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畫”研修日記3

孫紹振教授說,最反對齊讀課文。我覺得這也是我的一貫主張,記得當年一位縣級教研員在評課時,充分肯定了老師要求學生齊讀的做法,說這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的氣氛。我當時也太沒有給他面子了,當場就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最反對齊讀,因為它不僅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讓學生失去了個性和自我,開始討厭起你的課堂來了。本質上說,每一個人都喜歡錶現自己,現在高中生往往畏畏縮縮,那是我們老師逼到學生這樣的,比如齊讀課文,學生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他能高興嗎?他會對語文課感興趣嗎?所以,我主張課堂教學應當多些學生個人朗讀(教師儘量不要占用課堂時間展示你的朗讀水平,我倒覺得北京八一中學的兩位老師做得很好:跟著學生一起朗誦)、個人默讀、個人閱讀,騰出時間來讓學生自己解讀文本、感悟文本,釋放他們對文本的困惑和思考,這樣才是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對於“課堂”,我的解讀是:是一個教師指導下學生思考與活動的平台和支架。

xx年12月26日星期日

說實話,平時的教學時間裡,很難有這樣集中、完整的時間讓我們學習、思考、研討教學問題,雖然有點累,卻覺得收穫頗豐,專家的觀點和做法不僅印證了我的許多實際操作或方向是正確的,也引發了對許多教學問題乃至教師人生的思考和探究,我想,這次歷練,將大大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水平,將大大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和教師生活能力。

比如今天聽了程翔和閆存林兩位特級教師關於文言文和選修課教學的講座後,我總感覺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首先似乎缺少他們特有的但卻又必須具有的自我意識。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解讀文本已有的顯性的而學生又自己能知道的東西,或者照搬教參更高一級則查找一些相關資料上的東西,就是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其次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實行霸權主義做法,將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學生圍著自己轉,一刻也不讓他們脫離自己的視野,否則就會不安起來,我們這樣做,意味著沒有將學生看成一個人,看成一個可以和我們平等對話的人,更沒有視他們是課堂的主人的意識,心裡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將課文講完,如何完成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似乎這個工作完成了,我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是重點中學也不例外。聽了他們的講座,我非常清晰地明白:我們還有更重要的工作抑或是任務,那就是多一點“研究”,多一點“讀書”——這也是十二天來我們聽得最多、感受最深的兩個詞語。比如研究,一線教師最應該收集、研究教學文本以及和教學文本相關的資料信息,注意整合歸類,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一點是我們所有教師都能夠做到的,只是我們往往還只停留在上網查找資料,而閱讀相關書籍搞研究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了,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恐怕需要有一個帶動者和一個願意合作學習的團隊,這一點閆存林老師他們學校就做得很好,不僅領導支持,給經費,而且教師積極行動,像選修課,他們發動教師和學生一起投入學習,以提升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為線索開發了許多精品課程,如《魅力語言》《品讀〈世說新語〉》、《走近紅樓夢中人——看影視讀紅樓》《中國古代文化》《偵探小說研究》《魯迅這個人》《中學生名著階梯閱讀》《編輯我們的語文讀本》等等,有的成果還正式出版了。

至於讀書,我多次談及我所接觸的眾多大師如溫儒敏先生、孫紹振先生、程郁綴先生,包括特級教師程翔先生、閆存林先生等等,他們不僅引導別人讀書,自己也是讀書的模範,試想想看,如果不是他們書讀得多,他們能講出我們熟悉的文本背後諸多不知道的精彩解讀嗎?他們能感悟出這么多富有哲理、思維嚴密的見解來嗎?他們為什麼是貨真價實的專家?因為他們心中有折服他人的“乾貨”!

其次我們對教材的處理往往存在輕率現象,尤其是一些語文教師自己感悟不深的文本的處理,表現出不以為然或隨意處置的傾向,沒有考慮到文本本身的美、編輯者的意圖,比如白居易的《與微之書》,許多人恐怕不能理解或同意白居易那種直白的抒情方式,認為這樣很虛假,殊不知古人一旦別離,要見一面都很困難,甚至是生離死別,那像現在,最不濟發簡訊問候一聲,到現在已發展到不僅可以qq,還可以視頻qq呢!人與人之間沒有了時空感,哪還來別離感?於是往往就只是隨意帶讀講一遍了事,甚至忽略它,不講讀文本了。

再比如,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往往重視組織檢查學生的背誦,卻常常忽略組織檢查學生的默寫、抄寫。程翔老師說得好,默寫、抄寫如果結合書法練習,抄寫精美文段甚至全文,其產生的附加值將是令人吃驚的。為什麼呢?你看,我們上課板書,其實對學生的直觀影響也是很大的,好的板書,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模仿——我也有這樣的體會,我的學生曾經也醉心學習我的硬筆,所以,現在有的學生講起當年我的教學,似乎許多東西都記不住了,唯獨寫字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師說寫不好,其實有時可以讓學生來寫,他們也可以成為榜樣的。對精美文段,有時還可以網上下載一些,供學生參考。課後,我們覺得,讓學生買一本比較精美的本子來抄寫是不錯的做法,從高一開始,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的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書法,讓學生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類似的做法還有,比如鼓勵學生,我們往往不經意會拿學生的不足做“靶子”,其實這也不應該,因為你拿優秀的學生作品來展示,本身就已經昭示了其他同學的失敗——誰都不願意自己是失敗的,更不願揭開失敗的傷口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