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年來,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向廣大國小幹部教師表示衷心地感謝,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地祝賀!

但面對新情況、新要求還有些問題和不足:對素質教育認識不全面,重分數,輕習慣,重灌輸,輕興趣;在教學設施的配備管理上,重配輕管,重管輕用,課堂教學“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班班通”之後的教學還有一部分人不會使用多媒體;備課、聽評課和業務學習筆記有應付現象,有的老師的作業批改評語指導性不強;個別學校考核時,領導幹部加分賦值偏高,嚴重製約了一線教師積極進取的熱情;個別街鎮組織考試不嚴肅、不認真,嚴重敗壞了考風考紀。

以上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市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也影響著“推進教育率先發展,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的進程。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研究,找準問題根源,創新思路措施,材良本上加以解決。

二、下一步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指導意見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校本研修為載體,以師德建設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基礎紮實、習慣良好、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為學生培養目標,以跟進指導、培養典型、創辦特色為工作策略,認真落實“xx市‘推進教育率先發展,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行動計畫”,全面提升師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對於確保每一個孩子接受高質量教育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要切實加強課程建設。各學校要繼續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斷強化學校課程表的法度意識,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三級課程。堅持“國家、地方課程校本化,學校課程特色化”的指導思想,因地制宜,完善課程三級管理體系,切實開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加強學校課程的研究與探索,立足本單位傳統與發展優勢,強化開發與建設,形成學校的特色課程,逐步構建體系完備、結構合理、充滿活力、適應性強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二要增強德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各學校建立符合青少年成長規律的德育培養目標,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把德育納入學生生活實踐中,要全面實施親職教育普及工程,讓家長參與學校的建設與管理,探索學校與家庭聯手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機制。

三要建立學科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單位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科學規劃節假日學習與生活.設立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四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經典誦讀活動.經典誦讀活動作為我市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成效斐然。活動已經在孩子、家長、老師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親子共讀、師生同背”已蔚然成風。新學期,開展“百首歌吟進校園活動”,各單位要科學規劃出教唱時間、定出執教教師,保障《 歌吟 》 有充足的教學時間和教學人員,讓孩子從小涵詠中華經典文化,心中培植中華文化之根。

五要科學構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評價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診斷功能,注重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科學性,既要兼顧學生差異,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評價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多樣化,既要兼顧質和量,更要關注過程和結果。逐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真正發揮評價對學生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六要加強藝術教育和體質健康工作。深刻認識藝術素質是人文素養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健體魄是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保證。要以藝術體育課堂為載體紮實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認真組織第二課堂,“琴棋書畫”進校園,全面落實好教育部體育藝術“ 2 + 1 “ 頂目,確保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開展衛生健康教育活動,全刀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提升和體質健康工作。

(二)夯實教學常規,增強管理效益

要以一種敢為人先的勇氣繼續創造經驗,對過去的經驗要批判的繼承,使之成為日常教學工作的基本遵循。

要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各學校要著力解決課程開設不齊、開設不好、文體活動偏少、作業量過大、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公眾輿論性問題。要完善辦學行為監管機制,充分發揮街鎮教研室和督導室職能,建立隨機督導和巡視制度,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規範辦學督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