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科學發展觀活動大總結

(三)領導班子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有新提高

一是增強了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幹事業的自覺性。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班子都召開了民主生活會,領導幹部經過了一次組織生活的鍛鍊,進一步提升了領導班子建設水平。委黨組在會前廣泛地徵求了機關各處室,委直各單位的意見和建議,經整理歸納為“5個方面,37條”,同時向14個市農委、8個農機局發了徵求意見函,經整理歸納為“3個方面、20條”,這些意見和建議在黨組民主生活會前反饋給了每位黨組成員。委黨組圍繞“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每位黨組成員結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行分析檢查,做到了既不脫離客觀實際,又重在檢查主觀上存在的問題,思想認識產生了飛躍,形成了科學發展的新共識。進一步增強了領導班子一心一意謀發展,團結協作幹事業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了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保增長”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了關注民生,為農民服務,為困難民眾排憂解難的主動性。

二是增強了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單位在撰寫分析檢查報告中,對徵求到的民眾意見和建議進行了消化、吸收、採納,形成了高質量的分析檢查報告。委黨組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省委省政府的重託和農民民眾的期待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我省農業與農村發展仍然處在爬坡攻堅階段,制約農業與農村發展的各種資源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尚未消除,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和統籌兼顧不當的問題仍然突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城鄉統籌一體化新格局的任務非常艱巨。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促進農民增收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雖然農民收入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促使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農業產業基礎薄弱。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農業是弱質產業,發展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的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困難很多。城鄉差距還在拉大。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應該說全省城鄉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但也應該看到,城鄉發展仍存在較大差距,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

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大家認為,存在上述問題主客觀原因都有,但主要的是反映了我們思想認識、領導能力和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五個不適應”。一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和把握上還不夠系統深入,思想認識不適應。二是引領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手段不強,工作水平不適應。三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工作方式不適應。四是解決農村勞動者素質低、創新能力差的問題,工作措施不適應。五是解決農業結構調整慢、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較低、農產品市場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面對新變化不適應。

(四)認真制定整改方案,解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突出問題的能力水平有新提高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各單位針對分析檢查階段查找出來的問題,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確工作措施、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進一步理清科學發展發展的工作思路。針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委黨組明確提出,我們的工作力爭在五個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落實“保增長”措施,力爭在項目牽動上取得新突破;二是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力爭在構建安全監管體系上取得新突破;三是落實農村改革措施,力爭在關鍵環節上取得新突破;四是落實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力爭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五是落實科技興農戰略,力爭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制定了可行的整改方案。委黨組根據黨組分析檢查報告、民眾意見和建議,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實方案,其中屬於農業農村工作的有33條、機關建設的4條。在農業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力抓好1000萬畝中低產糧田改造工程、 1000萬畝優質花生等油料開發工程、1000萬畝設施農業建設工程、1000萬畝優質水果開發工程、500萬畝特色產業開發工程。在扶貧開發方面,實施整村推進扶貧400個村,以全省20個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為依託,培訓轉移貧困勞動力4萬人,安排移民扶貧3000戶,抓好210個省(中)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215個貧困鄉鎮的工作。在良種良法推廣方面,貫徹農以種為先的方針,2009年至2024年建設玉米、水稻、大豆、雜糧、蔬菜、馬鈴薯等作物良種繁育基地22個,推介高產穩產品種150個。在提高勞動者素質方面,2009年培訓新型農民10萬名,輻射培訓50萬農民。在抓村容村貌治理方面,2009年在全省不同類型地區,建設2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我們相信一大批項目的實施和資金注入,必將有力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