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研討班總結

我局地處墾區西北部,具有“地理位置偏、土地面積小、水熱資源少、林地資源缺

”等自然環境劣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清醒地認識我們自身存在的優勢與劣勢,發揮優勢,克服劣勢,不斷創造新優勢,實現新發展。

土地是我們的最大資源優勢,我們必須變管理土地為經營土地,科學發揮土地優勢,努力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產出水平,使資源優勢成為經濟優勢。要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提高土地產出水平。進一步實施農業標準化提升工程,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要通過實施兩萬公頃節水灌溉區建設,提高土地產出水平。進一步調整種植業結構,大上玉米、馬鈴薯、芸豆、亞麻、甜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向結構調整要效益;要通過農場百棟大棚區建設,提高土地產出水平。大力發展棚室蔬菜、食用菌、花卉、葡萄等,依靠較少的土地獲得較高的產出。

要把土地資源利用與推進結構調整、新農村建設、畜牧發展等結合起來,利用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

項目建設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各單位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龍頭,積極“搶抓機遇爭取項目,想方設法促成項目,提高效率落實項目,面向市場謀劃項目”,要做到“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輕言放棄,遭到非議和指責,不輕言否定”,堅持不懈抓好項目,千方百計發展項目。

改革與發展是我們工作的兩大主題。要不斷深化以農場、管理區改革為主的各項改革,用改革促進發展,用發展保障改革。要按照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扎紮實實地推進畜牧發展、林業建設等“十大工作任務”的落實。

各單位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謀劃本單位的思路,完善本單位的思路,使其更科學,更符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

(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堅持統籌兼顧,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就是要著眼於滿足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指標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做到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分局與農場、發展快的農場和發展慢的農場協調發展,注重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九三永續發展。

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研究解決現實問題,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基本途徑。我們要立足九三實際,更加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鍥而不捨地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建設,不斷積蓄髮展後勁,努力使各項工作都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加快新興特色優勢產業的培育,不斷強化支撐分局經濟發展的產業優勢。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加大體制機制的創新力度;進一步促進非國有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活力。更加注重解決民生問題,力求每年都能為人民民眾辦成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更加注重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堅持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