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畫規劃

3.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組織。本著民眾自願原則,建立村民理事會、監事會等自治組織,保障村民對新農村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真正體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加強農民維權組織建設,切實維護農民的各項合法權益,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農民上訪,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堅持新農村建設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相結合,健全《村規民約》、“門前三包

”責任制以及全體村民共同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通過“村集體解決一點、農民自籌一點、市場化運作一點”的辦法,解決部分公共設施、環境衛生日常維護管理費用問題,努力形成農民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

4.創新黨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優勢互補、便於管理的原則,積極倡導並推行“支部+協會”組織形式,探索把黨組織建立在專業經濟組織上,構築起以黨組織為核心、寬領域覆蓋的基層組織體系。通過建立專業協會黨組織,實現把黨組織領導、政策引導的優勢與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嘗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相結合,使黨組織與協會、協會與農戶融洽互動。通過在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把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專業服務組織串聯起來,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六、培養造就新農民

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農民素質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技能化、專業化工程,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實施義務教育均衡化建設工程,建設100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基本實現一鄉一校。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徹底解決農民子女就學難的問題。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使我市農村適齡人口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比例達到80%以上。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積極推行農村國中“綠色證書”教育,引導和鼓勵創辦農民夜校、業餘職校,完善縣、鄉、村三級教育培訓網路,廣泛開展農業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使18—45歲之間的農民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培養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

農民科技經紀人,不斷增強教育服務“三農”的能力。

2.認真抓好農業適用技術推廣工作。緊緊圍繞地區主導產業、特色農業、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生產,依託農業科技企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農民科技協會,建立40個科技示範基地和一批研修基地,著力推廣生物肥、節能日光溫室、無公害栽培、倉儲保鮮、綠色食品生產等新技術、新成果,保證每年參加學習研修的人員達到3萬人次以上,每年都能湧現一批星火帶頭人和科技示範戶。探索建立農民專業技術和技術職稱評定製度,對達到一定專業技術水平和具備技術職稱條件的頒發專業技術和職稱證書,優先扶持其產業項目發展,引導廣大農民加快向知識型、技能型和專業型轉變。

3.積極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加快建立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路,鼓勵發展民辦醫療機構,使農民不出村、鄉就能享受較好的醫療就診和衛生服務。加強縣級醫療機構、鄉鎮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重點建好35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創新衛生支農和扶貧機制,幫助貧困地區重點解決基礎衛生設施建設,改善飲水條件,解決婦幼衛生和防治傳染並地方病等方面的困難。認真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加快形成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不斷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切實解決農民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貧困人口救助制度,積極發展農村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使農民養老難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實行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建立健全農村體育工作網路,逐步增加體育設施,積極開展民眾易於廣泛參與的各類體育健身活動,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