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科學規劃“個人課題”申報

5、回歸整體,提升單元內容的內涵。

第一課時整體把握了單元的三篇課文,接下來是“部分”教學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在“部分”這個環節中,如果關注了每一篇課文中重難點的教學內容,就沒有時間很好的從整體上把握這一篇課文與單元的話題之間存在的聯繫。

於是,在一段時間以前,才將整體教學的環節確定為第三個是“整體回歸”。上完三篇課文後,再一次站在單元整體的角度來思考每一篇課文與話題之間的聯繫。

有時候是引導他們抓住文中的句子來理解體會與本單元相關的話題,有時候是引導他們抓住文章的內容來體會與單元的話題想的知識……

這樣再一次的“整體回歸”,學生們的思路更加的清晰,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的出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為他們課後延伸去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奠定了基礎,他們知道該去讀什麼,該怎樣去讀。

課題研究的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以每一個單元的話題為核心,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一個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首先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單元內容,因為是初次接受整個單元的內容,教學知識結構安排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也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接著,在引導學生一課一課地進行“部分”體驗,相對來說,內容集中在重點與難點的把握上,最後,再一次回歸“整體”,既是對前面所學習內容的補充,同時也是一個延伸與拓展的機會。

長期堅持如此循環,學生也就慢慢有了整體的意識,如果初期是老師的引導,慢慢地,學生們自己也就會歸納單元的主題,哪怕是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他們也能夠感知自己閱讀的文章屬於那一個話題的內容。如果既定一個話題,讓他們自己在課外查找相關的文章,他們也有很好語言感覺。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對傳統的教學活動進行質疑的時候,一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去做的時候,我就開始了收集與整體的工作。

有國外的整體教學的思想,也有國內的整體教學的實際教學案例與論文,於是,我就運用、借鑑別人的整體教學的理論以及別人的經驗進行提煉,進行有目的,有計畫地嘗試。

經驗篩選法: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習有整體教學體驗教師的案例以及他們自己的體會,進行實踐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在開始出期,我幾乎是每一篇課文,每一節課之後,我都會對自己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進行反思,進行篩選,對其中的精華內容進行整理,在下一次課,在下一次的教學活動,在下一個單元的備課活動中進行改進,進行延續。

特別是整體教學的第三個環節,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反思過後,確定的一個新的環節,開始出只有兩個環節.在教學活動,反思、體驗篩選,我自己感覺“單元整體教學”活動,已經慢慢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個案研究方法:

初次嘗試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是在四年級上學期第一篇課文《詩人》,備課的時候,我設計先是從單元的角度整體把握真箇單元的課文,讀課文,讀生字……,再接著整體每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每一篇課文中不太重要的一些知識點,最後還查找了每一篇課文的相關的資料,準備在課堂上補充延伸,拓展學生的視野。

想像是很美好的,但是現實是骨幹的。當我將這個構想在課堂上實現的時候,學生都感到茫然,不知道老師的下一步該如何去做。因為是開學第一節課,校領導也很是詫異。下課後,領導們和我商議:一節課的內容安排如此飽滿,老師很是辛苦,學生無所適從,教學的有效性不太明顯。

有了這一個“個案”的呈現,我開始反思我自己的教學設計。如此這般,我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活動慢慢地找到一點點感覺,亦步亦趨地不斷進行嘗試,在嘗試過後,教師還要不斷地反思與提煉,為後面的單元積累經驗,開拓並更新更好的教學環節。

課題研究的條件及預期成果:

【研究條件】:

本人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學生是一直從一年級帶上來的,對他們的學習能力知根知底,已經在“單元話題”閱讀方面有過多次嘗試,在最佳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效率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預期成果】:

1、完成課題申報表一份、課題結題報告一份。

2、擬定學生“單元話題閱讀”、“單元話題寫作”能力的發展目標。

3、形成“單元話題” 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4、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