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存,規避交易風險

最近,麗水甲公司為了公司發展需要準備擴建廠房,因考慮到房價和交通的原因,準備在金華市購買一處廠房。與此同時,溫州乙公司為變現資產,轉移投資,欲將名下位於金華的一處廠房出售。經朋友從中牽線,甲、乙公司達成轉讓房產的一致意向。甲公司願意以1500多萬元的價格受讓乙公司的廠房。

但是兩家公司在商量過戶細節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由於雙方互不熟悉對方的情況,且考慮到1500多萬元人民幣的支付風險,在支付房款和房地產權證過戶這兩個環節上無法達成共識。後來,他們來到金華市正信公證處尋求幫助。

在了解到雙方這一情況後,該公證處公證員鄭文君建議,甲、乙公司可以在簽訂房產買賣契約的時候就將房款提存的條款寫入契約。甲公司首先將購房款提存到正信公證處,在雙方約定的前提條件滿足後,也就是甲公司在乙公司的配合下,將房產證、土地證過戶到自身名下後,由乙公司到公證處提取房款。

兩家公司都認同公證處自身的公信力,所以認可了這一建議,因為甲公司將房款提存到公證處後,就不怕出現乙公司在收到房款後不配合辦理房產過戶的情況,也不需要擔心因乙公司的其他糾紛導致房產被查封而無法過戶的情況發生;而對應的,對乙公司的利益也有很好的保障,不用擔心在配合甲公司辦理了房產過戶手續後,甲公司不願意支付購房款或者無力支付房款的情況發生,即使交易不成,也便於解決。如果交易不成,雙方解除契約,向買受人退回提存款,對各方都沒有損害。就這樣,通過提存,雙方順利地辦結了交易。

有關人士指出,市場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很多事先未曾預見的情況都會出現,例如由於租金、房價的上漲出現的租金、房款拒收現象都完全可以通過提存的方式改變承租方、購房方的被動局面。在買賣契約、股權轉讓等契約的履行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提存這一法律利器消除雙方的憂慮。

■點評:提存的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4條確立的一條清償提存的原則性規定: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債務人履行義務,債務人將履行的標的物向有關部門提存的,應當認定債務已經履行。因提存所支出的費用,應當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財產收益歸債權人所有,風險責任由債權人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第九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債務人依法將標的提存,契約權利義務關係即告終止。根據提存的目的和功能,公證處受理的提存事項一般可分為兩類:清償提存和擔保提存。前者指當債務人因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債權人履行給付債務時,債務人可將有關債之標的物提交公證處,由公證處負責收存並交付給債權人,從而引起債務清償和債之標的物風險轉移的法律後果(但鑒於公證處的保管條件受限制,目前僅受理錢款的提存)。後者指公證處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式或依約定,對擔保人交付的擔保物(或擔保物的替代物)進行暫存、保管,以保證債務的履行和替代其他擔保形式的活動,債務人先行提存,有利於消除當事人雙方的不信任感,促使雙方簽訂的民事協定及契約的履行。

具體而言,如房屋租賃引起的清償債務之提存,目前租房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租用的不僅僅是住房,還包括用於辦廠的廠房、用於經營的店面房,出租人一旦反悔並通過拒收租金達到解約目的,將對承租人造成巨大損失,前往公證處申辦提存不失為很好的解決之策;購房引起的分期付款餘款支付之提存,房地產買賣市場中由於開發商與購房者的不同利益追求,導致雙方地位的微妙失衡,通過提存,平衡雙方實質地位,維護各自權益;生意往來為減少風險的擔保提存,由具有獨特證明效力的公證機構作為中間人,通過擔保提存督促雙方按照契約約定完全履約,避免“人財兩空”的情況,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手段等等。可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存對於解除因雙方的陌生而引起的不信任有很大的作用,有利於促成交易在誠信下進行,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同時,一如上述案例,在生活中,朋友之間、離婚雙方之間遇到一些矛盾和糾紛,也可以通過提存的方式解除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