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樹政績觀,謀劃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強調,要著力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按照客觀規律謀劃發展。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為領導幹部應該樹立什麼樣的政績觀念,為誰創造政績,如何爭創人民滿意的、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留什麼樣的政績,以及由誰來評價政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領導幹部要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樣的政績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人民民眾滿意的真正政績,要以什麼樣的標尺檢驗政績。胡錦濤同志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按照客觀規律謀劃發展,要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察實情、講實話,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這些要求為各級領導幹部樹立了檢驗政績的一個標尺。作為領導幹部的政績或績效,可以說是對領導幹部的領導實踐活動過程和目標客觀考評的結果。積極創造並關注自己的政績,是每一個領導幹部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動機需要,是每一個領導幹部的重要社會責任。有的領導幹部在發展觀念上存在重“顯績”輕“潛績”、重當前輕長遠、見物不見人、甚至製造虛假政績等問題。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要在腦海里進一步鞏固並強化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觀,即領導幹部的政績要能夠達到顯性績效和隱性績效的有機統一。從表面上看,顯性績效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和讚揚,而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隱性績效往往比顯性績效更有生命力,更能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考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政績觀,要求領導幹部真正以科學的、發展的、多維的眼光來審視和對待自己的政績。對此,領導幹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歷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二要敬畏百姓,讓自己做的事情對得起養育我們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將來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感到後悔。

領導幹部的政績活動要體現出公共意志和優秀的公共精神。公共性表現為一種價值取向,一種精神理念,一種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領導幹部在履行領導活動的過程中,要以為公眾服務為出發點,強調以社會民主、公平、公正、參與和責任為內容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關注社會共同體中每個人的權利和尊嚴。領導的政績要體現出公共精神的思想。社會的和諧發展是公共精神得以孕育的前提,這既是公共精神的內在要求,也是和諧社會的本質使然。領導幹部政績涵蓋的公共精神主要包括社會公德意識、公僕意識、奉獻意識、民本意識、公平正義、共享共建、自治自律的行為規範等社會價值理念。要由單純重視貨幣資本的意識向重視人力資本的意識升華,從以物為中心回到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由物慾衝動的誘惑向公益心和社會責任感升華,使政績建立在一種更高的道德層面之上。由片面追求對大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給予大自然報答和回歸升華,堅持科學技術與人文倫理精神有機統一,由片面追求個人政績向社會的和諧發展的理性追求升華。領導幹部只有認清自己的重要使命,充分覺悟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自覺地為執政行為提供智力支持,才能確保其政績實踐活動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