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六五普法的論文文章

從1986年的 “一五”普法到2010的“五五”普法,歷時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普法的成功經驗使我們認識到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制定新形勢下法制宣傳教育新的五年規劃,推進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具有深刻而遠大的意義。

一、對普法的認識:

(一)、中國是一個從封建半封建社會過渡為社會主義社會的農業大國。早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韓非子就提出了法的概念,他的理論反映了當時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和新興思想的流派。可以講韓非子提出的法的概念就是我國最早的雛形法學概念和理論。由於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封建社會占了大多數時期,經歷封建半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跨越,從誕生之日到2010年的今天經歷了61個春秋。1978年,中華大地的改革雄風讓中華民族這條巨龍振奮、雄起,由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規劃的改革開放之路的理念,他的法制思想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新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國”。

(二)、從1986年的“一五”普法到“三五”普法的十五年,可以講是我國的普法工作藉助改革開放的雄風,“摸著石頭過河”,在邊普法、邊探索、邊尋求著適合我國國情的普法理念思路、方法措施。對於廣大受教育者而言,不誇張的說是在學習“A、B、C”,也就是學習法律的基礎知識。如果從“一五”普法到“三五”普法是讓十三億國人了解掌握和普及法律、法制的“ABC”的話,那么回首“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就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而艱巨的工程。從“摸著石頭”的探路,到“四五”、“五五”普法大道的規劃設計、設施,十年時間這條普法之路成為我們依法治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標誌之一。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深入開展普法宣傳,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素質。

(三)、把握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與客觀需要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民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執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我國,依法治國有其特定的內涵和要求,它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第二,廣大人民民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的國家制度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政治基礎。第三,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的要求。依法治國的對象是國家的各項工作。依法治國就是將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律調整的軌道,充分發揮法律在鼓勵國家和事務中的特殊作用,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

科學認識依法治國的客觀的需要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法律成為構建新型社會的主要工具。只有法制才能為市場經濟提供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規則與制度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