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14.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加快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實施步伐,~年起在全市實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構建城鄉一體的鄉鎮社區教育網路,整合農村各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醫療救治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體系。加大農村地方並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化名鎮、名村、名人、名品。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計畫生育服務體系,為育齡婦女提供計畫生育優質服務。

15.深化平安村(居)創建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範“五位一體”村(居)綜治辦建設。充分發揮村治保委、民調委作用,深入開展大防控、大調解工作,努力降低刑事發案和民轉刑案件。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農村青少年預防犯罪、刑釋解教安全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夯實基層基礎,確保全市所有村(居)達到“平安村(居)”標準,人民民眾社會治安安全感指標不斷提高。

(六)強化組織領導。

16.健全組織指揮體系。市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委農工辦)。各鎮黨委、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推進主體,相應建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集中工作力量,組織推進新農村建設。各村(居)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主體,負責新農村農民集中居住點等建設的實施,經營社區基礎設施及集體土地等資產。

17.推進多元化運作。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認真落實各級財政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和土地出讓平均純收益15%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等政策,~年市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資金要高於上年,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集中居住點建設,逐步建立國家、社會、個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集中居住點建設,可以實行統建

分購的市場化運作,可以採取鎮村統一代建,也可以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的前提下由農戶自建。城(鎮)郊集中居住點的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來籌措資金,其它集中居住點配套資金主要通過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市鎮兩級財政補貼、建(購)房戶適當負擔、社會支持等辦法解決。各部門要儘可能給予資金和物力支持。

18.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全力推進“強基工程”,努力建設帶頭致富能力強、帶動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基層黨支部,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力實施村幹部“雙帶工程”,增強黨員幹部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發展經濟、維護穩定的本領,培養一批作風過硬、銳意進娶遵紀守法、年富力強、深受民眾歡迎的村幹部。切實加強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充分激發廣大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民眾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