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科學規劃“個人課題”申報

課題名稱:

以 “話題”為核心,整合單元教材

課題界定及理論依據(相關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

“整合單元教材”就是指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的一種以單元為整體進行的備課、教學活動。以單元話題為依託,整合單元教材中的選文,從整體到部分最後在回歸整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

【理論依據】

教育提倡“以人為本”,這個“人”則指的是學生。整合單元的教材,就是為了突出學生為“主體”,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語文課始終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教育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教材要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間的聯繫,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我們這套《語文》教科書,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將“整體構建,注重體驗,強化探究,主動發展”作為總的編寫思想。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研究的背景】

在語文教學中,嘗試以“話題”為核心,以單元為整體進行教學活動,打破以往的一課一課零散的孤立的割據式的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用整體的模式顯現在孩子們的視野中。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的語文教學模式就是傳統的以“篇”為單位,一篇一篇的學習,各自為陣。特別是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是比較零亂的,教學活動缺乏了整體性與系統性。學生也不知道為什麼學習了這一課又要學習下一課,課與課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呢?學生們也是懵懂不知道。只是知道跟著老師一課一課的學習。

一篇課文往往需要兩節課去完成,第一課時安排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是不在意的去學習也能夠接受,但是第二課時卻又因為內容很是飽滿,根據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差異,絕大多數的同學其實是無法接受課堂上老師安排的內容的,這樣的情形,無意當中就讓老師們成了講課的機器,不停地說,不停地講,滿堂灌就這樣形成了,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花費的時間很多,但是效果不一定很好。因為沒有學生自己主動的參與,他們接受的就比較慢。

以單元為整體的整合教材,還可以節省時間,課餘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話題開展課外閱讀,或者自定主題進行閱讀延伸。站在巨觀的角度預設一個單元或者一課的教學,將“篇”和“單元”結合起來進行系統和整體性的教學。

【研究的意義】

教師把研究的重點由原來的“篇”轉移到“單元”,以“單元話題教師核心,移到學生課前圍繞話題找資料,課中,引導學生圍繞單元的話題,在字裡行間感受“單元話題”所要表現的文字內涵,課後,還可以引導學生拓展延伸與單元話題相關的文章,獲取語文教學的整體綜合效應。

對於教師而言:整體教學的過程,讓教師在課前更清晰地了解本單元的教學知識結構,促使教師在課前必須要提前準備與本單元的話題相關的文字資料以及圖片資料,特別是經常反思自己整體教學的效果,在不斷地整理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對於學生而言:長期堅持如此循環地堅持著,學生也就慢慢地習慣、接受,並也學會了在課前準備並了解一點與話題相關的資料,對於在“部分”認識的過程中,慢慢地也學會了去抓文章中的重點知識內容,更可喜的是,因為整體教學的模式,也節省了一些時間給學生閱讀課外的書籍。讀《三國》,讀《湯姆叔叔的小屋》,讀《愛的教育》,讀《名人傳記》……剛剛開始,是老師引導他們,扶著他們品讀課外讀本,隨著能力與習慣的形成,他們已經能夠養成每一天有計畫的看課外書籍,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課題研究的相關文獻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和最新教育教學研究的成果,整體規劃九年一貫制語文教科書。

教科書的編寫思想之一——整體構建,其核心是: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目標,語文學習方式及其相互關係,把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語文學習與學生髮展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融為一體,貫徹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之中,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認識、理解、體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係。

追求語文課程人文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統一,改變以往教材編寫逐年或分段推出的做法,縮短語文課程內容更新的周期,加大語文教科書編寫和實驗的改革力度,改變語文課程中存在的內容重複、觀念陳舊以及“繁、難、窄、偏”等問題。

今天,教師們手中的鄂教版的語文教材也是圍繞單元話題編寫的,基本上每一個單元的三篇文章都是圍繞一個話題組編教材。新《課標》也要求“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