,其中有的是高空高難度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磨練意志、改善人際關係、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在搏擊中感到快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學校不僅利用這一基地對本校學生進行訓練,而且還可對外校學生、企業、機關員工進行培訓,既具有社會效益,又具有經濟效益。

3、搏卡拉成長訓練

搏卡拉成長訓練的精英理念是:

最必需的成長是磨練品性,最重要的意識是承擔責任

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基本的本領是學會生活

最深刻的磨礪使競爭受挫,最寶貴的財富是成長經歷

成長訓練建設立在離學校10多公里的鉑金山莊和慶雲山莊,那裡地理位置偏遠,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一年級新生都要在這裡經過四天的封閉訓練,四天的訓練內容主要有:徒步到營地,2分30秒完成六個集體項目、內務整理比賽、野外生存訓練、軍事站立比賽、以組為單位自做販菜等,每項比賽都有一系列的過程,包括組建團隊、比賽過程、評比過程、交流過程、分享過程,學習結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發表自己的感言。成長訓練營的主題標語是“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中人”、“受得屈中屈,方為人上人”,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團結合作精神、野外生存能力、自律能力、勇於承擔責任、永不放棄的精神等,通過這次培訓,學生上述各種素質都有很大提高,從而使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這種訓練令所有參培人員終生難忘,從學生的感言中就可看出:學生收穫很多,參與、體驗、交流、分享,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

——感悟與思考:

a、為什麼該校的德育工作在湖南乃至全國有比較大的影響力?那是因為這所學校的德育工作有創新,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式的德育模式,是一種快樂德育,讓學生在體驗中真正學會。它走出了傳統德育的誤區,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說教”,德育課堂不再是教師念經,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

b、為什麼我們很多學校德育效果不是很好?學生為什麼不按照我們的教導去做?我們的德育教育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那是因為我們是“要”學生做,而不是學生“要”做。那是因為我們的班主任更多的是說教,而且是空洞的說教。

c、用現代企業的7s管理來管理學生,管理學校,符合職業學校學生特點和發展方向,因為職業學校的目標就是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高,能很快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

d、以前只知道德育有社會效益,其實德育還有經濟效益,而且,德育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e、別開生面的教師節儀式:在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全校教職員工舉行宣誓,誓詞為:“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的肩上扛著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捧著孩子的明天。面對國旗,我宣誓: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履行教師神聖職責,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一切為了學生職場能力的發展,樹立全新教育理念,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呵護生命,尊重個性,挖掘潛能,激發創造;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甘願奉獻畢生精力。”當老師們面對國旗宣誓的時候,這不是對教師最好的教育嗎?而且,在此之前,該校還舉行過誓詞徵集活動,這使得這次活動更具意義。這比起教師節喝喝酒那樣簡單的慶祝就有意義多了。

f、對學生進行7s管理效果非常的好,但是,該校的評比非常的有藝術性,比如,對寢室的評比,每周一次,分別評出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宿舍並予以通報。

g、學生養成教育抓得比較實,學生的創業教育抓得比較緊,讓學生知道就業必須具備哪些素質並未具備這些素質而努力,讓學生規劃自己的職場生涯,“一切為了發展學生的職場能力”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就業展示效果好:每期都對上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進行展示,特別是優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工資待遇進行展示,對學生特別是新生有很大的觸動。

(四)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注重專業方向的發展,注重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注重課題研究的實用性。

1、該校校長、書記等校級領導親自主持課題研究工作,注重課題的時效性,所研究的課題要求對學校的發展、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指導意義。該校的搏卡拉德育模式就是該校校長彭程課題研究的產品。

2、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該校也有絕招。一方面,爭取國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儘可能多的爭取培訓指標,三年來,已送6人到德國培訓、3人到新加坡培訓,21人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0多人參加省級、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另一方面,學校鼓勵教師崗位成才,凡是拿到專業高級證的教師,學校獎勵700元。第三,學校分別對國家級、省級、市級骨幹教師每月給予津貼。

3、實行專業發展方向化,專業方向崗位化。例如,幼師專業,一個學期後,根據幼師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英語方向、音樂方向、舞蹈等方向有針對性的培養,結果出現了學生供不應求的現象;又如計算機專業,分六個方向:操作、文秘、主機板、網路、電美、維修,計算機教師自選發展方向,確定崗位並向這一目標努力。這樣的結果是:教師“專”了,學生“能”了。

4、該校非常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利用,幾乎每個專業都有校本教材,德育也有校本教材。如,校長彭程的《思想無垠——我用思想做教育》、書記張開暗的《怎樣做管理——學校中層幹部讀本》等,這些校本教材的開發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5、學校具有10多名各專業的考評師,有自己的職業技能鑑定所。所有學生畢業時必須拿到該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

——感悟與思考:

職業中專學校應該在“專”、“能”上做文章、下功夫。教師必須“專”,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有“能”,學生走出去才有“用”。鼓勵教師專業方向發展,培養雙師型教師對於職業學校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各專業組加強學生的專業培訓,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技能競賽,學生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學校也獲得了很好的聲譽。

(五)學校的氛圍好,各項管理到位,教研教改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

1、學校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辦學目標明確:創國家級示範性職業學校,要把學校辦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學校。校長書記的和諧和互補堪稱楷模,班子成員之間、班子與教師之間關係都非常融洽,同時有一個得力能幹的中層幹部群體。

2、學校是副處級單位,下設科室多,分工明確,有利於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校長、書記以下設:校長助理1人、副校長4人,中層設:黨政辦、宣傳科(兼團委書記)、培訓課、教研科、教務科、招生科、行政科、實訓中心、就業科、學生科、保衛科、信息科、藝術科、幼師科、英旅科、工學交替科、搏卡拉總經理。

3、教研氛圍好,課堂改革進行得轟轟烈烈,繼XX年開展課程改革之後,現在又開展學習杜郎口中學的教改活動,總動員、看教學光碟、展開教學改革的思想大討論,第二次教學改革正在全面鋪開。教學改革不僅是普通教育的事,更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大事。

4、在一般的學校,工會活動不過是節日時搞搞文體活動而已,可是,該校的工會活動搞得有聲有色,這不僅體現了工會的作用,也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是學校行政的功能不可替代的。而且,工會還積極參加學校的管理,工會成為了教職員工的貼心人。

5、成才的氛圍好,學校為每一個人創造了成才的平台。在這裡,可以人盡其才,各盡其能。每一個人都有成長、成才的平台和空間。同時,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這對學校的發展極有好處。

(六)學校的招生工作

職業學校最難的問題之一是招生難的問題,面對目前職教招生的無序競爭,該校靠自身的實力、靠一個有力的招生團隊解決了這一難題,而這個招生團隊居然是女教師為主,由於她們的團隊協作精神、高效的工作方法、高度的責任心、忘我的敬業精神,加上全校教職員工的齊心協力,每年的招生任務總可以完成任務。具體做法是:每個教職員工3個招生指標,未完成的不能獲得招生獎;組建招生隊伍,分片、分校包乾,定招生基數,實行招生獎勵:當年招生30人以上或連續兩年招生完成任務20人以上另可獲得外出旅遊獎勵。

二、關於我校今後工作的幾項要求

(一)學校管理精細化、專業化。

1、學校的工作計畫應該細化到每一周、應該涵蓋教育、教學的每一個方面。

2、每一項工作都要有人專門做,更要有檢查督促的環節,結果要公布並與績效掛鈎,建立各項督察組非常重要。

3、國中部的管理像陽華、創新一樣,除財務以外,教育、教學實行單一管理。從國中部選出主任1人、副主任1人、教導員2人組成國中部領導班子。

4、研究並制定全員管理實施辦法。

(二)校園文化建設職教化、民族化。

1、逐步推行校園文化建設,教室文化、寢室文化、走廊文化可以採取試點,然後再全面鋪開,要充分體現學生個性和職教、職業、專業特色。

2、學校層面考慮校園的綠化美化、基礎建設、校園文化。形成一種校園文化氛圍。(包含品味較高的校園標語、文化專欄、瑤族特色文化等)

3、班級文化建設:以班主任核心,充分調動班主任的創意,充分調動全體同學的文化創作積極性,營造一種班級文化氛圍。(包含寢室文化)

4、走廊文化建設,可以專業組為主,將學生成果,就業成果等進行展示。

5、成立各種社團和課外活動、課外興趣小組,大力開展各種課外活動,使之成為一種持久的校園文化。

(三)德育教育全員化。

1、創新我校德育教育模式,借鑑經驗,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實施全員德育教育方案,構建德育體系,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尤其是引入“首見負責制”原則。

2、繼續大力開展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行為習慣。

3、繼續大力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職工品德修養,為人師表,率先垂範,發揮示範作用。

4、部分制度要作出修改,以適應中職學校的學生的管理,尤其急需改進的是教師的激勵機制,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

(四)專業教學模組化。

1、所有專業討論制定可實施模組教學的科目,著手編制適合我校學生的校本教材。

2、專業設定市場化,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變化,積極探究專業設定和發展方向,在如何教、教什麼方面做文章,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學到有利於就業的東西。

3、技能教學一體化,可在計算機專業和電子專業分步實施:計算機可採用二人共買一台電腦,每期收材料費150元,二年可以買一台二手電腦,提高學生裝、組拆的能力。電子專業可採用同樣方式,買一些二手彩電和相關電器,以達到讓學生有展示和操作的平台。

4、制定實訓教學評價表。制定教師寫實訓反思表。

(五)就業推薦優質化。

1、要將畢業生在校成績和表現與就業結合起來,實行優生優

2、要進一步拓寬校企合作模式,多與大型、正規、知名企業合作,實現畢業生穩定、有序、靈活的就業渠道和網路,真正實現畢業生的優質就業。

計生工作學習考察報告
最新統計工作學習考察報告
赴蘇州學習考察報告
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考察報告
老幹部學習考察報告
赴德國參觀學習急救醫療考察報告
省委黨校中青班赴井岡山學習考察報告
赴南京參觀學習考察報告:沒有終點的旅行
學習革命老區開發建設考察報告
基層支部建設工作學習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