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強化有效備課改革.要牢牢把握“個人領悟、集體研究、把握課標、重組資源”的原則,要做到腦中有“綱”,胸中有“本” , 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手中有“法”。各單位要認真研究制定好教師備課的評價機制和操作辦法,切實提高備課的實效。

要開展好“五項全能”教學大比武活動。教育局下發了《 全市第二屆五項全能大比武活動實施方案 》 ,各單位要按照 《 方案 》 的要求,制定大比武活動實施細則,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推選出能代表各個學科最高水平的選手參與到大比武活動中。教育局和人社局將對優秀選手進行表彰。各單位要以此為契機,積極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努力提高教師施教能力,達到以活動促工作,以活動促研究,以活動促提高,以活動促發展。

要深入推進網路教研活動的實施。建立縣域網路教研平台,實現縣域內資源共享、教研互動,讓網路教研成為教師生活的基本樣態。教育局成立了網路教研中心,目的就是要突顯網路平台資源豐富、信息及時、時空不限等優勢,積極推行網路教研活動的深入實施,讓老師們在網上與名師對話、與同行研討、與學生交流,在輕鬆的跟貼與博文中開闊視野、提升智慧、享受成功.

要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加強課堂教學監控,建立完善課堂教學最佳化機制,深入落實幹部教師聽評課制度、青年教師匯報課制度、備課組內研究課制度、校內公開示範課制度、教師課堂教學達標制度和優質課比賽制度;通過多種形式落實好單元監測和期末質量監測,及時進行質量分析,有針對性地做好補教補學工作。各單位要落實學校領導幹部年級學科承包制、教研員與學科教學質量捆綁評價制,進一步強化學校領導幹部和學科教研員的責任,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三)抓實校本研修,不斷完善運行機制

校本研修是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培植學校特色、推動學校發展的有效舉措。各單位要認真規劃,完善工作機制,精心組織,抓好落實.

一要強化校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學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校長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設的第一責任人,統籌規劃和管理校本研修工作二要積極創建學習型校園,努力構建工作、學習、研究三位一體紛校本研修模式,形成全員學習的良好氛圍,實現校本研修的“全員化、全程化、團隊化”。要積極採取措施,保證對校本研修工作的經費投入,為校本研修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二要加強校本研修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要制定校本研修規劃加學年度校本研修計畫,明確研修任務,加強過程管理,重視檢查督促和考核。建立健全研修的學習制度,用科學的管理舉措保證校本研修活動有序、高效地開展,促進工作、學習和研究的良性互動,不斷提高校本研修的質量和效益。

三要統籌協調內部處室間的工作關係。優秀的學校必然有良好的運行管理機制,必定能梳理好內部處室間的工作關係,從而充分激發內部活力,實現學校這台“大機器”的高效運轉。各單位要積極整合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力量,搞好協調和任務分配,明確各自職能,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互動網路。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了解教師的困惑和收穫,定期展示教師的學習成果,及時而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研討和交流活動,使每位教師的困惑能及時得到回應,每位老師的經驗及時與同事分享,真正保障研修的校本化和效益最大化。

四要努力拓寬校本研修網路體系.校本研修不能搞成本校的自我封閉的研修,要積極主動地與教研員、各地名師甚至知名專家對接,亮出自己的特色,謀求他們的支持與指導,充分利用他們的智慧對學校工作從理性上進一步提升,打造出學校的品牌。要緊緊依靠各級專家和名師骨幹,實現專業有效引領和高端對接,結合課程改革、教師專業成長等新的信.息和理念豐富校本研修的內涵,扣準前進和發展的脈搏,使學校的發展緊跟整個教育、整個社會的發展。

五要做好校本研修的指導工作.教研員作為教師發展的專業引領者,要有“敢立潮頭唱大風”的精神與追求,與學校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和聯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深入實踐,走向基層,走向學校,與教師直接對話和交流,主動參與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幫助教師總結經驗、提升理論、探索規律,為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真正當好‘教師之師”。

(四)發揮資源優勢,促進教育率先發展

一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組織網路。要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後勤等管理制度,從功能室到內設配備,從器材入庫到借出使用,從裝配更新到報損登記,從現實到網路,從物件到人員,每種輔房、每個環節都要周密考慮,規範設計,逐步建立起系統、規範、有效的管理監控制度,真正做到室有專人、物有專用,所有設施、物件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穩定、有序,為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