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序號

年分

人口數

(萬人)

排放係數

(千克 /人日)

日產量

(噸 /日)

年產量

(萬噸)

1

XX

0.4

0.8

3.2

0.11

2

XX

0.5

0.9

4.5

0.16

3

XX

0.6

1.1

6.6

0.24

4

2020

0.6

1.2

7.2

0.26

2.3垃圾處理方案

近中期產生的垃圾擬採用堆肥 +填埋處置方式,垃圾產生量即為需處理量,以XX年的年產量為平均數計算,日處理量為6.6噸,年處理量為0.24萬噸,至2024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為0.24×20=4.8萬噸,按45%進行堆肥處理後用於竹山施肥,55%進行填埋處理。填埋場可按可消納*****30年內產生的垃圾量考慮。

3  總圖與運輸

3.1總圖

3.1.1場址選擇

擬選場址位於 *****彭坊村境內,小地名長坑壠,距離鄉所在地2.5公里,場址附近有縣道通過,交通便利。

3.1.2周邊環境。場址周圍無居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大,周邊自然條件的環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較好的自淨能力。

3.1.3總圖

本項目場址為一天然山谷 ,東面為山峰,西面臨縣道,南北二面是山脈,長約為500米、寬30米,根據場地及生產工藝、運輸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從西向東把場地分為二段,即進口處為垃圾預處理和堆肥區,占地約為3000m 2 ,裡面往東為填埋區,占地約為6000m 2 。

3.1.4運輸與道路

本垃圾處理場日處理生活垃圾為 6.6噸,全部採用農用運輸車或小型拖拉機運輸。場內道路長約700m。

3.1.5用地條件。本場地可建設為山谷型填埋場,東南部為平坦狹長地段,無地下水出現,除了雨季的大氣降水可用設立截洪溝排出外,填埋場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響。

3.1.6土料來源。垃圾填埋作業需要大量覆蓋土,周邊粘土土料來源廣泛。

4  預處理及堆肥處理工程

4.1堆肥處理工藝

堆肥處理工藝採用好氧堆肥,發酵溫度一般在50~65ºc,發酵周期短,稱為高溫快速堆肥,為了使物料與空氣充分接觸,給系統提供足夠的氧氣,通常通過風機進行強制通風促進其與空氣的充分均勻接觸,實現好氧發酵,根據八十年以來國內垃圾處理較為普遍採用的靜態好氧堆肥技術,本項目也採用倉式靜態堆肥,輔以機械通風,提高發酵溫度和發酵速度。

4.1.1工藝流程

分選預處理及堆肥處理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進料 → 板式給料機 → 滾筒破袋機 → 滾筒篩分機 → 篩下物 → 一次發酵倉 → 二次發酵倉 → 後處理篩分 → 堆肥成品

4.1.2設計說明

( 1)垃圾給料系統方案設計利用天然地形,將分選車間靠近山坡布置,垃圾車將垃圾沿進場道路直接運至分選車間頂部,將垃圾從分選車間頂部的預留孔洞中,將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給料機的料斗。

( 2)垃圾進入分選車間後,由板式給料機的均勻給料,通過皮帶輪輸送機將垃圾送進滾洞破袋機,將垃圾進行破袋處理,以利於下階段的分選。

破袋機的出料又通過皮帶輸送機被送至滾筒篩進行篩分處理,根據經驗篩孔取為 80mm ,篩下物通過滾筒篩下部和皮帶送出,然後直接送到一次發酵倉的頂部,在布料機的作用下,將物料送到發酵倉。篩上物為不利於堆肥的物質,在分選車間前的受料平台上短暫停留後,由專用自卸農用車運往填埋場做填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