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教案:四季風光

活動建議

1、以大組為單位把全班同學分成“春、夏、秋、冬”四隊,每隊把課桌併攏,隊員圍坐四周,以便討論、交流。

2、記分牌設計:底色為綠、紅、黃、白的格子,記分牌上掛四根細線,分別繫上“桃花、荷花、菊花、梅花”為“春、夏、秋、冬”四隊成績升降標誌。

資料附錄

1、每一季節按氣溫變化順序的詞

早春 陽春 暮春

初夏 仲夏 盛夏

初秋 仲秋 深秋

初冬 仲冬 隆冬

2、記分牌

(綠)(紅)(黃)(白)

(桃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四季風光》指導說明及總結

一、針對現狀,確定選題。

描寫景物的文章在國小語文教材中是常見的,尤其是在中年級語文教材中開始更多地接觸到這類文章和練寫小片斷。可是,在國小生的作文中,我們發現寫自然景色的比較少,成篇寫景的更少,一篇作文中有寫景的語句也不多。什麼原因呢?我想,一是因為不少人覺得寫景好像很高雅的事,很難學好;二是由於沒有掌握寫景的技巧。針對這種現準狀,我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四季景色的描寫入手,以活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抓住特徵,寫景抒情。

二、課前準備,積極主動

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是上好活動課的關鍵。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課首先應讓所有的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利,主動參與、自主地活動。活動課主題確定以後,我讓學生自找資料,自我準備,告訴學生只要平時注意觀察,注意積累,就可以在此次活動中大顯身手。學生興趣盎然,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準備,所蒐集的資料大部分是課外的。這些知識的積累完全是學生自主的,充分體現了活動課的自主性原則,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

三、形式多樣,課堂活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情感外顯,好動、喜歡豐富多彩形式靈活的各種活動。根據這一特點,設計《四季風光》我採取了筆循序漸進,動靜結合,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

首先是進行“詞語積累”方面的競賽活動。這種形式符合國小生好勝心強,喜歡自我表現的特點。競賽中人人動起來,動腦、動口、動手,全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個個情緒高漲。從活動效果看,學生的辭彙積累相當豐富,寫春天的有“乍暖還寒、鶯飛草長……”,寫夏天的有“炎風酷日,烈日灼灼……”,寫秋天的有“丹楓迎秋,秋蟲啾鳴……”,寫冬天的有“山舞銀蛇,銀妝素裹……”在此基礎上學生背誦古詩,邊背誦邊感受詩中意境,體會詩人豐富的想像力。接著以組內交流形式進行“賞析片動”,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的摘抄的片斷讀給別人聽,並投影顯示各組推薦的最佳摘抄片斷進行評議。

春天組:春天到了,風兒輕輕地撫摸著柳樹姑娘的面頰,把嫩嫩的柳芽從睡夢中引出來。頓時,黃綠色的柳芽綻滿枝條。柳條舒展著它那柔軟的腰肢,隨著春風和諧的音樂,翩翩起舞,舞著、舞著,一片片嫩綠的柳葉伸出頭,睜大了眼睛,爭著觀看這奇妙的大世界。

夏天組:夏日,天氣非常悶熱,大滴大滴的汗珠從人們臉上滾落下來。人們是多么需要風啊!然而,風卻和我們捉迷藏,不知躲到哪裡去了。即使有點風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熱。怪不得叫“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