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例文

二、實行適應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要求的產業政策

興辦鄉鎮企業要立足於開發利用當地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實現中西部地區經濟迅速增長的重要途徑。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綜合經濟部門、有關業務部門,都要從中西部地區實際情況和加快經濟發展的要求出發,因地制宜地執行國家的產業政策,創造有利於開發資源的條件和環境,促進鄉鎮企業發展。

中西部地區發展鄉鎮企業,要面向國內外市場需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除國家明文規定的外,適合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不受限制;只要產品質量高,銷路好,又有治理污染和保護資源、環境的可靠措施,項目規模大小不受限制,並免徵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在保證效益的前提下,發展速度能多快就多快,不受限制。但是,也不能不顧條件,層層硬性規定指標、攤派任務。

中西部大多數地區,應當在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把積極興辦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企業放在重要地位。在有條件的地方,要發展附加值較高的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暫時沒有條件辦加工業的地方,要把運銷業作為突破口來抓。

要充分利用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的豐富資源,在各級政府統一規劃下,進行合理開發,發展礦業、建材、小水電和旅遊等資源型產業。各有關部門要幫助進行技術論證,提出可行性方案,提供必要的服務。除國務院明文規定外,任何部門、單位增加收費種類和提高收費標準,都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要利用中西部地區勞力多的優勢,發展商業、服務業、手工業、建築業、運輸業、旅遊業及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組織勞務輸出,繁榮城鄉經濟。

三、提倡不同組織形式的鄉鎮企業共同發展

發展鄉鎮企業,要在繼續堅持原來鄉辦、村辦、戶辦、聯戶辦“四輪驅動”的基礎上,再加上聯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實行“多輪驅動、多軌運行”。

近幾年來,我國農村湧現出一批不同類型的鄉村股份制企業(包括股份合作制企業)。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有利於籌集民間資金,明晰產權關係,實行政企分開,具有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許多好處,各地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並積極推廣。國家在農村投資開發的項目,凡是適合與地方聯營的,可以與鄉村集體股份相結合,建立聯營企業,以減少國家在征地、招工等方面的投入,帶動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

中西部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在鄉鎮企業的組織形式上,更需要放開手腳,實行“多種輪子一齊轉,哪個轉得快就讓它轉”。不同地區生產力水平不同,多種“輪子”不可能在每個地區都以同樣的比重、同樣的速度運轉,要允許和支持適合當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輪子”轉得快些,不限制其發展速度。在那些貧困落後,集體經濟薄弱,辦鄉、村集體企業缺乏條件的地區,可以放手發展個體、私營和股份合作制企業。不同所有制企業,都要進入市場,實行平等競爭。

建立健全對鄉鎮企業的法律保護制度。各級政法機關要保護鄉鎮企業及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和合法收入,嚴禁一切“吃大戶”、亂攤派甚至敲詐勒索等不法行為。要糾正對個體與私營企業認識上的偏見和政策上的歧視,嚴禁對個體、私營企業的贖買行為。不得利用行政手段隨意平調鄉鎮企業資產、改變隸屬關係或變更企業性質。

四、鼓勵和支持各類人才走上開發鄉鎮經濟的主戰場

鄉鎮企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各級政府要下決心,採取有力措施,為鄉鎮企業創造一個大膽使用人才、積極吸引人才、加速培養人才和堅決保護人才的環境與機制。

要破除“左”的思想束縛,大膽選拔和放手啟用那些敢想敢幹,善於經營,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各種農村能人。他們是農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極分子,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示範作用和骨幹作用。鼓勵他們以個體、私營、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制等各種形式領辦、創辦鄉鎮企業。農村黨員幹部要帶頭興辦鄉鎮企業,勇於帶領民眾致富。

中西部地區要結合機構改革,鼓勵一部分有才能、有志自從事經濟工作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幹部,走向發展鄉鎮企業的主戰場。對離開黨政機關到鄉鎮企業去的幹部,在嚴格實行政企分開的原則下,允許各地採取一些過渡辦法,積極創造與黨政機關“脫鉤”的條件。

鄉鎮企業是大中專畢業生最能顯身手的場所之一。國家教育部門要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企業就職,對新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凡是到鄉鎮企業工作的,允許保留國家幹部身份,行政關係保存在縣鄉鎮企業主管部門或人才交流中心,免除見習期,其工資獎金在不低於國家規定標準的前提下,由企業自行確定。為了提高鄉鎮企業的整體素質,各有關大中專院校要為鄉鎮企業定向培養人才,並列入各級教育部門的計畫;有條件的大專院校,要增設適用於鄉鎮企業的專業;通過職業中學、民間辦學、短期培訓等途徑加強對農村現有知識青年的職業教育,不斷擴大鄉鎮企業的人才後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