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考察報告4篇

美國農業技術推廣考察報告

6月30日-7月21日,全國農技中心"赴美農業技術推廣培訓考察團"參加了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進行的農業推廣技術培訓,訪問了密西根州萬比倫縣推廣站、馬里蘭大學推廣站,參觀了兩家綜合農場和芝加哥穀物期貨市場,最後拜訪了美國農業部負責推廣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廣局。

一、美國的農技推廣工作

(一)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推廣模式。1855年美國國會通過"贈地法",根據該法案,每個州均設立有贈地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即是全國第一所根據贈地法成立的大學。1887年第43屆國會通過漢奇法案,在贈地大學建立農業試驗站(相似於農科院),主要開展動植物病蟲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試驗作物和果樹對氣候、水土條件的適應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學成分;研究各種草及飼料作物的適應性和價值;研究各種家禽飼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開展有關奶油、乳酪生產的科學和經濟學研究等。1914年美國農業部提請第63屆國會通過史密斯和勒沃爾法,規定在州立大學建立合作農業推廣站,通過田間示範、發行出版物等形式,向農民提供農業和家政方面的知識和信息。以上三個法案,形成了美國以州立大學為依託,教育、科研、推廣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推廣模式。

(二)健全的推廣體系和高素質的推廣隊伍。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州政府、縣政府都設有專門的推廣機構。聯邦政府推廣機構設在農業部,有500多人從事推廣工作;州一級的推廣機構設在州立大學的農學院,由農學院院長或副院長任站長,設副站長3-4人,並設立主席、副主席、秘書等職。同時州推廣站一般都設有專家顧問委員會,主要職能是對推廣項目進行決策,對推廣工作進行監督和評估,並對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美國州一級有推廣專家4000多名,均為大學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學在各縣均設立有農業推廣站。縣級推廣站由州立大學的推廣站直接管理,推廣人員由大學推廣站組織評審小組,按聘用條件擇優聘用。縣推廣站直接、間接地(農業協會、合作協會或自願者)向農民推廣最新科研成果,傳授科技知識。全美共有縣級推廣人員1多人,其中25%是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占絕大多數。密西根州83個縣,有推廣員445名,70%為碩士,10%為博士;馬里蘭州23個縣有推廣員300多人,80%為碩士,10%為博士。縣級推廣員由大學推廣站直接培訓。

(三)明確的推廣工作指導方針、目標和任務。美國農業推廣工作的宗旨是:通過教育向農民傳播知識。推廣工作的指導方針是:通過高素質的推廣人員,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項目,幫助農民改善生活。

推廣工作的目標是:使農民有一個幸福、穩定的家庭;使青年人有遠大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有活力的社區,擴大就業機會,促進社區經濟發展。美國的推廣工作面向整個社會,包括農業的全程和家庭,以及農民與政府、社會之間的關係協調等。重點推廣領域是:農業與資源管理、社區經濟發展與旅遊、食品與安全、兒童青年教育、家庭家政管理五大領域。

通過以上領域的推廣,教育農民套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發展優質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並不斷開發新的農產品;教育農民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合理正確投資,改進生產設施和條件,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教育兒童青年通過"四健"活動,培養從小愛學習、愛勞動的思想,向他們傳授終身可用的知識和技能;教育婦女怎樣帶好孩子、增加食品營養,改善家庭經營管理等。

(四)成功的推廣工作經驗。美國推廣工作內容的確定主要有三種方式法:一是自下而上,以縣站為基礎,收集農民所需要的知識、技術等匯總到州推廣站,州站組織擬定全州及各縣的推廣項目內容;二是由各專業組的專家自上而下確定推廣項目,如畜禽防疫、農作物病蟲防治等;三是成立專家領域推廣隊伍,成員包括州農學院的推廣專家、農牧場主、農資經銷商和縣推廣員,共同研究決策推廣項目。這樣決定的推廣項目針對性較強,有利多方協作共同完成。據密西根州立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州推廣站副站長GaleArent先生介紹,該方法作為密西根州的推廣經驗,得到了農業部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全美和有關國家推廣。

在多年的推廣工作中,GaleArent先生總結出了8條搞好推廣工作的經驗:一是每人都有向上的目標;二是推廣站的人員構成以最終要達到的目標組成;三是推廣人員必須競爭上崗,講求工作實效;四是所有推廣人員必須有搞好推廣工作的承諾;五是有一個團結、協調、合作的工作環境;六是有一個較高的工作目標;七是推廣站及其成員的工作必須得到的社會的承認,受農民的歡迎;八是有原則性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領導。

(五)現代化的推廣手段。美國農業推廣除有健全的推廣體系和龐大的、高素質的推廣人員外,還擁有現代化的推廣設備和手段。首先,各級推廣站均配有計算機系統,並與國內外聯網,設立有多個網站、網頁。密西根州的83個縣推廣站都是聯網的。推廣人員可以隨時獲得大學推廣站資料庫中的資料,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農業的發展動態和技術信息、市場信息等(在萬比倫縣推廣站,我們即在網上找到了"中國農業信息網")。其次,各州推廣站設立有電視台、無線廣播電台,定期向農民播放農業信息和技術知識。三是運用衛星系統向農民提供農業氣象、病蟲防治等方面的服務,開展技術培訓等。縣級推廣站電視機、錄像機、幻燈機、衛星接收處理系統等設備齊全,有土壤、肥料等質檢儀器,圖書資料室、會議室、培訓教室等設施齊備,農民不出家門就可了解所有農業信息。

(六)穩定的經費渠道。以1996年為例,美國用於農業科研、推廣的經費60億美元。其中科研經費40億美元,推廣經費20億美元。近年達到84億美元,其中14億美元用於食品和農業安全及質量檢驗,40億美元用於科研,30億美元用於推廣。密西根州大學用於農業科研、推廣的經費7500萬美元(-預算),其來源,聯邦政府占15%,州政府占38%,縣政府占25%,特定項目占19%(該部分不固定),植物安全項目占3%。在7500萬美元的科研、推廣經費中,用於人員工資的開支占85%。近年來,縣政府對推廣工作越來越重視。在密西根州,各縣近3年用於推廣的經費從1200萬美元增加到2400萬美元。萬比倫縣是密西根州經濟"欠發達"縣,人口7.5萬,耕地20萬英畝(120萬畝),縣推廣站有16名推廣員,每年推廣經費40萬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規定,農業科研、推廣的經費隨國民經濟成長的比例增減,聯邦政府用於各州的推廣經費,要求按1:4配套,即聯邦政府支持100萬,州政府必須投入400萬。州縣政府同樣通過財政預算來保證農業科研、推廣經費的落實。同時吸納私人企業、農牧場主等的自願資助。密西根州近年接受資助的推廣費占推廣經費的1.5%。

(七)推廣人員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

在美國,包括縣農業推廣站的推廣人員,都是國家公務人員。人、財、物管理權屬州立大學推廣站。縣推廣站經費由大學推廣站核定,推廣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由大學推廣站按規定比例解決;辦公費費用、交通工具等開支由縣政府解決。科研、推廣經費統一由州立大學按項目及支出預算撥付。縣推廣站與縣級政府及部門之間是合作夥伴關係。一般縣推廣站長的年工資收入4--5萬美元,大學本科畢業的推廣人員年工資2.8萬美元,碩士推廣員年工資3萬美元。推廣人員的年收入平均可達4.5萬美元以上。推廣人員的福利、保險、退休基金、推廣獎勵基金及職工家屬的保險等全部由政府及州推廣站承擔。保險金個人承擔5%,州推廣站承擔10%。同時享受國家公務人員的其他待遇。

二、美國農技推廣工作啟示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勞動生產率、國民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美國作為移民國家,"以農立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業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政府對農業採取的支持和保護政策,使農業成為美國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由於管理體制、經濟基礎等方面的差別,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照搬美國的推廣模式是不可能的。但美國政府重視農業、保護資源、保護農民利益等做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一)依法治農。"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我國喊了幾十年,但"基礎"依然不穩。農業"靠政策、靠科學、靠投入"還僅體現在政策上,且政策在落實過程中時有偏差,農業科技含量不高、投入嚴重不足問題始終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農業法》規定的投資比例實際中難以兌現,《農業技術推廣法》、《種子管理條例》等法規貫徹落實難,"權大於法"的現象仍十分普遍,利用行政手段擠占、挪用基層推廣站的資金、資產,限制農業部門執法,拖欠農技推廣人員工資等現象屢見不鮮。因此,要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做好農技推廣服務工作,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強化農業法規、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全面推行依法治農。要象抓"農民負擔管理"一樣,下大力氣抓好農業法規、政策的貫徹落實。

(二)促進我國農業科技、教育、推廣體系的有機結合。美國政府一直把農業的教育、科研、推廣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位一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這是美國農業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儘管我國過去曾推行過"農、科、教"三結合的體制,但實踐效果難盡人意。

目前我國農業的科技水平還不高,生產勞動率仍然很低,科技在農業中的貢獻份額較已開發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由於國情的不同,在我國套用美式的"三位一體"是很難的。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相互脫節問題,我認為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體制,二是經費。美國農業部的職能用一句話概括,即"從田間到餐桌",而從田間到餐桌這一過程,我們是由多個不同部委管理的。體制問題是制約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關鍵(不僅僅體現在"三結合"上),短時期內這種利益格局很難打破。同樣,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經費的嚴重不足,不同資金渠道對其資金使用上的限制,也難使二著象美國那樣結合到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實現我國農業科研、教育、推廣三者的有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唯一的途徑就是在農業內部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專項資金的作用。通過項目,把科研、培訓、推廣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制度允許的範圍內,支持實用技術的研究,培訓推廣骨幹,加大推廣力度。目前我們管理的"科技跨越計畫"、"棉專資金"等專項資金均在這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三)不斷增加農技推廣經費,改善推廣人員待遇,穩定基層推廣隊伍。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實踐證明,農業推廣工作是農業發展的保證。我國農業推广部門經費嚴重不足,"缺錢養兵,無錢打仗"問題相當突出。目前,市(地、州)、縣正在進行機構改革,"脫勾"、"轉制"呼聲很高,推廣隊伍士氣低下,推廣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作為主管部門的農業部,一方面應積極向有關部門呼籲,力保各級推广部門在地方機構改革中不受衝擊或削弱;另一方面要按照《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要求,努力爭取資金,加大農技推廣資金投入,逐步實現推廣手段的現代化,改善和提高推廣體系人員的待遇。應學習、借鑑美國的經驗,參照國土、工商、稅收等部門的做法,將基層推廣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系列管理。各級政府要為農技推廣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提高其社會地位,鼓勵推廣人員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及農村經濟發展拓展服務領域,開展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要對推廣工作成效突出者予以重獎。在職稱評定、職務聘用中,要向縣及縣以下傾斜,激勵基層推廣人員深入農業第一線。要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有關農業的方針、政策,在地方機構改革中,農業推廣系統不能搞"脫勾"、"斷奶",不能"轉制"為企業。

(四)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推廣隊伍綜合素質。美國的農業推廣人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州大學推廣站進行在職培訓,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我國農業推廣體系成立時間相對較短,推廣人員大多在推廣工作第一線,受教育程度、環境及信息等影響,知識普遍老化。為此,應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推廣隊伍業務技能的培訓,包括現代化推廣手段的培訓,觀念、知識的更新,農業法規、政策的培訓等。培訓形式可多種多樣,既可以考慮利用大專院校開展學歷教育,培養農業推廣學士、碩士、博士,把縣以上推廣人員培養成專家型人才;也可以通過短期培訓,提高基層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能。

二OOO年八月

美國、加拿大兩國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美國、加拿大兩國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6月29日至7月14日,校黨委副書記牟思倫帶領黨辦主任甘建青、組織部長姜少華、宣傳部長馬可、統戰部長李恆進、工會副主席兼婦委會主任許艷雯、後勤處黨總支書記張務華、財金學院黨總支書記王昱慧、統計與數學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建香、燕山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陳常森、對外交流合作處副處長王麗娟一行11人,對美國、加拿大兩國的部分高校進行了考察訪問。通過積極誠懇的工作,熱情廣泛的協商,使有關合作交流項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新的進展,與國外有關高校達成一致,並簽訂了合作協定書和合作意向書,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

一、基本情況

為了避開美國獨立紀念日(7月4日)和加拿大國慶(7月1日)考察訪問採取了美國——加拿大——美國的路線。

(一)美國高等教育概況及考察情況

1、美國高等教育概況。美國屬於已開發國家,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水平也處於世界的前列,共有3300多所大學,其中公立院校1700多所,私立院校1600多所。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其創辦必須獲得州政府頒發的執照,建校章程也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方面,屬於分權類型,即國家教育部只負責巨觀調控,各州自行管理教育事務。各州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各成體系,沒有統一模式。

美國的高等教育分為兩年制學院、四年制大學(學院)、研究生院和有些大學同時也是研究中心四種類型。高等教育各層次都有相應的學分標準,無論要拿到哪一層次的學位,都必須上滿與其學分標準有關的必修課,並參加規定的考試。各大學之間的學分相互承認。

(1)兩年制學院:約有1200多所,多為技術專科學校和社區學院。開設兩種課程,一種是與職業有關的技能培訓課;另一種是轉學課程,學習一些與人文、自然科學有關的知識,這兩種課程攻讀完畢並取得學分後,可獲取證書或準學士學位,並可轉入四年制大學(學院)攻讀學士學位。 

(2)四年制大學(學院):約有多所,主要為文理學院,獨立專業學院和綜合性大學,代表著美國科研和教學的最高水平。學生學習4年後可獲得學士學位,有些院校也開設研究生課程,授予碩士學位,並接受外國學生攻讀學位。 

(3)研究生院:讀碩士學位需要1-2年,讀博士學位需要2-3年,美國的研究生院不僅招收本國學生,而且招收大量外國學生。 

2、對美國高等教育的考察情況。代表團於6月29日當地時間22時抵達華盛頓。第二天上午訪問了喬治城大學,該大學語言教育培訓中心主任Deanna先生、副主任Bennett女士接待了我們,熱情地介紹了該大學語言培訓中心的職能及正在開展的培訓項目。牟思倫副書記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表達了與該校合作交流的願望,雙方就合作培訓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等問題進行了協商。喬治城大學成立於1789年,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聲譽最高的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華盛頓特區中心,該校在全美三千多所大學中,綜合排名第23位,與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一起被公認為全美最好的大學。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南非大主教圖圖、德國外長費希爾、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等都是該校著名的校友。該校師資力量雄厚,世界許多著名的教授、專家在此校任教,美國前國務卿奧布利克特曾為該校教授。該校下設喬治成學院、文理研究生院、外事學院、國際學院、法學院、麥克道諾商學院等九個學院和一個職業發展中心。該校畢業生目前在全球各領域占據著重要位置。

代表團從加拿大返回美國,於7月8日當地時間9時40分,到達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訪問。聖荷西大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舉世聞名的“矽谷”,是美國西岸第一所高等教育公立學府,具有高質量的教育水準,在理科、工科、商科享有很高的聲譽,最受歡迎的前十大科系由計算機科學、信息管理、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藝術與設計、管理、行銷、會計、幼兒啟發心理學系。該大學國際部國際領導人才培訓中心主任石德祺(Peter Sterlalli)、中國項目首席顧問王昕接待了代表團,石德祺採用口頭講解與計算機螢幕顯示相結合的方式,介紹了學校的概況及教學、培訓、相關的硬體設施情況。聖荷西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美國西部地區設立最早的公立高等學校,現有69個學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生超過3萬人,學校設有八個專業學院,即套用科學與技術學院、教育學院、人文科學與藝術學院、社會科學院、商學院、工程學院、科學院、社會工作學院。該校的國際領導人才培訓中心主要從事對來自各國的高層次管理人員培訓的工作,已經為我國湖南、雲南、貴州、西藏、山東濟南等省市組織了多期高級管理人才培訓,青島大學曾組織29人參加了該校進行的為期三個月的培訓。

在美期間,代表團還考察了史丹福大學、夏威夷州立大學等學校,參觀了學校的校園及部分教學設施,了解了這些學校的發展狀況、辦學特色及辦學模式,開闊了眼界。

(二)加拿大高等教育概況及考察情況

1、加拿大高等教育概況。加拿大沒有聯邦教育部或類似機構,高等院校除私人創辦者外,都是省屬大學,各省教育部組成一個協調組織——教育部長理事會,負責溝通和協調各省的教育工作,該理事會在聯邦政府的授權下,具體承辦與其他國家進行教育方面的交流工作。加拿大沒有全國性的統一教育政策和規章制度,各省在學制、課程、考試等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大學行政系統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校董事會、學術方面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校評議會。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居世界前列,共有高等院校200多所,可分為大學、社區學院、專科技術學校或私立學校等三種類型。 從性質上看,可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學校的經費全部由各省負責提供,私立學校除依靠學費和私人捐款外,不足的數額也有省里支付。

(1)大學:全國共有大學90多所,有的也稱學院,通常指有權授予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全部為省轄公立,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其中70多所可授予各類專業學位。有十幾所大學無學位授予權,但可委託與其有聯繫的大學授予學位。大學基本上都實行學分制,保持全國統一的高水平。

(2)社區學院:也稱套用藝術與技術學院,是一種兩至三年制大學,全國有200多所,只授文憑,不授學位,社區學院還提供1-3年的職業培訓課程,便於學生直接轉入其他大學繼續學習。 

(3)專科技術學校或私立學校:主要進行傳統職業專業和專門技術培訓課程教育。 

2、對加拿大高等教育的考察情況。7月3日,考察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參觀了學校的校園及部分教學設施,了解了這些學校的專業設定及發展狀況。7月5日,當地時間12點30分,代表團抵達加拿大維多利亞,考察皇家路大學。該校校長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代表團共進午餐。下午雙方就教師、學生培訓等項目舉行會談協商,牟思倫副書記代表我校與皇家路大學簽訂了合作協定書。晚上,皇家路大學舉行隆重的晚宴招待代表團,該校校長及宣傳、學生管理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出席晚宴。

7月6日代表團乘船抵達溫哥華,當地時間下午4時40分,訪問菲沙河谷大學。該大學是加拿大國家批准的公立大學,創建於1974年,在校生7千多人,外國留學生200多人。該大學副校長魏偉詩(Wayne Welsh)博士帶領該校計算機信息系統系主任范保羅(Paul Fanklin),人文學、社會科學、美術學院院長孫文銳(Virginia B.Cook),國際教育系主任史定慎(Karola Stinson)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與代表團進行了誠摯熱烈的會談,魏偉詩副校長簡要介紹了該校的情況,表示,他曾經訪問過山東經濟學院,回來將訪問情況通報後,學校的各系對與山經合作表示了很大的興趣,他希望與山經在教師、學生培訓及其他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牟思倫副書記介紹了我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實施開放式辦學的思路,專門提到學校實施“313”成才工程,強調與國外高校的嫁接,為學生接受國際化教育創造機會,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誠摯友好的氣氛中,牟思倫副書記代表我校與菲沙河谷大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隨後,代表團參觀了該校的教學設施、體育館、國際教育系辦公場所,辦公場所中擺設著從不同渠道收集的中國工藝品、清朝服飾、書畫作品,體現出該校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二、主要收穫

代表團在14天內,輾轉美、加兩國,考察參觀訪問了7所大學,簽定了兩項契約,增強了與國外高校的交流,開闊了眼界。

(一)簽定了兩項契約。

1、與加拿大皇家路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定。主要包括本科學位項目、碩士學位項目、學習參觀、文化與學術交流項目四項內容。本科學位項目:兩校共同建立2+2合作模式本科項目,學生前兩年在山經學習,後兩年在皇家路大學完成本科學業的學習。專業包括套用交際學、企業管理、酒店管理、領導與管理科學。山經將於派送20——60名學生進皇家路大學學習。碩士學位項目:兩校共同建立4+2碩士學位合作模式,即學生的本科學習在山經完成,而後在皇家路大學學習兩年取得碩士學位。主要專業包括跨國文化交流、領導與培訓、環境與管理、知識管理等。學習參觀:山經選派管理人員和教師,到皇家路大學參加高級教育管理培訓、英語指導、參觀相關大學。文化與學術交流:兩校共同尋求學術出版和信息交流研究合作。

2、與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意向書。雙方積極開展培訓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合作,並在學術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的形式。

(二)加強了與國外高校的交流,為開放式辦學拓寬了渠道。通過對美、加兩國七家大學的考察、訪問、參觀,增進了雙方之間的相互了解,宣傳了我校辦學思想、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擴大了我校的國際影響。達到了了解合作辦學信息,探索合作辦學模式,開拓合作辦學空間,奠定合作辦學基礎的目的。在訪問中,我們深切地感到,美、加兩國的一些大學也在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夥伴,對於我校合作辦學表示出強烈的願望,特別是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表示,雖然目前雙方開展全面合作的時機還未成熟,但菲沙河谷大學願意與我校開展積極的接觸,加深彼此的了解,最終實現全面合作。喬治城大學在商談中表示,願意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修改正在實施的培訓方案,或者專門為我們制訂新的培訓方案,表現出真誠的合作願望。儘管由於雙方的條件有一定的差距,此次訪問簽訂的契約不很多,但通過此次訪問,打開了與更多大學交流合作的大門,隨著今後相互間的訪問交流,雙方進一步加深溝通了解,必將找到合作的最佳結合點,形成不同領域、不同方式的多種合作。

(三)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在美、加兩國訪問期間,大家親眼看到這些國家繁華的城市、高水準的生活、整潔的環境,親耳聽到身處異國的華人“祖國強大,我們海外華人腰桿也直”的呼聲,使大家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鄧小平同志“發展是硬道理”這一論述的無比正確,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黨的基本路線的無比正確。正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才有了大幅度提高,才大大縮小了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是中華民族復興振興的必由之路。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繁華的景象下也存在著陰暗面:有的城市街區垃圾遍地、無人打掃;流浪漢經常可見,倒臥在公共綠地上休息;紐約鬧市街頭,站立著行乞的乞丐;有的公務人員和少數人對中國人抱有成見。這表明,西方世界並非一切都好,在經濟發達的同時也有落後的方面。這使我們對美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減少了妄自菲薄,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過訪問考察,看到了差距,增強了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在參觀考察了美國、加拿大兩國的一些名校後,大家深為這些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厚重的歷史積澱、濃郁的人文氛圍、優美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所折服,感到了我們的差距,激發起貫徹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精神和第五次教代會精神,努力實現學校發展戰略目標,把我校建成高水平財經大學的鬥志。

三、啟示與思考

(一)堅持以人為本,把育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

“以人為本”是美、加兩國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在辦學中突出提高學生的質量,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學校的教育和一切工作都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進行。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高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學生和教師為本,特別是以學生為本,最終體現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本質特色。為此,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在辦學中,以育人為根本,使學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用育人的效果作為衡量學校工作得失成敗的唯一標準。在謀劃學校發展時,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宗旨。當前,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學校確立的辦學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努力實現學校的發展戰略和各項具體目標,全面落實學校關於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工程、後勤保障服務、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形成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綜合體系,使育人工作始終保持高水平運轉。

在管理上,要以服務體現管理,通過熱情周到的服務,體現正確的管理導向。學校的綜合部門、管理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克服管人觀念,不斷探討在新形勢下,改進工作作風、完善服務體系、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的措施和辦法,全心全意地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優質服務。

(二)深化教學改革,實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美國、加拿大高校的課堂教學主要採用引導啟發、問題研討、課堂互動的方法。一是注重對學生表達、溝通能力的培養。教師講課時,鼓勵學生提問,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隨時提出問題與教師進行對話交流,他們提出了“教師不是萬能的,學生沒有愚蠢的”教學理念。二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每門課都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課題。這種課題,要求學生根據課程內容自己提出一個實驗項目,經認可後自行查閱圖書資料或進行實驗論證,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動手完成。

課堂教學是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主渠道,其效果

如何不僅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在轉變思想觀念的基礎上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的做法,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儘可能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研討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去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使他們善於獨立思考,富於開拓創新。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理論知識並在分析、解決問題時加以靈活運用,要加大實踐性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同時,探索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畫,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內容、標準上的具體要求。進一步完善我校校外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這些基地在實踐教學中的作用。利用“三下鄉”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開展實踐,加強與人民民眾的溝通,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實際,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濃郁的人文氛圍

美國大學非常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良好環境。校內外教授、學者、面向本科生開設的大量講座及專題討論會,其內容涵蓋科技、文化、政治、經濟、心理、衛生、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在這種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學生能很好的擴大知識面,激發求知的興趣和創造力。一些設有藝術學院或藝術系的院校基本上每周都對全校學生演出較高水平的文藝節目,使學生能夠感染藝術的薰陶,活躍思維。菲沙河谷大學的體育館內,陳列著學校參加大型體育比賽獲得的獎品、獎盃,懸掛著獲得榮譽的學生運動員的照片。他們認為,體育運動隊的訓練與比賽,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精神以及增強競爭的意識。每個學校都有經正式註冊登記的各種各樣的學生團體組織,通過組織校內外的活動,各學生團體的學生一方面鍛鍊了才幹、培養了能力,另一方面為其他同學不斷提供在一種娛樂的氣氛中相互交流與學習的機會,有利於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校要繼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著眼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系列活動,比如,生動活潑的藝術表演、體育比賽,豐富多彩的娛樂遊戲、形象設計,多知識領域的演講辯論,高知識層次的學術報告,高實用價值的生活技能展示等。尤其是舉辦好我校的“十佳百強”系列比賽、基本技能大賽、英語節、電腦節等傳統活動,形成教育品牌。學校注意引導並在各方面支持幫助學生社團、學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校園文化活多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開闊視野,開拓知識面;在參與和組織集體活動中增長才幹,完善個性,增強團隊意識;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努力實現校園與自然的和諧

美加兩國高校非常注重加強校園環境建設,許多學校綠樹遮蔭、花草簇擁;松鼠、鴿子等小動物在校園草叢中嬉戲,根本不懼怕行人;校園內整潔美觀,勝過公園。特別是加拿大皇家路大學,校園內古木參天、森林成片,孔雀在校園道路、草地上悠閒自在地散步,行人與汽車自覺地給孔雀讓路。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校園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的高度和諧。

我校在建設和諧校園中,要注重校園環境建設,一是要有環境意識,把校園環境建設作為辦學的重要工程之一,把在應有的位置,納入學校發展建設的總體規劃,而不是當作辦學的附屬工程,不能以損害環境提高辦學效益。二是重視校園景觀建設,充分遵循大自然的客觀規律,特別要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留出充分的空間種植花草樹木,使校園的山、水、林、路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大學生的熱愛自然、熱愛學校的感情,培養學生關愛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對能體現學校發展歷史的樹木、建築、設施要有意識地加以保留、保護,增加學校的歷史積澱。三是教育師生員工提高愛護校園環境的意識,從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損壞公物,愛護花草樹木等基本道德行為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營造人與自然、學校與環境的融洽和諧的關係。

(五)堅持開放式辦學,走國際合作辦學的路子

我校制定的開展國際交流,實行國際合作辦學的方針是十分正確的。一方面,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要求大量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這種人才只有通過國際化的高等教育才能培養出來,加強國際合作辦學是提高育人質量,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複合型高級人才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辦學具有和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考察訪問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已開發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具有與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高度積極性,非常希望有機會與我們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加拿大的高等學校如此,美國的高等學校也如此。加強國際合作辦學存在著很強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正確分析形勢,權衡利弊,從有利於培養高素質人才,有利於維護本校的根本利益,有利於減輕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等方面,慎重考慮,正確決策,選定最有利的合作夥伴,採取最有利的合作方式,爭取最有利的合作效果。重點應加強同與我校處於同一層次或略低於我校層次的國外高校的合作,因為這類學校要價一般不很高,在某些利益的取捨方面更易於做出讓步,便於雙方優勢互補、雙贏雙勝。對已開發國家著名的大學,合作中我方付出的代價相對要高,可採取聘請其教師來我校擔任外教,或講學的形式合作,以提高我校的聲譽。合作項目可採取我校單獨與發達國際高校合作的形式,也可採取我校聯合國內其他高校與國外大學合作的形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總之,應當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國際合作辦學的效果。

美國小企業服務體系考察報告
美國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美國小企業服務體系考察報告 

美國自1991年3月以來連續117個月經濟持續發展、稅收穩定增加,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整體經濟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深入研究,原因諸多,其中,小企業功不可沒。而小企業持續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幫助。在參加領導幹部赴美培訓考察期間,我們著重圍繞美國小企業服務體系進行了考察。走訪了美國聯邦小企業管理局、東部和西部小企業管理分支機構,考察了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小企業發展中心和一些企業孵化器,從網上查閱了大量資料。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供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參考。

一、美國小企業發展的基本概況

1、小企業劃分標準和行業分布。在美國,通常很少使用中型企業的概念美國人所稱的小企業即類似於我國的中小企業。按照美國聯邦政府5月15日最新發布、10月1日正式生效的《小企業規模標準》,美國的小企業是根據不同的行業,按照雇員人數、企業資本金和企業規模來劃分的。一般行業,雇員在500人以下或企業資本金在500萬美元以下的為小企業;特殊行業,如石油加工、航空貨運、海洋貨運等,雇員人數不超過1500人,資本金不超過2750萬美元的為小企業。美國小企業的行業分布共分19大類,1151項。大約1/3的小企業從事不生產直接產品的服務業,其餘2/3的小企業分布在農業、漁業、林業、採礦、建築、加工製造、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小企業的行業分布是動態的。80年代以前,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加工製造業、農業、建築業、商業及服務業;進入80年代以後,小企業逐步從一般的加工製造業退出;從未來發展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小企業將進入高新技術產業。

2、小企業的組織形式。美國小企業的組織形式是根據企業資本金的構成、股東的權益及股東對債務所承擔的責任以及在繳納稅收方面的區別等來劃分的,大體上分為個人企業、一般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大類。這五類企業中,除了個人企業和一般合夥企業要負無限責任外,其餘三種類型的企業對企業債務只負有限責任。小企業主大多選擇個人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很大程度上出於對稅收方式的考慮。如果該類行業中,以公司名義繳納所得稅優於繳納個人所得稅,就選擇企業法人式的組織形式;若是相反,就選擇個人或合夥制的企業組織形式,以便減少稅收負擔。

3、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小企業管理局度報告,目前全美共有小企業2520萬家,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近十年來,小企業發展迅速,從1990年至今,小企業數增加了26%,僅在度,新成立的小企業就達88萬家,創下了歷史新高。小企業在美國經濟中發揮著四大重要作用:一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小企業已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全部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達50%以上,產品銷售占總銷售額的47%以上,全美97%的出口商是小企業,商品出口占1/3以上。二是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小企業僱主占全部僱主的99%,僱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數近60%,度,小企業共提供了5630萬個就業崗位,從1992年以來,小企業創造了22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三是促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開創新興產業。據調查,全美55%以上的技術創新是由小企業實現的,在高新技術領域,小企業就業人數達38%,小企業的人均創新發明是大企業的2倍,美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中,以品種計,70%以上是由小企業提供的。近十年來,以計算機、網路、信息為代表的一批新興產業不斷湧現,其中大部分是由小企業創新的。四是為大企業協作配套,填補空缺。在美國,由於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高,幾乎每一個大公司都有成千上萬個小企業為其配套,全美500家大公司共有250多萬家小企業為其協作配套、提供零部件。

二、美國小企業服務體系現狀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但政府在扶持小企業發展中並不是無所作為的。經過長期的發展,美國政府和民間組織一起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小企業服務體系,為小企業的創辦、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一)健全、完善的管理、服務機構

1、統一、高效的聯邦小企業管理局(SBA)

1940年和1941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相繼設立了小企業特別委員會,專門研究小企業發展問題。1953年國會通過了《小企業法》,根據此法,聯邦政府建立了獨立的直屬機構--小企業管理局(SBA)。SBA是美國小企業最高行政管理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小企業"開辦、發展、成功"。其主要職能:一是作為小企業的喉舌,反映小企業的要求,就小企業發展的有關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並向聯邦政府提出建議,為小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環境;二是協調聯邦政府的各個部門和民間機構(如商業銀行、非盈利組織)為小企業發展提供資源;三是為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和諮詢服務。SBA在全美設有十個大區分支機構,70個地區辦公室,以及向下延伸到縣、市和社區的1000多個辦事處。SBA這些下屬機構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審批由SBA提供擔保的銀行貸款,幫助企業獲得信貸資金,幫助小企業獲得政府採購契約和科技開發項目,同時,協調其他社會機構,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諮詢和人才培訓服務。

2、官民合作的小企業發展中心(SBDC)

小企業發展中心是為小企業提供技術、信息、諮詢、融資、培訓等全方位服務的非營利性服務機構。該機構由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機構、教育團體共同合作組建。小企業發展中心最早創辦於1977年,當時全美只嘗試成立了8個小企業發展中心。從1980年開始,聯邦政府將小企業發展中心列為一項永久性計畫。目前,全美共有58個小企業發展中心,下屬還有遍布全美的1400多個分中心。

小企業發展中心一般設在大學、社區職業技術學院、商會和經濟社團組織內。小企業管理局和小企業發展中心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只是契約關係。前者對後者的性質、職責、權利、義務以及運作程式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凡具備條件的單位,都可向小企業管理局申請成立小企業發展中心,經審查批准後,聯邦政府提供50%的經費,其餘50%由地方政府以及私人機構(如大學、商業團體)提供。目前,小企業發展中心從私人機構得到的資助都超過50%。小企業發展中心通常從專業協會以及法律、金融、商業機構招聘一些專業人員,為小企業提供各種服務。包括:金融財務、企業管理和市場行銷、工程技術、項目可行性分析、產品出口,以及幫助小企業獲得風險投資和政府採購契約,幫助小企業參與聯邦政府的小企業創新研究計畫和小企業技術轉移計畫。同時,小企業發展中心還和地方政府和社區組織一起,為小企業提供員工培訓以及其他服務。近10年來,小企業發展中心平均每年為60多萬家小企業提供技術培訓、業務指導和各種幫助。

3、其他各種社會服務機構

上述小企業管理局和小企業發展中心是兩個最重要的服務機構。除此以外,美國政府還組織、協調、引導各種社會力量,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有效的服務。

(1)退休經理服務團(SCORE)

SCORE是由SBA資助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組織,成立於1964年,全美共有389個地方分支機構,12400個成員,這些成員大多是退休的企業家和公司高層主管,也有一些現任的經理和專家,他們按地區就近開展活動,由SBA提供車馬費,以"義工"的形式,自願為小企業免費提供各種管理諮詢和技術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在開辦和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SCORE每年約為30萬個小企業提供幫助。

(2)小企業信息中心(SBIC)

SBIC也是由SBA和州、地方政府以及商業機構聯合開辦的小企業服務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小企業提供幫助,提供各種資料、信息、數據、參考出版物。目前,全美共有70個地區小企業信息中心,下屬有600多個服務網點,共有12.8萬個小企業得到SBIC的服務。

(3)小企業製造技術中心(MTC)

為了支持小企業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競爭力,幫助小企業獲得現代製造和生產技術及信息,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與各州及地方政府合作,在全美建立了100個製造技術中心。製造技術中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按地區建立和管理,任務是廣泛吸引各種技術來源,轉移製造技術,為聯邦研究開發機構、大學、社會非營利機構和需要製造技術的小企業建立技術轉移的橋樑,為小企業提供技術幫助。製造技術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項目工程技術,協助選擇、安裝軟體和設備,為企業提供現場診斷分析,幫助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等等。製造技術中心的經費來自三部分;一部分由聯邦政府通過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撥給,為1.5億美元;一部分由社會非營利機構贊助;其餘的由地方政府及有關商業機構贊助。

上述多層次、全方位的小企業服務機構,形成了一個分工協作、運作高效的服務網路體系,SBA作為聯邦政府的職能部門、處於整個服務體系的中樞環節,它通過全美1400多個小企業發展分中心,12400個退休經理服務團成員,600多個小企業信息服務網點,還有19個全美出口輔助中心(EAC)、60個婦女企業中心(WBC),為全美2500多萬家小企業提供服務。由於這些機構遍布全美、服務周到、信息充分,大大提高了小企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促進了小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競爭能力的提升,保證了美國政府扶持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從而實實在在地推動了小企業的蓬勃發展。

(二)完善,周到的全方位服務

1、金融服務

和中國一樣,美國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也是資金短缺。按照正常的條件,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因此美國政府把幫助小企業獲得資金作為扶持小企業發展的重點,並通過國會制定法律(《小企業法》、《小企業投資法》),授權小企 

業管理局(SBA)具體組織實施多種計畫,協調全美8966家私人商業借款部門,為小企業提供資金信貸幫助。

SBA幫助小企業獲得資金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為企業貸款提供差額擔保

根據法律規定,SBA作為擔保機構,通過全國十大地區分支機構,核准有關銀行的"小企業貸款部"取得"小企業優先貸款(PLP)"承貸資格(由於政府擔保的貸款安全、可靠,通常銀行都努力爭取此項業務),然後,SBA通過實施法律規定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擔保’7(a)計畫’"和"企業固定資產貸款擔保’504計畫’",為小企業貸款進行擔保。最高擔保比例為80%,最高貸款額度為125萬美元。通常的做法是由小企業向指定的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並提供企業自有資產(房地產和有價證券等)的抵押、質押,銀行對企業的信用記錄進行審查,如初步同意貸款,則將申請表和企業信用記錄送給SBA,SBA如同意對企業資產抵押不足部分進行擔保,出具擔保檔案,則銀行給予貸款。SBA則根據擔保額度和期限通過銀行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擔保費用。通常一年以下的貸款,收取貸款擔保部分0.25%的費用。一年以上的貸款則根據期限和數額而定,起點是2%。由於上述擔保計畫是法律規定實施的,所以SBA的擔保資金由聯邦財政支付。財政年度"7(a)計畫"共為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1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3%;"504計畫",共提供擔保貸款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1%。在上述聯邦政府所定的貸款擔保額度基礎之上,各州和地方政府也都對"7(a)計畫"和"504計畫"增加了各自擔保貸款額度。如加州就把貸款額度標準提高到300萬美元。

(2)實施小企業投資公司計畫(SDIC)

"SBIC"是一項專為小企業提供風險資金和企業開辦資金的投資計畫。該計畫是根據《小企業投資法》從1958年開始實施的。小企業投資公司是私人擁有,由SBA批准發照,接受SBA監管並由SBA提供部分資助的私人投資公司。成立小企業投資公司必須符合兩條標準:①私人資金至少500萬美元以上;②要有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專家、風險投資專家。為了促進小企業的發展,美國政府大力鼓勵民間建立小企業投資公司,並給予種種優惠,如稅收減免、提供低於市場利率的資金、為小企業投資公司發行債券提供擔保等等。小企業投資公司使用自己的資金加上聯邦政府所提供的優惠利率資金,以股本投資加提供管理服務的方式,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新辦企業進行投資,並從分享高科技小企業的成功中獲得高額回報。目前全美共有395個小企業投資公司(僅加州就有63家),共為小企業提供資金56億美元,比上年的42億增長33%。自"SBIC"計畫實施以來,累計已為小企業提供資金300多億美元。這些資金對高科技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INTEL、蘋果公司、耐克公司、美國線上、聯邦快遞等數百家世界知名企業,在其開辦初期都得到過小企業投資公司的支持。

(3)其他各種貸款擔保計畫

除了上述兩種主要的貸款計畫以外,SBA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還與銀行合作,針對不同對象和不同用途,實施了名目繁多、考慮周祥的數十種小企業貸款擔保計畫,如簡易貸款速遞、出口貸款快車、社區貸款快車、救災貸款、技術援助貸款、婦女企業貸款、退伍軍人企業貸款等等。實施上述計畫總的目的是千方百計為小企業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務,幫助小企業更快更容易獲得資金。有關如何獲得上述貸款的詳盡資料,在任何一個小企業服務機構、社區經濟發展部門以及金融機構都可輕易地獲得。辦理貸款的時間,最快的36個小時即可辦妥。

2、技術服務

美國政府對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促進小企業技術創新,主要是通過實施兩個重要計畫,以及創辦小型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幾種形式來實現的。

(1)小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SBIR"計畫是美國政府根據國會1982年通過的《小企業創新開發法令》組織實施的一項全國性、永久性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該計畫的主要目的:一是鼓勵小企業發揮技術潛能,促進小企業技術創新;二是把聯邦機構的研究開發活動和小企業創新結合起來;三是鼓勵、資助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參與技術創新活動;四是促進聯邦機構的R&D成果商品化,在商品化中增加私人部門的成分。"SBIR"計畫的參與對象主要是聯邦政府的有關機構和小企業。

根據《小企業創新開發法令》規定,聯邦政府機構中年度研究開發經費超過1億美元的農業部、商業部、國防部、能源部、教育部、交通部、衛生部、環保署、太空總署、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原子能委員會等11個部門(這11個部門的R&D經費占整個聯邦R&D經費的98%),必須依法參與"小企業創新研究計畫",每年必須從研究開發經費中撥出一定的比例(1982年是1.25%,1993年提高到1.5%,1997年增加到2.5%,1999年增加到3%),支持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開發活動。

申請參與"SBIR"計畫的小企業必須具備4個條件:一是美國人開辦並獨立經營的企業;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工商企業;三是創新研究開發項目的主要研究者為企業雇員;四是公司規模在500人以下。

"SBIR"計畫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每年由11個聯邦部門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一批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小企業則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出研究開發其中相關項目的申請方案。聯邦部門根據小企業的資格、項目創新水平以及創新開發成果未來的市場潛力,對小企業進行資助。獲得資助的小企業然後開始實行三個階段的計畫。第一階段為起動階段。主要是對項目進行技術價值及市場潛力的可行性研究,在此階段,每個項目可獲得最高10萬美元的資助,時間限定6個月。第二階段為項目的研究開發階段。只有通過第一階段的項目才可獲得第二階段的資助,每個項目資助最高可達75萬美元。第三階段為創新開發成果的商品化階段,主要是將第二階段的成果從實驗室轉入批量生產並推向市場。在此階段,政府部門不再給小企業以資助,主要靠市場來投入資金。由於"SBIR"計畫的研究開發主體是企業,所以在第三階段成果轉化比較容易,商品化率也非常高,通常都在50%以上。自從1982年開始實行"SBIR"計畫以來,全美11個聯邦機構共為約50000個小企業提供了100多億美元的研究開發經費。近幾年來,每年資助經費都在10億美元以上,僅99年就資助了5000多個項目,資助額近12億美元。矽谷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惠於這一計畫的實施以及官方和民間社會服務體系的扶持。

(2)小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計畫(STTR)

"STTR"計畫也是美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全國性計畫,從1994年開始實行,其目的是推動公私部門、非營利性研究機構和小企業合資合作開發科技成果。由於美國許多大學和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有強大的科技研究人才和設備,但常常局限於理論而非實際套用。而小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創新和創業者的沃土,但苦於沒有能力承擔重大研究開發項目的風險和龐大的支出。所以"STTR"計畫把兩者優勢結合起來,促進技術和產品從實驗室轉移到市場,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

參與"STTR"計畫的對象主要是聯邦政府的國防部、能源部、衛生部、太空總署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等5個部門、以及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和符合條件的小企業。非營利性研究機構包括大學、民間研究機構以及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開發中心。

"STTR"計畫的實施和"SBIR"計畫基本相同,也分為三個階段。主要的區別在於:"STTR"計畫的資助對象主要是和小企業合作的研究機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資助金額為10萬美元,時間延長為一年,主要是為了保證充分論證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現實可能性;項目的研究開發階段資助金額為50萬美元。從1995年以來,"STTR"計畫每年資助金額都在1億美元左右,其中40%以上的項目都實現了商品化。

(3)企業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

近年來,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湧現,新企業大量產生,尤其是科技型小企業正在成為新經濟的亮點。與之相伴,一種新的服務形式--企業孵化器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

根據美國企業孵化器協會(NBIA--私人性質的非營利性組織,總部設在俄亥俄州)的定義:企業孵化器是一種設計用來培育新辦企業,為新辦企業在創辦初期的生存發展提供各種服務的工具,其目的是把技術、專利、個人才能、資金、管理運作和各種服務結合在一起,催化、扶持、促進企業的創辦和發展壯大。

A、企業孵化器的發展現狀

以下幾組數據,可以大致說明美國企業孵化器近年來發展的現狀和作用;

--1980年全美僅有12個聯邦機構創辦的企業孵化器;1999年各種不同主體創辦的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孵化器超過900個;

--近兩年來,營利性的"企業孵化器"正以每周新成立4個的速度在增加。[我們培訓所在的加州理工大學POMONA分校也正在和美國太空部署(NASA)、空氣推進實驗室(JPL)以及道爾頓飛行研究中心(Dryden)合作建設一個占地395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的高科技企業孵化器]

--企業孵化器不僅僅局限於孵化高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也包括一般性的企業。其中:40%的孵化器是專業型的,即專為某一專業領域的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服務;30%是混合型的,可以接受不同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一般技術企業;其餘30%是為服務性企業如進出口貿易企業服務的。

--孵化器的孵化能力通常在20-80個企業之間,每個孵化器平均正在孵化企業約為30個。一個企業從開辦到從孵化器畢業,平均孵化時間是2-3年。

--從孵化器畢業的企業,87%能夠在今後5年內繼續生存發展,而沒有經過孵化的企業通常在3年內有60%左右會失敗。

--由孵化器服務的企業每投入1100美元就可創造一個新就業機會,而在孵化器外新辦的企業需要投入1萬美元才能創造一個就業機會。1980年以來,孵化器畢業的企業已創造近60萬個就業機會。

--孵化期內的新辦企業,平均每個企業年銷售額為240萬美元,明顯高於沒有經過孵化服務的新辦小企業。

B、企業孵化器通常提供以下各種服務:

為新辦企業提供辦公室和生產、試驗場地;協助辦理各種手續;協助籌融資、引薦風險資金;提供可以共用的生產、測試設備和INTERNET網路;共享會議室和秘書服務;法律和財務;管理諮詢;技術支持;產品、市場信息;幫助建立銷售網路以及組織產品展銷、促銷活動;幫助進行員工培訓等等。總之,凡是經營企業所必需的各種服務,孵化器都能提供。這樣就使即使只有一、二個人的企業也具有一個健全的企業所具備的各種功能。

C、企業孵化器的投資來源及政府所提供的優惠:

由於孵化器能夠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幫助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增加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所以美國聯邦及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社會機構也非常感興趣。通常孵化器由聯邦機構、地方政府、大學及研究機構,社會非營利組織以及私人公司共同投資創辦,並按企業化運作管理。政府給予的優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參與投資,但不求回報;二是在一定期限內(一般10-15年)將地產稅的增值部分返還給投資的企業。由於政府優惠政策的吸引,再加上孵化器一般都和新開發的工業區結合在一起,畢業企業都會就近在工業區內購置廠房、發展壯大(據統計,84%的畢業企業都在附近發展),私人企業如果把投資孵化器和開發房地產結合起來也能獲取一定的利潤,所以私人投資積極性也比較高。目前,全美75%的企業孵化器是非營利性的,25%是營利性的。

3、創業輔導和信息諮詢服務

前面所提到的所有小企業服務機構都有為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和信息諮詢服務的職能。所有服務機構通過編印宣傳資料、定期出版刊物以及建立網站等方式,為小企業服務。任何人想創辦一家新企業,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都可隨時向小企業服務機構請求幫助。SBDC為幫助有意創建企業或經營現有企業有種種困難的業主,聘請了法律、金融、稅務、貿易、管理、技術等專業協會以及退休經理服務團的有關專家,對小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包括如何建立企業、如何制定企業發展計畫,如何經營管理企業,以及如何參與行業競爭、國際貿易和風險投資等。小企業還可通過電腦、電話信息系統免費查詢各種問題,免費查閱SBA資料庫中心有關市場、技術、商務等方面的信息資料。SBA還免費向小企業提供商務部定期出版的有關國內外市場信息的刊物,免費提供有關創新研究計畫、科技成果轉移計畫以及企業產權交易方面的信息。

美國是電腦最發達的國家,網上信息諮詢服務是小企業服務體系的一大特色。SBA的小企業網站是全美利用率最高最成功的一個網站,全美評比獲得第一,平均每周有1050萬人次點擊。在網站上幾乎可以獲得任何你所想要的有關小企業創辦、發展方面的資料。創辦、經營小企業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SBA幾乎全部都已整理成規範化的答案,供用戶隨時查詢。

4、產品促銷和市場拓展服務

為了扶持小企業發展,促進小企業產品銷售,SBA及其服務機構主要採取了以下三種措施:

(1)政府採購契約

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需採購商品和勞務約億美元。根據《小企業法》規定,聯邦機構執行採購時,應專門考慮小企業,稱為"小企業單列"。法律明確要求將10萬美元以下的、小企業有能力承擔的契約,儘量給予小企業;50萬美元以上的契約投標者,必須在二級契約給小企業提供一定的承包子項目。為了幫助小企業更多地獲得政府採購契約,SBA成立了政府採購辦公室,其任務就是最大限度地為小企業提供參與聯邦採購的機會。SBA採購辦公室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每年和所有的聯邦機構談判,簽訂理解備忘錄,確定給小企業的採購比例。通過他們的努力,現在每年小企業獲得的政府採購契約,占聯邦政府採購總額的23%,度約為460億美元。二是聯絡聯邦機構的2235個採購中心,監督審查評估這些部門執行採購的情況。三是通過各地的小企業服務機構,幫助參與採購投標的小企業,為他們出具資格證明和提供契約擔保,幫助小企業獲得契約。

(2)為小企業與大企業配套牽線搭橋

SBA及其服務機構為了幫助小企業,每年都主動與大公司大企業聯繫,簽訂合作夥伴協定,為小企業承攬協作配套業務。如1999年,SBA和通用服務管理局簽訂契約,今後10年每年提供10億美元的天然氣利用業務給小企業;和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簽訂契約,向小企業訂購協作配套產品70億美元等等。

(3)小企業產品出口服務

1980年,國會通過了《小企業出口增強法令》,並按照此法令制定了"小企業出口推動計畫"。SBA在全國設立了19個小企業出口輔助中心,並在SBA的70個地區辦公室內設定了出口貿易促進部門,在30個小企業發展中心設定了國際貿易中心,為小企業產品出口提供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服務。同時,SBA還和商務部、進出口銀行以及地方政府、商業貿易機構合作,為小企業產品出口提供資源支持。如SBA和銀行合作研製了線上出口風險分析工具,幫助小企業儘快地獲得出口貸款。SBA還主動和俄羅斯、墨西哥、南非等一些國家簽訂協定,建立貿易關係。SBA及其服務機構還經常組織小企業出國參加產品展銷、促銷活動。

5、人才培訓服務

人才培訓是小企業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SBA和地方政府及大學合作,在許多大學內專門設立了小企業學院,為小企業經營者提供套用培訓和素質教育。大多數地方政府每年都撥出一定的經費,為小企業的員工提供免費培訓。所有的小企業服務機構都有教育培訓職能。據統計,度,各種服務機構共為小企業培訓人員128.7萬人次,其中SBDC培訓了61.3萬人次,SCORE培訓了39.5萬人次。SBA及其服務機構還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網上開設課程,進行網上培訓。度網上培訓共達30萬人次。(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

關於美國、阿根廷種子檢疫情況考察報告
美國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關於美國、阿根廷種子檢疫情況考察報告

去年以來,美國等地油葵、玉米種子大量引入我國,種子檢疫任務艱巨。為全面了解其種子檢疫情況,做好進口種子檢疫風險分析,應孟山都全球種子公司邀請,4月7日至22日,我們對美國和阿根廷的種子檢疫情況進行了考察。期間參觀了孟山都迪卡阿根廷分公司的種子研究所、加工廠,孟山都迪卡總部和杜邦先鋒總部研究所,拜訪了阿根廷動植物檢疫局和農業研究所、美國動植物檢疫局及其國家植物種質隔離檢疫中心,並就植物檢疫技術問題交換了意見,現將有關情況簡報如下: 

一、美國的種子檢疫情況 

美國植物檢疫行政管理機構是農業部(USDA)下屬美國動植物檢疫局(APHIS),其植物保護與檢疫管理部(PPQ)具體負責起草檢疫法律法規,制訂方針政策,進行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發放進口許可證和出口檢疫證書。 

(一)出口種子檢疫 

出口種子檢疫,各州情況不盡相同。在伊利諾州,APHIS將檢疫工作委託州農業局,設一名專職檢疫人員,對APHIS負責,具體田間檢疫由中介組織州作物改良中心(ICIA)完成,並出具檢疫報告(如遇特殊問題,也請州立大學專家進行病蟲害分析),州農業局專職檢疫員根據ICIA或大學的檢疫報告,簽發出口檢疫證書;在夏威夷,APHIS委託州立大學實施田檢工作,由APHIS根據田檢報告簽發出口檢疫證書;在印第安娜州,APHIS委託州立大學,依據中介組織田檢報告,簽發出口檢疫證書;在其他一些州,APHIS委託州農業局直接負責田間檢疫工作,並簽發出口檢疫證書。 

在伊利諾州,ICIA為種子公司承擔兩項工作:一是出具種子質量證書,二是出具田間檢疫報告。當種子公司向州農業局申請出口檢疫時,州農業局委託ICIA依據進口國檢疫要求實施田檢,如種子公司未申報進口國檢疫要求,ICIA則要對所有病蟲害進行調查。田檢一般5?次。由於工作量大,除6?名ICIA專職技術員,還外聘70多名臨時田檢人員參加調查,為保證田檢準確性,每年都請檢疫專家對臨時田檢人員培訓指導。田檢期間,一旦發現問題,將取樣送州立大學做病理分析,ICIA和大學的檢疫報告均送州農業局和種子公司,作為簽發出口檢疫證書的依據。 

(二)進口種子檢疫 

1、進口隔離檢疫設施與制度 

美國十分重視引種隔離檢疫設施建設。為廣泛收集、引進國際種質資源,確保美國農業和環境安全,本世紀初農業部就在馬里蘭州建立了引種隔離檢疫設施。近兩年,為進一步加強國外引種檢疫,農業部又在馬里蘭州新建起裝備現代化的“國家植物種質隔離檢疫中心(NPGQC)”(舊的引種隔離檢疫設施被關閉),專門負責有害生物的風險分析、各地抽樣送檢樣品的病理分析和雜草檢疫,禁止進口的種用植物的隔離檢疫等。此外,APHIS還指定5所州立大學承擔隔離檢疫試種任務,其中加州州立大學負責柑桔、紐約州、密蘇里州和加州州立大學負責葡萄、華盛頓州立大學負責果樹的隔離檢疫任務。對於特殊病蟲害,APHIS還委託其他州立大學進行其隔離檢疫。 

2、普通種子進口檢疫程式 

一般種子進口檢疫程式主要是:進口許可、確定貨物、去掉土壤、進境前檢疫、進境前處理、限制使用、限制目的地、進境後檢測及對病蟲害的檢測等。進口檢疫審批主要基於風險分析,一般沒有數量限制。APHIS要求進口種子的公司在其全封閉的溫室內進行冬季隔離試種。期間,由APHIS或州農業局檢疫人員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就地進行處理。 

3、特別限制種苗進口檢疫程式 

對於特別限制性種苗,如禁止進口的種子,必須由馬里蘭國家植物種質隔離檢疫中心和華盛頓州立大學進行隔離檢疫試種。當進口商申請進口需隔離檢疫的種苗時,當地檢疫部門發給進口商一個標籤,其上註明進口貨物是植物性的,需要檢疫,並要求由指定的機構進行。進口商將標籤發至出口國,由出口國檢疫部門按照標籤上的要求檢疫出證。進口商獲得引進許可後方可進口,並將標籤及出口國的檢疫出證送到國家植物種質隔離檢疫中心進行隔離檢疫試種,一般試種一年,果樹類試種兩年。如無問題,予以放行。美國對雜草檢疫很嚴格,為了提高檢疫效率,APHIS租有專用傳輸線路,口岸檢疫人員可隨時將貨物中檢出的雜草種子用電子顯微鏡拍成數碼像片,通過INTER網在幾分鐘內從口岸傳到國家植物種質隔離檢疫中心,可立即判斷是否屬於檢疫性雜草。 

(三)關於美國玉米細菌性枯萎病 

19世紀末,美國伊利諾伊和紐約州首先報導玉米細菌性枯萎病發生危害,在甜玉米上引起20?00%的損失。由於當地存在傳播蟲媒玉米葉甲,致使該病成為美國玉米產區一種普遍發生的病害。只要玉米葉甲能越冬的地方,一旦且暖冬,翌年病害發生就比較嚴重。本世紀以來,美國主要通過防治當地傳播蟲媒玉米葉甲成功地控制了該病為害。 

一般認為,玉米細菌性枯萎病國際間傳播的主要途徑是種子帶菌。因此,許多國家禁止從美國進口玉米種子。為此,美國作了大量研究,特別是近些年,隨著科技發展和檢測手段提高,以依阿華大學McGee教授為首的專家套用酶聯檢測方法,檢測了近20噸的玉米種子樣品,種子帶菌檢出率極低,由此得出種子不能傳病的結論,並認為該病傳播主要通過玉米葉甲,在無玉米葉甲分布的地方不會發生玉米細菌性枯萎病。目前,美國種子貿易協會希望由McGee教授等專家,與中國檢疫專家合作,依照FAO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準則》,從技術角度對美國玉米種子進口到中國進行風險分析。 

二、阿根廷的種子檢疫情況 

(一)種子生產情況 

阿根廷是一個自由貿易國家,農業以玉米、油葵、小麥、大豆和高粱生產為主,1998年起糧食產量6150萬噸,其中出口占60%,玉米、大豆主要出口到巴西,油葵主要出口到日本、台灣、新加坡等地。阿根廷的食用油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為此,阿根廷的種子生產發展較快,孟山都迪卡、杜邦先鋒及瑞士諾華等種子公司均在阿根廷設有分公司。目前,迪卡的品種在阿根廷種子市場占有34%的份額。與此同時,轉基因技術廣泛用到其品種選育過程中,轉基因品種已開始大面積推廣,1999年,預計其種植的大都品種中有75%是轉基因品種。 

(二)油葵種子生產情況 

目前在我國大面積推廣的油葵G101是迪卡阿根廷分公司的Anibal博士培育的高產雙低品種,現已在美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大面積種植,為了提高制種產量,迪卡公司不斷改進其制種栽培技術,選擇新的制種基地,制種產量已由6年前23公斤/畝提高到95公斤/畝。同時該公司嚴格控制種子質量,從選地、隔離到去雜、田間純度檢測等均採取嚴格措施。對於出口種子,按照ISTA標準進行種子質量檢驗,此外,還進行芽勢檢測,以確保種子質量。 

阿根廷迪卡公司介紹,阿根廷油葵生產上,主要有菌核病、黃萎病、紅袖病、褐斑病、白鏽病和霜霉病發生。該公司已培育出抗菌核病、紅袖病和霜霉病的轉基因品種G101B,已投放市場。 

(三)種子檢疫情況 

阿根廷的植物檢疫工作由農業部農產品健康檢疫局(SENASA)負責。內設植物檢疫、植物保護和國內監測部。植物檢疫部主要負責制定檢疫法規、政策,與國外檢疫部門進行談判;植物保護部主要負責檢疫法規、政策的執行,對進出口種子實施檢疫;國內監測部主要負責國內疫情的監測工作。SENASA共有工作人員3500人,其中,在40個口岸和邊境站工作的有400人,其餘分布在全國23個省的植物檢疫部門,對於農業重點省下設縣一級植物檢疫機構。此外,SENASA還建有獨立的實驗室,對於農產品的質量和檢疫性病蟲害進行檢測分析,並出具檢測報告。 

對於進口種子,SENASA根據其風險分析報告進行檢疫審批,主要依據FAO《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準則》要求,首先對原產國的有害生物情況進行分析;其次是判斷有害生物是否可以隨種子傳入境內,以及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大小;三是根據分析結果,對於不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或雖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但可以採取措施控制的進口種子,出具進口檢疫許可證。對於已許可進口,但在口岸發現疫情的,或禁止進口,或採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對於出口種子,SENASA按照進口國的檢疫要求,根據制種田的田間檢疫結果,簽發出口種子檢疫證書。 

三、考察體會及建議 

(一)我國急需加強檢疫的基礎性工作 

通過考察,我們感到美國、阿根廷的基礎性工作做得非常紮實。特別是美國,不僅擁有先進的檢疫裝備,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根據新情況不斷完善的檢疫資料庫,對任何國家各種作物的病蟲發生分布情況和檢疫要求等均有記載,並對新發生病蟲都能及時分析。與之相比,我國目前的檢疫基礎性工作顯得十分薄弱:一是對目前我國境內病蟲害種類及發生情況家底不清或不太清楚;二是對其他國家有害生物的種類及發生情況掌握不夠;三是缺乏對國外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風險分析,從而很大程度制約了檢疫工作的發展。隨著我國復關臨近,中國農產品貿易市場不斷放開,檢疫任務更加艱巨,為了科學、準確、及時對有害生物作出判斷,最大限度降低有害生物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我國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檢疫工作的領導和財政支持,加快國內外檢疫性病蟲的調查、收集和整理,加強對檢疫性病蟲害的風險分析,建立“中國農業有害生物疫情信息系統”,為巨觀決策和經濟貿易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二)加快檢疫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配套 

在硬體上,國外基礎設施建設搞得很好,有一套先進的檢疫設備、現代化的檢疫隔離試種設施和能與其檢疫工作相配套、高效快捷的傳輸系統,可以及時準確地對新發現的病蟲害作出判斷,並採取相應措施。而目前我國的檢疫審批工作還是手工操作,信息傳遞還是通過電話、信件,缺乏引種檢疫隔離試種設施,檢驗手段落後,極不適應進口種子逐年增加的需要。為此,急需加強檢疫隔離設施的基本建設,建議部里儘早啟動植保工程中引種檢疫隔離設施建設項目。 

(三)理順檢疫體系 

美國的檢疫體系建設比較完善,APHIS植物檢疫人員共有3000人,其中包括口岸植檢人員、聯邦檢疫行政管理人員、每州特聘一名植檢人員和檢疫研究單位科研人員。APHIS只負責管理和基礎性研究,其運轉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大量的田間檢疫工作委託中介組織和大學完成,其檢疫費用依靠有償服務。應該說,美國這套檢疫體系是精幹、高效的,很值得我們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借鑑美國的經驗,理順檢疫體系。 

(四)對基因工程材料引進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目前,轉基因技術已套用於作物品種選育中,在棉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獲得成功。這些作物的轉基因品種在全球的推廣面積已從1996年的1900萬畝發展到今年的5.5億畝,特別是在拉美和日本等國大面積推廣,其中美國1998年大豆轉基因品種的種植面積已達1.4億畝,占全美大豆播種面積的25%。根據孟山都公司介紹,該公司第一代轉基因品種選育目標是高產、抗病蟲害和抗除草劑,使農民受益,其第二代轉基因品種選育目標為高蛋白、高維他命含量,使消費者受益。 

儘管歐盟等國家目前極力反對轉基因品種,但可看出,轉基因技術套用將是農業發展的趨勢。美國的研究者和公司把獲得未來成功放在基因工程植物和植物產品,為了改進美國農業的質量,許多公司和研究者需要引進基因工程植物材料,但必須事先提出申請,由APHIS 

生物技術、生物和環境保護部(BBEP)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分析,確證基因材料對美國農業和自然資源不構成威脅後,才出具進口許可。目前,我國雖已育成轉基因品種,但其性狀表現較美國的轉基因品種還有一定距離,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還很不夠。而且我國尚缺乏對轉基因品種安全性的測試手段。因此,有必要加快這方面的研究與投入,建立健全基因工程植物和植物產品進口許可制度。 

美國連鎖商業考察報告範本
美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考察報告範文
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報告
赴美國考察報告
美國林業考察報告
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築市場監管考察報告
美國學前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社區學院教育考察報告
美國遠程教育和教育技術的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