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畫”研修日記3

當然,有些問題我們還心存疑問,比如語文是學生最不願花時間學習的學科,而且學生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實在太少,即使少得可憐的時間,語文往往也沒有份——在強大的數理化作業面前(我們學校還有英語科占用了大量課外時間)往往“忘記了(還有語文作業)”或沒有時間了。我問過外省的許多學校,他們所遇到的情況大致相同,本省的可能除了深圳,其他地方可能也類似吧。那么,應該怎樣去爭時間呢?鄭曉龍老師說過,語文教師往往過於憨厚、理想,結果往往被邊緣化了,所以,這是一個問題啊!我的理解是,語文老師首先要把課上成受學生歡迎的課,只有學生覺得你的課有趣、有用,他才能心甘情願地喜歡聽你的話,做你的語文做業,看你的語文書,思考你的語文問題了——當然,“你的”本質上說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只不過現在都似乎發生了異化。

這些天來,我也看到一種很有趣的現象:明知有疑問就是不肯說出來,明知別人表現一般,卻要說還不錯。這就是中國人的中庸啊!其實,說得狠一點,這叫做“狡詐”說得難聽一點,這叫做“狡猾”,當然說文斯文一點,這叫做“含蓄”——中國字就是這么神奇,你不佩服還不行呢!以上是有感於班上同學互相評課時的表現,可惜當時我點評並沒有學會如此說話,這也許就是我的“憨厚”乃至是“迂腐”的表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