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體育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培訓心得

二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不成熟的主體。他們所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還不多,運動經驗有限,對體育的認知水平不高,甚至對自身的體育需要也還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學生的體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育教育對其所施加的影響。

三是,學生是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的主體。所謂間接知識,主要是指人類發現和掌握了的知識。學校教學就是要把這些知識,以最少的時間,最高的效能,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沒有這種文化的傳承,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學生是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的主體,而不是以獲取直接知識為主的主體。所以,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不是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或構建的。四是,學生是能動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技能的容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可以自覺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技能,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隨著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了解了知識的來源,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了元認知的能力,因而也可能地獲得(發現與構建)某些直接知識。據此,我們在構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時,一方面要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把學生的“主觀性”誤當成“主體性”。素質教育既強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強調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和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3、教師要正確、有效地運用組織教法。接受式學習大多是以班級授課為基本形式的,學生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學習知識、技能。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優點。因此,它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體育學習的基本形式,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其地位與作用。但在接受式學習中,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示範進行學習,主體性可能失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得到充分的照顧。為此,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積極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不僅是對接受式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有益補充,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方式,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顧及效果的傾向。

4、正確開展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於單元與教學結束時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評定是不盡相同的。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定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而課堂教學評價則是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運動技能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逐步發展過程,因此這時的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所以應當多看學生的進步和優點,以表揚為主,以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掌握運動技能的情況,作出全面客觀的診斷,及時地、有重點的向學生反饋真實的學習信心。在課堂學習評價中,不能只講優點、不講不足,只有表揚、不敢批評;不能把“吹捧”當成“激勵”;不能言過其詞、誇大其詞地為學生提供虛假的學習信心,否則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