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公約》關於風險轉移的規定

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貨物風險主要指貨物在高溫、水浸、火災、盜竊、查封等非正常情況下發生的短少、變質或滅失等損失。劃分風險的目的就是確立這些損失應當由誰來承擔。

(一)《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公約》對風險轉移確定了以下原則:

1.以交貨時間確定風險轉移。和某些國家,如英國,以所有權轉移時間確定風險轉移時間的原則不同,公約採用了所有權與風險相分離的方法,確定了以交貨時間作為風險轉移時間的原則。公約第69條規定,從買方接收貨物時起,風險轉移於買方承擔。

2.過失劃分原則。從交貨時間起,風險從賣方轉移於買方。這一原則的適用有一個前提,即風險的轉移是在賣方無違約責任的情況下。假如賣方發生違約行為,則上述原則不予適用。3.國際慣例優先。在國際貨物買賣中,有些國際慣例對風險轉移有自己的規定。公約第9條規定,雙方當事人業已同意的任何慣例和他們之間確立的任何習慣做法,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例如根據《XX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fob、cif、cfr契約的風險劃分是以裝運港船弦為界。賣方承擔貨物越過船弦前的風險,貨物越過船弦後的風險由買方承擔。如果當事人在契約中選擇了這種貿易術語,那么國際貿易術語規定的風險分擔原則優先於公約的規定,即風險劃分以船弦為界而不是以交付單據(即交貨)的時候劃分。

4.劃撥是風險發生轉移的前提條件。根據公約的規定,貨物在劃撥契約項下前風險不發生轉移。

(二)風險轉移的時間

1.涉及運輸的交貨。涉及運輸的交貨有兩種情況:一是賣方沒有義務在指定地點交貨,二是賣方必須在某一特定地點交貨。

2.在途貨物的繳獲。原則上從訂立契約時起,風險轉移到買方承擔。

3.不涉及運輸的交貨。有兩種情況:在賣方營業地交貨,在賣方營業地以外的地點交貨。

風險轉移的主要問題是風險在何時由賣方轉移給買方。以貨物交付時間來決定風險轉移時間與以貨物所有權轉移來決定風險轉移時間更為合理和明智。因為,所有權的移轉是一個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甚至是難以證明的問題。而且,所有權的移轉與貨物的實際占有控制並不一致。在所有權未發生轉移貨物卻已實際交付的情況下,要對貨物已失去實際占有、控制的一方對貨物的毀損和滅失風險來承擔責任,不僅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不利於交易的發展。因此,現代貨物買賣規則以及多數學者們的看法,都是以交貨時間來決定風險移轉時間,不採用貨物所有權轉移這一瞬間來決定風險轉移時間。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的根本違約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樣式二)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解釋與分析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樣式一)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公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書
國際貨物買賣協定書
國際貨物買賣協定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