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考察報告3篇

交流·分享·反思·提升——哈爾濱教育考察報告 

10月29日,在沈校長的帶領下,學校部分行政幹部在哈爾濱開始了為期3天的教育考察活動。國小組參觀考察了復華國小、花園國小、醫科大學附屬國小(逸夫國小)、閩江國小、馬家溝國小等5所學校。

短短3天的考察活動,我們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感動。震撼於教師們富有創意的工作,感動於老師們那份如水的師心。

考察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思考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哈爾濱學校的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我們目前的工作有什麼不足?……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

下面把我們考察的主要收穫和體會,以及我們的反思匯報如下:

一、校本研訓—教師專業成長的主渠道

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課改的瓶頸。課程改革要全面深入地開展下去,就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以校為本的教學“研訓”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主渠道。通過校本研訓活動可以促進學校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內在機制,學校也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組織。通過校本研訓活動可以促使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在研究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和水平。

復華國小“自下而上”的各學科“教學專業委員會”,花園國小“自上而下”的“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1、復華國小

在語文學科的帶動下,分別成立了語文、數學、藝體、社科等教學專業委員會。各學科專業委員會都是民眾性自發的學習型組織。

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發出了“打破學年組、學科組的界限,對學科(各學科)教學情有獨鐘的教師”的倡議;以“一切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服務。”為目標;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原則;以“問題從教學實踐中來,研究在集體學術性反思中進行,成果到教學實踐中檢驗。”為思路。

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由理事和會員組成。理事既是學會的組織者、協調者,又是教學研究的骨幹力量和領導人。理事不是權力職務——誰在學術上有新見解,誰就可以發起一次學習、研討活動,自然履行理事的職責,成為是專業委員會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

由於這是學校民間自發的學習型組織,教師的參與積極而主動。這打破了以往老師單打獨鬥的格局,教師開展團隊,有組織,有針對的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師成為研究型、學習型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各教學專業委員會以“校園論壇”為研訓平台,以“問題解決”為切入點,開展比較紮實的校本教研活動。理事或會員們在教學實踐中如果遇到自己很難解決的問題,即可在校“園BBS”上提出疑惑,並能及時得到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們的幫助。理事們發表個人見解,有針對地給資料。這樣,在網路中發起問題大討論,在實踐中去解決。待到時機成熟,理事們組織專業委員會的會員坐在一起,開展深度交流,並重新整理,剖析,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針對有價值的問題,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把問題送進課堂,生成新的問題,並帶著問題走出課堂。這樣螺鏇上升,研究也就越來越深入,教師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正如語文老師劉彩鳳所說:“高效學習,快樂學習,學會學習,每一次活動,都是新感覺;每一次感悟,都是頭一遭!”

對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的活動,學校領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在管理上“只給啟示,不給模式”,並積極參與到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的活動中,成為其中一員。這對各理事和會員的促進是很大的。教師們感到學校領導很重視這些活動,活動的研討得到領導的認可。教師們能在活動中和領導開展平等的學術對話。學校領導的參與調動起了教師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專業委員會的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教學專業委員會”已經成為復華國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道風景吸引著每一位“復華人”。他們辛苦著,進步著;忙碌著,發展著;在這樣一個學習型組織中他們感覺自己被接納,有歸屬感,更有責任感,一次次的壓力是給老師們發展的動力。他們因努力而鏗鏘,因奮鬥而激越,因學習而改變!

2、花園國小

花園國小是一所有著80多年歷史的老校。因開展“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工作而使這所歷史老校煥發出新的活力。

花園國小在進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中,強調團隊學習,提出“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是“用學習管理學校,用學習來管理教學,用學習來管理個人發展”。他們以“青年教育家沙龍”為載體,樹立“教育家是我們的追求目標”的共同願景。

花園國小“學習共同體”的建設經歷了艱辛的過程,同樣也有著一些共通的困惑。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學習很被動。新課程的實施,讓老師們感覺到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這讓老師們無所適從。但學校並沒有因為這些困惑而放慢“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工作。

在“教育家沙龍”活動中,開始經常冷場,發言的往往是骨幹教師。學校一邊乾一邊摸索,以學習活動促進教師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策略,開展“參與式”體驗培訓。通過“教師智慧展示活動”,讓教師創設生活中的教育情景,並把老師分成不同團隊,一起利用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參與式學習,讓教師去親身體驗探究、合作學習的樂趣。這樣一路走來,學習給老師們帶來了變化,學習逐步成為教師們的習慣。

通過主題活動讓教師改變觀念,通過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只是“學習共同體”建設的一方面,制定相關的校本研訓制度,才是“學習共同體”深入發展的保障。花園國小制定出了一系列校本教研製度,以激勵為主。如,為參加“教育家沙龍”的成員設定各種獎項:“滿勤獎”獎勵50元;“沙龍骨幹獎”頒發證書,贈送雜誌,流動評選;“沙龍精英獎”獎勵購書卡。這些獎勵雖然不是很豐厚,但教師們很在乎這些獎項,這些獎勵讓教師在團隊中得到認可。得到認可,得到關注是老師們的內在需求。

花園國小“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讓學校管理由契約變盟約。通過“實踐反思”、“人本(團隊)管理”、“問題驅動”等策略,讓教師由被動變主動。通過團隊激勵,團隊協同,讓教師感到只有學習才有位置。花園國小始終以“團隊為單位,不落下每一個人”為出發點,給教師更多話語權,讓教師實現自我管理。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每周星期三下午的“骨幹教師專題講座”,雷打不動,堅持進行,為教師智慧展示提供了一個舞台。拿花園國小曹永鳴主任的話說:“這已經成為花園國小教師智慧展示的一大品牌。”

3、我們的反思:

我校在建設“學習型學校”的過程中,可以說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績。如果我們客觀來分析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校本研訓中我們缺乏“系統思考”,還沒有形成規範的,切實可行的校本研訓制度。校本研訓更多的是學校層面,“自上而下”讓部分教師參與顯得較為被動。本學期,學校教科中心提出“教育科研重心下移”,但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監管,缺乏落實,教師的積極性還沒有被調動起來。同時,很多非教學活動沖淡教學,讓很多教師的關注點偏移,正如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話:“計畫不如變化快,變化不如上帝一句話”。

如何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校本研訓的機制?如何真正落實我們的校本研訓計畫?這依然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二、德育工作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保障。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段話揭示了古人眼中“德性”與“學習”的關係。

那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是否應該把德育與教學割離開來?是否活動就是德育?……長期以來這樣的問題一直困繞著我們的一線教師。同時,現實中的一些比較“過頭”的德育工作的做法,造成人們對德育工作的偏見。

哈爾濱學校的一些做法給我們的德育工作很多啟示:

1、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

學校德育是一個全面育人的過程,校園環境和氛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無形的制約或激勵作用。

考察的幾所國小的校園文化各具特色。

花園國小著力建設“文化走廊”,根據學校環境特點,整體規劃,充分利用校園每一處的空間,分設宣傳窗、藝術園地、科學天地、樓中花園等。同時積極發揮黑板報、廣播站、校園電視台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及時報導校園的新人、新事、新面貌。“環境育人,人創環境”在花園國小得到了很好的論證。

復華國小占地面積小,但學校充分利用有效空間,進行校園環境建設。不同的樓層確立不同的主題,如行為規範、實踐體驗、學生作品、活動展示等。復華國小很注重班級環境的布置:圖書角、學生個人展示台、“班級植物園”等,為學生創設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

閩江國小依託“校本課程-誦讀經典”,營造書香校園,整個校園都散發出書香氣息。

逸夫國小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欄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活動。

置身於這樣和諧溫馨的校園環境,孩子們的身心是愉悅的,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潤物細無聲了。

2、德育素材的挖掘—有的放矢

德育工作有很強的預設性。預設讓我們能有計畫,分步驟實施德育的各項工作。那么,如何面對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的德育問題?

花園國小鼓勵老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以德育問題為切入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如,學校樓中花園的一隻小蜻蜓被一個學生捉回家了。針對這個問題,學校組織學生排演“情景劇—蜻蜓飛走了”在全校播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後這隻蜻蜓被學生放回來了。

善於挖掘身邊的德育素材,開展無痕的教育,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3、行為規範常抓不懈

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的保障。在考察的幾所學校中,總體感覺學生的行為規範很好,學生見到客人主動問好,沒有學生在樓道中瘋跑、大喊大叫的現象,學生上下課的路隊很整齊。學校都很重視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學生有比較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學校長抓不懈的結果。

三、教育信息化—用起來才是最精彩的

由於地域的差異,哈爾濱學校網路硬體環境的建設,以及運用都與我們有很大的差距。但他們的一些運用方式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很多簡單的技術,因為運用起來了,充分發揮了技術的功效,就顯得精彩無比。

1、復華國小

復華國小校園網是哈爾濱的第一個校園網工程,學校提出了“建網就是建學校”的口號。但由於後繼投入跟不上,阻礙了校園網路的進一步發展。

復華國小的校園網視頻系統—“確然視頻服務系統”(跟我們學校的美萍視頻系統相似)運用很充分。“確然視頻服務系統”的檔案量雖然沒有我們的視頻系統多,但他們的欄木設定很科學,放了大量的學生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有聲作文”欄目,欄目收錄學生自己朗讀自己作文的視頻,凡是優秀的作文都有機會放到校園網中,這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學校大隊部有組織,有計畫地組織全校學生觀看相關的主題視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復華國小校園網缺乏具有互動功能的平台。“校園BBS”是學校唯一能進行互動的平台,但學校教師能充分利用“校園BBS”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學校把“校園BBS”作為校本研訓的平台。“教學專業委員會”在“校園BBS”中開展“基於問題解決”的校本教研活動。學科教師利用BBS開展教育活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在BBS中發出求助(質疑),在BBS中參與教學大討論,已經逐漸成為復華國小教師的內在需求。

2、逸夫國小

逸夫國小只有16個教學班,學校依託醫科大學,硬體環境比較好,每位教師都配有電腦(液晶顯示器),有的教室還配有壁掛式液晶電視。學校的網路建設還屬於起步階段,學校提出了建立“基於網路的學習共同體”的建設目標。

逸夫國小在校園網中建立了“教師電子文檔管理系統”、“電子教案管理系統”。教師運用比較充分,運用不同系統解決不同的問題。

值得提出的是逸夫國小網上備課系統的運用。教師撰寫的電子教案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課件、相關資料、圖片、下載優秀教案等)儲存在自建的資源包內,然後上傳到電子備課系統,成為全校共享資源,供大家瀏覽、學習、借鑑和交流。

學校組織教師在備課系統中開展集體備課。同一課有不同的教學設計,然後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教案進行重組、整合,設計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案。教師的每篇教案中都有自己的教學反思,雖然反思不是很長,但很有針對性。

教師運用網上備課系統進行備課,便於教導處的檢查。但不足的是,該系統只支持教師的上傳教案,造成瀏覽不方便,影響工作效率。

3、我們的反思: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我校的立校之本,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業績,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南山實驗人”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我們客觀清醒地反思我們的運用現狀,還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由於學校的迅速壯大,造成“濃茶沖淡”的現象,各個部的運用狀況不平衡,還有很多老師沒有融入到“信息化”中,依然用“老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上,我們日趨理性,提倡該用就用,要用到恰到好處,要真正解決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出現了少用,或者根本不用的現象。(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缺乏對網路資源運用的整體思考,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顯得很隨意,經常出現打開資源庫,卻不知道該用何種資源的現象。

短短3天的時間我們對哈爾濱的教育也只是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雖然沒有沉下來花更多時間去了解,但通過學校老師的介紹,以及學校的一些成果,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學校所做的大量的富有實效的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爾濱學校的一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我們想,只有把這次考察的收穫真正落實到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才不枉此行。

全國《綱要》試點園——哈爾濱市尚志幼稚園考察報告
哈爾濱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全國《綱要》試點園——哈爾濱市尚志幼稚園考察報告(系列一) 

(勝利幼稚園 徐亞娟)元月,由社區學院學前教育部組織和率領的24人幼教骨幹考察團,前往全國《綱要》試點園之一,哈爾濱市尚志幼稚園進行幼教考察。當天正逢孩子們的“童話劇巡演周”,考察團的老師們從園長的介紹、園內關於課程的展板、孩子們的活動以及環境創設和教師的工作狀態等不同角度,進行了考察和思考,大家表示開了眼界,收穫頗豐。 

觀察一:尚志的孩子 

○我的活動好豐富在“開放、表現”課程的綱領下,尚志幼稚園把幼兒的活動進行了科學、有序的分類,並用形象而具有一定隱寓意義的名詞進行定位,如例項活動,是指每年根據季節和地方特徵、幼兒的共同需要而例行的全園性大活動;車廂活動,是將幼稚園一些有保留價值的,可延續或發展的活動,有選擇地、有創新的、可發展地開展和進行;自助活動,指向於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但強調教師根據本班實際,在日常工作中的自主和自我特色;共同生活,是以孩子們在集體中的飲食起居和人際規範為主要關注對象。在這幾個有趣的名詞下面,包含著一串串不同主題、特色、形式的活動,如運動月、綜藝舞台、兩個朋友活動、童話劇巡演周、流動玩具站、月詩、月歌、進入C空間、數的活動、超市系列、周小聚、排排隊、電話接線員……真是天天有好活動,月月有重頭戲。 

○我是主角小舞台上輪番上演著一出出童話劇,我跟著剛演完的一組孩子回他們的教室——3樓的大班。幾個家長和老師一邊表揚演員們的出色表演,一邊幫忙卸妝。教室里還有3個組的孩子,正在另一位老師的組織下,進行童話劇舞台的設計畫。孩子們時而靠在一起商量,時而低頭畫畫。我趁機問一個孩子:“你演過童話劇了嗎?”“演過了,我演的老公公。”他自豪地回答,讓我感覺這“老公公”一定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園長在介紹中說:“每個孩子都是主角。老師在改編劇情時,會考慮每個孩子的個性,讓他們在童話劇中充分地展示和表現。每個班分組開展排練和演出,一個孩子在這個組中演主要角色,還有可能在另一個組裡演客串。” 

○我的未來不是夢 不管是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還是藝術潛能的挖掘培養,或者是適應集體、社會的生活能力,只要是孩子的,尚志幼稚園每一個都慎重地對待,積極地創設條件。園長曾提到的關於幼兒“排隊”的觀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說,排隊現象,在幼稚園、 成人的社會中時刻都在上演著,孩子們要生活、要長大、要適應社會、要做高素質的公民,必須要學會排隊。這種排隊,是指沒有規定位置下的“自然排隊”。小孩子在學習排隊的過程中,能體驗到距離感、建立起規則感。在尚志中,每天的早點時間,是孩子們自由選擇、自然排隊的實踐時間之一。從這一細節中,我看到了尚志的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負責,對未來的負責,她們的理念和她們所營造的氛圍,將會使孩子們的未來更美好。 

觀察二:尚志的教師 

○我和孩子一起玩例項活動之一的“兩個好朋友”活動,尚志幼稚園把師生關係定位為“朋友”。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創編詩歌、一起布置孩子們的畫廊,一起經歷著一個個精彩、美麗的片段或瞬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我就是教師園長有一句話讓我看到了她對教師的工作定位:“教師不是專家,但她能把專家理想化的東西轉化為現實,並在實踐中促成理想的再次生成。”這就是教師,教師應該做回教師。在這個定位下,我可以想像,尚志的教師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觀察三:尚志的家長 

○我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成為尚志的家長,就要做好“辛苦”的準備。幼稚園豐富的活動,孩子每一次的表現機會,都需要家長的關注和支持。根據家長工作情況,幼稚園將許多展示活動安排在傍晚的4:00——5:00,如童話劇的演出、運動月的足球賽事等,便於家長在下班後參與。家長的參與不只是觀看演出或做拉拉隊那么簡單,幼稚園還設計了“評價單”,請家長寫下自己對孩子的評價,以此作為家園的又一溝通渠道,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人才觀。如在“朋友畫廊”活動中,家長不僅觀看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布置的畫廊,還傾聽自己孩子表述的繪畫故事,並做好記錄,最後填寫評價單,從繪畫中認識自己的孩子。在家長們的注意力被調動起來的時候,他們將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付出和獲得是成正比的,所以,“累”並“快樂”著。 

學習與思考: 

○反思我們的藝術教育尚志幼稚園有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人人參與,並將藝術教育的過程和結果的表現功能合理、巧妙地融合一體。由此反思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或者有了過程而降低了表現的藝術性,或者重視了結果而忽視了過程的教育性,甚至以放棄大多數孩子的學習、表現機會為代價。 

○讓教師做回教師現在的幼兒教師,人人都喊累且不快樂,因為每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園本課程、課題研究、原創主題、案例分析……教師不再是教師,想融入孩子中間,卻總是心頭壓力重重。教師不是專家,請讓教師做回教師,找到快樂工作的感覺。 

○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家庭和幼稚園就象孩子成長的一對翅膀,只有協同用力,才能使孩子翱翔藍天。幼稚園要吸引家長的目光,調動家長的注意力,從中宣傳科學的育兒觀念,提高家長的教養水平,最終利於孩子的成長。 

哈爾濱尚志幼稚園考察報告(系列二) 

(五星幼稚園管慧芳)哈爾濱尚志幼稚園場地不大,一幢五層樓的房子就是它的全部了,連一點兒戶外的空間都沒有。是什麼讓這所硬體條件並不是太好的幼稚園聲名遠揚,是什麼讓尚志幼稚園成為國家級的《綱要》實施試點園,這些都讓我對尚志幼稚園充滿了好奇,促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走進它,去了解它。 

走進哈爾濱尚志幼稚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塊高大的展板。展板上,“例項活動”“車廂活動”、“共同課程”、“自助課程”等等新鮮的名詞,立即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讓人不由自主的想細讀下去,了解在這些名詞後面所包含的理念、觀點。 

尚志幼稚園的辦園理念是“開放、表現”,開放即開放的思想、開放的空間、開放的實踐、開放的心靈;表現是讓每個人想表現,能表現,敢表現,會表現。圍繞這一辦園目標,尚志幼稚園對以往的課程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6年多的實踐和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現今這一整套包括了管理、師資培訓、課程等等的教育模式,而剛才我所看到的一系列新鮮的名詞,正是尚志幼稚園課程一個個的組成部分。, “開放、表現”課程,它所關注的是三個方面,即關注情感、態度;關注能力、知識技能;關注學習方法、發展過程。它由“共同生活”、“自助活動”、“共同課”、“周小聚”“例項活動”“車廂活動”組成。 

共同生活是指孩子們在幼稚園的飲食起居和人際規範。讓每個孩子學習、體驗以集體中的一員的角色照顧好自己 ,同時相互不干擾的,友善的 ,文明的,不給別人添負擔的表現生活的過程。如幼兒的自理能力的 培養、和同伴的 相處等都屬於課程的範疇。 

自助活動即自我援助,它指向的是尚志幼稚園的日常教學活動,通過教師和孩子每個個體的思考、行動來表現各自的想法,完成自己的意願。尚志幼稚園把自助活動稱之為話題活動,它不同於我們所說的主題活動,它更具有生成性、轉變性,隨機性。 

共同課是指幼兒必須要學習的 一些經典的教材,精選了一些優秀的歌曲、故事、詩歌等等,讓孩子們欣賞,學習,感受傳統優秀教材的精美。小、中、大班各有各的要求 。 

周小聚即每周一聚活動,為所有的 孩子創造一個共同相聚的機會、相互交流展示的機會和空間,讓孩子除了和本班孩子接觸之外,還能常常與更多的孩子相聚,讓孩子在活動中建立人群感和社會感感受世界是很多人共融的世界。 

車廂顧名思義是火車的一節一節的車廂,尚志幼稚園以車廂作隱喻將一些有保留價值的 ,可以延續的或發展的 活動稱為車廂活動。如每日故事、月詩、舞蹈日、數的活動、流動圖書館、遠足、混齡班、家長當老師等,這些活動就如車廂一樣是可增可減的,是動態的 ,是過程化管理的活動。 

最具有特色的是例項活動。這是尚志幼稚園經過多年的實踐積澱下來的一些經典活動,它是幼稚園結合實際情況,融合“開放、表現”的辦園理念而開創的活動,在每年的指定時間進行,具體有:四月份、十月份的運動月;六月份的綜藝舞台;九月份的兩個朋友活動;十二月份的童話劇場活動,這些活動是尚志幼稚園“開放、表現”課程的重要表現方式,是建構和發展孩子們的 情感、態度、知識、技能、能力為一體的綜合類的教育活動,它指向活動方式、表現方式,是一個過程化的活動。每一個過程都是課程;每一個過程都是學習;每一個過程都充分體現了為每個孩子的 學習、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例項活動的突出特點:第一是人人參加,人人是主角,人人有表現主角的空間,而且人人都有自主表現的 空間。第二是請家長參與當觀眾或參與活動。我們參觀的當天,正好是童話劇巡演周,大廳里布置得漂漂亮亮,背景上方幾個“尚志幼稚園第五屆童話劇場”的大赫然在目,每個班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身著各種角色的演出服裝,井然有序的按照節目單依次進行著表演,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大膽,而在觀眾席上,家長們一批批的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始終保持著滿場,鄭重其事地觀看,有的還拿著攝像機和照相機不停地拍攝。再看樓上的陽台外面,各種激勵的標語懸掛著,那是各班的孩子為自己加油的口號,什麼“大班三好樣的!”什麼“祝演出圓滿成功!”整個大廳始終洋溢的濃濃的演出氛圍,我們的 到來絲毫都沒有影響到孩子們的演出,絲毫沒有影響到教師的工作。尚志幼稚園的工作是切實的。 

看了尚志幼稚園製作的宣傳展板和深入班級的了解,尚志幼稚園小小的外表下,確實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她們已經完全告別了傳統意義上幼稚園教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有助於幼兒發展的有意義的活動,通過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讓孩子們得到各方面的發展。 

在教育改革的創新實踐中,尚志幼稚園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確立了嶄新的教學模式和教育課程,展現了獨特的教育風格和教育秩序。“開放、表現”的課程突出體現了開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環境,“開放、表現”教育給予了每個孩子各方面充分的表現舞台和表現機會,滿足了孩子們個性化的發展的需要。在尚志幼稚園每個孩子都是主人,每個人都是主角,這才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奮鬥目標。 

尚志幼稚園的改革給了我許多的啟示。 

首先是共同課。常聽到許多老師的抱怨,如今的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原本的一些經典傳統教材流失,幼兒們沒有機會欣賞一些優美的作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尚志幼稚園共同課解決了一些經典的傳統優秀教材的流失的問題。她們經過教研組的討論,確定了一些精美的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作為孩子們的必修課,在這些作品中,古今中外兼顧。這些作品,就象一碟碟精美的小點心,讓幼兒能有意識的去欣賞和學習經典作品,感受它們的美,拓展孩子的學習領域,也使幼稚園的孩子們有“共同語言”,每逢大型活動的時候,全園孩子同唱這些歌,一呼百應,很好的解決了“學了一個學期,連完整的一首歌也不會唱,完整的一個故事也不會講”的現實問題。凸現了尚幼“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整體發展觀。 

第二.尚志幼稚園給予每個孩子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在童話劇場活動中,同一個班的孩子們排演了幾個劇目,在這個劇目中演的是配角,到了另一個劇目中就可以演主角。因此,每個孩子都有做主角的機會。在朋友詩會和朋友畫廊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有展出的空間。而我們,雖然也在努力的創造條件,關注每一個幼兒,給予每個孩子表現的機會,但還是沒有想得那么周到。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還有“再來一次”的“懲罰”措施、“為教育而家長又超越家長”的親職教育觀等等,都值得我們去好好的體會,從而啟示我們怎樣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哈爾濱尚志幼稚園考察報告(系列三) 

(三衙前幼稚園 傅曉莉)近日,我參加了區幼兒教育教研室組織的教研組長赴哈爾濱尚志幼稚園的考察活動。在聽了園長的介紹、參觀園舍、觀摩孩子們的活動後收益非淺,得到了一些啟發。下面就考察學習活動來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完善的硬體設施 

走在尚志幼稚園大門前,我根本沒有意識到它是一所幼稚園。因為它不同與我們杭州的幼稚園,有漂亮的綠化環境和各類大型運動器械,園舍占地不大,就像一棟極其普通的大樓。而一進尚志幼稚園,那些集辦園理念、孩子活動、教師成長目標等一體的大屏風馬上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合理布局的屏風既是宣傳的手段,又是孩子們表演的螢幕,有效地利用了幼稚園並不寬敞的空間。在這裡,家長、參觀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幼稚園的辦園理念、目標、孩子們豐富多彩的活動照片……在園長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幼稚園不僅有教師所用的多媒體計算機房,還配有小朋友操作的電腦機房,每個班級還配有計算機和彩色電視、錄音機、電話等,硬體設施十分完善。同時,幼稚園還有各類、各層次的計算機軟體供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使用。這為幼稚園的教職工及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的教育教學環境,為幼稚園的建設與發展增添活力。 

二、明確的辦園思想 

尚志幼稚園的辦園思想、辦園理念十分明確。“開放、表現”的課程模式就體現了她們的教育理念。“開放、表現”課程圍繞著《新綱要》中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社會五大領域展開,既有幼兒、教師成長的目標,又有對幼兒和教師的教育評價和反思,還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的實施情境。這些內容相互關連、融合,關注了情感態度、知識技能情感、學習方法發展過程,促進了教師們的專業水平不斷的提高,同時更促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幼稚園教育的發展。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 

尚志幼稚園的活動分為共同生活、自助活動、共同課、周小聚、例項活動和車廂活動。在考察學習間,正巧碰上幼稚園一周一次的童話劇表演。當我們看到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一雙雙閃爍明亮的眼睛,一句句嫻熟的對話,讓我們為之驚嘆。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過:“音樂、鏇律、樂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靈高尚和精神純潔的源泉。”藝術是反映人們理想與美的追求,是抽象思維與具體形象、理性認識與表現能力的完美結合。藝術教育,對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和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尚志幼稚園的童話劇劇情是教師與孩子共同討論與創編的,在表演中孩子們人人是主角,家長們在這一天可以欣賞到自己孩子的精彩表演。這正體現出“開放、表現”這一獨特的課程模式,孩子們在活動中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迅猛的發展。 

根據當地氣候、幼稚園特點,開展了夏季、冬季運動月。孩子們在運動中不僅得到身體的鍛鍊,更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形成勝負的正面觀。車廂活動則是幼稚園保留的、必須進行的活動,有混齡活動、參觀活動、計算機學習等,家長每月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共同生活中則強調了規則感的建立,孩子們在過程中體驗、學習。我覺得尚志幼稚園充分、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這方面做得很好。活動的開展轉變了家長的教育觀念,調動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才能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幼稚園的流動玩具站又是一大特點,不同種類的玩具,既有高檔的,又有自製的玩具,孩子們在三年里可以把全園的玩具都玩過,它改變了我們以往玩具種類不多、流動性不強的缺點。共同課程則要求全園孩子在三年里必須學會6首歌曲和一些歌表演、童話劇等。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不僅得到情感方面的發展,也有了知識技能方面的提高,促進了他們全面健康的成長。所以尚志幼稚園的教育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關注,每年都會有許多家長慕名而來。 

考察學習也給我帶來深深的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幼稚園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稚園如何更好地利用社區、家長與社會等教育資源?如何開展真正富有特色的活動,打造幼稚園的品牌效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赴哈爾濱、長春都市農業考察報告
哈爾濱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赴哈爾濱、長春都市農業考察報告

9月9日—17日,市委書記陳先運、副市長劉茂津率領農口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部分鄉鎮黨委書記赴哈爾濱、長春兩市考察了都市農業發展情況,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考察團先後考察了黑龍江省農墾哈爾濱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黑龍江雙城京哈路農業科技示範帶、黑龍江嘉峰菌業集團、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長春市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雕塑公園等休閒、觀光農業園區;聽取了哈爾濱市農業委員會、長春市農辦關於發展都市農業的情況介紹;與哈爾濱市委辦公廳、長春市委辦公廳的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陳書記就如何借鑑兩市經驗,加快發展我市都市農業講了重要意見。考察團全體同志普遍感覺收穫很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不少東西。

二、主要特點

哈爾濱、長春兩市在發展都市方面的主要特點是:

1、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大、科技水平高、帶動能力強。

黑龍江省嘉峰菌業集團是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是形成了集制種、栽培、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條;二是生產的食用菌品種繁多,有靈芝、真姬菇、灰樹花、猴頭、牛肝菌、黑木耳、杏孢菇、雞腿菇等60多個品種;三是研製、生產了裝袋機、拌料機、接種器、液體菌種培養器等53種機械;四是開發了靈芝孢子粉、猴頭菌絲、冬蟲夏草菌絲顆粒等16種食用菌系列深加工食品。該集團共帶動30萬戶菇農從事食用菌生產,年增加農民收入3億元。

長春皓月公司是一家大型民營股份制肉類加工企業。計畫占地7.5平方公里,實際占地3平方公里。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肉牛屠宰生產線,每年可屠宰肉牛30萬頭,可完成宰殺—剝皮—分割—包裝—儲藏的全過程;具有牛肉深加工的現代化設備,可生產火腿腸、鍵子肉、五香牛肉、開心牛肉等近40個精包裝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採用生物工程技術開發生產了血紅素、血紅蛋白、血漿蛋白等10多種高科技產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公司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人民幣,創利稅3億元人民幣,帶動5萬農戶30萬農村勞動力養牛,帶動農民年增收3億元人民幣。

2、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科技含量高、示範能力強。

哈爾濱市共建有市級農業科技園區15處、82個小區。在黑龍江省農墾哈爾濱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和雙城京哈路農業科技示範帶,我們現場參觀了“玉米行間覆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大豆密植生產技術”、“玉米良種對比試驗區”、牧草種植實驗區等,哈爾濱市農委王處長一一作了現場介紹。主要特點是:一是良種化程度高。“鐵單16”、“吉單260”等玉米良種經過試驗、示範,然後大面積推廣種植,產量可達700公斤左右。二是機械化程度高。生產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一萬畝耕地只用10個農業工人。三是普遍採用旱作農業(即雨養農業)技術,生產成本低。四是示範能力強。如大豆生產,當地農民每畝留苗1萬株以下,畝產量150公斤左右;而示範區每畝留苗1.5—2.6萬株,畝產可達220公斤以上,增產40%以上。活生生的現實教育了農民,使農民學到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3、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已成為都市農業的一大亮點。

長春市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園。園內或小橋流水、綠草如茵,或蒼松蔽日、曲徑通幽。置身其中,滿目藍天、白雲、紅花、綠樹、碧水,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沐浴著微微的秋風,如同到了世外桃園一般。整個公園是長春市的一片“綠肺”,成為市民假日休閒、觀光 、接觸大自然的理想場所。

三、主要收穫

一是進一步明確了都市農業的內涵和載體。哈爾濱、長春兩市的經驗表明:發展都市農業,就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功能;就要以園區建設為載體,規劃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銷售園區、生態農業園區、市民公園、市民農園、觀光農業園區、休閒農業園區等等。

二是進一步明確了都市農業的特徵。都市農業是高度集約化、規模化、科技化、設施化的現代農業。發展都市農業,就要把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就要引進引辦一批大規模、高科技、外向型的農業龍頭企業,實現大投入、高產出、高效益,把農產品由原料變成適銷對路的商品,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三是進一步明確了發展都市農業的途徑。發展都市農業,路子怎么走,資金從哪裡來?哈爾濱、長春兩市的做法是: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用地、稅收、資金扶持、協調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入農業園區建設和農業項目上來。黑龍江嘉峰菌業、長春皓月肉業都是民營股份制企業,黑龍江省還湧現出了一批農民育種家、民營農業科技研所,都顯示了蓬勃發展的活力和持續發展的後勁。

四是堅定了發展都市農業的信心。通過考察學習,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市委市政府關於發展都市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順應了我市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農業資源豐富,旅遊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三資興農”方興未艾。只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主動接受濟南科技、經濟、社會力量的強大輻射,按照正確的思路和科學的方法,對我市各種現有資源進行科學規劃、整合開發,就一定能夠逐步建立完善都市農業的三大功能,實現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全面、協調、健康、持續發展。

四、幾點建議

(一)有計畫地組織鄉鎮主要負責同志分期分批地赴先進地區參觀考察,增強都市農業的感性認識。

(二)扎紮實實地抓好我市今年確定的30個都市農業重點項目的落實,建成一批點片結合、水平較高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觀光農業園區和生態農業園區。

(三)進一步加大農業龍頭的引進引辦工作力度,特別要重點引進引辦大蔥加工、肉類製品、鮮蛋深加工企業。

(四)抓好山東春雨、山東恆康、晶榮食品等骨幹龍頭企業的基地建設,為龍頭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扶持其做大做強。

(五)各鄉鎮要對本地資源進行認真、全面、詳細地分析和科學評估、論證,借鑑工業園區的做法,規劃一批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引導、整合、定位、立項、扶持等措施,繼而分期分批地進行專業化園區建設,有條不紊地走到都市農業的發展道路上來。

(六)規劃、實施種苗工程,提升都市農業的發展水平。(1)建設仔豬良種繁育中心,引進、繁育適合我市養殖的國內外良種,向農民提供優良種苗。(2)推廣奶牛胚胎移植技術,加快良種奶牛繁育步伐。(3)建設組培中心,繁育國內外良種花卉、苗木、大蔥、蔬菜、食用菌種苗,滿足農民的生產需求。

(七)探索發展“會展經濟”、“展示經濟”,拉動我市經濟發展。建議適當時機舉辦“中國(章丘)大蔥節”等。

(八)探索財政資金的投入機制。一是選擇農民迫切需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的項目進行集中投入。如奶牛胚胎移植、良種仔豬繁育項目等;二是對政府規劃建設的項目面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吸引有實力的企業與民間資本參與開發建設,政府以獎代補。

鄉鎮動態 

相公莊鎮都市農業重點工程全面展開

相公莊鎮以項目開發、工程實施為載體,因地制宜,加大措施,全力打好都市農業攻堅戰。一是優質小麥推廣工程。抓住“三秋”生產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鎮農業高科技園的示範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重點推廣了“白硬冬2號”、“濟南17號”、“濟南20號”、“魯資201號”等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新增種植面積1萬畝。二是旅遊綜合開發工程。重點依託雪山寺旅遊度假區開發項目,加快山區道路拓建、水庫修復增容、荒山荒地綠化、農業綜合開發、名勝古蹟恢復、娛樂景觀建設等,項目建成後可開發荒山面積1000餘畝。同時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大力實施沿長白山萬畝無公害小雜果工程,逐步形成集觀光採摘、休閒度假、旅遊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景區,帶動北部山區林果觀光業的快速發展。目前,總投資200萬元,總長8公里的景區道路—相郝北路已竣工通車,進山路正在施工。庫容2萬立方米的河渦水庫已建成蓄水。三是皋西奶牛養殖園項目。該項目占地20畝,總投資400萬元,建成後奶牛存欄量可達200頭,已列入市重點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230萬元,建成牛舍40間,從萊州引進優質奶牛110頭。

文祖鎮都市農業重點工程全面展開

文祖鎮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重點工程為載體,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波爾山羊良種繁育基地工程。為充分發揮山區飼草資源的優勢,切實加快養殖品種結構調整,該鎮在分水嶺村規劃設計了波爾山羊良種繁育基地,該基地計畫投資60萬元,總面積30畝,計畫引進100組波爾山羊,對本地山羊進行品種改良,實現牛羊下山,樹木上山,促進林業、牧業的協調發展。目前已引進40組波爾山羊。二是按照“科學布局、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規劃實施了400畝高標準荒山綠化工程,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完成了規劃設計,正在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