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委2024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三是進一步加強拆遷管理,推進陽光、和諧拆遷。出台了《關於推進城鄉結合部建設中住房搬遷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城鄉結合部建設整治穩步推進奠定了基礎。以推進陽光和諧拆遷為重點,深入區縣和拆遷一線,提供政策指導,協調落實安置房源等工作。經過市區拆遷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完成拆遷住宅780萬平方米,涉及居民4.9萬戶。 

四是創新物業管理政策,破解物業管理難題。總結近些年物業管理工作實踐,出台了《**市物業管理辦法》和30餘個配套政策,建立起較完備的物業管理政策體系,為破解多年來困擾物業行業的難點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特別是在前期物業管理、第三方評估監理、行業監管、業主自我治理機制等方面實現重大制度創新,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和社會廣泛好評。主要包括:創新物業服務企業監管模式,實施動態監管,建立物業項目備案和項目負責人考評機制。研究制定了五級住宅物業服務標準,建立了物業服務成本發布制度,引入第三方機構評估監理,並在5個保障性住房項目開展了物業交接查驗試點。規範業主大會的成立和運作,啟動運行業主決定共同事項公共決策平台。

五是創新房屋安全管理模式。完善房屋安全管理體制機制,成立房屋安全管理事務中心,專門負責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積極推動房屋安全管理立法,制定了房屋建築使用安全管理辦法。強化房屋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開展既有房屋使用安全狀況調查,搭建城鎮房屋建築安全動態管理系統,建立房屋安全健康檔案。加強房屋安全使用監督管理,繼續實施“無城鎮危房戶”工程,全面完成5.22萬平方米城鎮危險房屋解危任務。加強中國小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監管,規範普通地下空間管理,開展了專項執法行動,加強對房屋拆改結構的管理,強化了監督執法。

(五)進一步推進建築領域節能減排,轉變建築業發展方式

一是新建建築嚴格執行65%節能設計標準,有12項民用建築獲“綠色建築”稱號。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643萬平方米,新建抗震節能型農民住宅4062戶,農民住宅節能改造23749戶。二是出台了關於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採取完善標準體系、政策調控、土地供給、面積獎勵等一系列措施推動落實。組織豐臺假日風景、房山長陽半島等10個項目、50萬平方米開展住宅產業化試點。**萬科、金隅集團等32家企業組建了住宅產業化企業聯盟,金隅集團被批准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三是推進混凝土攪拌站治理整合和綠色生產。昌平、海淀、石景山等區縣制定了整合實施方案,對全市混凝土攪拌站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四是大力推動建築科技攻關,完成24項重點科技成果鑑定,全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六)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作風建設和政風行風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著眼於解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普遍性或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加強調研,堅持“開門立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完善執法體制機制,建立了市、區、街鄉三級聯動執法網路體系。與市相關部門建立了查案件移轉機制和執法聯動工作機制,提高了多部門聯動監管效能。2024年全系統執法工作力度、頻次比往年大幅加強,有效地規範了兩個市場秩序。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來訪批次和人次比XX年分別下降25.9%和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