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林業考察報告

美國林業考察報告

應美國馬里蘭大學和全球華人事務研究中心的邀請,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組建的山東省林業科技考察團一行5人在山東省科協組織部部長湯少泉團長的率領下於2000年7月26日至8月8日先後對美國的五個州的林業及矽谷高科技城進行了考察,東營市科協主席馮立軍參與了這次考察活動。考察情況如下:

(一)美國的林業概況

美國的森林資源面積為29800萬公頃,人均森林面積0.84萬公頃,總蓄積量為247.3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98.54立方米,高出世界人均77.07立方米的水平,森林覆被率為35%,這說明美國的森林資源是相當豐富的。考察團十幾天橫穿美國東西部,沿途觀察,無論是高山、平原、沙漠、沿海,均足以證明美國的林業是發達的。

美國林業的開發歷史和我國相比是比較短的。在100年以前土地開發時代,首先在東部沿海一帶,鼓勵人們去開發森林。1878年通過林木及石料法案,開始有部分保護森林的內容,但仍以鼓勵開發為主,森林的大量採伐給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認識到這種“利用”的破壞性後於1891年制定了森林保護法,完善了森林經營管理及森林保護等方案。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議會又連續通過許多法案,強化森林的經營管理。認識到森林不僅是生產木材,提出《森林多目標利用及持續多利用法》,開始從多用途、永續利用著眼。從1982年開始美國注意到森林的生物及環境效應。

我們沿途常看到上百年以上的原始天然林,這些可供採伐的過熟林在美國是不能輕易採伐的。儘管美國西部是一地震活動區,居民住房多為2-3層木質結構的小樓,木材用量很大。但美國多年來寧從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進口木材,也很少採伐自己的原始林。困此在美國我們看到了很多高大鬱閉的桉樹、花旗松、雲杉等森林。胸圍幾米粗的濕地松、火炬松、美國香柏到處可見。為了保護和培育好森林資源,美國政府規定,對私有林的人工造林給予財政上的補助,其補助額一般為50%—70%,由政府在各年度通過的《林業鼓勵計畫》中付給,對防火防病蟲給予無償的投資。私有林主造林政府補助種苗經費的1/3。

美國國會於1990年通過了鼓勵私有林主造林的免稅政策,每年納稅人可免1萬美元的造林投資稅,造林當年可退稅9%,余者7年平均退還。國有林免繳固定財產稅,此稅率為5%,僅此一項等於每年在國有林建設中多投入20億美元。

(二)美國的沙漠造林

在美國的西南部幾個州均有大片的沙漠,我們重點考察了加州、內華達州的沙漠治理情況,兩天行程500多公里,橫穿幾十萬公頃的沙漠地帶。這裡氣候乾燥,年降雨量極少,大約在100—200毫米,夏季炎熱,氣溫經常達49℃,1971年最高時達57℃,基本渺無人煙,在這樣自然條件極差的地方,植被覆蓋面積仍能約占60%以上,主要為山艾、山荊、鮮人掌,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和小灌木。其治理辦法主要為飛播,即組織林業專家廣泛選擇草種、樹種,每年抓住有限的降雨時機,多次飛播,並從中選出適合沙地造林的草種、樹種。經過幾十年努力,現在初見成效,在我們行進的高速公路沿途已形成沙漠綠洲。

(三)加州的原始紅木林

美洲大陸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峽谷中,至今還保存著大片茂密的紅木林:那些世界上最高大、最原始的生命群落,正是我們考察團此次考察的重要目的地。一億四千萬年前,紅木類的植物曾覆蓋了整個北半球,由於氣候及人為原因,至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保存在加州和俄勒岡的一些國立或州立公園內。我們考察團一行所看到的,穆爾紅木國家紀念林,就是其中最大的一片原始紅木林。穆爾紅木林占地43平方公里,1905年聯邦政府確定為國家紀念林加以保護,並以自然保護主義學者約翰·穆爾的名字命名。這片林地是一片以海岸紅木為主,包括各種植物和動物的原始生命群落。由於未遭受過任何破壞,它不但保存了那些巨大的遠古喬木的種群,更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種和諧的紅木林原始生態環境。

進入紅木林我們都不禁要驚詫於它的高大。紅木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我們所考察林中的一株海岸紅木,高達76.8米,胸圍4.27米,該林地資料記錄最高紅木達112.4米,只是我們沒有見到。紅木的樹齡很長,在林中我們所看到的許多樹齡都在1000多年以上,有的樹下標牌簡介已達2000多年。

海岸紅木在適宜的溫度下能迅速生長,並且有十分良好的抗風和抗鹽鹼能力,夏季由於經常的暴雨和濃霧,使得土地變潮濕而堅實,這對紅木的生長是十分有利的。紅木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一為樹瘤和樹根上發出新芽,成長為新的樹木,二為種子落地繁殖。紅木有厚達15~30厘米的樹皮,由海綿和纖維狀的組織構成,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的傷害。

穆爾森林的紅木只是加州紅木林的一部分,但它向我們展示這個神秘世界的一角。

(四)美國的城鎮綠化

美國的城鎮綠化、美化的藝術水平是非常高的,總的特點是,喬、灌、花、草科學搭配的花園式的綠化模式,從我們經過的幾個大城市如華盛頓、洛杉磯、舊金山、費城、紐約及周圍的鄉鎮,全部為花園式的城鎮,市內除建築物和硬化的地面以外的地方,幾乎看不見裸露的土地。聯邦政府幾處最高首腦機關如白宮、國會山等均淹沒在密林中。城市中街道兩旁行道樹均用2m×2m的方鋼圍繞成保護架。在狹窄的紐約華爾街兩側均用木製大容器植樹、種花。大多私人別墅、莊園、農戶都有自己的花園、草地和幾株高大的喬木。總之我們所到之處均為廣闊的草坪、盛開的鮮花、碧綠的河水、高大的樹木,真是芳草如茵,青山綠水。

(五)美國的史丹福大學與矽谷

因我們是科協組織的科技考察團,所以我們懷著求知願望考察了距舊金山50公里的聖克拉拉谷地,現已聞名世界的科技城矽谷和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是一個四年制的私立大學,成立於1885年,曾被美國新聞媒體評為全美第五名明星級大學,學術排名居全美第一,該校曾連續三年有人獲諾貝爾獎。這所大學並不只是一所教學單位,而是集教育、科研為一體,在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同時,也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為社會進步,為經濟發展服務。史丹福大學與矽谷的合作就是這種“研究密集型”大學的一個成功範例。對於史丹福大學的教授來說,教學和研究的結合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舉世聞名的科技城矽谷就在史丹福大學的旁邊,在20世紀30年代末當時的史丹福大學副校長特曼大膽提出“批租土地吸引投資,轉讓技術,開發成果”。遵照這一精神,20世紀40年代初他們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即惠普公司,生產音頻振盪器。從那時開始大學裡的科研成果不斷轉給企業。1955年已有7家公司前來辦廠,1960年增加到32家,1965年斯坦福工業園正式成立時,這裡已經集中了近70家高新技術企業。到20世紀80年代這裡竟雲集了近3000家電子電腦企業,包括聞名遐邇的莫特爾公司、蘋果公司,如果把諸如行銷、諮詢、公關、投資等行業算在內,這裡公司總數超過8000家。

聖克拉拉谷地成了舉世矚目的神奇土地,成了電腦發展的基地,由於這裡的企業大都與電晶體和矽晶片關係密切,自1971年開始人們為聖克拉拉谷地換了一個響徹雲霄的美名矽谷

(六)幾點建議

1.我省是沿海經濟較發達的省份,但又是一個少林省份,全省林木覆被率僅為16.5%,森林資源很少,林業的發展必須制定一些強有力的法律,進行必要的行政干預,增強全民保護森林意識,我省沒有原始森林但我省有不少古樹、名木,天然林風景點,必須強化保護措施。

2.我省宜林荒山荒灘面積很大,造林綠化有很大的潛力,各級政府必須制定造林綠化的強有力的措施,特別是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以調動民眾的造林積極性。

3.努力提高城鎮綠化水平。由於我省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鎮人口增長很快,城鎮面積迅速擴大,建議在搞城鎮建設的同時加大綠化面積,使我省城鎮都能成為花園式的城鎮。

4.教學科研單位要切實與市場相結合,與企業相結合,使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商品,走矽谷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