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幼稚園教研工作先進集體申報材料

(十二)、實施分層教學、銜接教學,讓教學和科研的終極目標指向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校教育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的需要和發展的潛能。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學校高度重視銜接教學工作。針對我校學生雙基薄弱的情況,學校科學地制定了高一年級學生銜接教學方案,又把這一方案和教育部科研課題項目緊密結合在一起,嘗試進行了高一新生的銜接教學工作。重點組織高一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和化學教師在分析高一新生實際學情的基礎上,制定初、高中銜接教學方案,通過實施銜接教學最大限度挽救了一部分在國中學段學習中因各種原因導致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實施低起點授課,小步子推進,多聯繫鞏固,勤反饋提高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教學。

二、敢於創新,行動研究,三次實施教學科研工作深度改革;以研促教,深化課改,實現教學科研工作師生共贏。

(一)、針對教學科研工作成功實施三次改革,教學質量顯著提高。XX年秋季,為了能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我校校長楊玉璽同志專門提出了一項大膽而務實的教學科研工作改革方案,先後用了近兩學年的時間實施了“人人爭上優質課”、“學科專項課”和“有效課堂教學專項活動”三大活動,並把這三項活動同科研課題工作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了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科研課題和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有機結合的跨越式發展,開創了學校教學科研實踐活動的新局面。通過三次教學科研改革活動,學校教學質量大幅提高。自XX年首次聯考至今,學校聯考升學率年年上升,聯考成績更是喜人。XX年,我校在生源極差的情況下,考生中有7名考上重點大學。48人進入二本院校,聯考升學率比原來上升了11%。

(二)、角色轉換,教師專業成長已見成效。在三次教學科研改革活動中,我校湧現出一批教育科研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使一部分年輕的教師逐步由傳統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僅XX年至XX年兩個學年,我校青年教師就脫穎而出,為學校爭得了諸多榮譽。王東君老師先後四次應邀在全區做課題研究學術報告,三次面向全國做課題研究學術報告,參加“第二屆國際語言測試與教學研討會”,他的三篇論文先後在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石金海老師因為所任班級聯考成績優異,榮獲寧夏總工會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任秀娟被評為區級教壇新秀,陳艷等先後應自治區教研室的邀請面向全區開設了多節觀摩示範課,得到了與會教師和專家的一致肯定,陳艷還應“第二屆國際語言測試與教學研討會”組委會的邀請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參加會議,她因此榮獲“紅寺堡開發區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陳建華老師在全區英語課題優質課比賽中奪得全區唯一一個一等獎,馬慧娥老師在“全國英語教師風采大賽”中獲寧夏賽區一等獎,何鳳玲等十餘名教師先後被開發區評選為優秀教育工作者,李敏等參加開發區和吳忠市優質課評比活動均獲一等獎;李學寶等指導的五名學生在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中分別獲全國二等獎和寧夏區二等獎、三等獎;李立東等在第三屆“全國語文教師讀書競賽活動”初賽中成績優異,進入決賽;王維虎等的三十餘篇論文和教學設計分別獲省市級優秀論文品評選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李季等指導的十名學生在XX年全國中學生物理化學能力競賽中分別獲寧夏區級二等獎和三等獎;在開發區建區十周年文學作品徵集活動中,全開發區有67人作品入選,其中我校教師有18人作品入選,占入選人數的27%。