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畫規劃

為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xx市委關於構建和諧xx實施綱要》(x委發〔~〕14號),特制定《xx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畫》。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我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農村改革、推進“三農”工作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振興老工業基地、構建和諧xx的必然要求。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xx的全面小康,沒有農村的振興就沒有xx的全面振興,沒有農村的和諧就沒有xx的和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加強。但是,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構建和諧xx的要求相比,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的發

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明顯低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社會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主要制約因素。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鄉基礎設施投資比例不平衡,村鎮人均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緩慢。由於投入不足,缺少統籌規劃,小城鎮和村屯的水電路訊、生活用燃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遠遠落後於城市,村屯環境髒亂差現象普遍存在,絕大部分村屯沒有排水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因過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土地面積大,細河沿岸飲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尚未解決,農村綜合防災能力脆弱,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十分繁重。

三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我市農村二三產業比重偏低,特別是工業規模依然偏小;非農勞動就業比例不高,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速度遲緩;縣鄉財力緊張,村級債務負擔沉重,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亟待提升。

四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整體落後。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設施遠遠落後於城市,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社會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低,特別是95%以上的農民未參加養老保險,農村就學難、就醫難和養老難等“三難”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農民整體素質偏低。我市農民文化水平低,職業技能差,思想觀念落後,市場意識淡薄,勞動致富能力不強,與現代生產生活方式不相適應。全市農村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75%,95%以上的勞動力沒有職業資格證書。

六是一些地方基層組織軟弱渙散。部分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強,基層幹部素質不高,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突出,“兩委”班子不團結,在民眾中影響力下降。極少數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幹部作風不實,為政不廉,甚至侵害民眾利益,致使幹群關係緊張,造成不穩定因素。

這些問題直接制約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振興老工業基地目標的如期實現,嚴重阻礙著和諧xx建設的進程,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儘快扭轉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隨著近年來發展步伐的明顯加快和城市綜合實力的明顯增強,我市總體上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基本具備了加大對農業、農村支持的條件和能力。特別是廣大農民要求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早日擺脫農村落後面貌的呼聲日益強烈,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因此,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破解“三農”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有了較為廣泛的民眾和社會基矗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必須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構建和諧xx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緊迫感,在執政理念、指導思想、發展思路等方面,徹底改變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市民輕農民的觀念和行為,牢固確立新型的工農和城鄉關係,努力推動城鄉和諧發展、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