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技中心工作總結

( 三)、最佳化人才結構,創新工作方法,大力開展各類高產創建活動,促進我市糧油作物生產跨上新台階。

2011年,我們把農技中心現有科技人員按高、中、初級合理搭配,最佳化結構,分成6個攻關小組,分包鄉鎮,協作攻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整合資源、項目推動”的總體思路,圍繞“依靠科技、挖掘單產潛力、促進增產增效”的目標,以高產創建活動為載體,以推廣主導品種、關鍵栽培技術為重點,在全市範圍內大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工作中,我們創新方法,我們各攻關小組分片包乾,深入生產一線,實施零距離傳授農業技術。即:在取土化驗、配方供肥、品種發放、制定模式、調整播量、病蟲防治等關鍵技術環節,我們技術幹部吃住在村,和廣大農民民眾一起共同奮鬥在田間地頭,幫農民定模式、調播量、配藥液、嚴把各項技術關,確保了各項技術指標的落實,大大促進了示範方建設。我們先後在腰店、桑莊、穰東、白牛、陶營、高集等12個鄉鎮創建了小麥、玉米、油菜等作物的高產示範方25個,面積45萬餘畝。在文渠段營、肖店,白牛辛莊,九龍姚營等村建立50畝以上連片春(夏)棉高產示範方11個,面積675.0畝。據實產驗收:小麥示範方平均畝產 486kg,較全市平均單產提高24.2 %;玉米示範方平均畝產 554.5kg,較全市平均單產提高37.8%;45萬畝糧食高產示範區,總增糧食17991萬公斤,總節肥247.5萬公斤;萬畝油菜示範方平均畝產173kg,500畝核心區平均畝產181.5kg,比2011年的160.7kg增產20.8kg,並出現了畝產197.5kg和213.6kg的高產典型。示範方春棉畝均265公斤(籽),夏棉畝均225公斤,均創鄧州棉花生產新高,得到了中棉所領導和專家的表揚。同時,我們又在全市15個鄉鎮以種植大戶、科技示範戶為重點,建立了24個百畝以上小麥、玉米配方肥高產示範方,實施以配方肥套用為主導,配套落實其他先進實用技術,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據測產,百畝方小麥平均畝產 516kg,玉米平均畝產 625.4 kg。分別比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 124.8 kg 和222.9kg。

通過各類高產創建活動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學習和套用先進農業技術積極性,提高了科學種田水平,促進了我市糧油生產跨上新台階。

(四)、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大力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研究和推廣工作,為鄧州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我們依據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大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研究和推廣工作。全年共開展包括小麥豐缺指標、氮肥用量、硫肥用量、玉米三區試驗以及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紅薯等新品種的引進和高產栽培示範,新農藥、新肥料的套用效果鑑定等各類試驗示範60餘項。在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上,一年來我們主要推廣了小麥西農979、鄭麥9023、鄭麥366號、衡冠35、豫麥70-36,玉米豐黎2011、滑豐8號、浚單20、鄭單958,大豆品種開豆4號、豫豆22、鄭92116、中黃13,脫毒紅薯徐薯22、豫薯12、豫薯7號,花生豫花14、遠雜9102,芝麻品種豫芝9號、中芝11號等,總計30餘個優良品種。由於我們加大了示範宣傳推廣力度,是我市主要優勢作物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良種普及率達90%以上。一年來我們推廣小麥秸稈還田、精量半精量播種、氮肥後移和節水豐產技術,玉米的“一增四改”、適時晚收,花生、大豆、芝麻密植高產、化學調控等先進適用技術,累計推廣面積達360萬畝次以上,直接增加經濟效益9000餘萬元,社會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